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姓氏與家譜文化的關係及現實意義
人有姓氏,血脈不會紊亂;家有譜諜,宗親才能凝聚。姓氏文化和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許多古文化,早已隨著創造它的種族一起淹沒在洶湧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而中國姓氏和家譜文化,歷經數千年,始終在延續和發展。姓氏和家譜文化一直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它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豐富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在中華民族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一直起著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探討姓氏與家譜的關係,充分發揮姓氏與家譜文化的特殊作用,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挺起民族脊樑,實現復興夢想,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姓氏與家譜的相互關係
姓氏和家譜,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姓氏是家譜得以存在的基礎和前提,姓氏的產生、演變和傳承是家譜的重要內容,而家譜則是姓氏繁衍續存的重要載體。姓氏出現在前,家譜出現在後;姓氏區分個體,家譜記載世系。
1、 姓氏是家譜之本,家譜因姓氏而生
中華姓氏,至今已有五六千年歷史,大量姓氏的產生是在夏商至秦漢這一歷史階段,至今也有三四千年,隨著大量姓氏的產生和世系的延續,以及姓氏家族繁衍帶來的人口激增,家譜也隨之產生和發展,於是就有了口述家譜、結繩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等,而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就是用文字記載一個家族的姓名及關係,因此成了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實物家譜。
家譜在命名時,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如《張氏家譜》、《李氏家譜》等。姓氏穩定,家譜也就穩定,姓氏的包涵內容發生變化,家譜記載也隨之變化。姓氏信息的演變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由單一到豐富的歷史發展過程,家譜以前側重於姓氏及關係,隨著姓氏所含信息的增加,家譜所記載的內容也隨之增加,續修的家譜通常比始修家譜增加了很多內容和篇章。歷史上,姓氏級別的不同,也決定了家譜的叫法不同,如皇帝姓氏的家譜稱帝系、玉牒,記載諸侯姓氏的家譜成世本,記載普通姓氏的家譜稱家譜或宗譜等。
2、 家譜理順了各姓氏家族橫的關係和縱的脈絡
作為姓氏文化的表現形式,家譜記錄了家族的歷史,聯結起了以血脈關係為紐帶而繁衍生息的人們。各姓氏家族內部的血緣關係,必須十分清楚,這種組織才能夠延續和傳承。即使他們的家族分裂成了橫向許多新家族,如:兄弟、堂兄弟、姊妹,一房、二房、三房,一支、二支、三支等等,在家譜裡面各新家族之間的血脈關係也必須理順。不然的話,分者多不能詳,本來是同宗,也會視之為秦越,宗派紊亂,疏宗離祖,戶口流亡。
姓氏在家譜里排序,從奠基始祖或始遷祖開始,依次排列世系順序,始祖及始祖母是誰?他們有幾個兒子,名字是什麼?他們的妻子又是誰?又各有幾個兒子?不分政治地位,不分富貴貧賤,入譜的姓氏、生卒、婚姻及子孫後代等,縱向一代續一代,中華姓氏幾千年來,就這樣以垂直方式在各自的家譜里理順並記載了下來。
3、 姓氏里所攜帶的歷史信息,要靠家譜傳承下去
家譜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每個姓氏,每個家族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族系,都有著自己的文化、歷史。許多人都很想了解關於自己姓氏的有關信息,尤其是家族的淵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的家譜,這樣自然就有了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不管怎樣說,家譜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一個亮點,這方面有著最權威的記錄。甚至是因為避難、戰爭、政治等因直接改姓,收養、繼養、入贅改姓,現代人的學歷、職業、婚姻、主要業績等信息,都是家譜可以收錄的。
隨著家譜的不斷延續及姓氏信息量的不斷增加,家譜隔一段都要續修,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說,豐富的姓氏傳記等信息,常為其它史料不能收錄。家譜是一個個姓氏人生的記錄,是血脈流淌的記憶,是一座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古為今用,今為後用,大量豐富的姓氏信息,靠口傳心記,延續是有限的,而家譜則是最有效的傳承方式。目前,國家收藏最多家譜的地方是上海圖書館,約有
21000種,十九萬冊,就記載有不少珍貴的名人信息,如《孔子家譜》、《王羲之家譜》、《劉少奇家譜》等。
總之,姓氏和家譜相輔相成,有著十分特殊的關係,家譜就是一個個姓氏譜。姓氏在家譜里排序,姓氏在家譜里傳承,姓氏在家譜里尋根,姓氏在家譜里凝聚;家譜是姓氏的主要載體,家譜里流淌著一個個姓氏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家譜里積澱著源遠流長的姓氏和民俗文化,家譜保證了姓氏傳遞的穩定性,家譜的出現本身就為姓氏文化的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
二、探討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現實意義
種類繁多的姓氏,豐富多彩的家譜,是我國悠久歷史的一份重要文獻。究其現實意義,學者自然會從學術的角度來論證,政府人員則會從是否有利於社會管理、是否能推動經濟發展的層面來闡述,社會團體、普通民眾、特別是華僑和私營業主,說起探討姓氏和家譜文化的意義,那可就大了去啦!具體有多大,則眾口不一,但從他們「認祖歸宗」的勁頭,大辦盛會、大把花錢的行動上,足以詮釋姓氏和家譜文化的意義了。筆者僅就有利於追本溯源,有利於內穩外聯,有利於史料共享,有利於自身完善四個方面淺述如下:
1、 有利於追本溯源
在中國每個人都有姓氏,人們初次交往,總要先問:「您貴姓」?特別在外地,如果發現是同姓,馬上就親近了許多,認為「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大槐樹底下走出來的」。其實不然,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說過:調查發現,一個大姓可能有上百個來源,比如中國大姓之一的「李」姓,有些來自「嬴」姓,有些來自「趙」姓,唐朝時「李」姓被李世民分賜給了開國元勛,甚至在後魏時期,鮮卑的複姓也有改成姓「李」的。只有通過對姓氏和家譜的進一步研究,追本溯源,修書續譜,連支連宗,才能明血緣,別婚姻,促進人類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從基因的類型分布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家族的父系起源,而通過後代基因分析,也可以找出共同點,推出祖先的基因。姓氏及家譜的記載,恰恰可為基因追根溯源事先提供線索、事後提供佐證。
一般姓氏的家譜,都是從始祖、始遷祖到修譜時按世系先後登錄,但由於宗族世系久遠,其淵源及各支繁衍脈絡難免失斷不清,通過進一步研究發掘,就可加以辨明,正本清源,使更多尋根者的夢想成為現實。
2、 有利於內穩外聯
姓氏和家譜文化的內容,除對世系的記載外,都有「家訓」、「家規」、「族規」之類的內容,如:敬長老,孝父母,睦近鄰,崇節儉,恤孤寡,戒淫逸等。有的還講述了祖先們萬難不屈,艱苦創業,忠君愛國,清正廉潔,大義凜然的高風亮節。宣傳的是敬祖尊宗,遵紀守法,教子成才,自強不息的家風。與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國之穩看民之親。每逢春節和清明節,許多姓氏的家族都要舉行各種祭祖活動,定時編修家譜,舉行頒譜儀式,長輩主持,族人參加,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使廣大族人相互了解溝通,相互交流切磋,相互守望扶持,共謀事業發展。同時,對家族成員內生活困難、孤寡老弱進行經濟和情感上的幫助。一個個家族和睦相處、穩定興旺,國家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及文明進步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河南省地處中原,在人口靠前的 300個大姓中,有
171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我省,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姓氏和家譜文化資源,特別是新鄭皇帝拜祖大典,鄭州公祭炎黃二帝活動,周口姓氏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加深了全球華人對祖根地的了解,更加激發了海內外華夏兒女敬祖尊宗的熱情,尤其是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大量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紛紛以姓氏為單位,成立了各自的姓氏宗親聯誼會,有的還分成了修譜和商會兩部分,一方面尋根問祖,修書續譜,另一方面積極捐資或投資興業,不僅有效促進了祖籍地經濟的發展。
通過對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科學探討,必將揭示全世界中國姓氏和家譜的信息,這就會在更大範圍內為全球華人提供更全面、更系統、更詳實的資訊,聯繫更多的華僑湧入尋根謁祖的潮流!
3、 有利於資料共享
撰正史,編方誌,修家譜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其中記載姓氏的家譜包涵的內容十分廣泛,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及數據,是其他史籍所無法代替的。
姓氏和家譜資料可以補史之遺。如中國與世博會的最初結緣時間,2002年前學界和民眾一直認為是1867年,參會者是江蘇吳縣文人王韜。而根據《(廣東中山)北嶺徐氏宗譜》記載,中國和世博會的關係始於1851年的倫敦第一屆世博會,參會者是徐氏先祖徐榮村。家譜里詳細記載了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以國家名義邀請十多個國家參加,徐榮村將自己經營的七里湖絲裝成12捆,託運英國參展並獨得金銀大獎的經過,還附有金銀獎牌圖。進而將中國與世博的關係提前了16年,其意義可想而知。
古人說:「家之譜,猶國之史,史不作無以知一代之聖哲,譜不續無一知一姓之英奇。」姓氏和家譜是一種特殊的具有平民特色的歷史文獻,記載的主要是同宗的世系繁衍、人口數量、婚姻狀況、生卒日期、職業文化、名人名事、居住遷徙等,內容非常豐富。在姓氏和家譜文化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本姓本族的發展興衰、歷史變遷,還可以看到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變革、風土人情、價值取向、生存狀況等。這些內涵宏富的記載內容,實為我國史學領域有待開發的豐富寶藏。還可為家庭結構與功能、優生學、民俗學、地方史、村鎮開發史、地方風俗、地域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大量可信的資料。
4、 有利於自身完善
姓氏和家譜的產生變化,是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緊密相連的,社會在進步,文明在發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勢必打有封建糟粕的烙印,存在歷史弊端。如:隱惡書善,攀龍附鳳,偽冒名族,重男輕女,言過其實等,我們要全面認識這一傳統文化,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通過深入的探討,使之與現代文明同步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用發展的觀點進行鑑別整理,從而保證姓氏和家譜文化研究利用的正確發展方向。
通過對姓氏和家譜文化的進一步探討研究,不但可以明確研究的指導思想,還可以明確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究姓氏和家譜文化,是為了敬宗睦族,加強名族團結,建立和諧社會,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服務。以新思維、新方式、新觀點、新風尚,使研究成果「存真」、「求實」,研究方法日臻完善,走向成熟。
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為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河南省是中國姓氏得天獨後的資源大省,中原掘起,離不開現代的科學技術,也離不開傳統的文明和文化,加大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研究推廣,利用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研究會、各姓宗親會等,適時舉辦各種形式的研討會、交流會等,使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研究科學化、規範化、大眾化,積極有效完善運行機制,不斷升華推出研究成果,為建設中原文化集聚區服務,整合各種優勢,為推動中原經濟集聚區的高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姓氏和家譜,存世數千年,但姓氏和家譜文化卻是一門新的學科,許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商榷。本文所述的一些觀點,還有待於完善,不足之處,歡迎指正。衷心祝願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研究推廣,能在各界領導的關懷、扶持下,在廣大熱心人士的參與、組織下,不斷深入開展,為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民族大團結、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河南省家譜研究會會長魏懷習 黨支部書記金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