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澤尊王信仰文化之迎春巡境民俗 文:蔡欽良 圖:吳益祥 福建安溪金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據考證,早在大地洪荒的新石器時代,華夏族先民就在金穀望雲山留下了創業的足跡。在古遺址屢次復查中所採集到的文物,是研究人類發展史及印證安溪文化發展史上溯到四千年以前的實物依據。悠久的歷史,給金穀留下積澱深厚的民族文化遺產,也孕育了獨特的廣澤尊王文化信仰。 化和茶鄉文化融匯于一體,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地方特色的廣澤尊王文化信仰及迎春巡境民間習俗。相傳早在後晉石敬瑭天福年間(936~943年)開始,就有舉行廣澤尊王迎香巡春之民俗,亦是年例,沿襲至今。 每年正月初,由金穀三鄉輪值香股以擲“信杯”,擇定來年恭迎聖駕巡春繞境三鄉日子。巡境前,先沿途張貼香條表文告示,告示上書:敕封威鎮廟保安廣澤尊王暨諸金尊聖駕謹擇于太歲某某年元正初幾日由本廟起駕,鳴鑼開道,直詣三鄉巡春繞境,諸眾善信務宜執事共濟扶駕”。是日淩晨,香首人率信眾雲集威鎮廟。點齊敕賜的 144支鑾駕、十三面開道大鑼、敕封三角令旗等儀仗各物。並排好舞獅、弄龍,水車閣、通鼓隊、南音彩閣、花鼓隊、拍胸舞隊、雜技戲仔隊等各種民間文藝陣頭、藝苑故事。待一切就緒後,即舉行拜請聖王“落座寶殿”儀式,由廟中主持贊禮,道士誦念請神發表文疏等。此時廟內鳴鐘擊鼓,門庭外火銃、禮炮、大鑼、鼓樂齊鳴,再由當值香主恭敬跪請聖王起駕。 巡境隊伍數千人排列有序,場面浩大,整肅儀仗。程式嚴格,禮儀嚴肅,規格嚴謹,組織嚴密,概遵王典巡察體例執仗。聖王巡境的威儀場面,實屬少見,可謂似再現古代帝王巡幸之威嚴隆重。聖王迎春巡境佇列大體可分為五大部分: 一為前導佇列陣。由身著盛裝,威儀整肅,肩扛著的13面敕賜大鑼一齊敲響,即鳴鑼開道。緊接著的是一位身穿白羊羔皮毛夾襖,戴頭盔的“將領”手執敕封威鎮廟保安廣澤尊王“先鋒通令”開先清道,身著“勇”、“將”字衣的五名銃槍手聲威俱厲地緊跟。13面敕封三角令旗、敕封威鎮牌匾隨陣彰顯,“後螺”、“大槍”及“龍、虎、清、道”旗威武入列。四次封號大龍旗高高舉著,上書“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16個金字,迎風飄揚。身著長袍頭戴禮帽的八位恭香盤者整齊排列,錦繡門牌聯彩、大燈、宮燈等行列一一對稱,大有皇家氣派。 二為藝苑故事陣。來自各地的各種各樣民間文藝佇列以及三鄉各香股各姓氏的故事陣,陣容龐大。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整個迎春巡境文藝故事陣容,十分壯觀。他們身著節日的盛裝,在行進中盡情表演。沿途鞭炮聲、銃槍聲震響鄉村,鑼鼓喧天,旌旗飄揚。水車閣的閣臺上坐著童男童女,裝扮成《西遊記》故事中的人物:唐僧、孫悟空、八戒、沙僧,在閣柵上邊轉邊表演,車旁兩邊伴隨著南音八管的民樂隊演奏。水車閣按著樂曲的節奏聲,在彩旗、花鼓、彩閣、大鼓吹等的前導下,徐徐向前轉動,另有一番情趣。而拍胸舞表演與亞仙踢球表演,在眾多的民間文藝形式中,更是十分引人注目。八駿馬隊和大型軍樂團在迎春陣容中最具特色,古裝戲劇隊、舞獅雜技表演隊,其精彩表演則博得人們的熱烈掌聲。 三為鑾駕儀仗陣。浩蕩的藝苑故事佇列引導著龐大的鑾駕儀仗陣,由身著“兵”、“勇”號服,手執“肅靜”、“迴避”兩面大牌標在前頭,令人肅然起敬。四支銅號及長啦叭,更是號角聲聲。盾牌、界方、使者排陣俱厲,而手執竹板、啟陣和帶著鐵鏈的“兵役”、“將役”令人感到森嚴。敕賜的 144支鑾駕,神龍、雄獅、華戟、月斧、關刀、猛虎、金爪、單錘、利刃、寶劍、武符、雙鐧、金槍、大錘、鋼叉、仙掌、金鞭、弓箭等一一俱列,七十二陣,身著駕衣,執“帝王”儀仗排駕,十分威嚴。 四為恭迎聖駕陣。三支響亮的神前吹和著鐘、鼓隊,錦繡的後彩牌引領著六頂精雕細刻、金碧輝煌的大輦轎,分別抬著供奉的“聖旨牌”、崇德聖侯、顯佑尊侯、聖王副駕和廣澤尊王金身。六支彩繡的大涼傘分別緊隨神轎後面,還分別伴跟著一面大響鑼。聖王身穿龍袍,頭戴金光閃閃的王冠(帽),威儀彰顯地坐在八抬大輦轎上,沿途巡視三鄉里社和八大村黎庶。兩少女身著豔裝,恭持“遮陽”、“遮陰”大竹扇,跟隨其後;隨駕“魁星鼓”緊接著。隨駕香首、副香首身穿長袍、戴著禮帽,手拈“心香”虔誠地一路“焚香”護駕。 五為隨香隨槍陣。海內外善男信女為答聖恩,喜酬宏願,也成群結隊地手捧大香至誠至敬地一路“隨香”。廣澤尊王神功聖德,赫赫如在,威靈顯著,結緣四方,普惠民生,福我隨香信眾。輪值香股的隨駕銃槍及三鄉隨銃槍者,摩肩接踵,絡繹於途。銃槍聲、鞭炮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整個迎春場面,十分隆重,盛況空前。相傳,早年在迎春巡境中,就有“十歲隨鼓,十六歲隨香”的習俗。十歲男童,倍覺天真,坐在鋪著紅毯的轎上,敲著“咚、咚”鼓聲,託福聖王庇佑,情趣盎然。 隨著歷史的變革,三鄉(即三庵堂)“佛頭股”的區劃組合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的調整和變動,恭迎活動的區劃今是以九個村的姓氏居住地的人口狀況、自然條件進行有機結合,從舊時的二十四股,改為現在十股,實行以股輪流值年制度,每股十年輪一回,周而復始。 恭迎聖王巡春繞境三鄉,巡境路線,嚴格按照規定的道路行走。清晨,自威鎮廟起駕出發,徑直往“頭庵堂”的河山村敬位(原小學操場)。接著,下山到河美村敬位(原小學操場)。然後,按順序分別到“中庵堂”的尚芸村敬位(尚芸陳姓宗祠)、芸美村敬位(小學操場)、華芸村敬位(華芸溪埔)和“尾庵堂”的金山村敬位(謝姓宗祠)、金穀村敬位(涵陳宗祠)、金東村敬位 (吳姓宗祠)、金穀村敬位(中學操場)、金山村敬位(鄭姓冠佩堂)。 迎春巡境途中,三鄉各庵堂均按議定的地點大擺“供筵”候敬聖王公,俗稱“等敬”。各地善男信女,敬備香案,焚香恭迎聖駕。“供筵”桌上擺滿香花果品、山珍海味、供品無數。金紙堆積如山,炮聲、銃槍聲、鑼鼓聲連成一片,所有藝苑故事紛紛登場表演,信眾扶老攜幼,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虔誠祈求聖恩庇護,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黎庶興盛、百姓康樂的良好願望。聖王每達敬點,“香首人”和各敬點“頭人”、“頭槍”都要禮拜,並由法師禮法。恭迎完畢,當晚入當值股之“佛頭厝”。 佛頭厝張燈結綵,薰香縈繞,燈燭輝照,禮炮連聲。高甲戲、掌中班(布袋戲)連台演出,鼓樂齊鳴。廳堂上文天,聯彩懸掛,圓壇高搭,金光閃耀。壇前供桌上三十六高盤對應排列,五果五食,清茶美酒,龍燭貢香等排列有序。 第二天,在佛頭厝設壇禮敬。各家各戶要備辦香果清萊、“豬頭五牲”等到佛頭厝奉敬。其程式一般于淩晨吉時起鼓、發表、安壇、請神,清早請水,早晨淨壇、淨灶、淨丁房,上午迎燈料、做清供,接下請戕,中午獻牲,下午立燈、秉祝,再接著獻熟、犒將(葷敬),於傍晚送上界。晚上,舉行隆重的貢筵儀式,這在傳統“敬神”民俗中是少見的。由此正可反映出民眾對聖王的虔誠程度和迎春巡境的高潮。貢筵後,接送鬥燈、送中下界(送神),至此敬祀完畢。 第三天,各戶大宴賓客。客人來得多,象徵主人好運氣。 第四天,辦理清點移接手續,大輦轎及鑾駕等一切儀仗各物,點齊移交接頭香股。至此,當年迎春巡境活動圓滿結束。 安溪金穀威鎮廟廣澤尊王迎春巡境民俗盛典,具有濃厚的民俗風情。其迎春巡境活動彰顯:區域範圍廣,參與民眾多,儀仗規格高,程式較嚴格,場面很盛大等特點。
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及其迎春巡境、祭謁封塋、謁祖省親等傳統習俗,融合了立人立德、弘揚忠孝、和諧社會、大孝至愛等許多哲理和含義,其傳承的意義就是能夠啟迪人生,福佑人生,結緣人生,衍傳人生。這正是閩、台、浙、粵乃至整個東南亞等廣大民眾與廣澤尊王信仰文化有著直接緊密關係的具體而生動的表徵之一。 錄入:2010.12.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