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神明 -- 惠澤尊王

惠澤尊王,葉聖王者、南安高田人也。諱森諡廣德侯。有宋教諭葉三翁第十一世孫、父廷顯元君母大仙陳氏、弟三複、昆仲二人王居其長。初太王樂善好施、積德甚厚。嘗夜三桂交柯、飛星入室。晨興異香撲鼻紫氣迎眸。心竊奇之!乃未幾而太妃娠矣。於宋淳熙十六年已酉十二月初十日誕生王、名之曰森、其以此歟。王生而穎異、少而豪傑。獨居淩雲堂、不茹葷、不受室、亦不與庸俗、偶吉凶禍福、所言多奇中。嘉定元年戊辰王年二十歲、一旦沐浴更衣,端坐而兌。鄉人德之、立廟上宮。今慈濟宮其故址也。後屢著靈異、凡有祈禱如穀受響。嘉定末有功於朝、甯宗遣官齎敕封之授其秩曰:威武惠澤尊王、並賜祀典。夫立功大者、爵必高。賜爵高者、澤必長。受封以來神光愈熾、水火盜賊、王則捍之。災殃疾疫、王則禦之。曆今數百年,其所以護國裨民者、功難殫述、、、宜乎懋德音懋著、英聲爛然祝朝曛者、歌載道蔫、暴牲者、人如雲也!於戲懿哉、神傑亦由地靈哉!高田之山半插雲日嶄岩乎、南之北、安之東、而葉聖王產焉、文章為泉名、岫峭撥乎、南之北、永之南、而郭聖王居焉。二山雖離三十裏許,其胍同發天柱雄鎮對峙、正氣特鐘。二王一以慈聞一以孝著。報國同時、榮封同爵。其神光普照、兩地如同一轍、亦可知山嶽之鐘毓者大也則後此億萬斯年。而王之聲靈赫濯、亦將與曰月經天江河緯地同垂。永久則勿替也夫!

 

民間傳說

魁躔英豪 應夢而生

南安縣城北去八十裏,有座淩雲山,高峻挺拔,若插雲霄,亦稱朝天上。淩雲山峻嶺之中辟有田數十畝,故又得名高田山,此處氣候溫潤,四時如春,風景秀美雄奇。

清初進士葉獻論曾為淩雲山寫生:陡起為騰空朝天,逶迤而西,屹然高峙者,淩雲也。吞九氣,連五色,位置高大與眾山不同。惜古人不建刹造塔,栽種柏松,引客開徑,聲色甚晦.獨幸其中多奇石,山之頂貌類獅子。中有穴,莫能瞰其所底。訇訇然,風聲從穴中出。其空也,為洞;其架也,為亭;其淺也,為庭;其低窪也,為池沼;其曲折也,為荒徑;其佇而立也,為老佛;其古而淨也,為禪床;其搖影也,為菩提樹;督郵爭界,曠女望夫,虎臥犬伏,種種奇態俱焉".其實,淩雲山豈止以崇隆雄奇飲譽,更以孕育神奇的惠澤尊王稱聞。

尊王姓葉諱森,南安魁躔淩雲人,宋教諭葉迅的十一世孫。其父名廷顯,其母陳氏,其弟名三複。

淩雲葉始祖迅公卜居魁躔後,家業蒸蒸日上.到了迅公的第十世孫葉廷顯,家族繁榮昌盛,人丁興旺。

葉廷顯偕妻子陳氏勤儉興業,樂善好施,為人排憂解難,積德其厚,因此很受鄉人的愛戴 。遺憾的是,葉廷顯夫婦雖心地善良,但膝下尚無子女。

宋淳熙十六年(1189),有一天夜裏,葉廷顯老爺夢見天色異象,三棵桂樹枝枝相交,葉葉相連,突然一顆閃星疾飛入居室。葉老爺驚醒了,只見天已大亮。推開房門,滿庭紫氣祥雲環繞,香氣迎面撲鼻,頗為驚奇。經高人指點,知必有貴祥降臨,不久,夫人有孕了,舉家歡喜。

積德之家,必有餘慶。是年十二月初十日,陳夫人生下一子,廷顯公聯想奇異構境,便取其名為森",希望長成後能成為社稷的棟樑之才。

葉森自幼十分聰穎,倍受父母和族親好友的疼愛和器重。在葉公夫婦的言傳身教下,葉森知書達禮,富有同情心,十分關心窮苦人家,且丈義行仁,人人對葉森稱讚有加,都說葉森堪比豪傑。

葉森實在與俗人有許多的不同:他深居簡出,不僅體恤窮人,也十分憐愛動物,從不吃葷,生活極其清淡簡樸喜淨,避煩喧,誠心向善。奇怪的是,他具有奇特功能,未卜先知,預言吉凶福禍,遠近鄉人紛紛慕名前來問事。

轉眼之間,葉森到了論及昏娶的年齡,但他似乎另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選擇,堅持不昏娶,葉公夫婦為之十分著急。

羽化成仙 五次受封

嘉定元年(1208年),葉森已二十歲了,行過冠禮,自知塵緣已盡。一天清早,沐浴更衣後,來到魁躔南面山山麓的枷吊藤上端坐,雙手合十,不久便羽化升天。

葉森成仙後,英靈丕顯,神通廣大,有求必應。人稱救急拯危,妙藥挽回恩同再造;行仁賜福,慈雲普遍利群生.因森公庇佑,高田一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為紀念森公的廣施德澤,人們根據他的面容塑成神像,供奉在上宮。一時香火鼎盛,四方善男信女前來進香祈福還願者絡繹不絕。未幾,依上宮舊址擴建為慈濟宮。

成神後的葉森,理通天地秘,道合聖賢微,故神光顯耀,威靈屢著。捍賊禦災,澤及萬民;興兵助站,立功於朝。據史冊記載,自南宋嘉定而下至清同治年間,歷經五次封爵。

1.南宋嘉定十七年,敕封"廣德侯"

南宋甯宗帝,嘉定未年歲次甲申(1224年),金兵與蒙軍征戰角逐,屢次侵犯宋疆,危及宋國社稷.多難之秋,森公由西方神明點化,興兵助戰,保全疆土,建立奇功.宋帝獲悉沙場出現"葉森"兩字旗號.查名來歷,遣派欽官前往福建南安縣魁躔慈濟宮,賞賜敕封"廣德侯",並追贈葉森之父廷顯為太王,元君母大仙陳氏為太妃.

2.南宋寶慶二年,敕封"忠應\威武"

南宋理宗帝寶慶二年歲次丙戌(1226年),西夏國獻宗帝李德旺,於二月興兵侵犯宋疆,設下伏兵、地埋火藥。森公作法、使天降暴雨、浸濕火藥,化險為夷。宋軍在雷電閃光之時,發現"葉森"旗號兩字,宋帝得知神明沙場顯聖,敕令加封"忠應\威武"四字。

3.南宋開慶元年,敕封"英烈"兩字

南宋理宗帝,開慶已未年開慶元年(1259),皇太后患病,經宮內所有太醫醫治無效,太后病危,命在旦夕。宋理宗帝出榜,尋找天下杏林高手,竟無華佗在世。森公神力顯聖,化一白衣道人,入宮為太后醫病,從此太后日漸痊癒。宋帝詢問醫師何處人氏。一瞬間,道人突然顯化無影,晃見葉森"兩字。宋帝獲悉又是葉森神靈顯聖救太后,功著趙家皇族,敕旨加封"英烈"兩字 。

4.南宋景炎元年,敕封"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

南宋端宗帝,景炎元年(1276)十月間,皇宮帝殿突然遭於火災,烈火沖天,匹夫不及,目睹宮殿成為一片廢墟。危及之際,出現陰兵神將萬千,俄頃大雨傾盆而降,火焰遂熄.禁軍首領恍惚看見一面黃旗,上繡"葉森"兩字.宋帝獲悉,龍顏大悅,說:若非福建南安葉森神力之助,勢必宮廢朝亡!立即敕令遣官抵魁躔慈濟宮,敕封"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

5.清同治九年,加封"代天巡狩"

清咸豐\同治年間,惠澤尊王多次顯聖,息逆亂\攝群賊\沛甘雨\祛瘟疫,有功於朝。同治九年(1870),同治帝加封"代天巡狩"尊號。

至此,神葉森封號累計有廣德、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十字,職務榮膺代天巡狩",祭祀由民間紀念逐漸升為朝廷派大臣致祭,地位從一介庶民扶搖直上,晉升為侯、為尊王秩位的高級神祗。

 

南安雲山寺--祀奉惠澤尊王

俗稱南安“五大山頭”之一的朝天山,又名淩雲山:位於眉山鄉的高田村與天山村交界處,海拔 990余米。雲山寺就座落在朝天山的煙墩峰下東北山麓,祀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葉森。雲山寺前身叫慈濟宮,原址在今寺前下方,建于宋代。

葉森(1189一1208年),眉山鄉高田村人,生於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少年穎異,勇而豪傑,獨居淩雲堂,不茹葷,不受室,亦不與庸俗人偶,言吉凶多奇中。嘉定元年(1208年),正值弱冠之年,一日沐浴更衣,端坐而蛻:鄉人德之,立廟以祀,後屢著靈響。據《南安縣誌》載:“嘉定末有功於朝,敕封‘威武惠澤尊王’,並賜祀典:”爾後歷經百年,宮宇久圮,鄉人移奉于祖祠,神光依然愈熾,水火盜賊,悍之;災殃疾疫,擊之;歷數百年,護國裨民,香火鼎盛。

1993年春,淩雲葉裔旅居東南亞華僑踴躍捐資 200多萬元,在眉山鄉淩雲山創建雲山寺,祀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

雲山寺坐南朝北,範圍廣寬,規模宏大,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寺前大埕左右立有金亭,中有七層鎏金鐵鼎,左右前方有兩個噴池。寬敞的廣場上可停靠百十輛汽車。遠遠望去,雲山寺一殿高過一殿,殿殿升高。

整座寺院宮殿式建築,琉璃紅瓦,重簷飛甍,金筒彩畫,巨棟斗拱,雕龍刻鳳,巧奪天工。前殿面闊七問,中間大門橫匾上書“雲山寺”三個鎏金大字,聯雲:“後望煙墩千里月,前瞻天柱萬重山”許是佳節來臨,殿廊上大紅燈籠高高掛,給人一種喜氣洋洋的吉慶氣氛:

寺內分前後殿,步入大門.一進前殿,眼前是一個占地 800平方米的石天井。天井中立有大香爐.兩側各立一匹石馬。正殿左右兩旁,階下雙側是長廊平屋,多功能的會議廳、會客廳、閱覽室、辦公室、廚房、餐廳、宿舍、小賣部等。在南安寺廟之中,崇殿傑閣,獨具規模,為全市之冠。

步經回廊抵達惠澤尊王殿,重簷歇山式的殿頂上佛日高照,兩翼巨龍飛騰,潔牆淨壁,庭院生輝。金碧輝煌,滴水流丹,已成為集旅遊、宗教、聯誼、服務為一體的一方遊覽聖地。

進人大殿,主殿神龕上供奉著惠澤尊王的真身神像,左右兩殿是二副、三副尊王神像。神像莊嚴肅穆,古香古色。每日晨鐘暮鼓,鐘鳴鼎食,梵音琅琅,好一派道家清淨之地,更顯名刹風範。主殿惠澤尊王真身神像,自宋至今,歷經 810多年滄桑,幾經坎坷輾轉,尤其逃過“浩劫”一關,更是不易,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大殿中還有聖旨和宋代皇帝敕封的牌匾,刀槍劍戟等72對兵器,有肅靜、回避、代天巡狩等儀仗,更顯示出尊王的權力和地位。一年四季,四時八節,香煙繚繞,燈光輝煌,海內外的善男信女。不遠萬里,前來進香膜拜。正是:“雲布甘霖施萬物成功德,山藏瑋寶澤群生賜福祥。”

從後回廊登臺階步人“第二寶殿”日“淩山古地”,前有四根龍柱四根圓柱撐起的飛簷翹角敬奉台。殿廊上六根青石蟠龍柱一字排開,三門並立,浮雕花窗,精美華麗。寶殿面闊五問進深四問,主殿為靈霄寶殿,祀玉皇大帝,左殿為大雄寶殿,祀釋迦、藥師、彌陀佛祖,右殿為三清寶殿,祀上清、太清、玉清道祖。殿中左右分別供奉十八羅漢和十八星君,中龕的背面龕祀觀音菩薩。諸神、佛金尊雕塑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這是一殿集諸神、佛的綜合性寶殿,以滿足海外僑胞和國內善信的奉敬需求。僅2001年12月19日,雲山寺接待海內外的回鄉祭祖進香的鄉親 一萬多人,盛況空前。

雲山寺前下方和左方,保存有慈濟宮舊址和惠澤尊王顯化處,都已建亭保護。

雲山(寺)不輸天柱(岩),雲山(寺)不遜風山(寺)。誠如當代著名古典文學專家林東海撰聯所雲:“拔地奇峰爭高未必輸天柱,淩雲古寺顯聖猶堪比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