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修家譜
2016/8/29
●子女家庭教育需要修譜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子女超越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一代不如一代,任何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子女教育的失敗。每個家庭都希望子女成才,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比一代強,每個家庭都希望把子女培養成為心身健康、德才兼備的人物。才,需要良好的學校教育;德,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弟子規》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家庭教育就從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做事謹慎、做人誠信、正念善行、廣交益友等開始。修家譜、遵祖訓、重家教、樹家風、鑄家魂是子女成龍成鳳的核心關鍵。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發展史的古老民族,撰國史、編方志、修家譜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家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歷史文獻(國史、方志、家譜)之一。沒有家譜的家庭,如斷根浮萍,無法感知世代傳承的家族力量;沒有收藏家譜的家庭,缺乏孝文化教育的工具;沒有家規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規矩;沒有家訓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標準。所謂刀有刀譜、槍有槍譜、劍有劍譜、棍有棍譜、琴有琴譜、棋有棋譜、書有書譜、畫有畫譜、家有家譜……有譜家庭才能實現做人靠譜、做事靠譜、說話靠譜、工作靠譜、學習靠譜、生活靠譜、婚姻靠譜、事業靠譜、人生靠譜……才能實現家庭子女人才輩出,才能實現家族子孫人物井噴。曾國藩花了20萬兩白銀,用了20年的時間,把曾氏家譜修成全國通譜。曾國藩九個兄弟姐妹綿延至今已經到了第八代,其後裔共
370多位,其中卓有成就者大約
240多位。如此興旺長盛之家,可謂是人才輩出、人物井噴,這與其曾氏家譜、家規、家訓、家風對子孫後代的家庭教育環境是有著密切關係的。
●實現幸福家庭需要修譜
眾所周知:百善孝為先。《弟子規》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國初期即頒佈著名的“聖諭六言”:“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孝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修譜即是行孝。故民間流傳說:30年不修譜,視為不孝;60年不修譜,視為大不孝;90年不修譜,視為家族中嚴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古人雲:人生有五大災難——天災、人禍、盜賊、官符、不孝子孫。由此可見家庭出現不孝子孫是何等的不幸,因為不孝則不和,不和則貧窮,貧窮則無知,無知導致疾病,疾病導致家庭衰落乃至滅亡。很多事實證明:不孝是無數家庭不幸福的重要根源。因此,實現家庭幸福必須修家譜、守家規、遵家訓、樹家風、鑄家魂。
●延續家興業旺需要修譜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富不過三十年”,甚至“富不過三年”。古人雲:有家譜的家庭,屬於耕讀靠譜之家;有收藏家譜的家庭,屬於名門望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帝王將相之家。沒有家譜、沒有家規、沒有家訓、沒有家風的家庭,就缺乏延續家興業旺的環境。孔氏家族、榮氏家族、錢氏家族、曾氏家族等之所以家興業旺、人才輩出,是源自於這些家族均遵循著延續家族興旺的偉大秘訣:修家譜、守家規、遵家訓、樹家風、鑄家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