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各地是如何祭祖的?

作者:  來源:雲譜文化 每日頭條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25

春節各地是如何祭祖的?

東漢時的丁蘭以砍柴為生,常因母親未能按時送飯,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見烏鴉反哺恩情受感,見母前來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舉,於驚慌之餘,竟投河自盡。丁蘭救援不及,只得一木,於是以之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舉流傳民間,亦形成日後人們祭祖之習俗的由來。

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

每當除夕到來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家規、遺像、神牌靈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在祭祖的同時,也祭祀天神、土地神,供品有豬頭、雞、羊頭、五碗菜、五色點心、五碗飯、一對棗糕、一個大饃饃,俗稱「天地供」。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拜年。

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台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裏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

祭獻禮儀主要包括上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嘏辭(福辭)、焚祝文、辭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燒錢紙時,主祭要在神前獻上一杯酒,然後由禮生送至焚帛處,將酒酹在上面,酹時將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獻上錢帛之虔誠。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節,還幾次鳴鑼擊鼓或弦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氣氛。祭禮結束後,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將祭品用於宴請參祭人員,只給少數的行祭人員與鄉紳、長老等發點祭品。

各地祭祖方式

山東萊州:每年臘月三十,各家各戶的家長在自己家中的正屋中掛起祖塋,上面記載著家族中已逝去的先人譜系。桌子上擺放祭拜的供品,供品的擺放和樣式都十分講究。五碗菜、三碗飯、五個(或者三個)「六篦饅頭」、年糕、水果、糖果都要擺放齊全,基本上是單數,並各有其寓意,如五碗菜中,其中丸子代表著為子孫祈福,豆腐代表「都福」,魚和肉代表年年有餘等。同時,桌子上還要擺放蠟燭、香爐以及燒紙的火盆。傍晚時分,家中的兄長便帶著燒紙去外面請塋,即請先人之靈回家過節,一邊嘴中念誦請先人回家的話語,一邊做請的姿勢,直到走到正屋塋前,表示先人已回到家中之意。祭祖時,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富裕,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的儀式完成。但是祭祖有三天時間,這三天內焚香不能斷,需要不斷地進香,除夕的餃子下好後也要擺上供奉。人們認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刻在看著子孫後代,所以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佑。大年初一清晨,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各家各戶開始走街串巷,互相拜年。來到村裏的長輩家中,都要給各家「老祖宗」拜個年。現在請塋的少了,平時出門在外的小輩回到老家,拜年時看到正廳中的塋都很新奇,老人為了不讓子孫忘記祖先,會給他們講祖先們的艱辛與榮耀。初三下午或者晚上,祭祖三天結束,就要送塋了。送塋的儀式相對就簡單一些,焚香燒紙後,將供桌上的供品撤走,把懸掛的塋收起來。對祖先的祭拜不僅僅在家中進行,家長會帶著自己的子孫(傳統上女子不上墳),拿著紙錢、香燭,來到墳前上墳祭祖,在墳地前焚香、燒紙錢,然後磕三個頭,希望祖先在天有靈,能夠保佑家宅平安,風調雨順。

台灣地區:從除夕轉進春節,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後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後,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糰、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人家先在曆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廣東梅州:客家人最隆重的是年三十的祭祀活動,叫做「敬祖公」,也就是祭祖,一家人挑著三牲、糕點、果盤等祭品,到祠堂去祭拜先輩。先是擺桌,就是把各種祭品按次序擺上正廳的神桌以及各種物品的準備工作。祭品當中三牲最重要,所以放在最中間,三牲中哪一樣都不能缺。再來是燒香點燭,作揖拜祖宗、拜土地、拜龍神、拜觀音。上好香後,斟茶倒酒,恭請祖宗神明慢飲慢用,大約等剛上的香燒到掉灰之後,才能進行下一環節。然後化財寶、燒衣紙,熊熊火焰將人們的新年願望越燒越旺,隨著漫天飛舞的灰絮飄向天空。鳴炮後,滿地紅的鞭炮,表示祭禮的結束,也寓意著來年紅紅勝勝。

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東北地區: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紙接種」。

粵桂地區:初一上午五、六點鐘,擺設去·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後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初一早餐以後,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後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

川西地區: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瀰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福建泉州:祭祖儀式一般在除夕日上午十點至十二點之間舉行。到了約好的時間,各旁支的族人們便各自擔上精心準備的祭品前來祖屋,祭品既有一整鍋熱騰騰的米飯,鮮香的蔬菜肉類,也有當下時髦的零嘴甜點。祭品都放置在靈像前的桌子上,其放置的位置雖還是有所講究的。全部擺置好後,便開始點香上香。無論長幼先後,前一人上完香,後一人緊接著即可。每人在靈像前的燭台上點燃三支香,鞠躬三下後訴說心願、祈求庇佑,再鞠躬三下,然後將香插在靈像前的小香爐中,這樣就算完成了個人的祭拜儀式。待所有人都祭拜完成,就開始將摺疊的金紙放入紙爐並點燃焚燒,這是在為祖先的魂靈們送去陰間所用的紙錢,是祭祖活動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紙爐燃旺後,金紙便可直接一小沓一小沓送入,無需一直摺疊。金紙燃盡,所有到場族人再次有序到桌子前,雙手合十,鞠躬三下,宣告祭祖活動的完成。

聊城傅氏:「閣老傅」氏每年春節都要在宗祠祭祖,每年除夕下午,由族中長輩帶領,將宗祠廳堂內外清掃乾淨,大門、重門上貼上春節對聯,懸掛紗燈,廳內將傅以漸的畫影展開,把太師椅擺放正中,點燃香燭,擺上供品,向其四世主神主及「閣老爺」的畫影磕頭辭舊歲。初一上午,傅氏各支由長輩率領來到宗祠,向其四世祖及「閣老爺」磕頭行禮。禮畢,各支長輩互相拱手致意,恭賀新春,合族大團拜。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