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禁忌
啤酒和白酒不可以一起喝
啤酒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揮發,如果與白酒同飲,就會帶動酒精滲透。有些朋友常常是先喝了啤酒再喝白酒,或是先喝白酒再喝啤酒,這樣做實屬不當。想減少酒精在體內的駐留,最好是多飲一些水,以助排尿。
在餐桌上,有些人往往喝完烈性白酒後,同時又喝啤酒。這種喝法不科學。大家知道,啤酒雖然是低度酒精飲料,但其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與白酒混喝後,會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滲透作用,對肝臟、胃腸和腎臟等器官發生強烈的和嚴重的危害,影響消化酶的產生,使胃酸分泌減少,可導致胃痙攣、急性胃腸炎、十二指腸炎和引起出血等,對心腦血管的危害更大。因此,啤酒與白酒忌混喝。
食用海鮮不要飲用大量啤酒
食用海鮮時最好不要飲用大量啤酒,否則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發痛風。吃海鮮應配以幹白葡萄酒,因為其中的果酸具有殺菌和去腥的作用。
海鮮忌與某些水果同食。魚蝦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如果與柿子、葡萄、石榴、山楂等水果同吃,就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上述水果的某些成分容易與海鮮中的鈣結合,形成一種新的不容易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
二小時。
海鮮+啤酒易誘發痛風
海鮮是一種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容易導致血尿酸水準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至於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
睡前飲酒的害處:損胃傷肝
失眠是一種常見病症,有人認為,睡前飲酒可助入眠。醫生認為,“飲酒助眠”實不可取,因為飲酒雖可暫時抑制大腦中樞系統活動,使人加快入眠,然而酒後引起的睡眠與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酒後入睡其大腦活動並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時還要活躍得多。因而在酒後醒來的人們,常會感到頭昏、腦脹、頭痛等不適症狀。
經常夜飲入睡的人,還可能導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神經炎及肝臟疾病等。專家認為,人體生理節律要順應晝夜陰陽之變化,方能不病。白天屬陽、夜間屬陰,而酒性屬陽,性溫熱。夜主靜,人入睡時,以靜為主,不僅要外靜,且內也要靜,夜間飲酒必然擾陽,陽動則陰也不安,從而會導致人體氣血紊亂,五臟六腑之陰陽失衡。
睡前飲酒還最易致“胃不和”,所謂“胃不和則夜不安”,這不僅影響胃腸消化功能,還必然影響睡眠品質,使人休息不好,致使精神不振,久而久之對人體會造成諸多危害。
酒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如甲醇、雜醇油、鉛等,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要靠肝臟的解毒功能,才能排出體外。白天人體新陳代謝較旺盛,酒中毒素相對容易被排泄(如從汗液和尿中排出),但夜晚飲酒入睡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肝解毒功能也相應減弱,有害物質容易積蓄,故對健康極為不利。
所以,失眠者切莫以飲酒助眠,應積極尋找病因,以求正確的治療。健康人在夜間入睡前,也切莫在餐桌上貪杯好飲,否則,同樣也會損害你的健康。
孕婦不能喝酒
在古代,人們是依靠喝大量的酒來達成安胎的目的,在安胎藥中,更有極少量的酒精成份,但到底孕婦能不能飲酒?飲酒之後可能對胎兒有何影響呢?
專家表示,懷孕前十四周,孕婦是不能喝酒的;十四周之後,每天不能喝相當於超過二小杯三十八度白酒的份量,否則會引起胎兒異常、智障或臉部外形的改變。其實,孕婦的飲酒量,在醫學報告中,對於少量的說法並沒有定論。具體而言,孕婦喝酒所要擔憂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過敏:懷孕期間因為賀爾蒙的作用,孕婦皮膚較乾燥,容易出現過敏現象,酒精中的組成物質會加劇過敏的發生,造成妊娠不適。
增加新陳代謝:准媽媽因為身體的內部變化,新陳代謝旺盛,再加上喝了酒,會加速人體的血液迴圈,准媽媽更容易出汗、頻尿了。
容易跌倒:因為神經感覺變遲鈍了,反應也跟著變慢,加上孕婦體積變大,行動本來就比較遲緩,容易發生跌倒,喝了酒走路跌跌撞撞的,更會提高孕婦跌倒的機率了。
傷胃:大家都知道酒喝多了,容易引起宿醉,也會引起嘔吐,嘔吐的次數變多了,對胃腸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酒精中毒:孕婦如果長期浸淫在酒鄉中,不僅傷身,且易危及胎兒,引發流產或胎兒異常。
營養不足:飲酒會引發食欲不振,影響孕婦的營養吸收,進而阻礙胎兒的成長。
孕婦飲酒不好,即使飲量飲用,也會延緩胎兒的發育,減輕胎兒出生時的體重,甚至會使胎兒異常,自然流產率增高。一位瑞典眼科醫生經過大量觀察和長期研究指出,孕婦飲酒不僅有損胎兒視力,而且還會出現“胎兒酒精綜合症”,使胎兒發育遲緩、面容醜陋、智力低下。
據報導,在懷孕期每天至少飲酒三杯的母親,其子女的智商數,比整個小組的平均數低五分。母親在懷孕期間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導致嬰兒出生時心臟和肺功能不良,以及患有某些中樞神經系統病症。
醫學專家認為,兒童喝酒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傷肝傷腦,影響身體和智力的發育。性成熟以前的孩子飲酒,特別是進一步發展成酗酒的,會使得體內兒茶酚胺含量濃度增高,睾丸發育不全,對性發育及生育功能產生明影響。
有人認為胎盤既然可以保護胎兒,不受體內其他病毒和細菌的感染,那麼也就可以抗禦酒精對胎兒的毒害了。這種貌似合理的邏輯,其實是錯誤的,即使婦女只飲一點酒,做到了適量飲用,也會延緩胎兒的發育,減輕胎兒出生時的體重,甚至造成胎兒異常,或自然流產。因為任何微量的酒精,都能毫無阻擋的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並且一點也不比母體其他部位分佈的少。
孕婦飲酒後,容易造成胎兒面容畸形,例如眼皮不正常,鼻子扁平,內惻眼角皮外翻,臉蛋扁平且窄小,鼻溝模糊,上嘴唇蘚且緊,下巴短等先天性畸形。這種受酒精毒害造成面部發育不健全的兒童,約占飲酒母親所生子女的三分之一。
孕婦飲酒後,容易造成子女智商低,反應遲鈍,甚至成為白癡。而且孕婦有飲酒嗜好的,其嬰兒死亡率高,最嚴重的死亡率為
百分之五。
在孕婦飲酒導致嬰兒患心臟病的,約占心臟病兒童的三成。在西方,由於孕婦瘋狂喝酒,致使嬰兒生下來就夭折者,已屢見不鮮。
孕婦飲酒的危害,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為了保障兒童的發育,健康成長,請孕婦不要飲酒。
“胎兒酒精綜合征”其臨床特徵有: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出生的孩子智慧低下,運動不協調多動症;
發育障礙:身長短,體重輕;
特異性醜陋面容前額突起、短眼裂、小眼球、斜視、短鼻樑、朝天鼻孔、兔唇等;
心臟、脊柱及四膠畸形;
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抗病能力差。
患感冒,喝咖啡,服藥時不能喝酒
喝咖啡時
酒精能毒害人體的一切細胞。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適當的飲用,具有興奮、提神和健胃的作用,過量同樣可造成中毒。如果酒精與咖啡同飲,猶如火上澆油,加重對大腦的傷害,並刺激血管擴張,加快血液迴圈,極大地增加心血管負擔,造成的危害超過單純喝酒的許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服藥時
有上百種藥物在酒後服用,可以增加毒性及副作用。如酒後服痢特靈等藥,就會出現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反應;又如酒後服鎮靜藥、催眠藥、抗癲癇藥、抗過敏藥、降壓藥等,一方面可增加對大腦的抑制效應,而另一方面又使藥力陡增,超過人體正常耐受量,致使發生危險。特別是年老體弱或患有心、肝、腎疾病的人更應避免酒後服藥。
患感冒時
患有感冒者如果喝酒,不但治不了病,反而會使感冒更加嚴重。原因是感冒病人,尤其是嚴重者,多半有不同程度的體溫偏高、升高,也就是俗稱的發燒。醫生必然要開退燒藥服用,一般多是撲熱息痛。如果一旦飲用了白酒、烈性酒,兩者產生的代謝物對肝將產生嚴重損害,直到完全壞死。
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病的人是絕對禁止喝酒的,包括啤酒。至於肝炎恢復期和慢性遷延性肝炎,在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況下,酌量喝點啤酒是可以的,因為啤酒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的作用,同時啤酒裏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因此適量飲啤酒對改善慢性肝病病人的食欲與營養狀況有益。但一般一天不要超過半升。
喝酒禦寒是不科學的
天寒時,人們常常喝上幾杯酒,來暖和身子,認為飲酒可以禦寒。一般來說,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擴張、血液迴圈的速度隨之加快、熱量消耗增加,讓人感到身上熱乎乎的;同時,酒裏含有酒精,飲酒後導致神經出現短時的興奮,口腔和咽喉粘膜也出現輕輕顫動。這樣,全身就有一種溫暖和舒適的感覺。實際上,這是調節體溫的中樞發生紊亂的前兆。特別是酒喝多時,可引起體溫調節功能失調、熱量喪失增多,這時胃受酒精的麻醉,功能也明顯下降,人體產熱功能減弱。禦寒一是要進食有營養的食物,增加熱量;二是加強保暖。若是單純靠飲酒禦寒,反倒不耐寒。所以,不宜飲酒禦寒。
喝酒取暖,這是大眾認識的一種誤區,人們喝酒後有熱乎乎的感覺,是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加速肌體的代謝,釋放出能量。但這是短暫的舒服,隨著血管擴張,熱量大量丟失後,反而會感到寒冷。
喝酒可活血、有利關節的說法更是不科學的保健法。因為酒能產生的熱量很有限,對關節的療效沒有意義。
此外,長期飲酒也會加速骨鈣的丟失,導致腳軟無力,腰背疼痛。經常飲酒會使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漿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濃度升高,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酒精對消化道的不斷刺激,會加重肝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炎、胃炎等患者的病情。長期飲酒還會造成營養不良或肝硬化,它可引起肝硬化併發肝衰竭導致死亡。
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擴張、血液迴圈的速度隨之加快,讓人感到身上熱乎乎的;同時,酒裏含有酒精,飲酒後導致神經出現短時的興奮,全身就有一種溫暖和舒適的感覺。但實際上,這是調節體溫的中樞發生紊亂的前兆,大量飲酒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會導致醉酒者昏迷。醉酒者神智不清,如醉倒在室外的嚴寒之中,還會有凍死的危險。
喝酒後,酒中的乙醇進入血液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起麻醉作用,使人體對外界環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對寒冷反應不敏感,使飲酒的人誤以為喝酒能禦寒。
乙醇會引起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使人體內大量的熱量通過皮膚散失,反而會使體溫下降。因此,以喝酒禦寒,不僅起不到禦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現感冒、凍傷等症狀。
水晶杯盛酒會慢性中毒
用水晶餐具裝盛的食物、飲品,看起來華美絢麗,令人愛不釋手。但很多人想像不到,它也會使人慢性中毒。
有關專家說,水晶製品是一種頗具威脅的鉛污染源。其中的氧化鉛含量往往高達二至三成,用它來盛水,一般還不至於引起鉛中毒,但若用來盛酒或酸性飲料,水晶製品中的鉛就會被析出並溶於酒或酸性飲料之中。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如果一個人的血鉛水準大於一百微克/升就屬於鉛中毒。血液中的鉛蓄積到一定程度後,會使人記憶力、智力下降,出現精神障礙、噩夢、失眠等問題。鉛中毒對兒童的危害更大,容易引起兒童智力發育障礙。因此,要儘量避免用水晶製品長期儲存酒類、果汁或酸性飲料,以免鉛蓄積引起中毒,損害健康。
啤酒不能冰鎮過頭
根據實驗,當啤酒一旦冰鎮過頭了,溫度低於攝氏三度時,就改變了啤酒原有風味,倒入杯中,難以起泡。啤酒裏所含有的蛋白質還會形成白色的沉澱物。雖然這種啤酒在衛生上並不存在問題,卻破壞了啤酒香味的調和性而變成雜亂的口味。同時,啤酒經冰凍結冰,冰體積增大,容易發生漏酒或破裂,所以切勿將啤酒放在冰箱冰凍層冷卻,以免發生爆裂。
啤酒冰鎮後飲用,最佳飲用溫度在攝氏八至十度左右。啤酒所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隨溫度高低而變化的。溫度高,二氧化碳逸出量大
,泡沫隨之增加,但消失快,溫度低,二氧化碳逸出量少、泡沫也隨之減少。啤酒泡沫的穩定程度與酒液表面張力有關、而表面張力又與溫度有關。一般情況下,溫度升高
,表面張力下降,泡沫持久性降低。
因此,啤酒的飲用溫度很重要適宜的溫度可以使啤灑的各種成分協調平衡,給人一種最佳的口感。冬季飲用啤酒時不必冰鎮,如需熱飲
,可將酒瓶放入攝氏三十度左右的水中溫熱、然後取出搖勻即可。
空腹飲酒的危害大--等於慢性自殺
酒對身體的影響,決定於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與酒內的酒精含量、飲酒的速度、是否空腹以及搭配進食的飲料等都有關係。
飲酒時,酒精由胃和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再由肝臟解毒,對人身體的各個器官產生作用。空腹飲烈酒、將烈酒兌飲料等諸多不良的飲酒習慣,存在頗大的健康隱患。
科學家調查研究發現,有空腹飲酒習慣的人和只在用餐時飲酒的人進行比較,前者的死亡率比後者高。
如果空腹時飲用酒精濃度超過百分四十的烈酒,人體內的氨基酸和葉酸嚴重缺損,而且酒精阻礙了蛋氨酸和葉酸的吸收,易於導致結腸癌發生。同時,空腹飲酒也大大提升了血液的酒精濃度,加大了酒精對人體的危害。
三十五歲以上者空腹時更不能飲烈酒,這也是預防肝疾病的最佳手段。
空腹飲酒易醉。空腹飲酒即使酒量不多,對人體也是十分有害的。酒下肚後,酒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很短,其中的酒精,八成由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其餘的由胃吸收,一個半小時的吸收量可達九成以上。飲酒後五分鐘,人的血液裏就有了酒精,當一百毫升血液中酒精的含精的含量在二百至四百毫克時,就會產生明顯的中毒;四百至五百毫克時,就會引起大腦深度麻醉,甚至死亡,所以,空腹飲酒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而且人體在空腹時,因胃裏沒有食物,酒精便會直接刺激胃壁而引起胃炎,重者可能導致吐血,時間長了還會引起胃潰瘍。因此,在飲酒前,最好先吃些東西,或者同時攝食其他食品,慢慢地邊吃邊飲。這樣,即使酒精濃度降低,並且能延長酒在胃內停留的時間,酒受到胃酸的干擾,吸收緩慢,不易醉酒。
空腹喝酒者易患高血壓
如果你喝酒之前,請別忘了先吃點食物。因為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空腹喝酒會增加患高血壓的危險。
沒有吃任何食物就喝酒是患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調查結果顯示,習慣空腹喝酒的人患高血壓的概率是從不喝酒者的一倍半。在不吃飯時喝酒對高血壓有明顯的影響,不論喝酒的量有多少。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大量喝酒與高血壓有關,但新的研究又進一步進行了詳細說明;如果沒有吃食物就少量喝酒的話,即使是喝得不多也較有可能患高血壓。而男性和女性都有類似的結果,與酒的種類無關。
已證實喝酒可降低患心臟病的危險,但男性喝酒每天不應超過兩次,女性每天不應超過一次才可獲益。如果這項新研究被證實,可能很快就會建議每天喝酒時要吃些點心。研究還顯示,重度酗酒者(每天至少喝兩次)更有可能患高血壓。這可能意味著,患有高血壓的人每天喝酒應少於兩次。研究人員說,不吃些食物就喝酒可能會抵消適量飲酒對心臟的益處。
空腹飲酒引起低血糖
任何一種酒均含酒精(乙醇)。在正常情況下,飲酒後,乙醇在人體內經肝臟代謝變為乙醛,再繼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人在空腹饑餓時飲酒,乙醇會很快吸收到血液裏,可刺激胰腺β
-細胞分泌出大量胰島素,使血糖濃度降低。同時,乙醇迅速進入肝臟,還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異生,促使低血糖的出現。為此提示
:飲酒不宜過猛、過量,更不宜空腹飲酒,以免發生酒後低血糖。
空腹飲酒害死亡率高
研究發現,有空腹飲酒習慣的人和只在用餐時飲酒的人進行比較,前者的死亡率要比後者更高。這種差異在女性身上尤為突出,兩餐之間飲酒的婦女的死亡率比只在吃飯時飲酒的婦女高四倍。這種現象在男性身上儘管沒有這麼突出,但總的趨勢仍是相同的。
研究發現,那些為減肥而節食的人,肚腹空空時仍飲酒每天達二~三次的人,患結腸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三倍。研究人員認為,節食造成的營養不良和酒精攝入過多是結腸癌發病最主要的原因。因為節食或少進食常導致氨基酸和葉酸嚴重缺損,而且酒精阻礙了蛋氨酸和葉酸的吸收,從而導致結腸癌發生。研究又發現,在節食過程飲酒,如果適量補充維生素製劑或攝取足夠的營養,將對預防結腸癌有一定作用。
研究者建議,三十五歲以上者空腹時最好不要飲酒,也不要吸煙,這才是預防腸癌或其他疾病的最有效辦法。
酒後不宜飲茶
有人喜歡酒後飲茶,認為有利解酒,從中醫陰陽學來看,酒味辛,先入肺,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裏。飲酒應取其升陽發散之性,使陽氣上升,促進血液迴圈。茶素味苦,屬陰,主降。若酒後飲茶必將酒性驅腎,腎主水,水生溫,於是形成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陽痿、大便燥結等症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做較詳細的記載:“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酒中含有酒精成分,對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濃茶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兩者合而為一,雙管齊下,更增加了對心臟的刺激。這對於心臟功能欠佳的人來說,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醉酒後飲濃茶,對腎臟也是不利的。因為酒精的絕大部分,均已在肝臟中轉化為乙醛之後再變成乙酸,乙酸又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經腎臟排出體外。濃茶中的茶鹼,可以迅速地對腎臟發揮利尿作用。這就會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由於乙醛對腎臟有較大的刺激性,從而對腎功能造成損害。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酒後不宜飲茶,尤其是濃茶。為瞭解酒。可進食些柑桔、梨、蘋果之類的水果,有西瓜汁更好。如無水果,沖杯果汁或糖水喝都有助於解酒。中藥則可用葛花煎水代茶飲,或以葛根加綠豆熬汁喝,也可解酒。對於酒醉後出現昏睡、呼吸緩慢、脈搏細弱、皮膚濕冷等症狀的人,可能有生命危險,則應儘早送醫院搶救。
酒切忌與西藥同服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甚至和我們的傳統醫藥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過,需要正視的是,正在服西藥的人千萬不要喝酒,否則美酒加上西藥,只會釀出一杯對人體有害無益的“毒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中國的酒文化久負盛名,尤其在春節前後,正是一個傳統的飲酒“高峰季節”,工作聚餐、人情往來、一家團圓都需要美酒助興。不過,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對於大部分西藥來說,服藥前後千萬別喝酒,就是含酒精度數低的啤酒、果料酒和滋補的藥酒,也不能飲用。可以說,酒精與西藥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兩者狹路相逢的話,會惹出不少“事端”。
酒精+安定:昏迷甚至死亡
“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後睡不著。”據統計,我國失眠症患者高達數千萬,尤其是許多中年上班族和老人更是為失眠所苦,有長期服用安眠藥助眠的習慣。但是,失眠症患者在飲酒後服用安定、水合氯醛等鎮靜安眠藥物的話,是非常危險的!由於酒精和安眠藥都可以產生強烈的大腦神經抑制作用,病人因此容易昏迷不醒或者中毒死亡。據說,喜劇大師卓別林就死於酒後服用安眠藥。
酒精+降糖藥:低血糖性休克
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期間,空腹飲酒的話,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值得警惕的是,這種低血糖症狀表現為心慌、出汗、疲乏無力,甚至煩躁、意識混亂、多語,常常被醉酒反應掩蓋,不易與醉酒區別,以致即使發生了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患者往往渾然不覺,最終發生低血糖性休克。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引起死亡。
酒精+阿司匹林:胃腸道出血
在我國,許多心臟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比如阿司匹林或者消炎痛。這類藥物對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胃腸道出血,如果服藥時還喝酒的話,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如虎添翼”,可以發生消化道大出血。而平時還患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的人,尤其容易發生這種嚴重的併發症。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平素健康的人喝酒後會產生嚴重的頭痛,如果還自作主張服用止痛藥,同樣容易誘發胃腸道出血。
酒精+降壓藥:嚴重低血壓
有些高血壓患者有這樣的體會:喝酒之後,次晨測量血壓的話,發現血壓控制得特別“好”,之後又會出現血壓“反跳”,明顯高出平時的血壓水準。原來,酒精能夠擴張血管,從而增強藥物的降壓作用,因此,飲酒後吃降壓藥的話,很容易出現低血壓反應,嚴重的話,甚至會引起猝死。腎炎、嚴重高血壓、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病人尤其容易發生這樣的危象和意外。而且,血壓突然降低,很容易導致血壓波動幅度過大,出現“反跳現象”,不利於平穩控制病情。
酒精+抗癌藥:加速癌轉移
服用抗癌藥的癌症病人也一定要戒酒,因為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可以完全抵消藥物殺滅癌細胞的功效,而且還容易促使癌細胞發生轉移和擴散,最終將大大縮短癌症患者的壽命。而且大多化療藥物有肝臟毒性,並引起嘔吐、噁心等胃腸道反應,而酒精對這些不良反應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負面效應。
酒精+抗生素:嚴重酒精中毒
服用抗生素還飲酒的話,無異於自釀苦果。新華社就報導過這樣一個鮮活的病例:春節前,廣西北海的戴某患了感冒,服了幾天感冒藥和“先鋒六號”,年夜飯前,他怕打噴嚏影響大家情緒,又吃了兩粒“先鋒六號”,然後端起酒杯暢飲,不到二兩白酒下肚,他即刻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家人急忙將其送往醫院搶救。原來“先鋒六號”為頭孢類抗生素,這類藥物成分會抑制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造成酒精在體內蓄積,損傷肝臟、腎臟和心臟等器官,引起機體的毒性反應,即使少量的酒精和這類藥物混合,也可能導致中毒,產生噁心、嘔吐、腹部疼痛、頭痛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此外,精神病患者服用氯丙嗪、奮乃靜等藥物時,如果還大量飲酒的話,可急劇加重原有的病情或者產生嚴重的腦部缺血,甚至會突然死亡。
因此有人說,酒精是西藥毒性的催化劑,的確有一定道理。對於身體狀況較差,正處於服藥階段的患者來說,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宜飲酒。否則,這將是一杯自釀的“苦酒”
。
早酒晚茶五更色是大忌
早酒晚茶五更色,勸君千萬來不得。
早煙夜酒五更花,三件事情不惹它。
早酒。指早上空肚喝酒。空腹喝酒對胃和其他器官刺激太大,不利健康。
在吃早點前後喝酒稱之為早酒。在腸胃經過一夜的蠕動消化後需要補充水分時喝酒是對腸胃的一種傷害行為。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影響。
晚茶。茶有興奮作用,臨昨前喝濃茶,會使大腦興奮,難以入睡,即免強入睡,也是亂夢顛倒,睡不安穩。
五更色。即黎明起床前過性生活,因為馬上要起床進入白天的緊張工作生活,過性生活後得不到休息,使機體的平衡失調,從而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影響身體健康。
晨酒:即清晨貪戀杯中物。殊不知一日之饑在於晨,空腹飲酒極易致目眩、頭昏,飲酒經吸收後神志恍惚、損害肝臟功能、引發意外事故,甚至危及生命。民諺有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可見晨酒其害之烈。
喝葡萄酒小心木塞殺手
這標題雖有點危言聳聽之嫌,但對於喜歡喝葡萄酒的人來說,是關係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問題,因此瞭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應該是很必要的,也許你是個品飲葡萄酒的高手,但有可能你把封葡萄酒瓶口的軟木塞給忽視了。
我們都知道,葡萄酒和軟木塞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夥伴,因為軟木塞是葡萄酒瓶封口的最好材料。軟木塞有天然軟木塞和複合軟木塞之分。天然軟木塞是由整塊樹皮切割而成,因此,密封性特好,用這種木塞封口的葡萄酒陳釀十年、甚至幾十年都不必當心會漏氣、溶化。天然軟木塞還會隨著葡萄酒陳釀時間的長,會進行著呼吸交換,這對保護瓶內的葡萄酒有很好的作用。而複合軟木塞則是用生產天然軟木塞的下腳料膠合而成的,雖價格比天然軟木塞便宜許多,但其密封性特差。按理說,一年以內消費的葡萄酒才能使用複合軟木塞,可奇怪的是,我國大部份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它們生產的葡萄酒瓶上雖標有保質期十年,使用的卻儘是複合軟木塞。這樣的葡萄酒,貯藏時間一長,不僅有酒瓶漏氣、酒質變壞之險,更可怕的是複合軟木塞中的粘合劑――膠水會溶解於酒液中,誰能說得清楚這些膠水溶入酒中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呢。
當然,喜歡葡萄酒的朋友也不必為此而放棄品飲葡萄酒給您帶來的無窮樂趣,只要你購買葡萄酒時選擇用天然軟木塞封瓶口的葡萄酒,就不必像喝複合軟木塞封口的葡萄酒那樣,擔心對身體不利。
優質高檔的葡萄酒,一般都採用軟木塞作瓶塞,開瓶時要先用乾淨的白布擦幹瓶身和膠帽,再用小刀在接近瓶頸的下陷處將膠帽的頂蓋劃開除去,再用乾淨白布擦除瓶口和木塞頂部的髒物,最後用啟塞器將木塞拉出。啟塞後,同樣應用白布從裏向外將瓶口部的殘屑擦掉。
倒酒時應用白色毛巾裹著瓶頸,以防酒液滴落,往酒杯裏倒酒時,倒酒量應為酒杯容積的1/3左右。
對於一些在瓶內陳釀時間較長的葡萄酒,可能會有少量的沉澱物。在這種情況下,開瓶後應將酒瓶直立靜置一小時以上,使沉澱物下沉到瓶的底部,飲用前將酒轉到玻璃酒壺中,這樣倒酒時更方便,不會因為給前幾個客人倒酒造成渾濁。酒開啟後放置半個小時呼吸一下,輕微氧化的酒香氣更佳。
吃螃蟹忌喝啤酒
鮮嫩美味的螃蟹成了不少市民餐桌上的美食,市內各大小食肆更紛紛推出五花八門的“螃蟹宴”。然而,人們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並不知道,由於螃蟹是一種含蛋白質異常豐富的食物,所以很多身體患有疾病的人是不宜進食的,例如患有肝炎、心血管疾病、膽囊炎、感冒等疾病的人,一旦進食螃蟹,不僅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且還有可能會加重本來的病情。
此外,與螃蟹搭配進食的食物也很有講究,一旦“誤搭”就很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的症狀。特別是男士們多愛喝啤酒,在這個螃蟹肥美的季節少不了呼朋喚友海吃海喝一番,這就正中了吃“螃蟹別喝啤酒”的大忌,因為兩種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會引起痛風的。
螃蟹確實是一種美味而且營養豐富的食物。螃蟹中所含的蛋白質是魚肉和豬肉的好幾倍,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磷和鐵等微量元素。然而,恰恰是因為螃蟹所含營養太豐富,再加上從中醫角度看螃蟹屬於“寒性”的食物,所以並非人人都能受得了。
據專家介紹,有的市民吃螃蟹的時候喜歡喝茶,認為這樣可以幫助消化,而有的人在吃完螃蟹之後還吃柿子,結果都出現了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這是因為這兩種食物裏的鞣酸跟蟹的蛋白質相遇後,會凝固成不易消化的塊狀物,容易引起“胃柿團病”。此外,還有的市民認為吃螃蟹後喝紅糖水可以驅寒,但潘主任卻認為“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因為糖水屬於甜食,容易在體內產生積滯,不利於消化。”
特別是,男士們多愛喝啤酒,在這個螃蟹肥美的季節少不了呼朋喚友海吃海喝一番這就正中了吃“螃蟹別喝啤酒”的大忌,因為這兩種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會引起痛風的。與此同時,專家還提醒,市民烹飪河蟹時,不僅要乾淨,而且一定要把蟹完全煮熟,最好經高溫煮熟煮透二十至三十分鐘才吃。吃蟹時,蟹鰓、蟹胃不能吃。另外,不要吃醉蟹、生蟹。生蟹雖然鮮美,其實蟹體內不但可能附有各種病毒、細菌,還可能寄生肺吸蟲囊幼,僅靠浸泡在黃酒、白酒裏等,是無法達到徹底殺菌消毒效果的。潘錦瑤指出,進食螃蟹後如果不但出現腹脹,而且還有上吐下瀉的症狀,則有可能是螃蟹被細菌污染了,患者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小貼士: 健康吃蟹“四部曲”
買蟹看活力。買時可用手指逗弄河蟹的眼睛,也可將螃蟹翻轉身,若能迅速彈轉翻回表示活力強;
吃蟹前可把蟹放入淡鹽水中浸一下,使其吐出污水和雜質,煮前先洗刷乾淨。
螃蟹的鰓和胃吃不得。打開蟹殼,兩側呈灰白色條狀、柔軟的就是鰓條,應取下棄除;在蟹殼前半部、眼睛下方,呈三角形的就是胃,要小心分離後取出。
不要吃剩蟹。蟹肉容易腐敗變質,最好即蒸即吃,如果吃不完應倒掉不要留至下一頓。
胡蘿蔔和酒遇到一起會產生毒素
食物吃到肚子裏,會發生不同的反應。胡蘿蔔是公認的保健佳品,但如果和酒遇到一起,則會產生毒素,引起肝臟的病變。
胡蘿蔔的保健作用
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在腸道中經酶的作用後可變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人體缺乏維生素A,易患乾眼病、夜盲證,易引起皮膚乾燥,以及眼部、呼吸道、泌尿道、腸道粘膜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兒童缺乏維生素A,牙齒和骨骼發育還會受到影響。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胡蘿蔔中含有一種能夠降低血糖的成分。即將胡蘿蔔經石油醚提取後可得到一種不定型的黃色物質,對動物和人都有明顯的降低血糖作用。此外,人若每天服三次胡蘿蔔汁,可降低血壓,並有抗肺癌作用。英國癌症研究會主席理多爾認為,吸煙者常吃些胡蘿蔔,癌症發病率比不吃胡蘿蔔者會明顯下降。
胡蘿蔔現已是世界公認的營養佳品。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歐洲經濟共同體作出決議,將胡蘿蔔列為水果。根據這項決議,在用胡蘿蔔製作蜜餞時,胡蘿蔔被稱為水果。
胡蘿蔔不可與酒同食
誠然,胡蘿蔔具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和醫療價值,但美國食品專家卻告誡人們:“胡蘿蔔下酒”的吃法是不利健康的。因為胡蘿蔔中豐富的胡蘿蔔素和酒精一同進入人體,就會在肝臟中產生毒素,引起肝病。所在,人們要改變“胡蘿蔔下酒”的傳統吃法,胡蘿蔔不宜做下酒菜,飲酒時也不要服用胡蘿蔔素營養劑,特別是在飲用胡蘿蔔汁後不要馬上飲酒,以免危害健康。
糖尿病人不宜隨意飲酒
酒精可以抑制體內非常重要的一個化學反應———肝臟的糖原異生與糖原分解反應。這兩個反應可以在人饑餓時通過體內儲存的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或通過儲存的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合成葡萄糖釋放入血液而保持血糖的恒定。糖尿病人如果喝了大量的烈性酒,特別在晚上空腹喝酒,酒精抑制了糖原異生反應,從而也就抑制了血糖自動調節的機制,就會產生嚴重的低血糖。特別是那些晚上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更應該避免晚餐空腹大量飲酒。
糖尿病人並非絕對不能飲酒,但要瞭解飲酒後對人有哪些益處和害處,如何選擇酒的品種,如何避免酒對人體的不利影響。酒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通,特別是紅葡萄酒,內含花色素苷、丹甯、白黎蘆醇、黃酮類等抗氧化劑,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但酒也產生大量的熱能,高於糖類和蛋白質所產生的熱能,長期大量飲酒就會因攝入的熱能太多而肥胖。所以糖尿病人要瞭解各種酒的含糖量和含酒精量,儘量飲用低酒精、低含糖量的幹白酒、啤酒、紅葡萄酒。
葡萄酒為低度酒,每升含糖量低於九克,半幹葡萄酒每升含糖量低於十八克,半甜葡萄酒含糖量每升低於四十五克,甜葡萄酒每升含糖量高於
四十五克。
啤酒每升酒精含量為三十五克,含糖量五十克,蛋白質水解產物、肽、氨基酸3.5克,鈣40毫克,鎂100毫克,鋅0.2-0.4毫克,矽50-150毫克,以及少量的維生素C、B1、B2、B6、煙酸、泛酸、葉酸等抗氧化劑。每升啤酒產熱能400千卡,相當於200克麵包,500克土豆或45克植物油所提供的熱能。啤酒的酒精含量很低,一般4%左右。
白酒屬烈性酒,含酒精度高,一般都在30%以上,有的高達近60%,所以喝白酒比喝葡萄酒、啤酒攝入的酒精及熱能都要多,容易引起酒精對人體的不利影響,特別是長期嗜酒者,易合併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異常等。但白酒有通經、散寒、活血化瘀作用,少量飲用並無害處,但不可過量,特別不能晚餐時飲大量白酒。
糖尿病病人最好以飲用低酒精含量、低甜度的葡萄酒為宜。不管飲什麼酒,關鍵是要適量,人體所攝入的酒精量以男性每天不高於
三十克,女性每天不高於二十克為宜,即啤酒每天不超過八百毫升,白酒每天不超過一百毫升。糖尿病病人應避免空腹飲酒,特別是晚餐時喝酒,一定要吃主食,平日血糖控制很好的人,如果晚餐時喝了酒,睡覺前要再測一下血糖。如血糖低於每升
四毫摩,要吃一些複合型的糖類食物,如麵包、饅頭、餅乾等,以防止出現夜晚低血糖。
為什麼糖尿病人應限制飲酒
酒的性質及其對糖代謝的影響
飲酒是一些人的嗜好。有相當比例的糖尿病患者有飲酒習慣,由此對糖尿病的控制及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酒精的化學名為乙醇,體內代謝過程簡單,極易氧化產熱。乙醇在種類繁多的飲用酒中,其含量有高、中、低度酒之分。乙醇作為能量物質,在體外用燃燒計測試,每克乙醇可產生29.7千焦(7.1千卡)熱量。乙醇進入體內迅速氧化產熱,熱量經體表毛細血管散發幾乎不能利用,更難以轉化貯藏。濃度高的酒不含其他營養素。因而在計算攝入熱量時,不能與其他實質性產熱物質如糖、蛋白質和脂肪簡單地進行同等換算。
酒精對機體代謝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此取決於飲酒的量和急緩,機體營養狀況,飲酒時進食多少,肝、胰功能及機體對酒精的耐受性等。
乙醇對糖代謝的影響與機體的營養狀況有關:營養狀況佳時,飲酒可促使血糖升高;饑餓及營養狀況欠佳時,飲酒則無升血糖作用,甚至使其下降。肝糖原貯藏充足時,酒精可促進糖原分解及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升高;肝糖原貯藏不足時,酒精使糖異生受阻,易發生低血糖。大量飲酒使糖耐量降低;而少量飲酒則對其影響甚微。有人指出,乙醇本身雖對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無刺激作用,但可能有一定的增強胰島β-細胞對刺激物(如糖類)的反應程度。
嗜酒對糖尿病的影響
過量飲酒可發生高脂血症。其主要改變為血中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升高。臨床證明糖尿病患者飲酒不但易致高脂血症,而且持續時間長,不實行飲食治療者尤甚。
長期飲酒會引起營養缺乏,並對肝臟不利。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出現低血糖。用磺脲類降糖藥物的患者,飲酒可引起心慌、氣短、面頰發紅等症狀。
糖尿病患者在飲酒時,進一些碳水化合的食物,血糖即可升高,使糖尿病失去控制。常飲酒而不吃食物,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糖尿病失去控制。常飲酒而不吃食物,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血中葡萄糖量減少,出現低血糖症狀。臨床資料報告,飲酒者雖其飲用量有一定差異,但其總熱量常呈過多,故血糖水準不易控制。長期飲酒者總熱量過多,代謝控制不佳乃至惡化的原因,除酒精因素外,主要系飲酒使飲食執行不佳所致。
糖尿病患者因過量飲酒引起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並非罕見(除酒的因素外,常與饑餓、感染、中斷治療、過量攝食一起構成誘發因素)。
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飲酒,並且避免空腹飲用。值得提醒的是,重症糖尿病合併肝膽疾病者,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患者,一定嚴禁飲酒。
糖尿病患者能飲酒嗎?
有飲酒習慣者患上糖尿病後還能飲酒嗎?糖尿病病人遇有節假日應酬時能飲酒嗎?能否飲酒和怎樣飲酒,是糖尿病門診中患者諮詢最多的問題之一。
酒類製品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主要在胃、小腸等上消化道吸收,幾乎全部被肝臟代謝,產生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其代謝過程中既不產生新的營養物質,也不能像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那樣分別貯藏於肝臟、肌肉和脂肪組織。據測算,每一克酒精可產生七千卡的熱量,而實際能被人體所利用的只有五千卡。此外,酒精中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因此原則上不宜等熱量替代其他食品。
在指導糖尿病患者飲酒的問題上,存在著一個逐漸認識、不斷改進的過程。現在,醫生一般都認為酒會給糖尿病的治療和併發症的防治帶來負面影響,故糖尿病病人原則上應禁酒。臨床研究資料中關於飲酒對於糖尿病病情的影響說法不一,但至少還沒有看到飲酒能夠改善糖尿病代謝紊亂的報導。
下列情況應禁酒:
血糖控制差;
近來經常發生低血糖;
有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有比較嚴重的慢性併發症;
伴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
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
一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一般需要終身治療,所以保證病人的生活品質是重要的。經評估確認飲酒對病情不會有大的影響時,不妨適當尊重患者的選擇,可以少量飲酒。有人主張符合下列情況者可以少量飲酒:
血糖控制良好;
不肥胖;
肝功能正常;
沒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不存在糖尿病以外的慢性疾患;沒有進行降糖藥物治療;
不會成癮。
但是,能完全滿足這些條件的患者是很少的,介於上述兩種情況之間者,應聽從專業醫生及營養師的建議和指導。
經確認可以飲酒的患者在飲酒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少量飲酒每日飲酒量應嚴格控制在二個食品交換單位(160千卡)內,這個量約合啤酒400毫升,或葡萄酒200毫升,或白酒(35度)80毫升。
設立休肝日每週有固定的不飲酒日,如每週至少有二~三天禁酒,以保護肝功能。
選擇飲酒種類有人認為糖尿病患者只能飲用白酒、威士卡等不含糖的酒類。應該說這些酒中含酒精度較低(三十五度以內),患者適量喝些未嘗不可,但度數高的對患者弊多利少,應該避免。其實,含糖度低且營養豐富的幹紅、幹白類葡萄酒才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選擇。
其他含酒精度較低的酒,如啤酒等也可以適當飲用。
遵循熱量不交換原則酒精所含有的熱量數不應包含在糖尿病患者每日所規定的總熱卡內。換句話說,不論是否飲酒,患者都要攝取每日規定的熱量,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營養缺乏。
配合飲食應避免空腹飲酒,以防止低血糖。與此同時,飲酒時要注意控制飲食,以免影響糖尿病的飲食治療。
避免醉酒確有不勝酒力,即使少量飲酒也醉酒的人,應在上述一般的限量原則下,更加嚴格地限制飲酒量,確保不醉酒。
注意降糖藥的使用酒精可抑制肝臟的糖異生,導致肝糖原缺乏;同時可刺激胰島素釋放,導致低血糖。患者正在使用降糖藥,尤其是胰島素和黃脲類降糖藥時更是如此,應予注意。
監測血糖確因飲酒致使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甚至惡化者,要立即中斷飲酒,並進行調整治療。
酒後飲茶會傷腎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吃飯時喝兩盅就已經成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但中醫認為,有些食物不適合和白酒一同食用。
《本草綱目》中指出,“酒後食芥及辣物,緩人筋骨。”意思是說,喝酒後吃辛辣食物是屬於大熱,刺激性很強,二者相加,無異於火上澆油,讓體內產生虛火。如果陰墟的人食用,害處更大。此外,辛辣食物刺激神經、擴張血管,更助長了酒精的麻醉作用。與此道理類似的是,吃牛、羊肉等熱性的食物時,最好也別喝酒。
此外,酒與茶有相克之處。《本草綱目》中說:“酒後飲茶傷腎臟”很多人認為,濃茶可以解酒,其實它對人體的傷害最大,酒後喝茶可能導致膀胱疼痛、水腫消渴,因此最好不要用它解酒。
茶是千家萬戶常用的飲料,亦可說它是健康的飲料,但酒後儘量不要立即飲茶。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酒後飲茶的危害作了明確的表述: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
許多人由於缺乏醫學常識,酒後往往愛飲茶,想以之解除酒燥,化積消食,通調水道。但是因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經,飲酒後陽氣上升,肺氣增強;茶味苦,屬陰,主降。酒後飲茶,特別是飲濃茶對腎臟不利。
酒精進入肝臟後,通過酶的作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經腎臟排出體外。而茶鹼有利尿作用,濃茶中含有較多的茶鹼,它會使尚未分解的乙醛(酒精在肝臟中先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乙酸又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過早地進入腎臟。而乙醛對腎臟有很大的損害作用。
所以,酒後最好不要立即飲茶,尤其不能飲濃茶。最好進食瓜、果或飲果汁,既能潤燥化食,又能醒酒。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現代醫學研究也指出,茶水會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損傷到胃黏膜;同時,茶水中的茶鹼和酒精一樣會導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臟負擔。
茶和酒與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是形影不離,許多人不僅愛品茶,就連在醉酒後,以茶解酒也成了不可改變的習慣之一。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的深入卻發現:酒後飲茶會損傷人的腎臟。
對於酒,李時珍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提出“酒,天之美祿……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可見在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飲酒是要適度的。同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酒後飲茶的危害也作了明確的表述:“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
許多人由於缺乏醫學常識,酒後往往愛飲茶,想以之解除酒燥,化積消食。但是從中醫理論認為,因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經,飲酒後陽氣上升,肺氣增強。而茶味苦,屬陰,主降。酒後飲茶,特別是飲濃茶對腎臟不利。殊不知,酒精進入肝臟後,通過酶的作用分解最終成為水和二氧化碳,經腎臟排出體外。而茶鹼有利尿作用,濃茶中含有較多的茶鹼,它會使尚未分解的酒精產物過早地進入腎臟,而損害腎臟,雖然與腎臟的代償能力相比,這種損傷不容易立即被發現,但是通過日積月累的損傷後,後果不佳。
鑒於此,有“酒後飲茶”習慣者,最好改之。常飲酒者,飲酒後可以多吃些新鮮水果,既能潤燥化食,又能醒酒。
長期飲酒會增加中風危險
喝酒在有些地方極為普遍,有些人一日三餐,頓頓不離酒。飲酒過度是不良生活習慣,應該改變。
喝酒可以損害消化系統,尤其是損害肝臟。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有90%~95%的酒精都要通過肝臟解毒,因此飲酒對肝臟的損害特別大。酒精能損傷肝細胞,引起肝病變,連續過量飲酒者易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而可轉變為酒精性肝硬化,最後導致肝癌。
一次飲酒量過大,不僅會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還可能誘發兇險的急性壞死型胰腺炎,並致人於死地。酒精還能刺激食管和胃粘膜,引起消化道粘膜充血、水腫,導致食管炎、胃炎、胃潰瘍等。過量飲酒也是導致消化系統癌症的影響因素之一,嗜酒者消化道癌症的發病率比不飲酒者高許多倍,患肝癌及其他消化系統癌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長期、大量飲酒能增加患高血壓和中風的危險。酒精影響脂肪的代謝,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從而發生高血脂症或導致冠狀動脈硬化、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變小引起高血壓。
中風患者:酒精有直接地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引起心律紊亂或心肌病,以心房顫動最為多見。酒精引起的心房顫動和心肌病使心臟輸出的血量減少,造成附壁血栓形成,引起心源性腦血栓。酒精還可引起強烈的血管反應,造成血壓變化無常。如果血壓下降過多過快,容易造成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加上酒後定向力障礙和步態蹣跚,難免暈倒造成顱外傷,甚至發生腦血管破裂。酗酒後的急性酒精中毒還可促進血小板聚集而使血液粘度增高,誘發血栓形成。如果飲酒者同時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
糖尿病等病症以及吸煙這一危險因數的存在,則中風的發生率將會更高,而且發病也比不飲酒者為早。因此,節制飲酒則可降低中風的危險。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