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1
據《長樂澤里陳氏族譜》載,長邑陳氏主要有三大衍派,即「雙江陳」,包括澤裏、大溪、阜山、沙堤陳莊、藍田、鶴上等;「南陽陳」,包括江田、文石等;「古靈陳」,首占、岱邊等。澤裏陳氏先世甚多外遷,方向多是福州、連江、閩北等地。
2003-03-30致陳承澍:
我在上海圖書館查閱過江蘇宜興國山陳氏(古靈陳旁支)譜、南陽陳氏譜等,據二譜載,古靈陳、南陽陳俱為唐相夷行之後,由光州固始入閩,但二譜也有許多出入,所述未敢令人確信。據宜興國山譜,顯、勳兄弟,顯支由固始遷國山,勳支入閩為大義、古靈陳;南陽譜則載顯為古靈陳祖,勳為鶴上陳祖(該譜還雲顯、勳另有弟黯為閩南同安陳祖,顯系濫引)。
2003-04-12陳承澍復函:
據《長樂澤裏陳氏族譜》載,夷行公生子二,曰翿、翽,翿長孫聞生子三,曰顯、勳、黯。
顯公生子五,曰運、迥、通、遠、逢。運長子仁廣,後晉天福間進士,仕閩累官至吏部尚書,閩王永隆初年,閩王王曦淫亂失政,王氏兄弟內訌,公棄官避禍,自福州石井遷居長樂澤裏;運次子仁衛遷阜山。迥子二,曰仁昭、仁寬,遷長樂邑西(又稱雙江)。通子仁凱遷沙堤陳莊。遠子仁盛遷藍田。逢子仁靜遷鶴上。此顯公流派,明成化乙未(1475)進士、裏人王有恬於天順年間所作澤裏譜序中所述甚詳。
勳公子檄,生子三,曰令鎔、令圖、令猷,令猷第三子文霸遷岱邊,長樂稱之曰古靈陳。
夷行公次子翽乏嗣,由次子熹承之,熹五世孫泰,即南陽陳一世祖也。
在長樂,顯公派稱雙江陳,另有一種說法,鶴上陳稱為玉溪陳。
其實,閩省陳姓譜諜有關源流說法十分混亂,據悉,1949年陳孝威將軍在福州烏石山書院主持福建陳姓總修譜,可惜是年烽火連天,新修譜蕩然,否則陳氏譜應有另一番新貌矣。
2003-04-23致陳承澍:
對照長樂澤裏與宜興國山二譜,卻讓我很吃驚:我所見宜興國山陳氏譜,即稱其始祖為顯公,\"自固始複遷國山之石井(也叫石井,卻非福州石井!),子孫遂居於此\"。我當時只記錄了顯公以後三世的情況,該譜稱顯公五子,曰運、迥、通、遠、逢,與你所述完全一致;但孫輩卻有較大差異:運無子,迥子四,曰仁廣、仁求、仁素、仁熙,通、遠均無子,逢子二,曰仁昭、仁寬。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福州臚雷陳氏於明正德間首修族譜,為作譜序者有長樂陳崇德(成化辛醜進士,官至布政使,康熙福建通志有傳)。
2003-06-16陳承澍復函:
往事越千年,江山依舊在。吾陳姓源遠流長,足跡遍佈海內外,人煙阜盛,族大支繁,僅長樂一邑,即有雙江、古靈、南陽等不同流派,惟俱為唐相夷行之後;然雙江派在宋代尤其子孫興旺,由宋迄清,登科舉士,能人輩出,諸如陳烈、陳宋霖、陳侁、陳長方、陳如晦、陳容、陳伯震、陳灝、陳奎輝、陳亮、陳文龍及陳光鬥等。
而南陽派則在明代丁文蔚起,甲第森聯。其始祖泰公,自玉融徙江田,傳龜圖公第宋進士,為國子丞,信知州府,由是子孫繁衍。景炎元年,元兵入寇,泰裔孫榮徵兵勤王,破產募兵,謁文天祥丞相,共圖興複。榮及子宗傳、侄老成戰死,偕死者百七人。榮臨終戒族人曰,無事二姓,故終元之世,無一附宦籍者。
明吏部侍郎顧起龍有詩曰︰
背城一戰死生間 不解重圍誓不還
可惜弟兄同日死 千年埋骨鳯凰山
明通政參議趙紱詩曰︰
滿目胡塵宋室殘 一門忠義古來難
義同元亮心思晉 忠似留侯業為韓
獨立勸王虹氣烈 雙魂死國陣雲寒
卻憐未遂吞胡志 千載令人髮指冠
陳氏一門三忠事蹟,傳頌千古,江田今仍有「三忠祠」,乃長樂名勝。
至明興,南陽陳科名大振,諸如陳仲完、陳維裕、陳景隆、陳毓賢、陳全、陳省、陳仲進、陳洙、陳登、陳長祚、陳懋觀、陳洵仁、陳騮、陳范及陳子欽等能人名宦,稱為吳航甲族。明王世貞《南陽陳氏族譜序》曰︰今東南名詩書族,毋如閩;閩之族,毋如陳。所說正是當時福建陳氏歷代簪纓、累朝世冑寫照。
而陳崇德正是江田人,據《長樂志.名臣傳》載,崇德字季廣,明成化辛醜進士,授清江知縣,征南京禦史。同官楊茂以直諌忤旨,禍且不測,崇德抗疏救之。擢廣西副使,後備右江道,討平柳州、慶遠壯寇。遷左參政,右江分守道,進江西右布政使。以劉瑾亂政,賄賂旁午,引年歸。
共和國時代,長樂陳氏仍名人輩出,略舉一二,如陳明義、陳懷愷陳凱歌父子、陳彬藩及陳營官等都是南陽陳之後,而北京軍區副司令陳希滔則是古靈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