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陳氏名人傳略:陳樹渠

作者:  來源: 互關網  更新時間:2020年07月18日

香港陳氏名人傳略:陳樹渠

陳樹渠

  1953-1954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一屆理監事會永遠名譽會長

  1956-1958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二屆理監事會副會長

  1958-1960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三屆理監事會副會長

  1960-1961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四屆理監事會副會長

  1961-1963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五屆理監事會當年會長

  1963-1966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一屆理監事會當年會長

  1967-1968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二屆理監事會會長

  1969-1970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三屆理監事會會長

  1971-1972年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第四屆理監事會會長

 

陳樹渠家族軍政世家

來源:東方日報

陳樹渠博士(1914--1973)字仲成,廣東防城人。其父陳維周,為前兩廣鹽運使。陳博士自小聰穎,抱負遠大,就讀國立中山大學,後轉讀嶺南大學。畢業後出國深造,考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一九三八年陳博士返國,初任復旦大學重慶北碚時期法學院政治學系,後任廣東防城縣長、海南建省委員會秘書、國民政府行政參政等職,聲譽昭著。

四十年代末期,陳博士隨父親由廣東撤退到香港,致力經營商務、興辦學校及社會福利事業。

商務方面,陳博士起初經營桐油貿易,韓戰爆發,轉向地產發展,並進軍電影界,開辦戲院,為影片發行會主席,對香港早期電影事業發展貢獻良多。其後,陳博士高瞻遠矚,投資股票買賣,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人物。

教育事業方面,陳博士有感百年樹人的重要,為栽培後進,先後創立香江書院、香江中英文中學、九龍仁伯英文書院、(香港)仁伯英文中學,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陳維周紀念中學及港九街坊會第一小學等,肩任院長、校監要職。陳博士任香江書院院長期間,親自講學,經其口講指畫,大專學生受其教誨而頌師恩者,不計其數。七十年代初,陳博士斥資千多萬元購買又一村達之路校舍,興辦中學,延聘良師,擴充設備,各處學子一時紛至遝來。基於陳博士對社會、經濟及教育的巨大貢獻,香港政府委任為教育諮詢委員,美國三一大學、英國***公會先後頒發經濟學博士、文化博士等榮銜。

陳博士于商業、教育兩方面俱獲高度成就,更勵志奮發,泰而不驕,治家著重禮儀法度,孝親至篤,故長幼有序,教子以義方,待人以寬宏大度,下屬員工無不信服。他以其敦厚仁慈的性格,服務社會,出錢出力,扶危解困,歷任港九各區街坊會研究會主席,北角街坊會會長,香港至孝篤親會創會人,香港公益金創會董事。陳博士雖身兼數職,但事無大小,無不黽勉從公,其中以領導北角街坊會為最,二十年來,竭誠盡忠,造福坊眾,又慷慨捐輸,興建北角街坊大會堂,使坊眾獲得優良的活動場所。

1973年 4月16日,陳博士積勞成疾,心臟病發,與世長辭。哲人其萎,良堪浩歎。

2011年11月,香港寶聲集團董事長陳耀璋先生為紀念陳博士在復旦任教經歷,捐資成立復旦大學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

 

跑遊元朗和 Chui Cp 在洪水橋 Hung Shui Kiu

2018年10月 9日 香港

跑遊元朗洪大橋大道村,這裡沒有大族村落,從舊報章得知道,村中曾經開辦農場及學校;從村民口述所聽到,這裡昔日有不少道壇及齋堂。暫時所知,大道村曾經出現的名人名稱,有關德興、盧家炳、譚萬鈞等。原來,這裡還有曾經叱吒一時之南天王陳濟棠胞兄陳維周、陳維周夫人以及陳樹渠博士等,他們的佳城正位於大道村。

陳維周家族墓園

有緣與徐老師走到大道村後山,這裡闢有陳維周伉儷紀念花園及陳維周家族墓園,墓園中建有孝思亭,八角亭中豎有半身高之《先妣何大夫人紀念碑文》,在旁建有小屋供傭人看守;墓園之中,可見陳維周、何大夫人及陳樹渠三人之墓,未知還有沒有其化家族成員。在陳樹渠墓之兩翼,嵌有兩塊關於陳樹渠先生生平之碑誌,皆記錄在本文文未。現時每天有人打理墓園,聽說每年掃墓之時,陳樹渠學校的教員會前往陳氏祖墓拜祭。

北角繼園

認識陳維周,陳維周乃廣東防城縣人,諱濟湘,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曾協助其六弟陳濟棠執掌百粵政權。陳維周早年由鹽場場長晉升縣長,繼而擔任禁煙局長、航政局長及兩廣鹽運使,期間曾創辦學海書院。陳維周育有七子,樹霖、樹鈞、樹鍇、樹渠、樹鏗、樹燊、樹深、另有五女,素冰、佩珍、佩芬、佩珊、素貞(舊報章報導裡曾經提及一個名字樹英),在1936年因西南局面瓦解後,陳維周與陳濟棠前往香港,初居於陳維周住宅鳳輝台,1938年陳維周在於北角闢山興建東方宮殿式別墅「繼園」,別墅於年底落成(即今天北角繼園街的名字來源)。

陳維周與妻子何氏,兒子陳樹渠等在港生活,陳氏在港從商,先後經營桐油貿易及房地產發展,在廣西《防城縣誌,第四節小學教育》裡提及﹐1939年10月兩廣鹽運使陳維周偕同夫人何壁珍從廣州回鄉路過江平,樂捐大銀2000元給學校。翌年,兩間教室建成,並特在教室牆壁刻上「維周教室」和「壁珍教室」以示紀念。戰後1948年,陳氏投資興建銅鑼灣怡和街勝斯酒店及樂聲戲院,後來成立新聲戲院、寶聲娛樂企業等,期間陳樹渠擔亦興辦多間學校,身兼校長院長等要職,包括香江書院、香江中學、仁伯中學等。

香江書院 仁伯學校

香江中學初由梅桂繁所辦,今已易名為陳樹渠紀念中學;仁伯中學北角繼園校舍於1957年開辦,九龍仁伯英文中學則於1961年成立,原仁伯學校由香港教育家羅仁伯(1888-1952)創辦,羅仁伯乃新會人,卒業於劍橋大學,任職教育司署,是本港教育司署第一屆視學官,歷任各級視學官多年,於1949年元旦獲 O.B.E. 銜,退休後在羅便臣道 44 號設仁伯學校並自任校長。至於仁伯學校與陳維周之關係,緣牽於羅仁伯之長女羅紈素(1915-2006),羅紈素畢業於英華女校及拔萃英文書院,與陳維周子陳樹渠結婚,曾任東區婦女福利會會長、羅氏宗親會永遠會長等,陳樹渠開辦仁伯中學,便是以茲紀念其外父羅仁伯教育家。

在1949年有一宗有趣的報導,指陳樹渠在香江學院開學禮中提及,香江學校已經在元朗買入廣闊之曠地,準備自建校舍,以為將來擴展日校之用。學校在1952年改在北角繼園台建築校舍。陳氏在洪水橋擁有大量農土地,當年所指的這一塊曠地,未知道是否指大道村這一片地方。

何太夫人何壁珍女士

陳維周夫人何壁珍女士(1886-1964),於1964年在北角繼園離世,安葬於元朗灰沙圍,即大道村後山之墓園。同月,北角街坊會會長陳樹渠及陳樹鍇,捐出卅八萬元款項予該會正在英皇道興建之學校,同時將學校命名為「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陳樹渠念母之情,在其填詞的校歌中可以體會,校歌首句是「大哉母愛!恩比蒼穹……」;1995年北角街坊會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易名為啟基學校,後來陳氏教育機構另作捐款,成立了土瓜灣保良局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前身賈梅士學校)。

兩年後,陳維周(1886-1966)在北角繼園辭世,致祭及致送祭禮者,包括本地官紳名流,名界人仕,出殯隊伍由繼園台寓所出發,行至電照街繼園石牌坊,沿路兩旁有仁伯書院及香江中學學生列隊致送,致祭者有張發奎將軍、何禮世將軍、香翰屏、林翼中、朱夢雲等過千人。(朱夢雲這個名字,在洪水橋柏雨中學的文章亦有提及)

陳樹渠(1914-1973,諱仲成)於七三年病逝,同葬於大道村家族祖墓墳場,同年陳樹渠第二任妻子陳麗玲將香江中學改名為陳樹渠紀念中學。陳麗玲在九龍深水埔香江中學執教時,認識當時校長陳樹渠,二人在1959年結婚。自陳樹渠離世後,陳麗玲(1927-2009)為家族打理教育機構及寶聲集團生意,成立陳氏教育集機構。陳麗玲於2009年病逝,今天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便是以她作命名。

陳維周篤信命相風水,在跑遊元朗唐人新村金蘭觀的文章裡有亦提及,陳濟棠執政時的決策,陳維周亦有參與,包括陳濟棠的「機不可失」一事。估計陳維周在大道村建立墓園,是經過尋龍龍追脈而定針,翻閱一些八掛新聞,九七年港姐亞軍李明慧與陳樹渠二子陳燿陽結婚,其兄長陳燿璋接掌寶聲集團家族生意,寶聲集團進一步發展地產投資及酒店業務,報章指陳氏家族持已經坐擁百億資產物業,總括而言,有祖蔭,風水好。

在此將三篇碑誌記錄如下(若有錯漏,懇請指教修正):

《先妣何大夫人紀念碑文》

士有百行以孝為先孝之大者莫若尊親故禮記垂宗聖之言宋史著瀧岡之表渠何人斯敢忘此義追維母氏養育劬方深思未報謹陳懿德以為世範吾母系出豫章防城人也先外王父義岡公家本素封生子女五人吾母序列第三於女為長自少聰慧父母愛若掌珠十四歲處理家務井井有條十八歲于歸家嚴粧奩婢膝甚盛時家嚴方從事科舉之業先王父持家勤儉馭下有方吾母雖為新婦亦謝鉛華服樸素躬親井臼與妯娌同工作其十指每至流血亦怡然自樂任勞任怨鄉黨均以為有桓少君之風二十歲時分爨有田百畝吾母親耕僅雇田二一人間或外王父派人助耕日出而作日入而歸歸則撫幼侍老寒暑無間蓋吾母于跰日先王母早逝吾母侍奉家翁媳兼子職十數年如一日每食必擇甘吉先奉先王父臨歿歎曰賢哉何媳善養善報天必佑汝分家之時家嚴與先叔伯南皆外出奔走國事不遑家計而鄉間地方萑苻不靖舉家輟耕由茅坡避亂東興督教兒女子姪均由吾母主持居兩載始攜吾輩出省與伯南先叔闔府而居兼理兩房家務上下和睦鄰里稱賢伯南叔開府廣州家嚴綜理兩省鹽政更策劃國事吾母內主中饋居富貴而不驕行樸素於子媳每痛人心不古道德淪亡認為移風易俗非從振興教育不可二姊佩珍因在廣州創辦努力中學及家嚴謝玟旅居港嶠先兄樹霖亦繼踵辦理香江中學而二次戰後樹渠恢復香江中學及刱建香江學院與仁伯英文中學比皆秉承吾母及家嚴之意旨猶思樹渠卒業歸國二十餘年未戰時以國事奔走戰後以業務羈身而四弟樹鍇亦以經商巴西兄弟二人時曠定省有乖子責常耿耿於心恆默祐吾母長壽以冀業有所成則朝夕承歡以補前愆也去年初吾母宿疾復發幸而藥到回春八月樹渠以事赴美國臨行母病痊癒私心竊慰詎意旅美途中驟接噩耗星夜飛返雖得撫棺一慟瞻仰遺容惟哀昊天不吊喪我慈親倘

佑一別竟成永訣雖富貴之可圖亦去之如敝屣而隨侍母側矣吾母有丈夫氣膽識過人一生克勤克儉以子孫為重常勉勵吾輩繩武祖德對人樂善好施貧富一視同仁篤信佛教有菩薩心腸鳴呼母氏聖善渠今長為無母之人矣寧不痛哉而今而後吾當遵遺訓事父教子勵志圖強發揚懿德以慰先靈墓園卜吉葬於元朗灰沙之陽舉殯之日素車白馬弔者如雲下葬之後天愁地慘風淒日薄可謂榮哀備至樹渠不肖風樹之悲曷其有極漫於乙己孟春穀旦謹修封樹以遂窀穸之安並於墓傍建亭一座顏曰念慈以為子孫追思之時吾母享壽七十有九生四子二女孫八人曾孫一人瓜瓞連綿皆承母蔭昔潘岳文平始述家風陸機詞賦先陳世德渠雖不文而銜哀述德爰臚列吾母嘉言懿行以備世之採風編史者知所選擇云爾

中華民國五十四年 孟春 穀旦 防城陳樹渠謹撰并書

《陳樹渠先生生平》碑誌

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昔穎考叔以純孝施及於人,為古今佳話。我先君爾以斯為吾輩典範,以啟後人。先君諱樹渠,字仲成,生於民國三年「公曆一九一四」四月九日。先祖考維周公之次子也,幼承庭訓,至長,學成歸國,先執教於復旦大學,繼而奔走國事,服務桑梓,蚤作夜思,雖有建樹,然以未能晨昏定省,有乖子責,而常戚戚於心懷,及旅居海隅,得卸肩負,從事貨殖,慶承歡於共聚,獨惜夕陽好,紅不多時。迨先祖棄養,吾父更以劬勞未報,恆有悲樹因風之感由是朝夕奉香叩拜,每飯必先饗祖而後嚐,春秋祭祀,必躬親執禮,勉我等以習儀。如今己矣,猶瀝在目,男等至今尚未忘懷。嘗聞先祖生前,以興學育才為彼素願。是故先君自居港後,曾先後恢復香江中學興辦香江書院以弘親志。及後更創建紀念學校,以念雙親,並垂宗聖之言,以孝為首義,勗勉諸生。先君既有時譽,復為社會人士推重,邀任社團首長,致力於「親仁善鄰」,其高瞻遠矚,無遠弗屆,籌辦街坊會堂,以為鄰里聚集之所,豈料事將告成,而天不庇佑,遽爾西歸,使男等頓失所怙,猶幸我母賢能淑德,化悲慟為祥和,撫狐守節,繼承我父遺志,以底於成。今者該會堂已開幕矣,並命名誌念以紀勳勞,苟吾父在天有靈,當可告慰於萬一也。先先君享年六十,生吾兄弟姊妹八人,恉甚疼愛,義方為訓,恆盼我等成才,學以致用。吾父自奉甚儉,惟對家則常不使有缺,對兒女則猶恐不歡,吾幼體弱,動輒多病,彼常呵護達旦,未肯云勞,愛我之德,昊天罔極。今男等已漸長,諳識孝親友弟之道,克遵遺訓,勵志圖強。他日學有所成,自當繩武祖德,以彰父志,尚祈鑒佑,際茲墓園甫立,謹勒石為誌,藉示弗志。

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冬日穀旦

男燿 璋 叩立

   陽

《陳樹渠先生生平行述》

陳公樹渠先生,字仲成,粵之防城人也,誕生於公曆一九一四年,為前兩廣鹽運使陳公維周之晢嗣。幼承庭訓,及長出就外傅,肄業於穗國立中山大學,繼轉嶺南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考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歸國後歷任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廣東省防城縣長,行政院資政,海南建省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可謂學以致用,理宜然也。迨僑居港島,除從事貨殖營謀外,復秉承雙親素志,興學育賢,先後恢復及創設香江中學,香江書院,仁伯英文中學,及後其雙親見背,更創辦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港九街坊會第一小學及香港陳維周紀念中學,二十餘年來,為社會造就人才,不可勝數。榮獲美國聖三一大學經濟學博士,英國自由聖公會文化學博士。先生既有譽於時,備受社會人士推重,由是出就地方社團首要,歷任政府教育委員會委員,港九街坊研究會主席,北角街坊會會長,港九街坊會教育委員會主席,至孝親公所主席,崇正總會,陳氏宗親會,旅港中山大學同學會永遠名譽會長等,任內熱心公益,建樹良多,所謂「親親仁民」,先生可當之無愧也。惜乎先生以有為之年,正恢先緒而大展抱負之際,遽料天不假年,巨星殞落,使同人等痛失南針,社會更失良師為導。而先生之大德大行,朗如日星,卓然不朽,堪為吾人典範,爰紀茲史略,泐石為誌,以垂久遠。

香港陳維周紀念中學

陳樹渠紀念中學    謹泐

陳維周夫人紀念小學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