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鳳山寺復原史話

作者:李成利

每座民間廟宇,都供奉著個自的神明。華人社會中,無論是作為思想信仰、靈魂敬畏或精神寄託,神明都是不可或缺的靈體。新加坡有十來間的鳳山寺,但位於莫罕默蘇丹路,俗稱水廊頭的南安會館鳳山寺,則是我國最早的一座。時至今日,它雖由南安人創建,前來進香膜拜的善男信女,卻再也不局限于南安人了。

回溯清代道光丙申年,即1836年,在以梁壬癸先賢為首的新加坡南安邑人,有感于福建南安詩山的鳳山寺供奉廣澤尊王之盛事,故倡建鳳山寺于青山亭之巔。據考究,她就座落於今日之丹戎巴葛地鐵站附近的華利路。寺廟沿襲鳳山寺之名營殿立室、塑繪聖公像祀之,誓為不忘本之表徵。

1868年的清代同治年間,我寺歷經卅多年的風雨飄搖日子,因而棟折梁損,非及時修整不可。當時,董事蔡鵬南、傅成源、洪協發、黃藏興及總理宋麒麟、洪豐安、王協泰、江錦榮等人,當即發動首次的重修。當時,部份的重修由福建海澄人的顏永成,挺身而出全資捐獻,鳳山寺至此由小而大,稍具規模。

到了清代光緒丁未年,即1907年,英殖民政府因要重建市區,而徵用山地,勒令鳳山寺他遷,並賠償五萬元為遷徙費。當時,總理林路、蔡三重、林箕當、林箕菊、謝忠池、林深澤、洪光騰、董泰和、傅孫瀦等先賢,同心籌謀地選購占地43,825方尺的現址,隔年的九月動工,並於1913年6月竣工,迄今已曆174載矣,所有南安人及眾善男信女,終於實現建寺築廟的宏願。

中華民國三年,即1914年,有鑒於鄰里不少兒童失學,遂用寺內左右兩側創辦南明學校,收容貧寒學生百多名,不分籍貫地讓他們上學。當時南明學校的執事有:總理林箕當、財政洪光騰、董事侯西反、傅孫昭、王可術、傅孫咸、林路、林箕菊、謝忠池、董泰和以及洪神扶等南安邑人。1918年 6月15日,華僑領袖陳嘉庚召集當時15間小學總理(包括南明的林箕當),在中華總商會舉行贊助人大會,通過董事會章程,議決創辦南洋華僑中學。大會中,南明學校的總理林箕當和董事洪神扶,皆列入華僑中學的董事會名單內,為華中的開辦盡一份力。華僑中學終於1919年 3月21日開學,成為全南洋第一間華文中學。

早期的會館組織,都同寺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許多宗鄉團體,其實是在寺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南安會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南安邑人來說,是最先有1836年建成的鳳山寺,根據文獻的記載,鳳山寺概於1826年倡議,到了1836年才落成,是南來石叻坡謀生的南安人,當成聚集地和生計狀況求助的去處。而後因為應時代的需求,到了1924年 2月10日,由前賢王嘉祿、侯西反、梁衍芳、黃則馨、洪神扶、呂德春、陳煦士、張金榮、王可術、梁後宙、謝烏抐、李光前、林路、洪光騰、董泰和等在鳳山寺,召開臨時大會正式發倡創立南安會館。

1932年,鳳山寺因產權問題,由侯西反、王可術、林箕當、梁聯卜等先賢入稟高等法院起訴。經法官調查歷史、勘查石碑,產權糾紛案到1936年,才判定我寺乃屬全新加坡南安人所有,並由華民政務司推舉李光前先賢為信託委員會主席,重新修訂鳳山寺產業章程,呈高等法院批准備案。三年後,李光前先賢卸任,由黃奕歡先賢接任,到1973年才交南安會館管理。同時,以南安會館全體,執監委員為寺廟信託委員會委員,人選則隨會館執監委員改選而異。

1976年 5月,鳳山寺因年久失修,會館執事同人決定大事修葺,而成立了第二次的重修委員會,委員會由黃種行、吳鴻業、林建達、林文鴛、李坤成、林培松、李金塔、洪恭蘭、呂德火、蔡福達、洪澤應、卓建忠、郭贊雷、李承顯、李瑞金、戴佑志、余國鈞、洪錦棠等人負責募捐。1977年 1月15日,舉行鳳山寺周年紀念暨重修開光法會。1978年11月 1日,獲國家古跡保存局列為受保留的古跡之一。

1994年,這座古刹再經風雨侵襲,大殿破漏、盤簷凋落,遂進行第三度重修。在時任會館常務主席及兼任鳳山寺重修委員會的黃國慶鄉賢率領吳鴻業、林文鴛、郭贊雷、魏木發、張水荃、陳文彬、曾文安、曾文德、林金福、郭志揚、蔡玉榮、洪建國、劉糴來、李成基、郭敬通、張克榮、吳玉波、李慶財、吳連城、卓建忠、吳育新、李成利、蔡福達、黃福義等人開展募捐工作,深得熱心人士、善男信女的熱烈響應,籌得近百萬新元的修葺工程善款。

1996年 4月 9日,配合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第三屆懇親大會,舉行隆重的鳳山寺建寺 160周年紀念、重修落成祝聖大典。

據記載,我寺包括精美漆金木雕、龍鳳石柱等建築材料,都是當時從中國福建海運過來的。鳳山寺建築、雕飾之精美,乃出自泉州、惠安師傅之手。其中,最有趣和值得玩味的,是建築以中軸線分左右兩邊,由兩批不同的巧匠各展才藝,發揮個自的風格,稱之為‘對場作 ’。 鳳山寺雖占地不大,卻依山而建。原來就已背山面海,氣勢磅礴的鳳山寺,加上寺內的木梁飛簷、雕工精湛,益發散放出濃郁的閩南建築的藝術風格。

2004年,南安會館成立負責我寺日常的保養和修繕工作及統籌一些文化康樂活動的鳳山寺行政管理委員會,由會館慈善股主任牽頭工作。為保全這座百年古刹免受白蟻侵蝕和部件的折損,會館領導再度組織第四次的重修委員會,為我寺開展歷來規模最大的落架大修、大復原的浩大工程。

是次的鳳山寺國家古跡重修委員會,榮幸地邀請到國務資政吳作棟夫人為名譽贊助人、前國家文物局林長鑫局長為名譽顧問、北京故宮博物院晉宏逵副院長、我國國家發展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傅海燕鄉賢為榮譽顧問,一致推舉吳一賢鄉賢為重修委員會主席,帶領陳英來、黃國慶、李國金、林金聰、陳奕福、郭志陽、陳建存、黃子熒、李 龍、洪福成、謝淑耀、李家宏、陳德揚、陳奮展、黃詩評、黃達欽、李泉美、林隆基、陳亞榮、李成利、王全欽、陳志偉、葉金水、卓順發、洪友成、郭敬豐、戴金成等人,為我寺籌募重修基金,除了搶修,還改善寺內設施。

2005年5月7日,在新加坡華樂團贊助下,一場“低音歌後潘秀瓊音樂會”義演掀開籌款活動的序幕。2006年,趁我會舉辦80周年紀念之際,推出由我邑藝術大師陳瑞獻博士題字的法國南部蓋牙的“南安紅酒”,南安紅酒將肩負為百年古寺籌集巨額的重修經費。2007年,邀請名指揮家朱暉首次以交響樂指揮家的身份,客串指揮我國華樂團演出的《梁祝》,為古跡籌款出力。

2008年 2月16日的新春團拜會中,一冊詳述鳳山寺歷史背景的籌款特輯正式發佈,由主賓傅海燕高級政務部長、特別嘉賓國務資政吳作棟夫人、國會議員林謀泉和潘麗萍等在場見證,並分贈給與會來賓,讓大家更瞭解鳳山寺的歷史淵源。我邑多元藝術大師陳瑞獻博士,特為新加坡鳳山寺重修題詞中說道:離家的邑人總是會把他們心中的神明請到頭頂,才矢志遠走他鄉,缺乏這個寄託,遷移的心念不會踏實,生活甚或還會更加磨難。郭聖王護佑南安邑人到天涯海角,凡是有南安人的地方就有供奉聖王的鳳山寺,而在新加坡南安會館周邊小丘上的鳳山寺,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鳳山寺,巳有 171年的歷史。這座寺院除了見證南安人在此落地生根的史實,也豐富了本地的藝術與文化。像千百年來唐招提寺在日本京都閃閃發光,鳳山寺顯現泉州與惠安巨匠鬼斧下一種人間難得一見的神工。

2008年中旬,時任我會代主席的陳奕福鄉賢,精心策劃以取材自鳳山寺破舊的牆壁,源自明朝以人趕牛踩踏稠泥而制的百年“牛踏磚”,改裝為歷史意義非凡的珍貴紀念品,五千元一塊,敦請義順中區議員王雅興鄉賢,贈與捐獻五千元或以上的善長仁翁,為維護歷史古跡而獻心力,並邀我邑詩人作家李成利,特地為百餘年鳳山寺古牆中挖掘的三百多塊牛踏磚題首讚頌詩,宣揚古磚經百年香火薰陶的深遠意義,激勵善男信女繼續共申盛舉,為保存國家古跡鳳山寺貢獻心力,《鳳山寺牛踏磚》讚頌詩全詩如斯寫道:

  百年古刹,供奉尊王,感其孝行,忠義齊天,

  聖靈顯赫,拓跡南疆,神恩普照,香火鼎盛,

  道釋自然,德化眾心,萬民崇敬,鄉國之光。

  牛踏古磚,任重致遠,重修寺廟,繼往開來,

  十方善信,修德行善,馨香祝禱,自得多福,

  廣燃慧燈,光明照世,牛轉乾坤,永享富康,

  聖王庇佑,千祥雲集,百福駢臻,瑞現吾邦。

2009年,南安會館屬下華言社主辦“陳伯漢相聲匯演”,為籌募重修鳳山寺基金而義演。2010年1月23日,具174年歷史的鳳山寺在我邑廣祥法師主持下,為古刹眾神明、諸佛,舉行昇座晉殿儀式。修葺後的鳳山寺,更提名參加201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項的角逐。我寺在2010年9月1日,本區域14個角逐國家的33個競逐文化資產中脫穎而出,榮膺該獎項的卓越獎,實屬獅城之光。記得,國務資政吳作棟夫人曾說:自1836年以來,鳳山寺見證了新加坡的成長和發展。它是我們共有的文化遺產,為了讓下一代能繼承這座文化瑰寶,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地維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