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鳳山寺有感

2017-06-07

  暑期社會實踐是每個大學生的舞臺,是不可缺失的鍛煉機會。參加暑期社會實踐不僅可以把漫長的幾個月合理利用起來,而且使參與者得到了鍛煉,獲得了寶貴的社會經驗,增長了個人見識,拓寬了視野,更為以後人生道路的開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懷著對暑期社會實踐的渴望,廈門大學“鳳凰。長城”暑期實踐小分隊,對閩台兩地的文化信仰進行了調研,調查其使用現狀及兩岸的交流情況,並提出可行建議,現在已經初步完成了對閩南地區的調研活動,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促進兩岸文化的進一步交流。07月04號這一天,天氣很熱,坐了幾個小時的計程車我們終於來到了詩山鳳山寺的門口,這裏相對於昨天去的湄洲島的媽祖廟可謂說冷清了很多,外面只停著幾輛旅遊車,聯繫了一下管理員於是我們便登山上了寺廟,可能也是中午的原因,一眼望去只有幾個信眾在那裏祈拜。鳳山寺,原名郭山廟,又名將軍廟,威鎮廟,位於泉州南安詩山鎮西北角鳳山麓!建于五代後晉天福初年(西元936〜947年),供奉郭聖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閩南古刹,是閩台和世界各地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祖廟。一進寺門,吸引人的就是一本打開的書!周圍繞以石雕,講述的是有關郭聖王的民間傳說!

  鳳山寺綿延千年,歷代皆有修葺拓建,諸多神話傳說令其充滿神奇色彩,是儒道佛三教的仙境聖地。歷代眾多名人墨客慕名遊此,多有題詠,以志景仰。文革期間寺宇遭毀,夷為廢墟。1979年年,得改革開放之天時,在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海內外同胞的鼎力資助下,古刹得以重建。

  管理員跟我們講說在閩南及臺灣一帶,都有“做十六歲”的習俗。男孩子見識少,力氣小,幹活算童工,在碼頭在店鋪做工都只能拿少量的工資貼補家用,到了十六歲,他會高興地說:“郭聖王十六歲成神,我十六歲長大成人了!”農村的男孩子會說:“我十六歲能挑 '畚桶尿' 了!”城裏的童工會說:‘我十六歲能領: '大人錢' 了’父母也把兒子十六歲當作小孩與大人的分界線,備辦三牲豬頭,備辦生羊鮮果,到鳳山寺祀敬郭聖王,燃香叩拜,念念有詞,祝願自己兒子十六歲後象郭聖王那樣大有作為,之後宴請親朋。“做十六歲”的習俗,實際上也是在紀念郭聖王呢!

  郭聖王也稱廣澤尊王,是我們閩南一帶普遍信奉的神明,也是臺灣,東南亞華人比較崇敬的尊神。郭聖王,俗名郭忠福,古南安地人,即今安溪金穀人。年二月廿二日,卒於後晉天福三年( 938年)八月廿二日。郭忠福童年家庭貧困,其父去世時,因無錢買地安葬,他便將父親遺體火化入罐,置於茅屋,然後自己賣身到富戶楊長者家放羊,其母也跟到楊家做工。由於工錢微薄,母子倆在楊家幹了三年,還是沒有辦法讓父親的骨灰安葬入土。當時,楊長者從貢州請來一位地理大師,欲為楊家擇塊風水寶地。郭忠福在放牧之余,常為地理大師送飯奉茶,服務周到,深得大師憐愛。地理大師敬重郭忠福的至孝行為,同時又見楊長者氣量小,便指點郭忠福一塊風水寶地葬父。因郭忠福事母至孝,時常餓著肚子,把飯留給母親吃,時都稱他“郭孝子”。十六歲那年,有一天他取酒牽牛上山,坐化於山上大樹古藤上,鄉上感其孝德,建廟以祀。千百年來,流傳著郭聖王許多古老而優美的傳說故事。

  在與管理員座談之中,2001年10月舉辦了首屆中國鳳山文化節,讓鳳山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鳳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每年前來參訪朝聖的海外組團和遊客與日俱增,極大提升鳳山寺知名度,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產生積極作用。鳳山風景區積極支持家鄉社會事業,關注民生,樂善好施,捐助公益,每年組織便民利民義診,頒發助學金等,備受社會各界好評。他還告訴我們在供奉廣澤尊王父母的那家廟門中據說“坐床許願”很是顯靈,於是我們一行七人在那裏排隊,先後坐在尊像後面的床上許下自己的願望,希望尊王真的能夠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願望,到時一定回來還願。接著大家分別開始去求籤,一般求的是事業和感情方面,我也求了,解簽的師傅說事業很好,不過感情方面會經歷一定的波折,時候還未到希望我保持冷靜的心態專心的先顧事業。我他說的不錯,所以決定靜下心來求份事業。鳳山寺素有“閩南宗教第一道場”之美譽,香火遠播,是閩台港澳乃至東南亞等地眾多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祖庭,海內外香客絡繹不絕,全球以廣澤尊王為主神的廟宇高達600餘座,只有臺灣島內就近400座。千百年來,鳳山寺香火不絕,隨著旅遊業的蓬勃興起,鳳山寺四季遊覽觀光不絕,年接待量達數十萬人次。每年二月二十二日郭聖王出生日,是進香的高峰期。八月二十二日,郭聖王升天為神的日子,又是進香的高峰期。尤其從八月起秋風涼到翌年二三月,南安,安溪,永春三縣的村民家家戶戶都要上廟燒香。臺灣,香港,澳門同胞和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東南亞華僑組團到鳳山寺進香朝拜往返不絕。我們真誠的希望鳳山寺能夠作為加強兩岸交流的一張名片,真正建成閩南宗教文化聖地,使之成為海內外文化交流的視窗,未來的鳳山必將更加引人入勝。

文:甯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