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譜一定要瞭解的家譜文化及家譜知識

作者:  來源:騰訊網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06

修家譜一定要瞭解的家譜文化及家譜知識

一、家譜的概念

家譜也稱宗譜、族譜、家乘、祖譜、房譜等,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係或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它與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特有現象。為了保護家譜文化承傳,專家學者正在呼籲“中華家譜”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每個中華民族的子孫,不管你是否正在著手或打算編修家譜,瞭解一些家譜知識都是必要的。

二、家譜的起源

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5000年文明的見證。關於中國家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說起源于周代,一說起源于戰國秦漢時期,一說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說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譜甚至更以前的口頭家譜和結繩家譜。我們認為,根據歷代文獻記載和本世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證,中國家譜起源于商、周時期比較可信。

三、家譜的功能和作用

 1、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里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裏?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孝敬父母,尊敬長上。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相繼恢復和長久存在,就是要提醒、培養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

 2、尋根留本,承前啟後。樹高千尺,落葉歸根。萬里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裏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裏埋葬有他的祖先。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近百年,如果連自己的根源都不瞭解,豈不是有負先人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人一生最喜歡聽到的、看到的是什麼?自己的名字!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而要瞭解自己的祖先,看到自己的名字,並且希望你自己的後代記住你的名字或者事蹟,也只有家譜能做得到。不想知道自己的祖先,不想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也不希望讓後代知道自己是誰,人和普通動物也就沒有區別。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另一種意義上的“身份證”。

 3、敦親睦族,凝聚血親。一個家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譜建譜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徑。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的反復登門拜訪,不斷瞭解情況,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瞭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因為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後代才能更加自覺地做到尊老敬長,憐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宣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和諧相處。

 4、治家齊國,教化子孫。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蹟,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忽視品德的不足。而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就包含有這樣的功能。

 5、傳承歷史,問祖憑證。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瞭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也就是瞭解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樑,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家園。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此外,家譜對於日常生活也有著其他的實用價值。現今社會人口流動頻繁,如果都有家譜可查,可以避免近親結婚的尷尬。他鄉遇故知,此乃人生一大喜事,如果遇到的是一個同姓同宗,豈不是喜莫大焉!

四、家譜的種類

家譜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常見的懸掛式家譜,一種是裝訂成冊的家譜,後者內容更為詳細、全面。根據家譜記載材料的不同分成口頭家譜(通過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家譜)、碑譜(刻石碑上的家譜)、布譜(寫在布上的家譜)、紙譜(寫在或印在紙上的家譜);根據家譜纂修部門的不同又可分為官修家譜(由官府地出面組織、纂修的家譜)、私修家譜(由個人或家庭纂修的家譜)。還有雲譜和神軸(北方農村中的一種特殊家譜,它像裱糊的字畫一樣,上面寫有家譜世系或繪有祖先畫像,平時收藏起來,需要時拿出來懸掛在牆上)、統譜(打破地域界限把分佈於各地的同族各宗、支統貫於一的家譜)、忠義譜、圖譜等等。

五、家譜的格式和內容

1.一般均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房譜等,也有的稱為譜傳、真譜、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典、世牒、世恩錄、故譜、族譜圖、族系、族講、石譜、世家、私譜、本書、大同譜、鄉賢錄、傳芳集、家傳簿、先德傳、系譜、譜志略、家譜彙編、家模彙編等,可謂名目繁多。

2.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他關於本族的記述。

3.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4.許多家譜都專門辟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寶貴資料。

5.恩榮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禦諡文、禦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贊: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一般為正面是遺像,背面是像贊。

7.姓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係甚至改姓的原委等。目的也在於“明世次、別親疏”以及考訂姓氏源流,是明辨你家族血統的證明文獻。

8,族規家訓: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9.堂號:堂號是一個姓氏宗族的特殊標識,它能顯示姓氏發源的地緣關係。在家譜中,堂號具有聯繫姓氏與宗族關係的意義,也是後代尋根問祖的重要線索之一。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姓氏發祥地的郡名)或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創。

堂號名稱一為有別於各姓氏的分支別派,二為銘記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蹟或教誨,其來源大都伴有寓於某些含義的典故。

10、族規家訓:族規家訓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注重家法、國法,和睦宗族、鄉里,孝順父母、敬長輩,合乎禮教、正名分,祖宗祭祀、墓祭程式。

11、祠堂:記載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歷史,建築規模,地理位置,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祭祀情況等。

12、五服圖又稱服製圖。所謂五服,就是指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五種服色,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喪服是根據生者與死者的遠近親疏關係而穿著的一種服飾。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與死者的親疏遠近關係,同時又表明與死者同有關係的生者與生者之間的遠近親疏關係,所以不僅在執行喪禮時要涉及到,而且在執行宗族、家族事務及執行法律時也必須涉及,所以家譜中一般都載有五服圖。

13、世系圖: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四種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在記述家族世系時,可根據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員的多少等靈活採用,總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內容真實、層序分明,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14、世系錄:也稱先世考,主要內容與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記載本族成員的簡況即本人名諱、父名諱、排行、字型大小、生卒年月、壽數等。

15、字輩譜:又稱派行詩、排行,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

16、藝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寫的有著非常珍貴的參考和欣賞價值的詩文著作為主要內容,包括奏疏、殿試文、萬言策、詩詞和各式文章,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書信來函,以及經籍、表策、碑文、書劄等。

17、傳記:記述了一個人一生的功績品德,從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貢獻,到對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業績,如:出資修建詞堂、祖墓等,全部記述在內,以作為後人學習之榜樣,並榮耀家族。

18、契據文約:專門登載與記錄和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內部關於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書及契約。

19、官宦記:記載族中成員歷代官宦名人事蹟,包括履歷、科第、政績、功勳、著作、學說等。

20、族產:記錄家族、宗族的集體財產如祀田、墳地、學田、房屋等。

21、墳塋:記載族中公共墳地的情況,包括墓地圖、墳向、祖墳及各支派墓地分佈等。

22、余慶錄:家譜修完後,末尾留幾頁空白紙,上書“余慶錄”,留待後世子孫續寫,意為子孫綿延,留有餘慶。

另外還有功德榜、捐資錄、人才錄、老照片、祖先圖片(遺像、肖像畫)、故居、村莊圖、祠堂圖、墓圖等內容。

六、續修家譜的意義

縱觀歷史,國家可滅,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曆久長存,生生不息。只有一個個家族的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只有一個個家族的興旺和穩定,才標誌著中華民族和國家的興旺和穩定。而家譜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同時家譜也為地方誌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佐證,對歷史學、人口學、民俗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因此續修、新修家譜既是一個家族的頭等大事,也關係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中,提倡在前輩基礎上續寫新家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可以激勵人們愛家鄉、愛祖國和增進民族自豪感及道德修養,家譜可以發揮“鄉土教材”的作用。誠然,舊式家譜有許多糟粕,但是,其中所記述的祖輩們萬難不屈,艱苦創業的經歷,清正廉潔,公而忘私,大義凜然,報效祖國的高風亮節以及大量的關於尊長敬師、睦鄰和親、勤勞節儉、忠職盡守、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家訓、家規,都並不與今天的思想道德的要求相悖。另一方面,今人續新譜,立場與角度,不僅與古人有著本質的不同,而且眼光與思想境界,也較古人高出許多。因此,以新思想、新道德、新觀念去續寫新家譜,記敘大量的愛家、愛國、無私奉獻、見義勇為、勤奮好學、清正廉潔、嫉惡如仇的閃耀著高尚品質的新人新事,對於貶斥當今氾濫一時的“數典忘祖”的思想和見利忘義、貪圖享樂的人生觀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對於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從而能夠在新形勢下推動中華民族的歷史前進。

可以為學術研究提供一個重要的基礎。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其歷史記載可分成國史、方志和家譜,三者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和側重。因此,續修新式家譜,不僅可以追根尋源,查證、整理出大量的史料,而且能儲存、保留大量的新史料,從而為目前和以後的歷史學、社會學、人口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可以優生優育。為不斷改善的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供歷史的依據。古人編撰家譜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明血緣”、“別婚姻”。古人早已從優生的角度,認識到近親婚配會產生不良後代的道理。如果有了世系姓名明確、家庭或家族遷徙流向明晰、血緣關係與婚姻情況顯明的家譜,更可以大大抑制同宗相婚或近親相配的現象,進而不斷提高家庭、家族乃至整個民族的人口素質。

由此可見,在新形勢下,續寫新家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過去,曾一度多將家譜視為“封建糟粕”、“宗法殘餘”而加以排斥的否定。其實,家庭、家族和血緣關係,親情關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無法擺脫和割斷的,家譜作為一種歷史記錄形式和工具,本身是無所謂姓“封”或姓“社”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掌握它,續寫它,以便因勢利導地為我所用。現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是修撰家譜的恰當時機。願中國每個家庭,每個家族,都能擁有一本令人心儀的家譜,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用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