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園地 » 茶文化 »

茶葉詞賦與美術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30日

茶葉詞賦與美術

茶與美術:

我國以茶為題材的古代繪畫,現存或有文獻記載的多為唐代以後的作品。如唐代的《調琴啜茗圖卷》;南宋劉松年的《鬥茶圖卷》;元代趙孟俯的《鬥茶圖》;明代唐寅的《事茗圖》,文征明的《惠山茶會圖》、《烹茶圖》,丁雲鵬的《玉川煮茶圖》;等等。

唐人的《調琴啜茗圖卷》,作者已不可考,也有說是周肪所作。畫中五個人物,一個坐而調琴,一人側坐面向調琴者,一個端坐凝神傾聽琴音,一個僕人一旁站立,另一僕人送來茶茗。

畫中的婦女豐頰曲眉,濃麗多姿,整個畫面表現出唐代貴族婦女悠閒自得的情態。

元代書畫家趙孟俯的《鬥茶圖》,是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風俗畫。畫面有四個人物,身邊放著幾副盛有茶具的茶擔。左前一人,足穿草鞋,一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坦胸露臂,似在誇耀自己的茶質香美。身後一人雙袖卷起,一手持杯,一手提壺,正將茶水注入杯中。右旁站立兩人,雙目凝視,似在傾聽對方介紹茶的特色,準備回擊。圖中,人物生動,佈局嚴謹。人物模樣,不似文人墨客,而像走街串巷的貨郎,這說明當時鬥茶已深人民間。

明代唐寅的《事茗圖》畫的是:一青山環抱、溪流圍繞的小村,參天古松下茅屋數椽,屋中一人置茗若有所待,小橋上有一老翁依杖緩行,後隨抱琴,似若應約而來。細看側屋,則有一人正精心烹茗。畫面清幽靜謐,而人物傳神,流水有聲,靜中有動。

明代丁雲鵬的《玉川烹茶圖》,畫面是花園的一角,兩棵高大巴蕉下的假山前坐著主人盧仝——玉川子,一個老僕人提壺取水而來,另一老僕人雙手端來捧盒。盧仝身邊石桌上放著待用的茶具,他左手持羽扇,雙目凝視熊熊爐火上的茶壺,壺中松風之聲隱約可聞。那種悠閒自得的情趣,躍然畫面。

清代畫家薛懷的《山窗洪供》圖,清遠透逸,別具一格。畫中有大小茶壺及茶盞各一,自題五代胡嶠詩句:“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並有當時詩人朱星諸所題六言詩一首:

“洛下備羅案上,松陵兼列徑中,總待新泉治火,相從栩栩清風。”此畫用桔筆勾勒,明暗向背,十分朗豁,立體感強,極似現代素描畫。

可見,乾隆年間已開始出現採用此種畫法的畫家。

雕刻作品,現存的北宋婦女烹茶畫像磚是其中之一。這塊畫像磚刻的是一高髻婦女,身穿寬領長衣裙,正在長方爐灶前烹茶,她兩手精心擦拭茶具,凝神專注,目不旁顧。爐臺上放著茶碗和帶蓋執壺,整個畫面造型優美古雅,風格獨特。

日本的繪畫藝術受中國的影響很深。日本以茶為題村的繪畫也仿自中國,但有創新。如《明惠上人圖》就是一例。明惠上人即日本僧人高辨,他在日本字治栽植第一株茶樹,對中國的飲茶在日本的傳播起了相當大的影響。在《明惠上人圖》上,明惠坐禪松林之下,塑造成一個不朽的形象。在北歐和美洲,到了18世紀,飲茶也已成為風尚,一些畫家就常以飲茶情景作為題材,而且出現了一些著名的作品。

歷史告訴我們.繪畫藝術與茶有密切聯繫,就是在現代攝影藝術中,與茶的聯繫也相當廣泛,許多攝影師以茶為題材,拍攝了不少優秀作品。特別在一些名山拍攝的採茶畫面,將山水峰岩、松竹花木和茶園融為一體,益發增添了茶區景色的詩情畫意。

 

茶與詩詞:

在我國古代和現代文學中,涉及茶的詩詞、歌賦和散文比比皆是,可謂數量巨大、品質上乘。這些作品已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在我國早期的詩、賦中,讚美茶的首推的應是晉代詩人杜育的《茶賦》。詩人以飽滿的熱情歌頌了祖國山區孕育的奇產——茶葉。詩中雲,茶樹受著豐壤甘霖的滋潤,滿山遍谷,生長茂盛,農民成群結隊辛勤採制。晉代左思還有一首著名的《嬌女詩》,非常生動地描寫了兩個幼女的嬌憨姿態和烹煮香茗的嬌姿。

唐代為我國詩的極盛時期,科舉以詩取士,作詩成為謀取利祿的道路,因此唐代的文人幾乎無一不是詩人。此時適逢陸羽《茶經》問世,飲茶之風更熾,茶與詩詞,兩相推波助瀾,詠茶詩大批湧現,出現大批好詩名句。

唐代傑出詩人杜甫,寫有“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詩句。當時杜甫年過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祿難沾,有歸山買田之念。此詩雖寫得瀟灑閒適,仍表達了他心中隱伏的不平。詩仙李白豪放不羈,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詩中借浪漫而豐富的想像表達自己的理想,而現實中的他又異常苦悶,成天沉湎在醉鄉。正如他在詩中所雲:“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當他聽說荊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飲“仙人掌茶”,雖年愈八十,仍然顏面如桃花時,也不禁對茶唱出了讚歌:“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儷芳津,采眼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中唐時期最有影響的詩人白居易,對茶懷有濃厚的興味,一生國下了不少詠茶的詩篇。他的《食後》雲:“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複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詩中寫出了他食後睡起,手持茶碗,無憂無慮,自得其樂的情趣。

以飲茶而聞名的盧仝,自號玉川子,隱居洛陽城中。他作詩豪放怪奇,獨樹一幟。他在名作《飲茶歌》中,描寫了他飲七碗茶的不同感覺,步步深入,詩中還從個人的窮苦想到億萬蒼生的辛苦。

寺院出身的“茶聖”陸羽,經常親自採茶、制茶。尤善於烹茶,因此結識了許多丈人學士和有名的詩僧,留下了不少詠茶的詩篇。

到了宋代,文人學士烹泉煮茗,競相吟詠,出現了更多的茶詩茶歌,有的還採用了詞這種當時新興的文學形式,詩人蘇軾有一首《西江月》詞雲:“尤焙今年絕品,穀簾自古珍泉,雪芽雙井散神仙,苗裔來從北苑。湯發雲腴釅白,連浮花乳輕圓,人間誰敢更爭妍,鬥取紅窗粉面。”詞中對雙井茶葉和穀簾泉水作了盡情的讚美。

元代詩人的詠茶詩也有不少。高名的一首著名的《採茶詞》.描寫了山家以茶為業,佳品先呈大守,其餘產品與商人換衣食,終年勞動難得自己品嘗的情景。

清高宗乾隆,曾數度下江南遊山玩水,也曾到杭州的雲棲、天竺等茶區,留下不少詩句。他在《觀採茶作歌》中寫道:“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我國不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茶興都不淺,在詩詞交往中,也每多涉及茶事。1926年,毛澤東同志的七律詩《和柳亞子先生》中,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的名句。1941年,柳亞子先生還在一首詩中說:“雲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朱德同志在品飲廬山雲霧茶以後,讚揚此茶雲:“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

詠茶的詩不僅中國有,國外也有不少。9世紀中葉,我國的茶葉傳入日本不久,嵯峨天皇的弟弟和王就寫了一首茶詩《散杯》。17世紀茶葉傳入歐洲後,也出現了一些茶詩。後來,西歐詩人發表了不少茶詩,內容多是對茶葉的讚美,從中可以看到他們對這種奇巧飲料的喜愛。

《茶詩》五代晉.鄭邀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一言至七言詩·茶》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走筆謝夢諫議寄新茶》唐.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請,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圍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嘗茶》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峽中嘗茶》唐.鄭穀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嘴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家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對茶》唐.孫淑

  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溝。

  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沉甌。

  婢捧消春困。親嘗散暮愁。

  吟詩因坐久。月轉晚妝樓。

《尚書惠蠟麵茶》唐.徐寅武

  夷春 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唐.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和韋開州盛山茶嶺》唐.張籍

  紫芽連白蕊,初向嶺頭生。

  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

《喜園中茶生》唐.韋應物

  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茗坡》唐.陸希聲

  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貢焙新茶》唐.張文規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禦簾開。

  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

《詠茶》宋.蘇軾

  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貢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茶》宋.林逋

  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

《嬌女詩》左思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晰。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曆。

  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畫。

  弛鶩翔園林,果下皆生摘。

  貪華風雨中,倏忽數百適。

  心為茶劇,吹噓對鼎。

《嘗新茶》北宋.曾鞏

  麥粒收來品絕倫,葵花制出樣爭新。

  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

《汲江煎茶》北宋.蘇軾

  活水還須活水烹,自臨釣石汲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椀,臥聽山城長短更。

《嘗雲芝茶》元.劉秉忠

  鐵色皴皮帶老霜。含英咀美入詩腸。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觀先通聖妙香。

  海上精華難品第。江南草木屬尋常。

  待將膚腠侵微汗。毛骨生風六月涼。

《詠貢茶》元.林錫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禦花葆蕾拾瓊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產靈芝又產茶。

《雪煎茶》元.謝宗可

  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

  月圓影落銀河水。雲腳香融玉樹春。

  陸井有泉應近俗。陶家無酒未為貧。

  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

《茶煙》明.瞿佑

  濛濛漠漠更霏霏。淡抹銀屏冪講帷。

  石鼎火紅詩詠後。竹爐湯沸客來時。

  雪飄僧舍衣初濕。花落艄船鬢已絲。

  惟有庭前雙白鶴。翩然趨避獨先知。

《藍素軒遺茶謝之》明.邱雲霄

  禦茶園裏春常早,辟穀年來喜獨嘗。

  筆陣戰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沉槍。

  波驚魚眼聽濤細,煙暖鴟罌坐月長。

  欲訪踏歌雲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

《採茶詞》明.高啟

  雷過溪山碧雲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摘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水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採茶歌》清.陳章

  鳳凰嶺頭春露香,青裙女兒指爪長。

  度澗穿雲採茶去,日午歸來不滿筐。

  催貢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

《武夷茶》清.陸廷燦

  桑苧家傳舊有經,彈琴喜傍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醒睡功資宵判牘,清神雅助畫論文。

  春雷催茁仙岩筍,雀尖龍團取次分。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