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辨析小匯》有感
陳耀輝
有感一 得益
2016年
2月19日,省陳氏委召開年會,會上進行《中華陳氏大典》首發活動。永春陳氏總會常務副會長陳詩忠有拿到一套《中華陳氏大典》。會後,本人向詩忠宗長借閱《中華陳氏大典》。拜讀後得益非淺,尤其是對卷末一篇《辨析小匯》,感覺啟發更深刻。
《辨析小匯》主要是彙集一些歷來修譜的得失例和一些值得讓人借鑒的做法。
《辨析小匯》舉例:……,從這段記載看,同安浯陽陳氏家族在康熙九年(1670)撰修先祖世系時,還是比較慎重的。……,這次撰修族譜雖然把陳元光的世系冠在本家族的先祖之上,但尚未全信。……到了乾隆年間,該家族再次修譜,情況就不同了,陳元光已經成了千真萬確的始祖。這就是對上祖模糊時,初次修譜疑心,二次修譜定心,三次修譜鐵心。
在修譜手法上:憑心臆造,張冠李戴,弄假成真為榮耀;在時空問題上,只管世系,不計時空,加代缺代不在乎。
在思維存在上:考稽不工,定論謬誤;不予反思訛傳訛。
所以,本人感覺,修譜者,對上祖模糊,修譜時,可以採取資源分享,認真拾取,符合邏輯,不畏質疑。
若有的苦於無資料,只靠聽說,傳說,雖經認真考稽,然不合邏輯地進行對接聯支。結果聯錯了,又不予糾正,反而弄假成真為榮耀,這是不可取的。
有的嫌祖粗陋,棄之找貴,攀龍附鳳,這種是不孝、不尊,背祖、離宗的表現,同樣不可取。
我讚賞這種觀點:“人們常說,無才不足以修史,無學不足以考稽,無識不足以統論。作史者還應加三事:質也、真也、慎也,即綜合之,考稽之,統論之,甯質勿華,寧真勿偽,寧慎勿略。”(見《中華陳氏大典》.《世系卷》【辨析小匯】第
900頁)這樣,修出的譜才會真實、可靠。
如何修譜是每個支派的權利,但是一件較真的事。修得好,源正流純是功臣;修不好,貽誤子孫成罪人。授人笑柄。有道:是祖不認,不孝,不尊;不是祖亂認,背祖、離宗。這不是說三道四的話,是修譜者適用之話,是認祖歸宗的小尺子。永春南朝陳說還應加一句:“牽引盲認祖是缺德、背叛。”
欲修好譜,一是實事求是。對上祖模糊,可採用資源分享的做法,不靠傳說、聽說下結論,不受上代人錯詞左右,忌偷拆門扇裝不上框之事。二是認真考稽;注意時空。不能平空加代,成十一、二歲為一代,也不能不注意缺代,認為四、五十歲為一代,也叫正常。三是有趣研究,態度嚴謹;讓證據說話,讓時空考驗;四是大家風範:不潑婦駡街,以理服人;不挖人牆腳,以訛傳訛。五是傳承古譜,時空局限;去偽存真、能者責任。六是增加新譜,更得真實。以上感想,若有不確,請予諟正。
有感二 答疑
《辨析小匯》也列舉:永春岵山族譜記載:“南院第十三代陳弘元,廈門洪義公之子,號校尉,于後周顯德三年(
956)由河南固始縣入閩,抵永春,先住儒林街,宋初擇小岵南山居住。”本支即是廈門洪義公之子,為何其譜又載是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洪義公以上何時代返遷光州固始譜中沒有交代,令人不得其解。
對這個問題,《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譜志》第93頁(五)《校尉公世統千秋史略》一文中就介紹很清楚:其開頭“南陳開宗祖邕公六世孫全喜,唐時官居開府儀同三司,勳號上柱國,由閩南遷入唐都,子孫賢達。喜公五世孫蠲,官居禦史中丞兼國子祭酒,六世孫洪義任中軍校尉,厥子弘元、號校尉公,于五代十國兵荒馬亂時期的後周顯德三年(公元
956年),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抵永春,先住居儒林街,宋初擇于小岵南山之麓結茅居之。”請研者細查。
筆者: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聯誼會秘書長
2016年9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