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古寺流淌的千年信俗

作者:劉深魁 林劍波 徐煒 來源:福建日報 2013年03月21日

到鳳山寺進香的臺灣香客絡繹不絕。

鳳山寺中殿建築風格相當精美。劉深魁 攝

仲春時節下南安,鳳山正是雜花生樹、鶯飛草長的季節。鳳山寺內香火繚繞,進香拜謁者甚多,遊客絡繹不絕。

“一個海外進香團剛剛離開,條幅還沒來得及摘換。”鳳山寺管委會副主任陳中河表示,鳳山寺海內外信眾龐大,“臺灣香客每年至少有百餘個團體、數萬人過來進香,僅去年就超過12萬人次”。

鳳山寺,位於南安市詩山鎮鳳山麓,建於五代後晉時期,主祀福建四大神祇之一的廣澤尊王,素有“閩南宗教第一道場”的美譽,是閩台港澳和世界各地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香緣祖廟,也是“閩台廣澤尊王信俗”的發源地。在臺灣,廣澤尊王信仰深入民間,被認同為在台移民重要的保護神之一。至今,臺灣各地仍流傳著廣澤尊王保佑臺灣的故事。

鳳山寺規模宏偉,寺殿多屬歇山式重簷屋頂,屋脊立有釉面陶塑“雙龍戲珠”,燕尾形屋角飛翹,拱鬥附刻“飛天樂伎”,並繡花鳥於窗欄,作書畫於牆壁,結構極為精巧。此外,各殿題字碑刻甚多,其中一些為赴台任職的清代官員所題,如臺北府經歷錢清蔭題“惠我遠人”、臺北左協翁曦題“知遠知近”等。這些碑刻亦佐證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歸屬中央政權管轄。正殿供奉郭聖王的金身塑像,聖公滿面紅光,白眼黑珠直視,故有“白目佛,益外境;越遠求,越顯靈”之說,所以更為臺灣同胞、海外華僑所崇拜。

鳳山寺建築厚重樸實、精工巧飾,具有濃郁的閩南建築風格。臺灣佛寺建築佈局與風格多承襲自福建,鳳山寺因此成為臺灣眾多廟宇之藍本。以彰化鹿港鳳山寺為例,龍柱及盤龍雕刻頗具閩南特色,皆與祖廟如出一轍。該寺內有臺灣寺廟現存最早的交趾陶,系清咸豐年間“晉江一經堂蔡騰迎”的作品,亦佐證了閩台神緣一脈傳承,十分珍貴。

明清時期,泉州移民大量入台,廣澤尊王信仰最初便由南安郭氏族人帶入臺灣。至今,廣澤尊王分爐在臺灣已有400多年歷史,廟宇多達600餘座,遍佈島內。較有規模與知名度的有:台南西羅殿、高雄金山寺、台中保安宮等。其中,雲林縣土庫鎮的鳳山寺,據傳為分爐臺灣最早的廟宇。史料記載:“崇禎年間,唐山先民渡海來台,為求風調雨順,保佑拓荒順利,奉祀故鄉神祇‘保安廣澤尊王’,為去緬懷故鄉情意,將廟殿正門面朝西方。”正因兩岸廣澤尊王信仰香緣一脈,所以臺灣廟宇皆奉鳳山寺為祖廟,都有定期捧神像回祖廟拜謁進香的習慣。

據陳中河介紹,2009年 7月,廣澤尊王金身首度前往臺灣巡安,所到縣市,各宮廟都以最隆重的祀典儀式迎送,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敬獻花籃祝賀,知名人士王金平親任主祭。據台媒統計,參與的臺灣民眾超 200萬人,在台南巡遊更是出現10萬人參拜,踩街隊伍長達 7公里的盛況。台南下林玉聖宮主任委員蔡國輝當時表示,希望能開辦廣澤尊王文化節,促進兩岸歷史與宗教文化交流。自2010年起,南安每年舉辦一屆“鳳山文化旅遊節”,兩岸攜手弘揚鳳山文化,同謁廣澤尊王。

“鳳山寺文化內涵豐富,具有較高文物價值,是研究閩台關係史和華僑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小川認為,“廣澤尊王信俗,融合了閩南獨特的地理歷史文化及儒釋道三教思想,已成為聯結兩岸同胞情誼、溝通兩岸民心的重要精神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