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風格
古屋十趣
2015/9/13
一)尖頂屋脊 風水建築
陳嘉文攝
「屋頂左右兩端各有一隻角,這是客家屋的特徵,有風水之意(喻兩隻蝙蝠護屋)。其他村屋,有些是圓的,又或者官帽狀。」
二)屋頂「蓋瓦」 先大後小
客家屋頂的瓦頂,建築方法是「蓋瓦」,先鋪大瓦片,再鋪小瓦片。
三)單數客家瓦 瓦數=闊度
十七瓦:屋頂的瓦,橫向有十七塊,稱為「十七瓦」。強哥說,客家人的屋頂,瓦的數目都是單數,他們用屋頂瓦數來形容屋的闊度,十七瓦算是中型屋舍,小的有時是十三瓦。「一瓦有約九吋多,十七瓦就將近有十四呎。」
四)子孫樑 寫有「百子千孫」
屋頂主樑之下,有一條粗壯的橫樑,寫有「百子千孫」,強哥說,這叫「子孫樑」,起屋的時候建上的,不是後加。
蕭國健教授在《居有其所:香港傳統建築與風俗》裏寫道,客家人建屋,很重視「上樑」儀式,選一根粗直的上好杉木,刨好後上朱漆,寫上吉祥語,然後風水先生會擇吉時,在鼓樂鞭炮聲中抬大樑入廳堂,將樑升起「上樑」。
五)屋頂光窗 「明瓦」照明
《居有其所》裏指,村屋一般很少窗戶,目的為防賊,即使有窗,也有防盜的花磚或木條。這屋裏的窗,則都用生鐵支條來作窗花。屋頂有三個用玻璃做的光窗,俗稱「明瓦」,用以照明,取「三光」之意。
六)民磚 官磚
這屋用的磚,是「民磚」。往時建屋用的磚,有民磚與官磚之分。「官磚比民磚厚、闊、長。只有當官的會獲發官磚,每塊官磚底部都有御用磚廠的印記,現在廣東省發展起來,推倒不少古舊大屋,那些歷史官磚,有價有巿。」
七)青磚 又硬又散熱
強哥說,以青磚建築,是其中一種客家建築的特徵。「中國有五方五土——在北京,祭地的地壇裏有五色土,說的就是中國有五種顏色的泥土。南方泥土是紅色,所以做的泥磚是紅磚;北方泥土是青色,所做的就叫青磚。」不過,客家人落戶香港,也會用青磚建屋,「可以做到的,用的不是普通泥,而是魚塘裏的塘泥,撈上來是灰黑色的」。強哥說,塘泥黏性更強,做的磚更硬更散熱。
由塘泥變青磚,生產時間大約要半個月,過程要先「牛耕」,即是讓牛在泥上踩,踩至泥有黏性,「幼滑的會浮在面,就取最表面的四分之三,倒在模裏。脫模後,曬乾、入窰燒,才成為磚」。
八)趟櫳 生鐵製圓柱
這個趟櫳,也能看得出這裏住的是客家人家。「這是生鐵,每條鐵都是圓的。」強哥說,廣府人的屋,若有趟櫳,大多以木為材,每條都是方的。
九)正宗公雞碗 呈八角
屋裏,地上有一堆爛碗碟,其中有一隻只剩半邊的公雞碗,「這才是正宗的公雞碗,很大機會來自大埔碗窰」。什麼叫做正宗?「平日在雜貨舖的,都不是正宗的。以前做碗,是把陶泥由碗底逐邊拉上成碗形,做出的碗,是有角的,叫八角碗。而不像我們現在做陶瓷,把泥放在圓軸上轉,再用手捏成圓形。」
十)小灶頭
強哥說,客家人的灶,規模比較小。「像廣府人的圍村,屋裏的灶,灶口較大,有時甚至有兩個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