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園地 » 飲酒文化 »

文人與典故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30日

文人與典故

詩詞賦酒

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我們從中聞到濃冽的酒香。

飲酒是樂事,但由於受到生產力的制約,釀造一點酒並不容易。所以有了一點酒,往往想到我們的祖先,用作祭祖之用,與神靈共用。

  清酒既載,騂牡既備。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一邊飲酒,一邊做遊戲,這是宮廷宴會最為常見的。他們投壺發矢,以決勝負。《行葦》中對此類多有描寫:“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勝負既定,歡呼聲起,於是以大鬥酌酒,互相碰杯,祈禱福祿。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儀式,實際上是讓美酒灌滿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東西,有了它,不僅要與神靈“共用”,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華民族是個好客的民族。有親朋來訪,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體面,二者也增加歡趣。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小雅.鹿鳴》

到了漢末,天下動亂,連年爭戰,“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展於野,千里無雞鳴。”人們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孟德,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河山,使天下出現大治,就可無優無慮痛飲兩杯。“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對酒》)人們講究文明,講究禮節。互敬互讓,尊老愛幼,路不拾遺,無所爭訟。國家的法度,公正無私,判刑合理,官吏愛民如子。老天爺體察善良的百姓,風調雨順,倉廩滿盈。他一邊飲酒一邊馳騁想像,為我們勾勒出一個人間樂園,可說是開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終歸是理想,醉意過後,回眸人間,一片混亂。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遙遙無期的目標,其難無異登天。於是深頹力不從心,悲從中來,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短歌行》

不想則已,愈想愈悲傷,愈想愈苦惱。“惟有杜康”,可以解憂。於是接著痛飲,想從醉中解脫。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有限與無限的矛盾,生命與死亡的矛盾,都融化在這杯酒中。他那悲涼慷慨的歌聲,震憾千古,差不多引起後世酒徒的一致共嗚,而以“杜康”為酒的代稱,也就從他這時正式開始。

因為飲酒的人多,所以便出了許多著名的酒徒。杜甫的《八仙歌》就寫了賀知章、李白、張旭等這些著名的“酒徒”。

世人往往把狂飲爛醉的人稱為“酒鬼”,椰揄譏笑,貶之又貶。但唐詩中好象找不到“酒鬼”這個詞,或稱“酒徒”,或稱“酒友”,或稱“飲者”。杜甫則稱他們為“仙”。“仙”與“鬼”雖然都是烏有之物,但“仙”、“鬼”之別,一在天上,一在地府,相差不是一個檔次。

狂醉的人,也不認為自己是“酒鬼”,李白便自稱“酒中仙”。在當時,你不能經商賺錢,不能一舉成名,都不會有人笑話你,若不能飲酒,則受到親友的“奚落”。飲酒是做人的基本功,萬萬缺少不得。

唐代詩人雖然對魏晉文土的詩酒生涯不乏讚歎,不乏仰幕之情,但唐代的詩酒基調與魏晉不同,有著明顯的分野。

魏晉文人,處在政治動盪的社會,朝不保夕,心中充滿憂傷和恐懼,飲酒是為了消憂,逃避現實,無法譜出昂揚的情調。而唐代的詩人,生於政治較為開明之世,社會處在上升發展階段,故有一股朝氣,回蕩於詩中。詩情豪邁,酒情熱烈,如奏黃鐘大呂,有宏亮激越之音。

  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李白《將進酒》

同是以飲酒為樂,魏晉文人能唱得出這種聲音嗎?

  楚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遊。

  年事已多筋力在,試將弓箭到並州。 —盧殷《長安親故》

  詩成斬將奇難敵,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駢《依韻奉酬李迪》

一杯熱熱烈烈的酒,不僅洗盡前人的哀愁和頹廢的色彩,而且是開後世豪邁詩派的先聲。我們清楚地看到,唐代對於魏晉文人的詩酒生涯,不是盲目模仿,亦步亦趨,而是讓他們溶化在自己的酒色酒香之中,增添自身的韻味。

唐代的詩人,在歌唱前代酒星的同時,也樹立當朝的酒星的形象。杜甫的《八仙歌》在這方面開了個好頭。這八顆酒星,有的閃過之後,隨即隕滅,有的永駐天國,光耀萬古。後者如李白即是。他是唐代詩人突出的代表,也是唐代酒徒的突出代表。他的詩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歎。

唐代的酒業到了鼎盛時期,唐代的詩歌創作也達到高峰。酒與詩,這兩者之間,到底存在一種什麼關係?簡而言之,相得益彰。

在唐代許多詩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樂,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擁有金山銀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詩與酒的享受。

  九轉靈丹那勝酒?五音清樂未如詩。 —杜苟鶴《白髮吟》

  百事盡除去,唯餘酒與詩。     —白居易《對酒行吟贈同志》

酒與詩是雙美,缺一不可。只會端起杯來傻喝狂醉,那一點詩意也沒有。當然酒與詩的“分工”又不同。“取興或奇酒,放情不過詩。”(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高高興興地飲酒,詩也就流出來了。酒像是魔術師手中那根棍子,它任意指揮,詩人的情思就隨它而動。“酒腸堆曲蘖,詩思繞乾坤。”(楊乘《南徐春日懷古》)酒進入腸子以後,在裏面七彎八拐,左飛右旋。“繞”著石頭,石頭會走路;“繞”著草木,草木會說話。山起舞,河歌唱,天地萬物,全都靈氣浮動,無不象醉了一般。詩就象打開的水龍頭,嘩嘩啦啦地直往外流。

“李白一鬥詩百篇”。酒的消耗與詩的產量成正比。李白的詩,是一篇篇“醉”出來的,酒氣熏天,酒香遍地。酒像詩的觸發劑,沒有它的投入,詩的產生形成就無從談起。你聽,李白是這麼說的: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梁園吟》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唬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這不是李白一人如此,其他的詩人,差不多也是這樣。他們一邊作詩,一邊飲酒;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酒滲到詩裏去,詩融人酒中來,真是難分難解。“酒裏詩中三十年,縱橫唐突世喧喧。”(段成式《哭李群玉》)人的一生就這麼度過。當時的社會風氣,不會作官,不會發財,沒人取笑;而不會飲酒,不會作詩,則視為無能。許多人都以詩酒自豪,貧不為恥。當官的死了以後,骨埋山丘,塵隨風去,再沒人理會,而詩酒之徒,卻為人津津樂道。

 

酒文化

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飲酒的人多,所以便出了許多著名的酒徒。杜甫的《八仙歌》就寫了賀知章、李白、張旭等這些著名的“酒徒”。

唐代的詩人,生於政治較為開明之世,社會處在上升發展階段,故有一股朝氣,回蕩於詩中。詩情豪邁,酒情熱烈,如奏黃鐘大呂,有宏亮激越之音。

  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李白《將進酒》

唐代的詩人,在歌唱前代酒星的同時,也樹立當朝的酒星的形象。杜甫的《八仙歌》在這方面開了個好頭。這八顆酒星,有的閃過之後,隨即隕滅,有的永駐天國,光耀萬古。後者如李白即是。他是唐代詩人突出的代表,也是唐代酒徒的突出代表。他的詩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歎。

酒與詩是雙美,缺一不可。只會端起杯來傻喝狂醉,那一點詩意也沒有。當然酒與詩的“分工”又不同。“取興或奇酒,放情不過詩。”(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高高興興地飲酒,詩也就流出來了。酒像是魔術師手中那根棍子,它任意指揮,詩人的情思就隨它而動。“酒腸堆曲蘖,詩思繞乾坤。”(楊乘《南徐春日懷古》)酒進入腸子以後,在裏面七彎八拐,左飛右旋“繞”著石頭,石頭會走路;“繞”著草木,草木會說話。山起舞,河歌唱,天地萬物,全都靈氣浮動,無不象醉了一般。詩就象打開的水龍頭,嘩嘩啦啦地直往外流。“李白一鬥詩百篇”。酒的消耗與詩的產量成正比。李白的詩,是一篇篇“醉”出來的,酒氣熏天,酒香遍地。酒像詩的觸發劑,沒有它的投入,詩的產生形成就無從談起。你聽,李白是這麼說的: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唬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這不是李白一人如此,其他的詩人,差不多也是這樣。酒滲到詩裏去,詩融人酒中來,真是難分難解。“酒裏詩中三十年,縱橫唐突世喧喧。”(段成式《哭李群玉》)人的一生就這麼度過。

 

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佈嚴曆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于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準備下一次戰鬥,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歎,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簞醪勞師

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複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越中父老獻美酒于勾踐,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在還有“投醪河”。

類似的歷史故事如《酒譜》所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鐘,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將這一鐘酒倒入河中,三軍飲後都醉了。

 

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勳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於是不辭而歸。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漢高祖醉斬白蛇

秦始皇末期,劉邦(漢高祖)做亭長時,往酈山押送勞工,但在路上,勞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豐凱撒中,將勞工放走,結果只有十來個壯士願意跟隨劉邦。夜中,劉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報道,前面有一條大蛇阻擋在路上。請求讓我們回來。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麼也不怕,說:是壯士的跟我來,怕什麼!由是勇往直前,劉邦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兩段,路開通了,走了數裏路,劉邦困了,倒頭就睡著了。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因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斬。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後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鹹陽(秦始皇的都城),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項羽入鹹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鬥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範增卻撥劍將玉鬥撞碎。後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煮酒論英雄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佈,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裏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於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清聖濁賢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聖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聖演變成一個典故。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南朝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於辯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齊郡,“齊”喻“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後,酒氣可以通到臍部;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因為平原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鬲縣,“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杯酒釋兵權

這則故事說的是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耽心從此之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九六一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九六九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