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鳳山寺—閩南先民留下的足跡 2018-08-17 作者:洪毅瀚 來源:新加坡南安會館會訊 這兩年來,筆者趁工余之暇,走訪東南亞各地主祀南安地方神廣澤尊王(尊稱“聖王公”)的老廟,嘗試探討聖王公信仰和早年華人移民社會之間的互動。現將旅途見聞以連載方式同各位分享。 舊稱西貢的胡志明市,是越南南方的大城市,即是越南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也是遊人熟悉的旅遊點。到過西貢的朋友,都知道那里有住著不少華裔、處處可見華人傳統行業及商號及不時可聽到廣東話和華語的唐人區。 其實,早在十七世紀明清時期,便有來大批來自中國南方的商人、冒險家,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現,和當地民族一同開發這塊‘新大陸’。隨著這些南來的華人把家鄉的神明帶到異地,聖王公也就這樣跟著飄洋過海。
地處第一郡(市內的行政區)的西貢鳳山寺,草創時是一間簡陋的小房子,是當地頗有代表性的閩南人廟宇。 但是,抗戰結束後經原籍南安的西貢富商黃仲訓,在附近樂捐一塊地,才另建成今日見到的堂皇殿宇。 以前,四周的街坊多為經商的閩南人,不過經歷多年戰亂後很多華僑已他遷。雖如此,每天清早仍有不少信眾前來上香膜拜。 據說,是土生華人建造的。令人遺憾的是,小廟在幾年前已改為其他用途,寺內的宗教文物也都蕩然無存,這段歷史也只能當咸美麗的傳說罷了。 鳳山寺每年慶祝神誕都會主辦繞鏡活動。不過,昔日的熱鬧在南越解放後已不復存在,只見神轎靜靜的擺在正殿內。今天的鳳山寺則由當地佛教高僧管理。 除了西貢鳳山寺,聖王公也在堤岸兩所閩幫會館內出現。 閩南社群的最高幫權機構二府會館(即漳、泉兩府)是一間傳統閩南式建築,主祀本頭公(即大伯公的別稱),附祀廣澤尊王,聖王公神案上還頗有意思地寫著‘鳳山別寺’幾個字。 聖王公聖像造型的其中一個特徵是右腳翹起,和越南當地財神“ Ong Bon”的造型相似。所以,一些越南人以訛傳訛地把袍當成財神般膜拜,這是文化交流上的一個趣聞。 從西貢市到東北大約是一小時車程處,有一個稱為邊化的大埠,當地閩南社群在蜿蜒平靜的河邊,建了一棟即是寺廟,也是福建會館的鳳山寺。近年來它更是教導華語華文的夜校。 鳳山寺在南越解放後會館建築曾遭軍隊徵用,寺內神像暫寄私人住家。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歸還閩南社群,大家合力翻新滿是瘡痍的建築物之外,還迎回聖王公。由於夜校的收生人數不斷增加,本來設在會館內的課室已不敷使用,當地人便在寺旁增添一所嶄新的校舍。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寺廟的建設年代己無從考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