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長的故事之六--出任香港陳氏宗親總會宣教主任
2012-05-30
週六周日(
5月26及27日)連續兩天晚上,參與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的酒會活動,與不同的宗兄宗姊和各界好友會面。讀書時間少了,但通過與別人交流分享而所得的人生智慧則是多了。作為讀書人,何以會參與宗親會活動?我與陳氏宗親總會有何關係呢?
沒有宗親長輩的我
在我不足
8歲時,家父已去世,家母再婚,我只知我的故鄉是三水:一個我從沒到個的地方;一個我生命源頭所在的地,但我一個人也不認識。
在我出任羅定喜耀粵西學校校長時,往來途中,三水就是必經用午膳的地方。在三水,我吃過很多很多次的午飯,我能認識的三水,可以講只是停泊站點附近的飯店。
三水,與我是既近又遠!與我既親又疏離!
鄭和研究會副會長陳文興先生
我姓陳,但在成長過程中,我對自己的姓氏沒有甚麼特別感情。
讓我對自己的姓氏多了感情、多了關注的人是陳文興先生。
陳文興先生與我是認識於1999年,他是香港鄭和研究會副會長和香港陳氏宗親總會榮譽會長,他是一位非常有學養和熱切關心國家民族發展的商人,他非常關心國家在軍事上海域上之發展。與他傾談,大大開拓我對中國海域發展之視野。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
1999年,陳文興先生邀請我加入香港陳氏宗親總會。
在第一次出席陳氏宗親總會的晚宴時,在我身邊的大多是較年長的宗兄,商人占大部份,其中有部分人已退休。
在首兩年的接觸中,陳氏宗親總會給我的印象:
是一個老人化的社團,大部份成員年齡超過70;
是一個交際場所,商人在此建立人脈圈。
然而,這個印象自我開始投入陳氏宗親總會活動時開始轉變了:已達知命之年的理事,主動招攬年輕會員,努力把陳氏宗親總會「活化」,年輕化。相對年青的我,被引進理事會。
宣教主任
做了三年理事,我於今年香港陳氏宗親總會88周年暨第22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晚會上,被委任為宣教主任,專責宣傳推廣國民教育。
我猜想,我獲宗兄們推薦出任宣教主任,是與我的教育背景和我近年來在香港、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不停推廣孔子的做人的學問有關。
香港陳氏宗親總會88周年暨第22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晚會
我的抱負
自我接觸當代大儒唐君毅先生的學問後,我深深被當代新儒家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承擔與付出之精神所打動。
近年來,我堅持每天讀唐君毅先生的書,讓自己的心靈更能貼近唐先生,我希望自己能夠繼承新儒家之宏願,為中國歷史文化付上一分力,承擔起中國文化繼往開來的責任。
我期望通過香港陳氏宗親總會這平臺,讓更多人正確瞭解孔子的教育精神,把中國傳統使人自覺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文化,推廣出去,我更期望中國傳統文化能「靈根再植」於中國大陸,讓中國的下一代,能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成為有理想、有抱負、有心、有力、能承擔國運的人。
後話
由於我開始對自己的「姓氏」有興趣,我在今年 4月到廣州時,抽空到「陳家祠」參觀。「陳家祠」是陳氏書院之俗稱,在清光緒十六年至二十年期間由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一座宗族祠堂和教書育人的地方。在「陳家祠」參觀時,我深深感受到前人敬先賢育後人的深情大願,這令我更有決心委身于教育與慈善的工作!
來源:http://hychandennis.blo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