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時空的精神——拜謁詩山廣澤尊王 來源:南安文學 作者:黃榮周 一 心誠則靈,只要心誠,超越時空的夢想啊,也會聽見神靈的召喚。 正是這樣的心誠,我們接受了南安市鳳山遊覽區管理處的盛情邀請,慕名來到神聖的地方——海峽西岸經濟區能夠在世界宗教界聲名遠播的廣澤尊王(南安市詩山的郭聖王)安居的聖地。 鳳山因為郭聖王而名揚世界,而更加鐘靈毓秀。這不,一踏上這充滿著詩的芬芳的路程,我們的心便隨著清風而心曠神怡,流淌而出的便是詩的語言,歌的旋律。 心隨旅行車在公路上顛簸,情隨心的激動在原野上馳騁,半個多小時的行程,就在我們的海闊天空中走完了。沿著鳳山的石階,我們一步步登高,只見氣勢磅礴、規模宏偉的的鳳山寺就在我們深情而摯愛的擁抱中。 鳳山寺座落於因山形似金鳳而得名的鳳髻山。這是一座典型的閩南古刹,但大多是新興建的建築物。鳳山寺,原名郭山廟,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九三八年),主要供奉孝子郭聖王。郭聖王是詩山人,他以忠孝精神而成為一尊不朽的神明,歷代褒封至十六字“威鎮忠應孚惠威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詩山就讀南安師範學校的。當時我們常常利用週末三五成行結伴到鳳山來朝拜。那時的景象昔非今比。一座郭山廟只佔據著文章山麓,顯得突兀而狹小。但人們還是乘著改革開放初期的春風,紛至遝來。只見善男信女頂禮膜拜,使得這座小小的郭山廟到處人山人海,香煙嫋嫋。我們作為學生,只是虔誠地站在郭聖王神像前,雙手合起來,鞠拜三下。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後來,我慢慢地悟出,這是不是說的是一種精神呢?一種人們所期冀的精神寄託、所追求的空靈世界呢?今天再次(不知是第幾次了)有幸蒞臨鳳山寺,朝拜郭聖王,更加證實了自己的心靈思辨、心靈感悟——郭聖王之所以四海香火鼎盛,莫不是他的精神在感召心誠的人們,薰陶著一個個追求美好、盼望幸福、心想事成的世間凡人。 一方勝地,造就一個不朽的郭聖王,這就是南安詩山的神奇魅力。 一方聖地,造就一個偉大的宗教文化,這就是詩山郭聖王的神奇魅力! 登高望遠,鳳山勝覽,我們指點江山,笑看美景。春光明媚的三月喲,層巒疊嶂的鳳山,青毓茂盛的林木,姹紫嫣紅的山花,裝扮著今朝風景嫵媚的鳳山寺,而九曲迂回的霍溪,更似一條玉帶,環繞在鳳山的腰部。 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風生水起”的聖地之緣吧。風水寶地應該有山光水影,鳥語花香;也正因為有這些山光水色,林草樹木,才有這人間仙境的美不勝收,才有這魅力四射的一方寶地! 清風從迎面的高蓋山徐徐而來,蕩漾著著身後的廟宇傲居文章山、碩筆山,而左右兩邊的龜山、天柱山以及對峙而立的鐘山,把一個鳳山半環著,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世外桃源,一切的繁雜喧鬧、浮塵騷動,都隨著飄去的清風而輕鬆萬分,人在雲中走,心在九霄中。 明江西布政使戴廷詔(萬曆二十三年進士,詩山大庭人)在遊覽郭山廟後詩興勃發,寫道:“山門飄渺俯遙岑,雲樹蒼茫玉洞陰。累石崚嶒疑鳳馭,環溪澎湃隱龍吟。當年遺跡藤蘿杳,此日神明帳殿深。卻喜高僧如惠遠,焚香誦髻一相尋。”詩人妙筆生花,勾勒了鳳山之奇之神,傾注了熱愛家鄉大自然的由衷之情。 啊,鳳山,今天我們尋你而來,這是你給我們的丰采與神韻!
二 縱觀中國宗教,以地域神像引人注目的,無不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懷。我們時常在宗教文化濃厚的福建閩南尤其是泉州活動,時常朝拜一些宗教聖地,也經常聚在一起進行思考。這次的詩山鳳山之行,總算對鳳山、郭聖王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瞭解。 宗教有佛教、道教等之分。嚴格來說,鳳山之郭聖王屬於道教範疇的神明。泉南地區道教神像以郭聖王著稱海內外,這得益于郭聖王的忠孝美德。忠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的為人之本。初始之時,郭聖王只是以“孝子神”的身份出現在眾人的心中,這是一個原始的文化根源。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經過歷代民眾的深化、推崇、弘揚、傳播,再聖明的神明也會烙上時代的政治映射。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盛行的“忠孝”之道,被賦予在郭聖王身上,這樣,他就成為“忠孝”的化身,被世人無限尊崇。因而,郭山廟香火鼎盛,郭聖王飄洋過海,四處庇佑海內外香客眾民。這就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的無形力量,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力量。 我們拜謁郭聖王,也是拜謁一種偶像,也是崇敬一種精神,也是在創造、延續一種文化。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精神,一種放飛未來的文化超越力! 耳聽眼見鳳山的歷史演變,親力親為參與拜謁活動,直接地把自己融入到中國宗教文化的發展與演繹之進程中,我們感到是一種榮幸,更是一種義務與責任。 福建誕生的神明在世界聞名的有四尊,即廣澤尊王(南安)、保生大帝(同安)、清水祖師(安溪)、天上聖母(莆田)。而廣澤尊王因成神於五代時期而為四神之首,不僅是在於他成神時間較早,我自己認為還是他更有自己獨特的地方而更加吸引人。 據記載,廣澤尊王信仰形成有自己的幾種習俗,主要有上香山、做十六歲、塋祭等。而這些活動會廣而盛行,就是跟閩南地域文化有關。上香山是謁祖活動項目,閩南人素來有敬仰先祖、祭祀先祖的美德。漂洋過海出外謀生時常把自己烏籃血跡地的佛祖香火帶在身邊,因而形成人走四方以自己敬奉的神明而認宗親。現在很多僑居在海外的都敬奉郭聖王而自譽為是華人、泉州人。獨特的地域文化,在虔誠的人們心中,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是一種帶來美好希望的精神寄託。人們以敬奉神明的活動來傳播鄉音、聯繫鄉情、團結宗親、興辦事業等,敬奉神明其實就是一種活動的橋樑,難怪我們的宗教如此盛行,難怪我們的郭聖王在海內外如此受到人們的崇敬,因為他是一種民意,一種自發的行動,一種信仰的追求,一種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廣澤尊王坐化時是十六歲,受其影響,閩台一帶少年滿十六歲都有“做十六歲”的習俗,這是一種由敬神的活動演變成世間凡人的習俗,從造神而轉化成敬人。十六歲,意味著一個人已經從孩提走向成人,意味著告別父母親的懷抱走向相對獨立的青年時代;要承擔起大人的義務和責任。一個神明的信仰活動演變成一個在海峽兩岸共同舉行的民間習俗,把海峽兩岸的親情、友情、愛情融匯在一起,形成中華民族的文化之一。“人同根,神同源”,這也許就是我們共同敬仰郭聖王的意義之所在啊! 站在鳳山上,心潮起伏,極目致遠,仿佛看到那海峽對岸的同胞們在郭聖王神像前,虔誠地膜拜,暗暗許下心中的夙願。 今日在管理處的主持下,鳳山文化日漸濃厚,一個集旅遊、觀光、朝聖的遊覽區漸具規模。也許郭聖王他也未曾想到今天的郭山廟有如此的大手筆、如此的氣勢磅礴、如此的金碧輝煌。 在管理處黃仕群主任等的帶路下,我們邊聽介紹,邊觀賞著鳳山寺的景觀建築,讚歎著千年古刹的神奇與壯觀。後來,我與作家戴冠青、趙守通等分別來到聖媽床前,大家依次雙手合著,嘴中念念有詞,是那樣地虔誠——因為我敬仰郭聖王,敬仰一種神明的文化,我祈求他能給我自己想要的一切!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這裏尋求到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得到自己所期盼的未來! 郭聖王是閩南的,是泉州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是一個可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道教神明。今天,我們的鳳山遊覽區管理處以及我們各級各界的種種努力,就是要打造一個弘揚、傳播的優美環境,我們呢,就是一個美的天使、愛的天使。但願我們的種種美好願景都能逐步轉化成現實——郭聖王是世界的,詩山鳳山是國家級的遊覽區! 啊,詩山,那是詩的山,那是令人無限遐思的地方; 啊,鳳山,那是金鳳騰飛的聖地,那是世間凡人悟道、覺醒的聖地,那是祈求心想事成的聖地……… 啊,鳳山,那不僅僅是詩的山,那不僅僅是郭聖王安居的地方,那更是一個鳳山精神的誕生地,更是一種文化的發祥地!
錄入:2010.10.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