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鳳山寺 來源:南安文學 作者:趙守通 說實在的,鳳山寺並不大,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喜歡這兒祥和溫馨的空氣,以及這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味。當我隨泉州作家采風團在這兒慢慢地流連時,都市的喧囂嘈雜聲漸漸地遠去,我的內心變得格外空靈,格外寧靜,格外親切;到這裏采風,仿佛是我期待、尋覓已久的一個夢境。 幾年前,我參加泉州道教界幾位朋友的聚餐。餐桌上,有位道教界朋友問我對南安道教的印象,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南安鳳山“聖王公”,是唯一一尊可代表泉州地區出巡臺灣和東南亞地區的本鄉本土“人神”,可與莆田湄州“媽祖”相媲美。我的話音未落,便引來一片哄然大笑,有的說他們縣那尊神才是泉州地方神的代表,有的說他們市那尊神是閩南地方神的代表,他們的表情和口氣,似乎我在掠人之美,頗讓我很不舒服。由於我對南安鳳山的歷史和郭聖王知之甚少,終因無法予以有力地“還擊”而耿耿於懷。 今天,我就徜徉在鳳山遊覽區,徜徉在神聖的郭山廟裏,徜徉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這裏的每一景物,每一冊文獻或史料傳說,像蕩起的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撲面而來。讓我有點應接不暇,突然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孤陋寡聞,同時又覺得自己一下子找到了那麼多有力的佐證! 鳳山寺於我好似處處都有靈魂中行走過的痕跡,蔚藍的天空是飛翔的底襯,記憶中綿延的大山,在我的夢中交替閃現。如果有一個地方、有一尊神讓你覺得心動了,那就是它了。 永恆神秘將永遠地在詩山鳳山這片古老的山林中環繞,但歷史的腳步卻不能夠在美景中停留。不管歲月如何刻畫這片土地,永遠不會改變的,是融入了泉州人血液的對美好人性的執著追求。所以不論何時去詩山的鳳山,都不會感到失望,因為“聖王公”才是鳳山真正最美的風景。在閩南這片蒼老而亙古不變的土地上,我一直相信鳳髻山上的鳳山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人魂牽夢繞。 在我的記憶裏,鳳山是一個既肅穆而又神聖的地方。以鳳山廟宇的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而聞名遐邇,久傳不衰,又因演繹了廣澤尊王一段動人心弦的忠孝而名垂青史,詩贊不絕。她以神秘的神奇色彩和深沉的文化積澱深深地吸引著我。從日常遊歷到心靈感悟,從鳳山的山水到廣澤尊王的文化氣質和人文精神,總會在我的心裏複萌對鳳山寺往昔的回憶。 在這個不安寧的地球上,古往今來,各種利益集團之間的紛爭是異常慘烈的,很多地方的“利”來“益”往充滿了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相比之下,地處南安詩山境內的文章山山麓的鳳髻山,卻是人們祈盼空靈的一方樂土,是一塊祥光繚繞的祥和寬容的福地。 泉州人歷史上開放的胸懷和寬容的精神非常典型地反映在宗教和其他文化的兼收並蓄上,不少落魄潦倒或處於危難中的善男信女,在這塊樂土上找到了安身立命和發展自我的精神安慰。 廟內,“絲竹經聲喚回苦海逐利客,晨鐘暮鼓驚醒塵寰夢迷人”。中國地方民俗道教認為燒香被神保佑,乃是天經地義的交換,這種功利促使善男信女們對各路神靈叩首膜拜,在這裏得到了一一的展現。 陪同我們的管理處副主任陳中河先生說,臺灣全島有六百多座聖王公分廟,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也有一百多座分廟。泉州人對宗教的寬容在這裏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逢神燒香叩頭,頌經誦詩,敬神祭祀活動到處甚為盛行,有“三日一小拜,五日一大拜”之稱。阿公阿婆們把兒女們給的孝敬錢,非常樂意地轉匯給了神靈,虔誠地追求那種“寂然無他念,但對一爐香”的超然境界。我記得,小時候,我的村莊,不知道從什麼年代就形成一個不成規矩的規矩。每年的秋收冬種後的農閒時節,家家戶戶都要扶老攜幼牽扯自家飼養的山羊或火雞或鴨或鵝,並在這些家畜的頭上和身上塗上紅色,一個家族一個家族地包車上鳳山朝聖郭聖王,以祈聖王公保佑一家來年安康吉祥、財源廣進。 這天早晨,我們采風團一行來走進鳳山寺聖王公大殿,這裏香火極盛,殿內祈求福惠圓滿和企盼“聖王公”保佑的人群,令人無法插足。頓時,祥和、寧靜、善念都好像在此凝聚了。無論是鳳髻山登高望遠,亦或是詩溪畔臨水感懷,遊不盡的總是山水如畫、秀色怡人,最是能惹起驚歎連綿,歡聲無數了。可是走進“聖王公”大殿,相信定能讓你斂起疏狂意氣,不敢高聲妄語,唯恐一聲輕語、一聲低笑,都將驚擾、破壞那一片令人景仰的肅穆與神聖。我看到金碧輝煌的大殿裏,一位中年婦女跪拜在那兒,反復扔一塊竹板,不知是對占卜結果不滿意,還是占卜需要反反復複?虔誠的女人足足扔了十分鐘,以期得到聖公的精確指點。 鳳山無數的景點,無限的風光,都能讓我躲離那萬丈紅塵,浣濯那勞役的心靈。因有采風任務,遊覽景點只是蜻蜓點水和走馬觀花,但有限的遊覽已經讓我深切感受到了鳳山的丰姿。當我站在鳳山“聖王公”大殿前,遙看詩溪由西及東向北環繞詩山全境的壯麗,我的思緒在山水如畫和蒼茫無限中縱情蕩漾……我深諳:人類是脆弱的,在童年時期因無法解釋自然界的無常變幻,產生無助的感覺,許多人仍頻頻跪拜于各路神靈,渴望著被幫扶;當我坐在左鐘右鼓亭子上,聆聽鳳山急促的呼吸時,我想,現實生活中的凡夫俗子,實在沒有必要聖人般哲學地活著,讓那顆勞役的心靈在山水間逍遙憩息就夠了;當我漫步在通往大殿的臺階上,身臨其境的體會崇山峻嶺因崎嶇而產生的靈動,我感覺到了浩蕩人海滾滾紅塵的勞苦奔波,“利”來“益”往?生活、生計,天壤之別;單是一片隨風飄來的、還帶著一絲絲春日香氣的幽思,已使我神魂顛倒,不知所云。其實宇宙間的萬物莫不如是,只要你的心靈賦予它活力,即使是最細微的思緒也能向你展現絢爛的光景。 鳳山的薄霧、繚繞的雲海總會在我的心裏泛起一陣漣漪。雲和山從來就跟神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許因為雲的輕靈飄逸,鳳山的俊秀脫俗,“聖王公”的靈聖,映顯在腦海裏,身體仿佛也輕飄了許多。我很感謝挖掘展現鳳山文化的有識之士,他們有感知,並把握詩山靈魂的睿智和靈氣。 明代江西九江通判顏廷渠(永春人)親題“鳳山勝覽”匾額,我知道,這塊匾額蘊含著鳳山文化的無窮韻味。
錄入:2010.10.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