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失眠種類
一、從病因學上來看
次發於精神疾病的失眠
焦慮、憂鬱、適應障礙常是失眠的主因,而內因性的嚴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也常造成失眠。
次發於身體疾病的失眠
很多身體疾病會影響睡眠,最常見的是疼痛,如頭痛、胃痛、心絞痛、關節痛等,這些疼痛性的疾病常讓病人痛得睡不著,或半夜痛醒。心臟衰竭、呼吸道疾病、肥胖的病人則常因呼吸困難而醒來。
甲狀腺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巴金氏症等疾病也常伴隨失眠。另外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如睡眠呼吸暫停症也是以失眠為主要表現。
藥物引起的失眠
藥物或食物亦會造成失眠,常見的如酒精、含咖啡因的飲料、呼吸道擴張劑、類固醇、某些降血壓藥等。
原發性失眠
除了前述諸多因素外,還有些人的失眠是找不出任何原因的,這一類稱之「原發性失眠」。
二、從失眠型態上來看
入睡困難型
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往往一兩個小時才能睡著。緊張、焦慮、或身體不舒服引起的失眠常屬此型。
睡眠維持困難型
睡得不安穩,時睡時醒,醒過來就難以入睡,有些人甚至半夜醒來就未再闔眼。憂鬱、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常屬此型。
三、從病程上來看
短期失眠
主要是生活事件、心理壓力、環境問題引起,這些因素消失或時間一過自然就消失。
慢性失眠
剛開始可以是任何原因,身體的、心理的、甚至環境上的。但這些因素一直未改善,或未能接受適當的治療,使失眠持續下來,患者每晚睡前就開始擔心睡不好,這種擔心讓他的焦慮度及情緒張力增高,反而讓他睡不著。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睡不著更擔心,擔心更睡不著,以致長期失眠。
特殊類型
一、更年期煩躁失眠
更年期是陰陽兩虛之風陽上冒,也有失眠的症狀,可是還有其他比較嚴重的症狀,所以應該由專門的更年期形式的治療,不必歸類到失眠這裡,在中藥介紹淫羊藿有部份介紹。
二、酒客藉酒安睡
外國酗酒的好像會找心理醫師治療,可是國內幾乎完全沒有,我想喝酒成癮的應該從各方面積極治療,因為喝酒導致的傷害很大,不只是個人而已,平常最多見的一個酗酒藉口就是睡不著,喝一喝就好睡了,其實睡不著是長期飲酒的症狀,就好像喝到最後的肝區疼痛是蠻痛的,不過只要一喝酒就不痛了,這時候就不喝不行了,又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止痛,這裡介紹一個酒客安睡單方,內金佛手各等量散劑,其他酗酒者的問題會專題討論的,因為實在是深惡痛絕的一個病態。
三、老人難寐
老年因為深度睡眠消失,所以容易驚醒,因為睡眠生態的改變,白天多瞌睡和午睡,而且早睡早起,早到三四點就睡不著,這是合理的,不必大驚小怪,不過應當注意的是突然的睡眠作息的改變,就要注意一下,如果平時有高血壓的病史,最好能更注意,並且排除一切煩人的事。老年人頭要冷腳要暖,睡前兩腳泡泡溫水,會睡得更好。
四、地震受驚戶
這次地震慘生很多受驚戶,根據筆者少量的觀察,應該是患者平素在體徵上就有不足的地方,在壓力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臨界點,就爆發出症狀。如心悸的病人,本來就有不嚴重的心律不整,現在壓力使心陰心陽因焦慮而過度消耗,使心悸的症狀更加嚴重,當然這一連串的症狀,也包括睡不著覺。這是簡單的舉例,因為還有其他未能以西醫定量,而在中醫定性定量裡都出現病理特性的還有很多,所以雖然可以通稱創傷壓力證候群,不過中醫認為是生理上的病態,而非單純的心理問題。
若自己找不出原因,或失眠持續存在,對生活逐漸產生干擾,則應儘速看醫生,千萬不要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必須經由專業的檢查及評估,對症治療,才不會延誤潛在病情,或因處置不當,成為慢性失眠。
常見的睡眠障礙問題
關於人類的睡眠問題,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
「入睡不易型」,經過一段輾轉反側的奮鬥仍然無法成眠。
「睡眠中斷型」,入睡後不消多久睡眠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無法再度入睡。
「過早清醒型」,天還未亮就醒來一直到黎明。
「日間過眠型」,日間清醒度不夠如嗜睡症。
而臨床上也發現,許多睡眠不足或失眠的人會出現如下的抱怨:疲倦虛弱、頭暈嗜睡、憂鬱煩心、筋骨酸痛、精神不濟。因此,大家都很關心長期失眠究竟對個人身心健康會造成什麼?事實上,影響的確會有的;簡單來說,人類在睡眠中,腦部與身體會進行一些很特別活動,包括蛋白質合成、細胞分裂和生長激素等重要的新陳代謝活動,這些活動是維持免疫功能和人體生理恆定性的重要物質,這也就是為何有些慢性肝炎或癲癇等身體疾病患者,一旦睡不好,病情很快就有惡化現象;另外純就腦部的影響而言,如果一個人睡眠不足,又開始進入中老年,身體疾病就容易影響腦部功能,使腦部退化更為明顯。
過眠與嗜睡也是一種睡眠障礙
除失眠外,過眠與嗜睡也是一種睡眠障礙。當一個人嗜睡度很高時,可能會出現倦怠虛弱、想做事不起勁、缺乏能量、意識狹窄、容易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懶散沒有心思等症狀,而在主觀上不見得認為很睏,然而事實上白天是處於嗜睡度很高的狀態下。過眠與嗜睡之所以教人不容忽視,主要是隱藏著不可預知的危機。最常見的就是,可能在開車或走路發生意外事件。
臨床上常用「艾普沃斯嗜睡量表」協助民眾自我測試嗜睡程度。亦即觀察自己在 8種不同生活情境裡會發生打瞌睡的頻率:從不曾打瞌睡是
0分,偶爾會打瞌睡是 1分,很可能打瞌睡(半數機會)是 2分,經常打瞌睡(很難維持清醒)是
3分,包括:坐著看書、看電視、與別人談話、午餐後靜坐、在某些公共場合不動(如開會或看電影)、下午躺下來休息、在車子裡交通停頓幾分鐘或搭車超過
1小時中打瞌睡的頻率。假如一陣子以來總分超過10的話,最好儘快尋求睡眠專家的協助。
睡眠障礙包含外在與身心因素
綜合以上論點,可將睡眠障礙因素分為外在與身心兩方面。外在因素可細分為:有無違反睡眠衛生原則(日常生活中有無噪音干擾)、近來有無生活壓力或變遷等問題(天災、人禍)、基本睡眠需求夠不夠(青春期時少女需要睡足九小時)、食物過敏性的睡眠障礙(夜間暴飲暴、吃宵夜)、酒精與藥物的濫用問題(習慣吃補藥、補酒)等。
身心方面的問題包括:精神生理性失眠(純心理作用或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的錯覺(明明腦波看來有睡卻感覺沒有睡)、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睡眠中出現呼吸道變窄或阻塞)、猝睡症(容易在白天沒有預測下睡著)、週期性的四肢運動障礙(夜間睡眠時規律性的手腳抽動)。
身體疾病造成的睡眠問題
睡眠反映出身心疾病,相對的疾病也會影響到睡眠,比方系統性疾病、神經科疾病或精神科疾病,都會造成睡眠問題,在睡眠障礙的治療上也扮演著極重要角色。常見干擾到睡眠的系統性疾病包括:風濕性纖維肌肉疼痛、心臟系統方面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性潰瘍、肝臟衰竭等。
在神經科疾病方面,主要包括:神經肌肉性的疾病(肌肉疼痛發炎)、運動系統疾病(如巴金森氏症)、中風與腦血管疾病、退化性的疾病(如阿滋海默症)、周圍神經元疾病(如急性發炎、新陳代謝不平衡)等。至於精神科疾病問題,幾乎所有精神科疾病都會表現出睡眠問題,特別是憂鬱症和恐慌焦慮症這兩種疾病,80%都會出現睡眠方面的問題。
心理因素引發的失眠
常見心理因素引發的失眠包括:
害怕失眠是導致失眠最常見的因素之一。
太過於認真想睡,愈想愈睡不著。
日間不當的因應策略,例如夜間睡眠不足,白天拼命補眠,結果是讓自己睡眠狀況更糟糕。
條件制約式失眠,如在失眠的狀況下,不斷聽著滴答的鬧鐘聲音,到後來每個滴答聲卻好像提醒自己:又一秒鐘睡不著了。
日間情感挫折的投射。白天情緒感情狀態是處在於一個很難過的狀態,結果使得夜 晚處於回憶的清醒狀態。
社會成就價值的危機,支持每天生活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少了或沒了,也會讓睡眠變得不好。
正確使用安眠藥
對於睡眠障礙的治療概念,有些情況的確需要醫護人員的幫忙,這當然包括安眠藥的使用。過去由於對安眠藥的許多迷思和複雜心理,使得安眠藥成為醫師和病人間一個尷尬的議題。因此瞭解安眠藥的好處和壞處,正確安心地使用它是克服失眠的第一步。
有幾項原則提供大家參考:
先思考對自己的睡眠問題和安眠藥究竟瞭解多少,過去對安眠藥的知識已足夠了嗎?有疑惑就必須和專業醫療人員討論,流傳的謠言大多是一知半解的。
你的睡眠問題是否已嚴重到影響每天日間功能?假如有的話,初期使用安眠藥,往往是治療上的必要措施,吃藥也許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不吃藥對身心的影響卻有可能更糟糕。
你有臨睡前舉棋不定,為該不該吃藥而感到矛盾嗎?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最好先固定上床和用藥的時刻,不要懷疑。
你是否一直都想要不靠藥物就能夠入睡?假如是的話,是否心理已經準備好,要接受減藥時失眠可能又會再度出現的事實?對於長期失眠的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假如能夠搭配純熟的認知行為治療技巧,大多數都不難達到不用天天吃的理想,能夠完全減藥者也大有人在。
什麼是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的危害
提起睡眠障礙,很多人都簡單的認為就是睡不著覺,其實,睡眠障礙還包括:
睡眠時間短:睡得晚,起得早,每日睡眠時間只有5-6個小時甚至更少,一般多發於老年人群。
入睡困難型:上床後很長時間還眼睜睜睡不著,整夜輾轉反側。
過早清醒型:早早醒來再不能入睡。
睡眠維持困難、品質差:多夢、睡的斷斷續續,很小的聲音就被驚醒等。
人的一生有 1/3時間是在床上渡過的,睡眠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如同空氣、食物和水,是保持人體健康的基礎。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睡眠。
人每天保持7至8小時睡眠是不可缺少的,醫學界早已證實:睡眠障礙不僅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力還會縮短人的壽命!睡眠不足的人往往身體出現的衰老症狀要明顯大於其他正常人,另外還可導致感冒、抑鬱症、精神錯亂、糖尿病、肥胖、中風、癌症、心腦血管等疾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患有睡眠障礙間接導致死亡的人口數以百萬計!
為了儲蓄自己的健康,請關注自己的睡眠吧!
睡眠,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性抑制。睡眠充足、精神飽滿;睡眠不足,精神萎靡。難怪莎士比亞把睡眠稱為“疲勞者的沐浴”和“生命盛筵上的主要營養”。
為什麼有的人會失眠
很多因素都可造成失眠:有精神因素誘發的,也有軀體疾病引起的。年齡大小、文化程度、生活習慣以及工作環境等因素,都與失眠有著密切的關係。
精神因素: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各種矛盾日益增多和家庭的不穩定,使人們的精神處在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焦慮症、抑鬱症等不斷發生,失眠的症狀隨之而產生,故失眠症也可以說是一種現代病。
軀體疾病:許多疾病可以伴有失眠症狀,如神經官能症、高血壓、腫瘤、腦血管疾病、肺結核、冠心病、肝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這些疾病的某個階段可以出現失眠症狀,或因疾病加重而影響睡眠,在疾病好轉後,失眠症狀可以減輕或消失。
年齡因素:失眠與年齡有密切的關係,年齡越大失眠發生率越高。老年人入睡時間延長,年輕人一般幾分鐘就能入睡,而老年人平均40分鐘才能入睡;加之老年人睡眠變淺,夜尿多,醒的次數也多,因此失眠的症狀也隨之加劇。
其他情況:如腦力勞動者用腦過度,特別是學生,學習緊張,容易的出現失眠症;而體力勞動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失眠就不易產生。生活環境周圍嘈雜,可影響入睡;而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引起失眠。
睡眠困擾,是一般大眾極為普遍的健康問題,也是醫院門診或住院患者間最常聽到的抱怨。根據調查統計,有將近30%的人曾有過失眠的困擾,其中嚴重程度達到需要使用藥物者高達17%;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失眠人口的比例則更高,達年輕人口群的五、六倍之多。這些困擾還未包括為數亦不少的日間嗜睡,及其它睡眠中伴隨有異常行為發生的問題。
睡眠障礙醫學 新興的醫療領域
過去,一般人相信,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消除疲勞、讓身體休息,但實際上,消除疲勞並不是睡眠的首要目的。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極精密複雜的結構,在清醒的時候,必須不停的處理身體內部和外界的訊息,同時會消耗許多能量,若有任何疲憊或受損,便可能對個體不利。因此,睡眠其實是大腦進化所產生的定期更新自保的生理機能。甚至有證據顯示,人類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睡夢,還扮演著諸如學習和記憶的功能…等更積極的角色。
短期的睡眠不足,雖然會立即反應到白天的精神和情緒,但是一般對於腦部和身體機能,卻不至於有太大的影響,只要經由少許補足,便能迅速恢復;長時期的睡眠不足則後果嚴重,不但影響白天的生活機能,還可能對既有的疾病有不利的影響。
日間遺留症狀的評估 不可忽視
有一項極為重要且普遍的睡眠障礙表現,常為病人和醫療人員所忽略,那就是有關病人日間遺留症狀的評估。一個有夜間睡眠剝奪或不足的人,往往會在日間呈現倦怠、虛弱、肌肉疼痛等身體症狀,且在情緒上也容易有煩躁不快的情形,這常導致職業、社交與生活功能的動機減低。上述這些日間遺留狀態,必須和原來的身心疾病狀仔細區分,以免誤判。
一般而言,由於失眠所引起的症狀會在一夜充足的睡眠後迅速獲得改善;當然,睡眠和清醒是一個延續狀態,因此,失眠的評估必須以至少二十四小時為期間做整體性的瞭解。
日間嗜睡程度的評估是臨床睡眠醫學另一項重要的發展。事實上,日間多眠渴睡症對於生活功能的影響,和對生命財產的威脅更甚於夜間失眠。而且,日間多眠比夜間失眠也較常伴隨有潛在的特殊睡眠疾病或器質性的病因,需儘早求醫,以免惡化病情。無論是日間或夜間的睡眠問題,也許各具有獨特的病理意義,但是,在臨床評估上,仍需釐清兩者間相互的關係。
筆者常發現失眠患者自行在白天採取不適當的因應對策,譬如減少日間活動,甚至嘗試在白天補充睡眠;這種情況反而會破壞日間的生物時鐘,並進而影響隔日的睡眠,成為失眠慢性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對長期睡眠的預防保健相當不利。
睡眠實驗室檢查
近三十年來,由於睡眠研究的進步,使得醫療人員對睡眠障礙的病理和病因的瞭解有長足的發展。腦波的紀錄和其他身體部位的電氣生理紀錄,都可以協助醫師瞭解病人的睡眠生理動態,以補充臨床評估的不足。這項實驗室檢查稱為多項睡眠電圖,它除了紀錄病人夜間睡眠的腦波變化之外,還包括心搏、呼吸、血氣濃度、肢體活動等紀錄的同步進行,有時還包括消化道的蠕動和食道的酸鹼度,或是夜間勃起的性功能測量…等。不過,究竟需要包含幾項檢查,還必須視其臨床診斷而定。
這種睡眠實驗室檢查,主要的功用是排除特殊的睡眠疾病和從事病理分析,並提供具體的數據作為客觀的臨床指標,但並不是非作不可,各科醫師們在經由仔細的臨床問診和評估後,大都可以作成判斷,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安排實驗室檢查。舉例來說,失眠是許多精神科疾病共有的症狀,像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就是明顯的例子,一般精神科專科醫師大都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其他內外科的醫師,也能夠根據相關的身體疾病與治療藥物,推斷造成失眠的可能原因,因此不需進行實驗室的檢查。
目前,睡眠檢查比較需要運用在如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某些特殊睡眠疾病的確定上。其中,睡眠呼吸暫止症候群尤其是過去二十年來臨床睡眠醫學發展的重心。
睡眠中阻塞型呼吸暫止,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器質形睡眠障礙,而透過實驗室檢查,可以協助計算患者每小時呼吸停止與呼吸活動低落的次數,作為臨床嚴重程度的指標。另外,經由實驗室的測量,還可以測得患者的血氧飽合度、每小時心律不整的次數等,對於特定的呼吸或心臟血管系統疾病極具參考價值。
多項睡眠電圖檢查在國內尚未普遍,目前僅有數家大型教學醫院提供這項服務,這不外是因為費用和人力技術的問題。因此,在睡眠呼吸暫止障礙的治療上一般仍應先採取比較保守的方法,如體重控制、飲食與物質濫用習慣的糾正;至於內科採用一種呼吸器以維繫氣道暢通,則是進一步安全而有效的治療方式;只有在非常少數的情況下,侵入性外科手術才需要考慮。
睡眠實驗室在臨床和研究上的應用非僅限於前述,由於睡眠的生理結構和功能逐漸被發現,加上波形紀錄數位化以後,睡眠障礙的電生理研究在近幾年的發展已經有樂觀的前景。醫師們相信,睡眠檢查可望成為諸如憂鬱症、阿茲海默症等病極具價值的臨床指標。但是就現階段的常規臨床工作而言卻還有一段距離,患者不宜有過高的期待。不良的睡眠習慣,是長期失眠的主因。習慣的養成,可能是急性壓力或是疾病留下的紀念品,往往已經不可考了。但那些看起來“不怎麼影響”的習慣,卻默默地在黑夜中作祟,擾人清夢。找出並矯正這些壞習慣,或是睡眠專家們所說的建立睡眠衛生,有著難以想像的效果。至於常見的有礙睡眠習慣,可分以下十個類型:
一、削足適履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理時鐘,很多人迷信如果睡不到八小時,就會影響身體健康,而強迫自己躺床入睡。殊不知躺得越久,睡得越差。
二、憂國憂民型──很多人很喜歡利用睡前“三省吾身”,兼做明天的“行前計劃”。在床上想得出神,自然就睡不入眠。
三、裹足不前型──很多人一旦曾經失眠,就不相信自己可以睡得好,一到天黑,就開始擔心害怕。其實睡眠是正常生理需求,該睡就是要睡。越擔心只會越睡不著。
四、地盡其利型──睡覺就像吃飯、如廁一樣,需要獨立、舒適的空間。在床上唸書、吃東西、講電話、看電視,容易培養“不想睡”的氣氛。
五、分期付款型──為了湊足睡眠時數,有些人寧可分期付款,晚上不睡,白天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總時數增加,但是睡眠結構則是更加支離破碎。
六、分秒必爭型──半夜失眠的人,一起床最常做的動作就是拿起鬧鐘來,看一看現在幾點了,結果一分一秒過去了,愈看是愈睡不著。
七、不動如山型──睡覺為了休息,白天活動不夠,睡眠的需求也不大,只進不出,自然睡不著。對銀髮族而言,活動的減少,常常是破壞睡眠的原因之一。
八、好酒貪杯型──刺激物質的使用,會破壞睡眠結構。舉凡咖啡、茶、香煙都應避免。少量酒精雖可幫助入睡,但相對會破壞睡眠結構,最好也要避免使用。
九、隨心所慾型──我們的生理時鐘其實是蠻固定的,如果時而早睡,時而晚睡,沒有章法,要睡好也難。建議固定起床的時間幫助較大。
十、戒急用忍型──長時間的失眠,不僅僅是感覺上不舒服,也實際會影響身體健康。在醫師指示下,如果需要服用鎮靜安眠藥,應該要遵照醫囑,規則服藥。
除了以上十點,還可以配合一些幫助入眠的小技巧,如睡前一兩小時洗個熱水澡或是睡前吃點小點心、一小杯溫牛奶等等,都有所助益。此外,一些放鬆訓練如呼吸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自我暗示訓練、以及生理回饋訓練等,都能幫助失眠者輕輕鬆鬆來睡覺。
良好的睡眠,創造美好的生活。希望每一個人能不為失眠所苦,每天享受甜美的夢鄉。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