當前位置:首頁 » 宗支世系 »

永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習俗)坑仔口卷.上

作者:  來源:福建永春政府網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1日

永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習俗)坑仔口卷  》《

2013-12-10

一、傳說

01、上祖厝的來歷

柯氏27世前,柯姓居住在我鎮魁鬥村(現在叫祖厝地),當時生了兩個孩子,一個不慎被大水流去。於是,他對天發誓要離開魁鬥,到景山一個叫東平頭(土名)的地方,搭起簡易的草房居住,以放鴨、顧牛為生,過著貧困的生活。一天,剛好碰到也住在景山的李家請了風水先生到東平頭一帶找風水寶地,剛到東平頭時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由於沒人帶雨具,只好躲進那間草房,那晚他除了熱情招待風水先生還給他烘乾了衣服。第二天,風水先生臨走前想起人家的熱情款待誠懇地問他需要什麼,建議他在下面,就是今天的土名“上厝”的一個垵仔蓋一座房子居住。他沒幾年就按風水先生說的蓋起了房子,就是今天的“上祖厝”。當時,房子剛建好不久,他家的鴨子一天會生兩個蛋。還有,人家跑到那牛棚一看,發現第一天才生的小牛第二天就能長出角,連母牛都不敢認小牛的怪事。至今“上祖厝”保存完好。

講述人:坑仔口鎮景山村六組柯章杶

02、安床母傳說

很早以前,由於沒有什麼醫學,只有一些土醫生和巫婆、法師,剛出生的孩子難免有一些小病,只能叫這些人醫治。有一天,一個婦女背著孩子在小溪洗衣服,孩子一直在哭,不管怎樣哄騙也無濟於事。剛好有一個帶著一把破傘的中年婦女經過,問起孩子為什麼這樣哭,是不是小溪的什麼神靈來騷擾孩子嗎?婦女聽後大驚,便問:“你有什麼辦法讓我的孩子不哭嗎?”那路過的婦女(巫婆)就叫她馬上回家,煮五碗飯,一至兩種菜,五雙筷子、一把大金紙、三支香,安放在孩子睡的床上。隨後,那巫婆手拿三隻香口裏念念有詞:前床母,後床母,娶子床母;冥時好困、日時好……沒過幾分鐘,說也奇怪,孩子便停住哭聲。

講述人:坑仔口鎮景山村四組陳美英

03、元帥公傳說

西坪寨頭水尾丘內坑供奉一尊叫元帥公的菩薩,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晚上,兩個小偷悄悄來到了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把農戶唯一的一隻耕牛偷了出來。但是,他們牽著牛繞來繞去還是走不出去,直到天亮了,沒辦法才放了耕牛。過後多方探聽才知道寨頭水尾丘內坑的景主竟是那尊元帥公。從此,兩個小偷改邪歸正不敢再去做賊。當地村民更是感念元帥公的大恩,每逢初一、十五都備辦三牲祭拜,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講述人:坑仔口鎮西坪村十三組陳瓊英

04、有福的人得,無福免強求

相傳,在困牛有一個風水地叫“虎形穴”。一日,一個縣官經過這裏,被眼前風景如畫的山水所吸引,於是,吩咐手下停下轎子下來休息,突然看到對面一塊風水地好像是“虎形穴”,便隨口說:”那是狀元地啊!好地,好地!”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剛好被路邊一個在幹農活的村民聽到,他千方百計把那地搞到手,建成墓地。三年後的一天,那縣官又來到這裏,又說到“對面那絕地誰家用了?”那村民一聽感到非常奇怪,便跪下問縣官:“大人,您三年前不是說是狀元地嗎?可三年後您卻說是絕地,這是為何?”那縣官笑道:“你沒看到墓地後面的松樹都枯萎了嗎?正是有福的人得,無福免強求!”

講述人:坑仔口鎮西坪村十三組陳瓊英

05、困牛傳說

相傳,有一個貪財的財主從外地請來一個風水先生在家養著。一日,他看到風水先生整天沒事做,而且每天都吃他的用他的,心裏越想越氣就叫風水先生要把他風水做到有金碗銀筷,錢銀滿倉,並許下諾言到時要大禮報答先生。幾年後,財主已經大富,風水先生要索回大禮,貪財的財主看到沒幾年時間風水先生就能把他小財變成大財,如果讓他再做不就可以富甲四方了嗎?叫風水先生“我還沒發,你再給我做!”風水先生心想:“沒發再做,我就……”於是,風水先生要財主先預付一部分財禮,然後為財主做下一個池子(喻盛血的盆),再做一條水渠(渠為刀,喻殺牛)。最後,地理做到的地方(現在的困牛)流了三年的黃水,財主的家業也就慢慢衰敗。

講述人:坑仔口鎮西坪村十三組陳瓊英

06、竹片免浸無驚風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乞丐身、皇帝嘴”之稱的羅隱雲遊到西坪村荷殊角落,天色已晚,便想找一家農戶借竹片點火照明繼續趕路,農戶對他說:“我們的竹片沒有浸水,很驚風(怕風吹滅)。”羅隱笑道:“你放心,以後在你們這裏看見的毛竹都免浸水無驚風(不怕風)。”說也奇怪,羅隱點起了竹片竟然在風的吹下依然明亮。從此以後,荷殊角落的毛竹都免浸無驚風。你如果不信可以去荷殊看看。

講述人:坑仔口鎮西坪村八組陳金所

07、米桶潭傳說

西坪角落水尾有一處平坦的岩石,岩石中有一個狀似圓形的水桶的水潭。關於這個圓形水潭有一個傳說一直在本角落流傳。

據說,從前有一個風水先生雲遊到此,看到這裏的人都吃舊米,就問一鄉民:“你們愛吃新米還是舊米?”鄉民聽了哈哈大笑:“能吃新米當然很好,但有什麼辦法?”風水先生用了一個法術,隨手畫了一張符紙丟進潭中,瞬間,潭底破了一個洞,水從潭底流出,形成了這一獨特景觀。風水先生意在讓人們每年的糧食(稻穀)剛好在次年收成時吃完。

講述人:坑仔口鎮西坪村八組陳金所

08、一吃三笳籬

相傳,詩元村陳家在古時代出一個叫太牛的人,也不知“太牛”是他外號還是他的真名。總之,他孔武有力而且很會吃。有一年的正月初八日,他去探望大姐,一到大姐家看到大姐在粿龜(菜包)準備第二天奉敬天公生,他大姐叫他自己拿幾個吃,不想他一口氣吃下了三笳籬(農村用來曬穀子的工具)的菜包,他大姐一看,對太牛說:“只要你能吃得下就好,我可以再做,只是沒柴燒了。”太牛說:“大姐,我剛來的時候順手折了一根幹樹枝還在門口呢。”大姐和鄰居到門外一看,天啊!這哪是樹枝啊,是一棵完整的樹啊!足足有一千多斤。後來,大家看他力氣這麼大,就為他打造了一把幾百斤的大刀,希望他能保一方平安。有一次,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用大刀作扁擔,到山上把兩個大石頭挑回來放在陳家祖祠下面的田中間,這兩塊大石頭到農業學大寨平整土地的時候才被人砸開成小塊作溪壩。

講述人:坑仔口鎮詩元村林珍擁

09、椎林縣、下嶺府

相傳,本村清代年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椎林縣、下嶺府》,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清朝鄉間民事糾紛很多,有的地方處理不當、不公、不合理,便都來找這兩處所謂號稱“椎林縣”、“下嶺府”的厝宅的長者處理,由於秉公處理、合情合理,因此深受人們稱讚,到處流傳而得名。

講述人:坑仔口鎮詩元村陳文峰

10、九九再相逢,二魚上竹間

明萬曆年間,我鎮魁鬥村有一書生姓謝,名鳴珂,字爾飭,號聲馬,世代以詩書為業,兄弟也大多有學問,因而名揚他鄉外裏。其中數謝鳴珂最為聰敏,每讀書過目即知大意,作起文來一日竟達十餘篇。年十五時,督學鄭三俊來學堂視察,很器重他的才華,特增補他為生員。

謝家平時敬奉一尊呂純陽神像,焚香禮拜,十分虔誠。這年春天,有個客人前來謁見,看他一身裝束,不像凡夫俗子,自家說是遠方遊學路過貴地的。謝急忙呼喚小童烹茶待客。客人說:“你們學館後山的山窩裏有一窟石泉,何不去那裏汲水呢?”童兒取回來的泉水果然十分清冽甘甜,大家都覺奇怪。客人在談吐中,竟知道了許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謝懷疑他是從蓬萊贏洲來的仙人,因此就問起了終身仕途如何。客人口中占道:“九九再相逢、二魚上竹間”。眾人都解不出其中的奧秘。秋閨省試的時候,謝鳴珂的考棚號剛好是九十九號,至此才明白那位客人,正是原來家中所供奉的呂洞賓大仙,特地前來點撥的。放榜的時候,謝鳴珂的試卷,文采絢麗,字字珠璣,深得考官的讚賞,打算把他推薦為首榜。可是當權者卻叱怪他言辭過激,鋒芒畢露,不予錄用。因此,謝鳴珂的功名,得而復失。以後又連考幾次,都未能得中。吏部在銓察官員的功過時,因賞識謝鳴珂的才學,而且憐憫他的坎坷遭遇,破格授他為湖南省衡州府衡陽縣知縣,方悟出“二魚上竹間”乃“二衡”之意,因而揣度平生功名僅僅如此而已。

謝鳴珂居官時,寬厚愛民,純正平和得像一個文弱書生,可是對奸邪之人卻疾惡如仇,嚴懲不貸。衡陽縣被治理得政治清明,一片繁榮升平氣象。秀才廖觀光有詩為贊:

  湘流千里泛鴻仁,載道嘔歌有腳春;倡義登陴猶破賊,矢忠飲露實同民;

  棠陰久覆全衡地,屋愛覃恩一梓親;漫疑曇花逢再見,賢侯政績有聲綸。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仁通

11、狀元謝孟

元順帝至正年間(1341—1368),魁鬥村出了個狀元,姓謝名孟,字天麒。《永春縣誌》、《永春州志》均有記載。

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各族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開試舉人也分左右榜,右榜錄取蒙古人、色目人,左榜漢人、南人,每舉不滿百數,開設進士科僅仁宗至順帝十數科而已。作為最低等的南人謝孟,竟然進士及第,廷試為狀元,聲名震動天下,實為鳳毛麟角,是南人的殊榮。原懸掛在魁鬥謝氏祖宇“臚唱第一”不幸前幾年被盜,至今門外還書“元朝鼎甲及第家”。魁鬥丘英林山麓有“大元廷試狀元謝公墓”,墓石鐫“瓊林賜宴歸第”。墓前石雕三人,前者舉牌“捷報狀元及第”,中者擎羅傘,後者冠服策馬(象徵謝孟)。後人如明溫陵陳一經為他撰《墓表》,狀元莊際昌、龍潯明經林濱及九江通判、永春詩人顏廷榘等都親謁《謝公墓》,題辭歌詠,讚賞他:“文章及第魁天下”、“精懸岱獄名猶存,氣壓中原骨未灰”、“姓氏蓋于日月爭光矣!”等等。

按理說,謝孟中了狀元必封官進爵,他為何在“傳臚後,托疾辭歸”、“雖屢詔徵召必士”,“遁跡岩穴”呢?明、清諸賢達都讚揚他不肯北宦的“高風亮節”,但主要原因並不僅是民族氣節,而是在元末戰亂四起,審時度勢,不得已為之。魁鬥也有傳說,謝孟中狀元後,剛好母親不幸去世,便回家守孝三年滿,又看到元廷將傾,以及社會偏見,因而未再返京授職,只好拋去烏紗帽,韜光隱晦遁跡山林,並將溪口村名改為方言諧音“魁鬥”。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木夥

12、石馬傳說

據說在很早以前,我村有一石馬曾於夜間跑到泉州城郊吃農民種的麥苗,當地農民發現田裏到處是馬的腳印,一個晚上都被吃一兩坵麥苗,而當時只有官府有馬,於是,那農民去府衙告狀說,你們的馬吃了我家的麥苗。州官就詢問馬夫,馬夫說,府內的馬捆得很牢,根本沒有跑出馬棚。農民和府衙爭執不休。最後,他們商議夜間一起去麥地看看。果然,一匹白馬稱著夜色在西邊的田裏吃著麥苗呢。馬夫靠近一看說,這不是府衙的馬。州官感到奇怪就詢問夫排官(風水先生),夫排官打開地圖一看,居然看出這匹白馬是永春魁鬥的石馬,隨即舉起銀朱筆一點,在田裏的白馬竟變成一堆土,而我村的石馬坪山也崩掉半座,成為死馬。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仁通

13、魁鬥村一姓由來

相傳,魁鬥原有鄭、邱、曾、高、林、許、柯等外姓居住,當時謝氏還很落魄,個別外姓常常藉口欺負。魁鬥先祖秋溪公聰明好學尤其擅長地理,有一日他剛從監州學地理回來,看看家裏的情況就問兒子:“你們要雜姓還是要獨姓?有雜姓會出萬金戶,獨姓就不會出萬金戶。”兒子答:“只要不受外姓歧視,萬金戶算什麼?何況沒有勤勞哪來的萬金戶?”秋溪公聞言欣慰不已,便對他兒子說:“那你們去將官埔格石壁上的石筍全砍掉。”第二天開始,他的兒子天天去砍石筍,但今天你砍了明天它又長出來。最後,秋溪公把銅針、黑狗血糊在石筍上作了法術,石筍再也沒有長出,原來的雜姓漸漸外遷,魁鬥也只存姓謝一姓了。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金櫃

14、新科狀元不怕娥仔湯

傳說謝孟殿試中了狀元,他跪在大殿上等皇帝娘娘給他簪金花,他沒見過皇帝娘娘,不知她有多美,就抬頭偷看了皇帝娘娘玉容,皇帝娘娘發現了,順口罵了他一聲:“你這個夭壽子真大膽!”他聽人家說過,皇帝、娘娘的話是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很見效,皇帝娘娘罵他“夭壽子”,恐怕活不成了。果然,皇帝娘娘賜他禦酒的時候,他剛要喝,一隻飛蛾飛來,落到酒盅裏,謝狀元心想,不喝,犯欺君大罪,要死;倒掉,也是欺君大罪,要死;要喝,飛蛾有毒,也要死!他又想新科狀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轉世,不用怕小小飛蛾了。大叫一聲:“新科狀元不怕蛾子湯!”喝下後不久,就咽喉發燒腫痛,最後熱毒攻心死了。

後人關於謝孟的死因眾說云云,已無從考究。但魁鬥邱英林還有一個謝孟的狀元墓,不過只是衣冠墓而已。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木夥

15、楊居束

很早以前,我村有汪、黃、陳、金等姓氏在此居住。一日,來了一個叫楊明山的地理先生,也就是現在人們稱的楊居束,他看到這裏山清水秀、雲霧縹緲猶如仙境一般,便在此找個地方叫“牛仔爭奶”的,建了房子(也就是我們的楊家祖祠),那些外姓的就居住不了相繼搬到外地居住。他在臨死前叫孫子到三堵牆看看廁所裏大便臭了沒有,他孫子走到半路心想“看什麼,大便哪有不臭的。”於是,就回去對他說“很臭”,楊居束知道孫子沒去,三堵牆放的可是地理書啊!他長歎:“有福三堵牆無福蛇仔侖!”這句話流傳至今。

講述人:坑仔口鎮杏村村楊秋金

16、楊震清廉四知畏

唐朝年間,楊震四次調任荊州刺史兼東萊太守,他上任時路過昌邑縣,暫住驛館。他從前舉薦的秀才王密剛好就是昌邑縣的縣令,得知恩人到此便深夜來拜見楊震,他素知楊震清廉從政兩袖清風,為表達感激之情從懷中拿出十錠金子欲送給楊震,楊震說:“我瞭解你的為人,你卻不瞭解我。”王密說:“我知恩公素來清貧,僅表一心意而已,何況天色已晚無人知曉,不會敗壞您的名節。”楊震反駁道:“天知、地知、我知、你也知,何為無人知?如果做官的都像你這樣豈不壞了綱常了嗎?”王密聽了羞愧萬分地走了。為此,唐朝皇帝特賜“清白流芳”的匾額給他,現在還掛在楊家祖祠上方。所以在過去,我村的人死了以後從來不需要選日期出殯,任何時候都可以。

講述人:坑仔口鎮杏村村楊詩聘

17、“阿彌陀佛”河流改道

相傳在很久以前,坑仔口河流是順著東邊山腳經舊街流出尾庵,而居住在柏仔山(又叫邱岩)上的和尚要買日用品都要趟過溪才能到集市購買。一日,老和尚因患小疾特地吩咐小徒弟到集市購買東西,並再三叮囑他要從水淺的地方過河。小和尚抄近路過河,不慎溺水而亡,老和尚悲痛之余,刻下一塊寫有“阿彌陀佛”的石碑扔進小和尚溺水的地方。瞬間,整條河流便改道形成現在的剖腹溪。到二十年前,在壩上游泳的人還看到東邊溪岸水底的“阿彌陀佛”石碑。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十六組康家良

18、洋頭村鄭氏來歷

據傳,本村先祖來自仙遊大圳。以前村裏只有陳、黃兩姓居住,有一年,從外地來了一個小夥子,要到這給人打長工。於是,陳黃兩家先後讓他做長工,幾年以後他也賺了一點工錢,買了一群鴨,並在主人的屋子旁邊搭起了草寮,人和鴨一起住在草寮,終日以放鴨為生。小夥子由於勤快,很受村裏人喜歡。主人看到他放了幾年鴨子也有一些收入了,就把一名童養媳許配給他做老婆。再過一段時間,小夥子在建草寮的地方建起了瓦房,也購置了一些田地、山林,漸漸地富裕起來,兒孫也逐漸多起來,人口也增加不少。經過數代後,陳黃兩家卻漸漸衰敗,最後只剩下小夥子的後代。這就是本村鄭氏開基先祖三十二公。

講述人:坑仔口鎮洋頭村鄭金興

19、石虎傳說

據傳,洋頭村風鼓侖山的一塊大石塊,是曾經被雷電擊死的老虎。很早以前,本是平靜的小山村突然間發生了一件怪事,附近幾個村落經常發生豬被偷的現象。剛開始大家以為是小偷幹的,但這個說法很快被否認了。因為只要聽到一聲大吼,豬就沒了。在現場看到豬圈裏有血跡,大家猜想到一定是老虎了。再說以前年代老虎咬豬是常有的事。於是大家就想搗毀這個老虎窩,人們準備了一些防身工具,順著血跡一直找,最後找到了這塊大石頭的旁邊,血跡就沒了但有好多豬的骨頭,就是看不到老虎窩,該不會這石頭是老虎吧!想到這裏,大家都毛骨悚然,一齊虔誠跪倒在地,說:“老天爺啊,替我們除害吧,這只老虎天天吃我們的豬,說不定哪一天會吃人呢!”過了一會兒,只見天空一道閃電夾著響雷直擊這塊大石塊。從此以後,人們再也沒聽說過有豬被偷。

講述人:坑仔口鎮洋頭村鄭丁州

20、觀音石傳說

洋頭村寨仔尾的山溝旁,有一塊巨石,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女人正襟危坐,石頭中間呈凹形,倒有點像衣兜。石頭的對面是一條路,中間隔著一條山溝。有一天,路上來了一個小夥子,也許是走累了,就坐在路旁休息,正好對著大石,他越看越像觀音菩薩,想起自己還沒討到老婆便觸景生情,自言自語道:“觀音菩薩,我已而立之年了,還找不到老婆,您保佑我找一個吧!”順手把手中的小石塊扔了出去,正巧落在石頭的凹中間,他高興極了,因為石頭呈傾斜狀,要想讓扔出去的石頭落在凹中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久,小夥子果然娶了一個漂亮的媳婦。小夥子認為這是觀音菩薩保佑的,特地買了許多供品來敬獻。大家一傳十,十傳百,沒有娶到老婆的人路過此地總要在這扔扔石頭碰碰運氣。

講述人:坑仔口鎮洋頭村鄭丁州

21、土地趕石頭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土地爺要把自己的轄區建成一個日銷千豬萬牛的大都市。無奈他這個轄區都是溝壑林立的山區,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這些山溝填上。於是,他從很遠的地方趕來了一群石頭,走著走著路上碰到一個婦女,土地爺問那婦女:“你看到有一群黑牛在前面走嗎?”婦女說:“哪有什麼黑牛啊?我只看到一堆堆會滾動的黑石頭!”經那婦女一說,原先在滾動的石頭都停了下來。土地爺歎了一口氣:“我沒福消受萬家香火,弟子們也只有永遠在這山區生活了!”據說,現在風鼓侖山上的黑石頭就是當年土地爺要趕來填溝壑的“黑牛”呢!你不信可以去山上看看,還有仙桌、仙椅、仙桶、仙盆呢!

講述人:坑仔口鎮洋頭村鄭金興

22、大使公傳說

相傳,商朝年間,皇帝派遣王二大使押送一批移民來我們閩南開發,他大力發展農、林、漁、牧,在他治理下閩南一帶逐漸興旺發達,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為官也公正廉明,深得民眾愛戴。不久,他就病故了,人們為了紀念他用樟木雕刻了他的像,還雕刻了許多文官武將伴隨兩邊,又建了一座靈宮神廟供人們奉敬拜謝。所以,人民把每年二月十五日訂為二月半“王二大使公”生日,祈求“大使公”神明庇佑,讓人們五穀豐登、一生平安等等。

講述人:坑仔口鎮詩元村林珍擁

23、金碗銀箸消失記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風水先生路過景山內祖厝的門口,看到這裏熱鬧非常,用的是金碗銀箸。問旁邊一個小孩,才知道是李家大財主的孩子做滿月。他走上前去,對他們說,路過此地順便討些吃的東西以便路上用,那李家大財主看到他衣著破爛,一副乞丐的模樣,便惡言辱駡,立即叫人把他趕走。幾年後的一天,風水先生登門拜訪,一邊看大財主的門前屋後,一邊誇財主福大,財主滿面笑容,叫人擺宴設席,熱情款待風水先生,席間風水先生悄悄告訴財主:“你如果想更加富有,只許把門口穿洞而過的小溪,改成讓小溪繞山形,這樣不出幾年,您將有更大的收穫。”李家財主果然按他的話去做,沒過多久,就出現人畜死亡的現象,李家也很快衰敗,內祖厝的金碗銀箸也消失了。

24、陳太牛

很早以前,坑仔口出了個大力士,叫陳太牛。他身高體壯,力大無窮。

有一年,他到廟裏給和尚做工,和尚問他一年要多少工錢。他說:“給我一擔挑得動的穀子的半擔就行。”和尚聽後哈哈大笑,心想,給我幹了一年,才半擔穀子,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工?於是就滿口答應,留了下來,並且立了契約,表示雙方不許後悔。

到了年終,陳太牛早準備了幾條粗壯的大繩,臨行與和尚相辭,並索要半擔穀子。和尚指著那些大大小小裝滿穀子的木木盛 說:“要哪一木盛 的,你自己裝半擔去吧!”

陳太牛指著那最大的一木盛說:“就這樣半擔好了!”說著,拿出大繩來捆牢,輕輕一提,就提到寺門口外。然後,把一塊足有二千斤的大石頭,也用粗繩綁牢,拔起一棵碗盆大的樹木,折斷枝梢,輕輕一挑,如飛而去。

看到太牛如此神勇,和尚的舌頭嚇得掉出幾寸長,足足過了三柱香線久,才收了進去。

又有一次,兩隻大水牛牯在相鬥,鬥得難分難解,嚇得牧童沒命痛哭。陳太牛看到,說:“你們不要怕,我來給它們分開!”說著他站在兩牛中間,兩手左右開弓,只輕輕一推,兩隻水牛即向兩邊彈出,足足有十丈遠!等牧童走近一瞧,兩隻水牛已角斷、骨折,兩命全完了。等到牧童的親人和鄉鄰趕來時,一聽完牧童訴說,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心想,留此人在鄉里,將來必成大患。經族人討論,一致同意如此這般,以消心頭大患。

只見鄉中老者出面,對太牛說:“水牛既死不能複生,還是感謝你把這兩隻孽畜制服,不然,連兩小孩也生命難保。請你再辛苦一下,設法把這兩隻死牛弄回村裏,殺了,大家享受一頓吧!”

陳太牛二話沒說,一手一隻,就象捉兩隻小貓一樣,提到村裏。

牛肉煮熟時,鄉老大打來大桶的燒酒,左一碗,右一碗,輪番向陳太牛敬酒。陳太牛力氣雖大,酒量卻小,因眾人盛情難卻,三大碗還未喝完,已大醉。鄉老大見陳太牛已醉,就把一碗摻有毒藥的酒,連勸帶灌讓他喝下。以後,陳太牛就消失了。

作品來源:在小時候就聽老人講過。該故事在1989年被《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永春縣分卷》收集。

講述人:坑仔口鎮文化站康建民

 

二、故事

01、謝維請命安“南社”

清順治十八年間(1662)七月,主工官謝維臨危受命,安撫“臺灣南社”,順利平息一起地方騷亂的軼事。

明清時代,南社是臺灣省雲林縣麥寮鄉的一個土著。麥寮鄉位於新虎尾溪下游,面臨臺灣海峽,原屬平埔族族群“貓兒幹”社與“南社”兩大部落的生活圈。其地十分荒涼,臺灣有句俗語說它是“連烏龜都不來生蛋的地方”,社民在此搭蓋草寮種植小麥度生,生活雖困苦卻平靜,然而這個不毛之地,緣何在國姓爺頂都置邑才一個餘月,社會秩序剛剛穩定的當兒發生了動亂?在滿班文武盡皆緘口、一籌莫展的情況下,謝維卻胸有成竹、獨陳己見。他分析南社既無“芻糧”、“築版”(廣積糧草與高築城牆),又無“幹為守禦之具”(大造兵器)等準備行動,以此推斷南社並非真正背叛,大可不必驚慌與思慮,他認為南社所以“蠢然以動”者,定是土官(部落首領)操縱、挑撥離間、社民不知何去何從而引起的。為此,謝維提出了“先給社民發一紙安民告示,申明朝廷絕無歧視臺灣少數民族之意,然後撤換當地的土官,且與之鑒訂友好條約”等計謀和建議。並毛遂自薦,請命與立狀,願帶兵三百親往南社,保證三日之內完成使命。果如其所策劃,大功告成。沸揚一時的南社騷亂風波很快地得以平息。國姓爺對未能及早發現“近在肘腋”的人才發出無限的感歎,並自此之後凡國家要事均邀請謝維參與商議與策劃。謝維亦因功受獎,得到了提拔重用,擢升至居守工官、即古大司空之高職。

作品來源:該故事在1989年被《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永春縣分卷》收集。《魁鬥謝氏族譜》亦有記載。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仁通

02、高孝婦添壽

德化龍潯高氏,嫁與魁鬥謝邦采為妻。入門時,她公爹已過世,婆母張氏孀居。她對待婆母既真心誠意,又尊敬盡禮,家中有什麼難處,從沒有給婆母知道,以免老人家煩惱而傷心神。張氏對兒媳的孝敬,心裏是滿意的,但由於性急,對兒媳稍不如意,就用棍棒笞打。高氏每次受打,都和顏順受,既不哭訴,又不怨恨。有一次,高氏受打哭泣,她婆母以手指她面,說:“你已做母親了,有過錯受打是應該的,還敢哭泣?”高氏說:“以前受打都有痛感,今天受打,沒有感到痛,是婆母體力衰退,因此悲哀而哭。”張氏聽後深受感動。

高氏的孝行,在鄉里廣為流傳,稱她為孝婦。她52歲時,突然因病死去,而體有微溫,兒媳環守哭泣。到第七日,忽然蘇醒過來,看到兒媳啼哭,說:你們不要哭了,我不會死了!”五個孩子一齊問:“為什麼?”她喘息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我被人帶去見閻羅王。王對我說:‘高孝婦,你壽數已盡,但上天念你至孝,將添壽給你,以享受兒子的富貴。’王身旁一人問:‘添多少歲?’王說:‘添她媳婦懂得歲壽就可以了。’那人就用筆寫在薄上。隨即叫一個執幡幢的兒童引我歸來,他用幡一動,我就浮在空中,再一動,就忽至床上,現在不會死了。”當時,大家都不理解兒媳壽的意思。次子鳴珂說;‘三弟婦到我家,年二十亡,上天以兒媳壽給母親,一定是二十年。”

明年啟丁卯(西元1627年)鳴珂鄉試報捷,崇禎丁醜(西元1637年)任衡陽縣正堂,迎接母親高氏于官舍,並受朝廷誥封,同享富貴,後鳴珂任滿歸家,奉養母親,高氏果然在72歲時,無疾而終。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雅獅

03、十八擔書籠

贈文林郎謝邦采,字宗亮,永春魁鬥人。自小苦讀不倦,但屢試不中,就專心致志督促五個兒子讀書,厚禮聘請名師,尊敬備至,一日三餐,更換菜肴。兒子們也勤學苦練,銳意攻書,五人中有三人于少年時代就考中秀才。邦采曾經對諸子說:“我承先人業產,有田租五百石,現在為你們讀書應試,花費而盡。你們若能名登金榜,飛黃騰達,一定要為我再贖回來,作為子子孫孫讀書的費用,使我謝氏書香門第,綿延不絕,這是我的唯一心願。”

不久,次子鳴珂考中舉人,選受衡陽縣令。此後,不斷有人榜上有名。曾經有一個時期,魁鬥有十八文士,或擠身仕途,或參贊幕府,或課業館地,於春節期間,回鄉謁祖省親,大會謝氏宗親,一時傳為美談。有的說是狀元後裔出了十八擔書籠,有的說是五百石租換來十八擔書籠。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木夥

04、莊際昌與謝鼎俸

莊際昌生於湖洋,謝鼎俸生於魁鬥,都是永春明朝萬曆年間人。兩人都生性聰明,人家說他們是一對奇童。

高知縣到永春上任,就開試選拔人才。莊際昌考取第一,謝鼎俸考取第二。高知縣看他們小小年紀,考得這麼好,就設宴請他們,說:“你們兩人,一個是元度,一個是魁才,今後學業上應當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但是做人呢,要親如兄弟,互不爭鬥。你們兩人就當我的面結為兄弟,一定不要辜負我的期望。”莊、謝非常歡喜就結拜做兄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學業長進。

後來,莊際昌徙去晉江,考中己末科進士,接著又在會試和殿試中都取得第一,中了狀元,選入翰林院。可是,謝鼎俸一次也沒去考。莊際昌感到奇怪。原來,謝鼎俸捲入一場官司。本來謝的體質就虛弱多病,加上打官司奔走勞累,連省試也沒去考。

怎麼會打官司呢?原來是為讀書引起的。謝鼎俸的大兄謝鼎聘善讀書,脾氣很壞,讀書不服輸。這天,他和同學陳新十比誰善讀書,陳新十也善讀書,當然不認輸。他倆就起口角,謝鼎聘竟打了陳新十。一個大罵,一個火灰性起再打,一個邊罵邊還手,一個火上加油打得更凶。陳新十被打得頭破血流,哭著跑去找謝的老父告狀。他老父不在,只有他祖母一個人在厝門前側坐著曬日打盹。他祖母突然看見陳新十難看樣子,驚得昏倒在地。謝鼎聘平時敬孝祖母,看見祖母忽然驚倒,抓起大木棒把陳新十活活打死了。就這樣,起了一場大官司案。謝家有錢有勢,歷任官員都得到好處,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為他解脫。無奈實情難瞞眾人目,難過眾人理,官司打了很久。

謝鼎俸該讀書,卻無心讀書,冒險為大兄陳訴解脫。人家勸他讀書,別誤了自己的仕途。他說:“兄弟手足重,詩書冠帶輕,不惜兄弟情,冠帶有啥用!”鼎俸為大兄打官司打了一年又一年,知縣換了一任又一任,結果是:他大兄判終生入獄監禁,他本人因訴訟誤了前程。他大兄關在監獄三十多年,臨死時把分得的一份家產全部交給了謝鼎俸,謝鼎俸娶的妻,既節儉又吝嗇,既買山田又放高利貸,後來家財比原來多出好幾倍,謝鼎俸成為一個富儒。

說來可歎!早年一樣稱奇童,人生遭遇卻不同,一個仕途入翰林,一個富儒老山中。莊際昌和謝鼎俸走的路就這麼不同。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雅獅

05、“白腳豬”先生

從前有個私塾先生,讀書不求甚解,下筆往往把字寫錯,鄉里人都叫他“白腳豬”先生。

有一次,王厝大娘殺了一隻大豬,請先生寫一張便條,給豬肉派上用場。“白腳豬”寫道:“王大娘老肉六十,應酬親戚食用三十,餘者市上賣錢。”大娘的兒媳看後,又好氣又好笑,怎麼人肉也可以食用和賣錢?原來“白腳豬”先生把準備自家留用的豬肉,“留”字寫成了“老”字了。又有一次,一個大財主叫“白腳豬”先生代寫一紙地契,當寫到四至時,“白腳豬”寫到,“上只邱岩尖,下只溪埔格。”真叫財主家哭笑不得,原來“白腳豬”把那個“至”字寫成“只”字。從邱岩尖至溪埔格足足有百畝以上的林地和良田,地契這麼一寫,白紙黑字,財主家的地產,只剩下了長筆草的邱岩尖和白沙堆的溪埔格了。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木夥

06、若無封君斧印, 哪有謝羽田租

魁鬥村流傳一副對聯:“若無封君斧印, 哪有謝羽田租。”說的是明末清初謝羽公的故事。

謝羽公去天湖前山,路過西坪村,走得天暗了,又逢下雨,就向人家借竹片照明趕路。人家問他:“你是上謝,還是下謝?”謝羽公答他是下謝。人家回答他;“無竹片可借。”謝羽公明知家家戶戶有點火照明的竹片,心想,他看輕我下謝人窮,不肯借我。他對天立誓;我謝某如有出頭之日,附近田租都要買下來!

後來,謝羽公做杉木生意,杉木都集中在溪埔,準備放排下泉州出賣。不料出了大水,杉木全部被大水沖走。謝羽公無可奈何,披上蓑衣到溪埔看,我苦呀,杉木全部給大水沖走了,他沿著溪走呀走,他淚水流呀流,從魁鬥走到湖頭,從湖頭走到泉州,遇上一個海工補印通議大夫。通議大夫見他眼淚流個不停,就問是什麼緣故。謝羽公原來認識通議大夫,就說:“我久沒有見到你,乍一相見,歡喜得眼淚雙澗流!但是,眼睜睜看著杉木全被大水沖走,就悲傷得眼淚流不停了。”通議大夫說:“你免傷心,我轉送你一支康熙封君斧印,溪上有你的杉木,你都可以把它敲上來。”

封君斧印是敲溪中木材用的。因為是康熙君賜的,所以謝羽公見木就敲。從泉州敲到湖頭,從湖頭敲到魁鬥,杉木敲起來很多,連別人的也都敲起來。有人笑他是個瘋子,敲那麼多杉木白費力,別人的杉木不是要還人家嗎?但是,實際上他是用康熙封君斧印敲得,誰敢討回自己的杉木呢?所以,謝羽公因禍得福,杉木比出大水前更多。剛好泉州建築需要大量杉木,謝羽公大賣杉木,共得十八擔白銀。

泉州一個姓蔡的富翁正要賣田租,謝羽公就把所有田租買起來。有人順口編了個對聯:“若無封君斧印,哪有謝羽田租?”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成慶

07、山羊上山咩咩咩

從前,鄉下幾個秀才常常在一起做對聯取樂。一天,他們在一起喝茶聊天,一個牛的秀才對楊的秀才說;“我有一副對聯請你對。”他念出來了:

山羊上山,咩咩咩。

他用“羊”諧音“楊”,開楊秀才的玩笑。

楊秀才聽了,毫無難色,立即對出前四字;

水牛下水-----

稍停一下,他拿起碗,喝了一大口茶,含在嘴裏,朝牛秀才“噗、噗、噗”地噴了三下,把牛秀才噴得滿頭滿臉。其他秀才都一起笑起來,真是:

水牛下水,噗噗噗。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連興

08、娶妻做對

從前,有一個過路人看見一個教書的,說:“你教書這麼辛苦做什麼?”教書的說:“我辛苦是要教出狀元。”過路人說:“如果教出狀元,我的女兒就嫁你。”說完自己就走了。後來,教書的果然教出了狀元。

過路人繼續走,看見一個種田的,說:“你種田這麼幸苦做什麼?”種田地說:“我辛苦是要種出雙穗。”過路人說:“如會種出雙穗,我的女兒就嫁你。”說完自己就走了。後來,種田的果然種出了雙穗稻。

過路人又往前走,看見一個放牛的,說:“你放牛這麼辛苦做什麼?”放牛地說:“我辛苦是要讓牛雙生。”過路人說:“如會養出雙生,我的女兒就嫁你。”說完自己就走了。後來,顧牛的果然養出了雙生牛。

教書的,種田的和放牛的都去找過路人娶親。過路人說:“要娶親,就要對對聯。”他先說出四字:“糊糊塗塗。”

教書的對了四字:“伶伶俐俐。”

種田的對了四字:“艱艱難難。”

放牛的對了四字:“容容易易。”

過路的人說:“你們的願望都實現了,所以你們都對得好。你們要娶上我的女兒,還要再對對聯。我問,你們對。這回倒翻一下,從放牛的開始。”他念出來了:

“怎樣才會糊糊塗塗?”

放牛的答不出,種田的答不出,教書的答道:

“頭髮未梳糊糊塗塗。”

“怎樣才會伶伶俐俐?

放牛的答不出,種田的答不出,教書的答道:

“頭毛已梳伶伶俐俐。”

“怎樣才會艱艱難難?”

放牛的答不出,種田的答不出,教書的答道:

“女兒未嫁艱艱難難。”

“怎樣才會容容易易?”

放牛的答不出,種田的答不出,教書的答道:

“女兒出嫁容容易易。”

過路人最後再考教書的,再出一聯要他對:

“我女糊塗變伶俐。”

教書的很快就對出:

“你婿艱難變容易。”

“你婿”諧音“女婿”,過路人高興地說:“我女兒就嫁你啦!”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連興

09、路邊死鳥不抓,溪邊死魚不拾

“路邊死鳥不抓,溪邊死魚不拾”,是反映閩南某種禁忌的諺語。說來其中有一個來歷。

從前,有一個過路人,看見兩隻鳥相鬥,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那個人可憐這兩隻鳥,走去把它們分開。等人一走開,兩隻鳥又鬥起來。那人把它們分開,等人走開,它們又再鬥。過路人把其中受傷的一隻鳥抱在手上,就走自己的路。他似乎聽見一個聲音:“我們兩條命換你一條命,你還不甘願嗎?”過路人不明白:“你說什麼呀?”那個聲音又說:“前世我們害死你,如今轉到我們在你面前自己相鬥到死。”過路人說:“我不願看你們自相殘殺至死。”那個聲音說:“你不願讓我們死,我們也不願讓你死。從今以後我們和你的世代冤仇就這樣了結吧。”就這樣,那個過路人給路邊鳥解了冤仇,不再相互報應。

至於路邊有死鳥,那就是他們相鬥至死。你去抓它們,就是讓它們轉世,它們轉世,就要讓你死。你要是不想死,你就不要去抓路邊死鳥。所以有“路邊死鳥不抓”的諺語。

相同,溪邊有死魚,也是相鬥至死,你去拾它們,就是讓它們轉世,它們轉世,就要讓你死,你要是不想死,你就不要去拾溪邊死魚。所以有“溪邊死魚不拾”的諺語。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成慶

10、屋北鹿獨宿

坑仔口鎮魁鬥村住的是姓謝的,根據世代相傳,一世祖是一個打獵的。謝祖公年輕時,是一位很好的獵手,追趕鹿才到了魁鬥這個所在。有一次,他在山上打獵,看見一隻美麗的山鹿,但是,怎麼追也追不著,最後,眼看快要追上了,鹿忽然不見了,他就搭個簡易的草寮守在這裏,後來就在這裏安家。晚上睡覺聽得一句話:屋北鹿獨宿

這句話五字都是諧音入聲字。天天晚上都可以聽到這句話。謝祖公娶親後,聽到雞啼就起來做早飯,無意中說出一句話:溪西雞齊啼

這句話五字都是諧音平聲字。自從謝祖公說了這句話,晚上再也聽不到“屋北鹿獨宿”這句話了。此後這兩句話,就成為絕妙對聯,流傳至今。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連興

11、轉厝的故事

坑仔口鎮魁鬥村有一座“上琬堡”的大祖厝,據說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它的正面對著仙山禦史格,現在土名牛屎格。元至正年間,“上琬堡”果然出了一個名叫謝孟的文狀元。明萬曆年間,“上琬堡”已傳到十二世,謝家人丁簇簇,人才輩出,又出了十八個官員,雖然都是胥吏和七品縣令之類的小官,鄉里人卻尊稱他們為“十八擔書籠”。這年三十,“十八擔書籠”返鄉顯祖,設宴酬賓,桌上擺的都是金碗銀箸,吃的是奇珍異味。酒酣耳熱後,“書籠”滿腹牢騷,忿忿不平地數說道,“人家都說‘上琬堡’是集百福之地,為何都當芝麻似的官下官?”一個“書籠”倡議道:“何不叫風水先生格致一下?”

第二天,風水先生拿著羅盤,東量量,西看看,歎說:“虧了這個寶地,可惜厝向不對。”“書籠”急問緣故,風水先生指指點點,說道:“你看,那牛屎格矮墩墩的,當然只能當小官了。如果把厝門轉向那高入雲端的邱岩尖,不出高官,那才怪哩!”“書籠”聽了,心中大喜,急忙著人徹夜動手翻建,“上琬堡”原是土木築造,雕龍大柱底端均設置活動滑輪,不消多少時辰,七扭八扭,就把大門扭向了邱岩尖峰。“十八擔書籠”以為大功告成,夜間竟相做起了大官夢,夢著夢著,忽然見先祖謝孟公怒氣衝衝地訓斥道:“豎子酒囊飯袋,安得如此妄轉厝向!?牛屎、牛屎,禦史也;邱岩、邱岩,俱完矣。”及至“書籠”醒悟過來,急忙派人去捉風水先生時,風水先生早已攜金逃之夭夭。從此,“上琬堡”再也沒有出什麼官了。

講述人:坑仔口鎮魁鬥村謝木夥

12、田一圳

很久以前有個叫田一圳的,是一個很傲骨的秀才,他家境貧寒,但才學很淵博,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經、史、詩、賦,無所不通,俗語說藝精膽大。他對世情俗套,根本不放在眼裏,連在當時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神佛,他也要罵幾句,開開玩笑一番。

有一回,他去馬寺運夢,聽說要先對傳侯公說明所運內容,他看到傳侯公形狀極其醜惡,一時生氣,就指著傳侯公罵道:“侯公,侯公,我孱鳥扣你頭!”而傳侯公也是一尊很會開玩笑的神佛,當夜就給田一圳一個夢:“田一圳, 田一圳,你家妻子和人睏!”

田一圳一覺醒來,非常氣憤,連夜趕回家裏,他的妻子真的抱著年幼的弟弟在睡覺,把田一圳弄得啼笑皆非。

田一圳的岳父雖家財百萬,卻是一個勢利鬼;他明知田一圳窮,但每次到田一圳家,都是派雞,派鴨,沒有就當面侮辱,謾駡,連他的女兒也非常氣憤父親的可惡。

有一次,他岳父到他家時,田一圳笑嘻嘻地對岳父說:“很對不起,由於我窮,岳父每次來,我都沒有什麼好東西招待。昨天,我剛好替一位有錢人撰寫屋聯,賺了一包很大的紅包,今日想和岳父喝幾杯。”他岳父喜得老淚直流。

田一圳到酒店要了一大桌大魚、大肉、全雞、全鴨、好酒好菜,他岳父這一回讚不絕口,夾起肉就吃,揣上酒就飲,真到了忘形於色的地步!

田一圳酒足肉飽後,客氣地對岳父說:“你慢吃,我去買點果子來煞嘴尾。”“好,好,好!你去吧!”他岳父滿心歡喜,連說幾個好字。

其實,田一圳不是去買果子,而是回家睡懶覺去了。等到了酒店夥計來收酒席錢 ,他岳父忍痛付了二十兩銀子。回家後,連氣帶心痛就病了。

田一圳到府上對岳父賠禮道歉,說:“我出門到街上,遇到幾個學友硬把我拖去搞一個詩局,等我再到酒店要付錢時,你老已經去了,嗨嗨,真的對不起!”

錢是田一圳岳父的性命,並且一去就是二十兩,你想,幾句客氣謊話能說得清嗎?從此,他岳父再也不到他家去了。

後來,田一圳上京赴考,考中了狀元,皇帝卻嫌田一圳名字不好,理由是田在上,圳在下,如果取為狀元,恐天下會大旱,於是心口念著:“田一圳,田一圳,狀元沒你分!”正宮娘娘在簾後,準備為新狀元簪花,看到田一圳那年少英俊的外表和風流瀟灑的風度,想到日夜相隨的老頭皇帝,早已魂兒出殼,飛到田一圳的身上。心想,雖然不能相親相愛,近近那可人兒,也是一種享受,何況還近身為他簪花!當她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忽聽到皇帝說狀元不給田一圳中時,心急生智,她突然念著:“田一蝦,田一蝦,狀元是你的!”

老皇帝聽到皇娘這樣念,起初還莫名奇妙,但他畢竟是皇帝,頭腦一轉,立即知道皇娘為田一圳改名,就順橋過溪,立即賜田一圳改名為田一蝦,並准中頭名文狀元,因為他也怕老婆呀!

田一圳心裏的歡喜和對皇帝娘的感激自不必說,就皇帝娘能親近田一圳,並為他簪花的那份歡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講述人:坑仔口鎮文化站康建民

13、永春為什麼沒有二都

永春有一都、三都以及以下諸都。唯獨沒有二都,這是什麼緣故呢?

相傳,明正德皇帝游永春一都時,來到吳殊,無處住宿,當地土地公把土地祠化為大宮殿讓正德君臣居住,第二天才發現這原是小小土地祠。為此,正德皇帝敕封土地公為福德正神,並把這裏定名為一都。人們常把辦不到的事說要等到土地公進香,有人反駁說:“土地公有進香,一都吳殊的土地公就奉旨進香呢。”

第二天,正德沒有再出遊,第三天到福鼎,所以福鼎叫三都,以後到達的地方叫四都、五都……因此,唯獨缺了二都。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七組康得建

14、死堀變百二斤種田

在過去,人們講古,總愛講自己家鄉稀奇古怪的事物。錦鬥又叫九鬥,“九鬥大厝,丈二吊筒”是錦鬥人的驕傲。而坑仔口原會場的所在地過去叫社阪,“阮社阪一丘田百二斤種”這是坑仔口人的自豪。

說起社阪一丘田百二斤種,卻有一段故事。

坑仔口在崇山峻嶺中,群山起伏,難得有一塊平坦的土地。坑仔口溪從北向南流來,沖向溪口寨,在那裏形成一個大彎,溪口寨下面就是一個很大很深的潭,溪流從西側流向安溪,地形就象簸箕一樣。很早以前,有一個小和尚從溪口寨下來挑水,看見潭裏的魚又大又多,戽水戲魚,不料潭邊巨石很滑,他掉到潭裏淹死了。人們就把這個深潭叫做“死堀”。老和尚沒有小和尚為他挑水上山,氣得作起法來,念了九九八十一遍咒,畫了九九八十一道符,催得山崩地裂,溪流改道變直。從此,舊溪給泥沙淤積,深潭也變平洋,“死堀”變成一丘田。這丘田有百二斤種大,就是有二十四畝大。

百二斤種田很肥沃,後被一個地主占去。收了早稻就種六月的旱番薯。長工為他犁田,北到南,再從南向北,又從北向南,牛才走三趟就累死了。地主氣得直跺腳,叫長工把大丘田隔成小丘田。

又過了很久,人們在田裏建了房屋,修了道路,形成了現在熱鬧的街市,但是“死堀”的地名至今還在。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七組康得建

15、麻糍變白銀

清朝年間,杏村有個叫楊振袁的年輕人,家有兩個年邁的雙親,雖然家裏很窮,但他最為孝順,有了吃的,就拿給老人吃。一日,正當他在喂母親的時候,剛好被一個雲遊的神仙看到,神仙被他的孝心感動,化作一個路過的老人向他討碗飯吃,楊振袁趕緊去廚房取出兩個鄰居剛送來的麻糍,硬是塞給神仙,神仙一手拿著麻糍,一手對楊振袁揮揮了說:“謝謝你啦,年輕人!”說完就要轉身而去,但楊振袁看到這個老人家身體很差,而且“出門腳”(冷水坑一個地名)很不好走,他扶著神仙走到了“出門腳”,神仙對他說:“你今天給了我兩個麻糍,那你以後每天辰時就帶兩個麻糍來,放在這個小洞裏,就會變成白銀了,但是,你一定不要誤了時辰。”說完就不見了。楊振袁第二天開始,就天天往“出門腳”跑,白銀也真的天天有。只是沒有像以前那樣去照顧老人了,神仙一看他變了一個人,就沒有再給楊振袁白銀了,而楊振袁也知道自己不對,對雙親更加孝順,日子也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講述人:坑仔口鎮杏村村楊書慶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