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附與求真:真假難辨的家譜

作者:江南蓑翁  來源:  更新時間:2022年07月11

攀附與求真:真假難辨的家譜

1.家譜的歷史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司馬遷《史記》中的《夏本紀》、《殷本紀》等等早期材料,記載了帝王世系,可以說已經具備了家譜的雛形。出於維護宗法制度的需要,記載血緣關係的家譜在周代得到了很大發展。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家譜歷史發展的繁盛時期,由於九品中正制的而實施,家譜在社會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九品中正製作為一種選官制度,促進了門閥勢力的發展,門閥勢力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尤其是為了防止寒微人事通過聯姻方式進入自己的家族,便修撰譜牒,以明家世。鄭樵《通志 .氏族略序》:“自隋唐以上,官為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系”。選官用人、婚姻等等都要進行家譜核對。政府部門還成立了“譜局”,專門管理民間的家譜。譜學成為一門專門學問,產生了一批譜學專家。

到了隋唐時代,一批新貴族掌握了政權,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譜牒成了新士族與舊士族鬥爭的工具,武則天下令編修《姓氏錄》,將原為庶族的武性列為第一等,其餘的以官職高下為等級標準。

五代時期,由於戰爭原因,許多家族的族譜遭到毀滅,另一方面,許多庶族新貴不願提到自己的出身。宋元時期直接實行科舉制度,在選官用人淡化了門第之見,不少庶民通過科舉進入官場,家譜的政治功能褪色。編纂家譜從官府、世家大族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其政治功能逐漸向“尊祖敬宗”的倫理教化功能轉變。

宋代蘇洵認為他的族人之間關係疏遠,為了加強宗族內部的聯繫,編制了《蘇氏族譜》,歐陽修也編修了《歐陽氏譜圖》,許多人紛紛效仿,使得宋代修譜之風大興。此後,修撰的族譜都以歐陽修和蘇洵的族譜的體例為標準,稱“歐蘇譜法”,一張表格只記錄五世,歐陽修的表格式橫行的,蘇洵創立的表格是豎行的,二人的方法都是從《史記》中借鑒來的。

明清時期,盛行私家修譜,家譜的體例內容也更加完整,從原來的譜序、譜例、世系圖、世系錄、先世考等內容,擴展為祖先源流、遷徙情況、祠堂墳墓、族規家訓等等。乾隆時期,出於穩定統治和族譜文字內容的“僭越”的考慮,對族譜的內容進行檢查,設置了譜禁。明清時期修譜者極多,許多家族以不修族譜為恥,一些地方出現了專門以修族譜為業的人,稱為“譜匠”。

2.家譜的歷史想像

家譜中雖然中含有豐富的歷史資料,但這些家譜在記載家族起源、遷徙等內容的時候,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帶有很多歷史想像,使族譜中存在一定的虛假成分,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在利用族譜資料時疑慮重重。許多家譜為了炫耀自己家族的聲望以提升家族的地位,甚至不惜杜撰世系,攀附顯貴。宋代汪逵在《玉山汪氏族譜序》中寫道“或者妄引名族,自表於世者,誣祖之罪大矣”,對家譜中攀附顯貴的社會現象大張撻伐。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比如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史記》和《漢書》的記載中成了神人之子,與神仙攀關係。

由於攀比之風氣盛行,唐代族譜中作偽現象已經比較常見。顏師古說:“私譜之文,出於閭巷,家自為說,事非經典,苟引先賢,妄相假託 ,無所取信,寧足據乎”,又說“近代譜牒,妄相托附,乃雲望之蕭何之後,追次昭穆,流俗學者共祖述焉。”

宋代蘇洵在編修《蘇氏族譜》的時候,費勁心力僅得六代,而明清許多私人修譜在記載自己家族起源時,常常追到唐代、宋代的望族。

胡適先生也說“中國的家譜有一個大毛病,就是“源遠流長”的迷信。……可惜各姓各族都中了這種“源遠流長”的迷信的毒,不肯承認自己的祖宗,都去認黃帝、堯、舜等等不相干的人作遠祖。因此,中國的家譜雖然極多極繁,其實沒有什麼民族史料的價值。這是我對於中國舊譜的一大恨事”。

家譜中的造假現象主要有偽託名人序跋,在數量眾多的名人譜序中,有相當數量並非出自名人之手;杜撰恩榮錄,編造歷代皇帝對家族成員的褒獎或封贈文字等;世系中攀附名人,攀附、冒認歷史名人為祖先的現象在家譜中最為常見。此外,一些家譜中的藝文部分也有假冒問題。

3.蓑翁說

家譜雖然被認為記載了家族的歷史,但為了抬高自己家族的聲望,族譜中的造假內容也相當多,使得文史研究在引用家譜資料的時候相當謹慎,要依靠其他資料進行相互印證。當然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許多人對自己家譜中記載的族源深信不疑,這是也宗族文化、鄉土記憶的一部分。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齊起:《族譜史料價值探析》

2.仇家京:《家譜“攀附”、“杜撰”現象探析與辨偽》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