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養生
養生六忌之“過渡”:
華佗《中藏經.勞傷論》
饑飽過渡則傷脾,
思慮過渡則傷心,
色欲過渡則傷腎,
起居過渡則傷肝,
喜恕過渡則傷肺。
養生六忌之“久”:
周履靖《益齡單》
久視傷心損血,
久坐傷脾損肉,
久臥傷肺損氣,
久行傷肝損筋,
久立傷腎損骨,
久聽傷精損神。
六宜之“形體”:
周履靖《益齡單》
面宜常摩 面部要經常摩擦。
可以除去面部的折皺,使皮膚紅潤。
唾宜常咽 唾液要常吞咽。
稱作“漱玉泉”,可以滋潤丹田。
鼻宜常摘 鼻毛要經常拔。
稱作“通天路”。
拳宜常握 拳頭要經常握。
白天黑夜都緊握,能安神
身宜常小勞 身體要經常進行不太勞累的活動。
身體需要經常活動,否則,不運轉氣血,就會血脈凝滯不通。
足宜夜濯 腳應當每天晚上洗。
腳是身體的根基,每天晚上洗一次,就會洗掉寒氣和臭氣。
養生六餘之“養”:
周履靖《益齡單》
齒乃骨之餘,頻叩以宜骨氣。
牙齒是骨頭的延續部分,經常叩齒可以補益骨氣。
發乃血之餘,一日一梳,活血氣。
頭髮是血液活動的末梢,一天梳一次,可以活血氣。
耳乃腎之餘,頻揉以補腎氣。
耳朵是腎的傳導末梢部分
,經常揉捏可以補養氣。
頂乃髓之餘,善固以暖髓。
頭頂是骨髓的頂端,善於保護穩定它可以溫暖骨髓。
爪乃筋之餘,勿剪以全筋氣。
指甲是筋的頂端部分,不要剪它可以保全筋的功能。
語乃氣之餘,少語以養氣。
話語是精氣的延續,少說話可以保養精氣。
濕衣汗衣不可久穿:
孫思邈《千金要方》
濕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爾,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偏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
濕衣及汗衣不可長久穿,容易使人生瘡及產生瘙癢。大汗後能更換衣服,最好;不更換衣服,也要立即沖洗身上。不這樣,使人小便不通暢。凡大汗後不要一下子脫去很多衣服,不然就好患風病及半身不遂。春天不可穿薄衣,會使人患傷寒、霍亂、吃東西不消化、頭痛等病。
春服:
蒲處貫《保生要錄》
衣服厚薄欲得隨時合度,是以署日不可全薄,寒時不可極厚。
衣服厚薄應該隨季節更換,使其合適,因此,署天不可全穿薄衣,寒天不可穿得極厚。
寒時而熱則減,則不傷於溫;熱時而寒則加,則不傷於寒。
天寒冷時感到熱了就減衣服,就不會產生內熱。天熱時感到冷了就加衣服,就不會受到寒氣侵襲。
寒熱不時,忘自脫著,則傷於寒熱矣。
寒熱沒有規律時,隨便增減衣服,就會得感冒、內熱等病。
腰腹下至足脛,欲得常溫;胸上至頭,欲得稍涼。涼不至凍,溫不至燥。
部腹部以下到小腿部,應經常保持溫暖,胸部以上至頭部,應當稍涼一些。但是,要涼不至於凍著,溫暖不至於燥熱。
鄒鉉《壽親養老新書》
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
夏服:
蒲處貫《保生要錄》
盛熱必著單臥服,或腹脛以上複被,極宜人。
大熱天也必須穿單睡衣,或者肚子至小腿以上蓋被子,這樣才會使人感到舒服。
冬服:
無名氏《養生要集》
冬季棉衣稍宜晚著,仍漸漸加厚,不得頓溫,此乃將息之妙矣。
蒲處貫《保生要錄》
冬月棉衣莫令其厚,寒則頻頻數層,如此則令人不驟寒驟熱也。
陶弘景《養性延命錄》
冬日溫足凍腦。
曹庭棟《老老恒言》
冬夜入寢,勿脫小襖,恐易著涼。
百病起於情:
邵雍《百病吟》
百病起於情,情輕病亦輕。
怒則為病:
《清涼書》
大怒傷目,令人目暗。多怒,百脈不定,鬢髮憔焦,筋萎為勞,藥力不及。當食暴嗔,令人神驚,夜夢飛揚。
大怒,損傷眼睛,往往使人看不清東西,經常發怒,往往出現脈象不齊、毛髮枯黃,筋骨萎縮成為勞疾,藥物的力量是不能治癒的,當正吃飯的時候暴怒,往往合人神志驚恐,夜晚多夢見在空中飛翔等症狀。
憂則致病:
沈仕《攝生要錄》
書雲:憂傷肺,氣閉塞而不行。遇事而憂不止,遂成肺勞。胸膈逆滿,氣從胸達背,隱痛不已。女人憂思哭泣,令陰陽氣結,月水時少時多,內熱苦渴,色惡,肌枯黑。
書上說:憂愁對肺臟有害,人體之精氣受阻塞而不得暢行。一遇事便憂愁不止,於是就會成為肺病。胸中憋悶,憂鬱之氣上湧,從胸達背,隱隱作痛,從不停止。女人經常憂思哭泣,會使陰陽之氣鬱結,月經時少時多,體內發熱,口發苦,臉色不好看,肌膚枯黑。
修性保神:
嵇康《養生論》
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情,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神相親,表裏俱濟矣。
身體憑藉精神而成立,精神需要身體而存在。懂得生命之理容易喪失,明白一次過失會危害生命,所以就應陶冶情性以保養精神,心神安定以保全自身,不讓愛憎進入情感之中,不使憂喜留在心胸之內,淡泊而無所感觸,從而保持身體精氣和和平平。又注意呼吸吐納,講究飲食養身,使精神相互融合,內外就會相濟了。
病者須堅心定志:
《明醫雜著》
必須病人愛命,堅心定志,絕房室,息妄想,戒惱怒,節飲食,以自培其根,否則,雖服良藥,亦無他用。
去亂神犯性之事:
《黃帝內經》
夫常人不得無欲,又複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身,損慮,先去亂神犯性,此則嗇神之一術也。
一般人不能沒有欲望,又不可能沒有事情,但是應該使心緒平和。減少欲望,安靜身體,少些憂慮,首先去除擾亂神志、危害性情的事情。這是保護情神的一種方法。
超塵脫俗:
鄭瑄《昨非庵日纂》
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閒,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身的功夫。
靜以養神:
《莊子.刻意》
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思慮純正而不雜亂,清靜專一而不改變,性情淡泊清靜虛無,聽任自然,每一行動都要遵循自然的規律,這是頤養精神的基本方法。
大勞則敝:
《史記.太史公自序》
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精神使用過渡就會衰竭,身體勞累過度就會疲憊。身體精神受到擾亂,卻希望與天地共長久,這是從沒聽說過的事。
逸病:
陸懋修《世補齋醫書》
自逸病之不講,而世但知有勞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為病,正不少也。
逸乃安豫。安逸所生病與勞相反。經雲:“勞者溫之,逸者行之。”謂使氣行也。
審其病之逸,便須用行濕健脾、導滯理氣之法。凡人閒暇則病,小勞轉健,有事則病反卻,即病亦若可忘者;雙有食後反倦、臥起反疲者,皆逸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其故安在?華元化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易消,血脈流利,病不能生。”否則,五禽之戲,熊經鴟顧,何以可求難老也。
自從不講究逸病,世俗只知道有疲勞生病,不知道有安逸生病的。但是,安逸作為一種病,恰好不少呢。
“逸”就是安樂。安樂所生的病與疲勞所生的病相反。《內經》說:“患勞病的人要給以溫補,患逸病的人要使他運動。”說的是要使他的氣脈運行。
發現人得了安逸病,就需要用行濕健脾、導滯理氣的辦法給以治療。凡人閒暇就會得病,稍微活動就能轉為健康,就是有事做反而越沒病了,即使有點小病也象可以忘掉。雙有吃飽飯反而困倦,睡覺起來反而疲憊的現象,這都是安逸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原因何在?華佗說:“人的身體必須有一定的活動,只是不應該活動到極點就是了。活動就會使食物容易消化,血脈流暢,不生疾病。”不這樣的話,五禽之戲,模仿熊攀掛樹枝,模仿鷂鷹回頭顧盼,怎麼能得到延年長壽呢。
流水不腐:
《呂氏春秋.季春》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鬱處頭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挶、為聾,處目則為蔑(此字左邊應加個“目”字旁)、為盲,處鼻則為鼽、為室,處腹則為張、為疛,處足則為痿、為蹶。
流動的水不會腐臭,轉動的門軸不會生蟲,這是由於不停運動的緣故。人的形體、精氣也是這樣。形體不活動,體內的精氣就不運行;精氣不運行,就會鬱結。鬱結在頭部就造成腫疾、風疾,鬱結在耳部就造成耳病、聾疾,鬱結在眼部就造成眼眶腫疾、失明,鬱結在眼部就造成鼻孔阻塞,鬱結在腹部就造成脹疾、小腹疼痛疾,鬱結在腳部就造成痿症、雙腳麻木。不能行走。
喪明之由:
孫思邈《千金要方》
極目遠視,夜讀注疏,久居煙火,博奕不休,飲灑不已,熱餐麵食,抄寫多年,雕鏤細巧,房室不節,流淚過多,刺頭出血,迎風追獸,喪明之由。
放眼遠視,夜間閱讀古書的注疏,長久待在煙火旁邊,下棋無休無止,喝灑沒完沒了,熱著吃麵食,抄寫文字多年,做細巧的雕鏤,性生活沒節制,哭泣流淚過多,頭皮刺破出血,迎風追逐野獸,這些都是損傷視力的原因。
食反便臥損壽:
龔遷賢《壽世保元》
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即損壽。
體欲常勞:
葛洪《神仙傳》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去肥濃,節酸鹹;減思慮,損喜恕,除馳逐,慎房室,則幾於道矣。
身體要經常運動,飲食要稍欠一點,運動不要過度,少吃但不要使身體虛弱;不吃肥肉濃灑,少吃酸鹹;減少思慮,抑制狂喜震恕,戒除奔跑追逐,房事要節制。做到這些,就差不多達到道了。
五味過則疾:
蕭吉《五行大義》
凡藥,酸養骨,苦養氣,甘養肉,辛養筋,鹹養脈,此並相扶之。《河圖》雲“人食無極鹹,使腎氣盛,心氣衰,令人發狂,喜衄吐血,心神不定;無極辛,使肺氣盛,肝氣衰,令人懦怯悲愁,目盲,發白;無極甘,使脾盛,腎氣衰,令人癡淫泄精,腰背痛,利膿血;無極苦,使心氣盛,肺氣衰,令人果敢輕死,咳逆胸滿;無極酸,使肝氣盛,脾氣衰,令人穀不消化,喑聾,症固,以五臟相制克之義。
喜靜則靜,喜動則動:
黃凱鈞《一覽延齡》
前人多稱人能靜默者長壽,其理果然。有好動者亦長壽。要知動靜於人,不可勉強,喜靜則靜,喜動則動。動中思靜,靜中思動,皆人之情也。
學書得靜中之樂:
歐陽修《歐陽文忠集》
有暇即學書,非以求藝之精,直勝勞心於他事爾!以此知不寓於物者,真所謂至人也;寓於有益者,君子也;寓於伐性汩情而為害者,愚惑之人也。學書不能不勞,獨不害情性耳!要得靜中之樂者,惟此耳。
空閒的時間就學習書法,並不是以此來追求技藝的精湛,只是因為學習書法比做其他事情好!從中我明白了不需要把思想感情寄託在事務中的人,的確是人們所說的至人;把思想感情寄託在有益於身心事情中的人,是君子;把思想感情寄託在損害、擾亂人的天然性情而有害的事情上的人,是愚昧、糊塗的人。學習書法不能不費心,只是無害於人的性情罷了!要獲得沉靜中的歡樂,只有從事學習書法這項活動。
沐浴宜忌:
高濂《遵生八箋》
勿當風沐浴,勿沐發未幹即寢。勿冷水洗沐,饑勿沐,飽忌沐。洗頭不可用冷水,成頭風。勿沐浴同日。沐者,洗頭;浴者,澡身也。有眼疾不可浴。午後勿洗頭,汗出勿洗,勿以大熱湯漱口,凡有腳汗,勿入水浴。
不要迎著風洗浴,不要洗過頭髮未幹就入睡。不要用冷水洗澡洗頭,饑時不要洗頭,過飽時忌諱洗頭。洗頭不可用冷水,會造成頭風病。不要把洗澡洗頭放在同一天;沐是洗頭,浴是洗身。有眼病的人不可洗澡。中午後不要洗頭,汗出後不要洗身,不要用太熱的水漱口,凡有腳汗的時候,不要入水洗。
睡覺要熄燈:
曹庭棟《老老恒官》
就寢即滅燈,目不外眩,則神其舍。
上床時就熄燈,兩眼不受外界刺激而迷亂,那麼,精神就會內守。
《雲笈七籖》
夜寢燃燈,令人心神不安。
晚上睡覺點燈,使人心神不安。
《真西山衛生歌》
默寢暗神晏如。
靜靜地上床,在黑暗中入睡,精神會平安。
亦有滅燈不成寐者,錫制燈籠,半邊開小竇以通光,背帳置之,使不照耀及目。
有熄燈不能入睡的,用錫製作一個燈籠,在一邊開一個小孔來通光線,背著帷帳放置,使其不照到眼睛。
睡眠宜忌:
周履靖《益齡單》
春夏,晚臥早起;秋冬,晚起早眠。早起雞鳴後,晚在日出前。春夏臥,東首;秋冬臥,西首。四時皆忌臥北首,不祥也。夏不取極涼,腎有沉滯之氣。冬不極熱,必有壅塞之疾。夜寒濯足,冬月洗,通身和暖。勿露星月下,成疾。勿臥留燈燭,六神不安。勿坐臥當風,成疾。勿臥濕處,氣散血注或成疾。覺宜舒展,精神不散。夜半不可不睡,凡人夜則血歸於肝。肝為宿血之髒,過三更不睡,則明日面黃色燥,意思荒浪,以血不歸故也。
春夏季節,晚睡早起;秋冬季節,晚起早睡。早起應在雞鳴後,晚起應在日出前。春夏睡覺,頭朝東;秋冬睡覺,頭趄西。四季都忌睡時頭朝北,不吉祥。夏不要太涼,腎臟會有沉滯之氣。冬不要太熱,必會有陰塞造成的疾病,晚上寒冷要洗腳,冬月洗腳,全身暖和。不要露睡在星月下,會生病。不要睡後亮著燈,會六神不安。不要對風坐臥,會生病。不要睡在潮濕的地方,精氣散發血液凝聚,有的會造成疾病。醒後要舒展身體,這樣精神不散。半夜不可不睡,大凡人在夜晚時血歸到肝部。肝是儲存血的臟器,超過三更不睡,第二天會出現面色發黃乾燥,精神迷亂,因為血不歸回到肝的原因。
交合有所避:
李鵬飛《三元延壽贊書》
孫真人曰:大寒與大熱,且莫貪色欲。
書雲:凡大風,大雨,大霧,雷電,霹靂,日月簿蝕,虹霓地動,天地昏冥,日月星辰之下,神廟觀之中,井灶圊廁之側,塚墓屍柩之傍,皆所不可犯。若犯,女則損人神。若此時受胎,非止百倍損于父母,生子不仁、不孝、多疾不壽。
孫真人說:大冷天與大熱天,可不要貪戀色欲,進行男女交媾。
醫書上說:凡是刮大風,下大雨,起大霧,打雷閃電,霹靂作響,日蝕月蝕,降虹地震,天地昏暗,日月星辰,神廟道觀裏邊,井和灶、廁所旁邊,墳墓屍體靈柩旁邊,都不能進行交媾。如果進行交媾,女人損神氣。如果此時懷孕,胎兒受到的損害高於父母百倍,生出的孩子沒有仁義,不孝敬父母,而且多生病活不長。
夏日養生 “清”爲宜:
中醫認爲,暑爲夏季的主氣,暑爲陽邪,其性炎熱;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暑多夾濕。故暑邪爲患,可使人出現一系列生理變化,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和迴圈功能的改變等。由於生理功能的變化,勢必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如出汗較多,可使體內丟失多量的水和電解質引起水鹽平衡紊亂;水溶性維生素也可隨著汗液排出;機體散熱,蛋白質分解也加速;出汗增多,胃腸道中消化液及酶分泌下降,胃腸蠕動減弱,消化功能下降,人們食欲也下降。因而,夏季養生呈現其特殊性。夏日的特點是“熱”,故應“涼”克之,以“清”驅之。夏日養生的關鍵在於“清”。
思想宜清靜:夏日酷暑難耐,氣候濕熱,人們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燥。所以,首先要將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所謂“心靜自然涼”即是此意,要神清氣和,切忌火燥脾氣,遇事要心態平和,不要一蹦三跳,防止火從內生;
飲食宜清淡: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消化者爲主,少食脂厚味辛易上火的食物,多食味苦食物。清淡味苦食物能清熱、止汗、補液、開胃,多吃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機體營養需求,又可預防中暑。主食應以稀爲主,還可適當增加一些清涼飲料;
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外氣溫低,可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可使人心神安定;
遊樂宜清幽:炎夏不可遠足,但可就近探幽。早晨,陽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茂盛的山水園林中散步;傍晚,夕陽西下,可到清風習習的湖河邊倘徉,涼風徐徐,可使你心如止水,神怡如夢,心情舒適,自然可暑熱頓消。
防暑喝熱茶可降溫: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難耐,喝上一杯冷飲,頓覺涼徹心底,暑氣全消。但醫學研究表明: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
爲何喝熱茶可以防暑降溫呢?夏天氣溫高,當環境溫度接近體溫或超過體溫時,體內的熱量只能以出汗蒸發的形式來散熱,當熱茶進入體內後,“熱”刺激了人體的溫度感受器-中樞熱敏神經元,資訊傳遞至體溫調節中樞,再經過一系列的神經反射調節,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迅速擴張,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強,汗液量增多,將人體深部的熱帶出體外,達到散熱的作用。據分析,飲用熱茶後,每出汗
一克,將帶走○.五八卡熱量,大約九分鐘可使體溫下降。這樣産生的涼爽是持久的,從而在心底裏感覺涼爽舒適。
爲何冷飲解熱效果差呢?這是因爲喝冷飲後,“冷”刺激了人體的外周冷感受器和中樞冷敏神經元,資訊傳遞到體溫調節中樞,因體溫調節中樞感到了“冷”,則反射性調節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汗毛孔關閉,汗液分泌減少,雖然冷飲抵消了部分熱量,獲得短暫的涼爽,但隨後又産生的熱量則難以通暢的排出,使人更感覺到悶熱。若長期喝冷飲,還會使消化道抵抗能力下降,胃腸功能失調,誘發消化道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痢疾等。此外,茶中還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夏季,請喝熱茶。
小兒過食冷飲有礙健康
盛夏季節,氣候炎熱,喝上一杯冷飲,頓覺涼徹心底,暑氣全消,但對小兒來說,則不宜多飲,以免危害身體健康。概括起來,冷飲危害小兒身體健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容易引起小兒缺鈣性疾病: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各種類型的汽水,可口可樂等清涼飲料,大多是由小蘇打、枸椽酸、糖精、香精和色素等配成,大量飲用這類飲料,其中的枸椽酸能與人體內的鈣離子結合,形成枸椽酸鈣,使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下降而發生缺鈣現象,容易産生佝僂病、小兒缺鈣性抽搐等,從而危害小兒身體健康。
容易影響胃腸的消化吸收:夏季出汗較多,流經胃腸的血液減少,大量進食冷飲,會降低胃腸道的溫度,使流經胃腸的血液更少,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影響胃腸對營養物的消化吸收;冷飲中含有大量糖份,兒童大量飲冷飲會影響兒童的正常進食,使營養物的來源和吸收減少。
容易發生消化不良:夏季胃腸消化液分泌減少,過食冷飲,會沖淡胃液和消化液,影響胃酸的殺菌力和消化力,容易發生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若進食了不潔的或過期腐敗變質的冷飲,還會發生急性胃腸炎或細菌性痢疾等,甚至會危及兒童生命。
容易引起小兒腸套疊:嬰幼兒腸管相對較成人長,腸系膜也較長,腸管活動度大,過食冷飲,可導致腸道平滑肌的持續痙攣和腸蠕動增強,容易造成小腸套入小腸,或小腸套入大腸而發生腸套疊,輕者可出現小兒陣發性腹痛,吵鬧不安,嘔吐,腹部包塊,粘液性血便,重者可因腸管缺血性壞死而引起腸穿孔,彌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小兒咽喉部粘膜細嫩,血管豐富,小兒過食冷飲,會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血流減少,抵抗力降低,各種細菌、病毒便會乘虛而入,引起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過食冷飲還會導致水濕停聚,濕聚則易生痰,這也是有些小兒久咳不愈的原因之一。
兒童流口水
小兒滯頤,俗稱“流口水”,是指小兒涎液過多,經常流出,滯於頤間及胸前者,嚴重者可導致頤部潮紅,糜爛。本病多見於三歲以內的小兒,若因出牙而引起者,不屬病態。
脾之爲液爲涎,廉泉乃津液之通道,脾胃積熱,廉泉不能制約,或脾胃虛寒,不能收攝津液,均可導致流涎不止,尤其是炎夏季節,嗜食冷飲、冰棍等,更可導致本病發生,故臨床所見,以虛證居多,當以健脾燥濕,和胃攝涎爲治,介紹幾則外治方,供選用。
吳萸適量,研爲細末,加米醋適量調爲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每日一換,連續三至五天。附子、或天南星、或肉桂亦可。
吳萸、益智仁、膽南星各等量,研爲細末,米醋調爲稀糊狀如上法外敷。
明礬十五至二十克,研爲細末,用開水化開,再加溫水適量降至三十八至四十度左右時,水量以浸沒足背爲佳(浸腳容器不宜過大,以恰好容下雙足爲佳)每日一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鐘,連續三天。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