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中國人有落葉歸根的想法?
在傳統中國不論離家多遠,職位多高,人到暮年一定要回歸故里,所以有一句詞語叫「乞骸骨」、「告老還鄉」。甚至活者不能回去,死後也要讓子孫將遺骸運回家鄉,埋進祖墳,如神秘的湘西趕屍。如果死後被禁止葬入祖墳,那是將是他莫大的恥辱,子孫也會因此蒙羞。
所以包孝肅公有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落葉歸根的心理,其實是儒家文化的一個表象和外顯。在這裏我們要思考一下,為什麼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能夠延續至今,為什麼只有中華文明,在不斷的式微過程中又能復興?
這有深層的原因,首先是從西漢時期確定的儒家文化作為中華文明延續的正統思想。而儒家文化就是提倡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
所以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吟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男兒當死於沙場,以馬革裹屍還葬」……,共同築起者中國文明的脊樑,讓中華文明經久不衰。
落葉歸根的心理其實是孝道的產物。首先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及奠基者孔子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儒家所提倡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其實在儒家的綱常倫理觀里,規範著人人相處相交的方方面面,規範者中國人的言行。在儒家文化里提倡的是忠君愛國孝祖敬宗。
而孝道卻是儒家文化結出來的果實。孝道是中國文化的根本,且這一根本是由儒家奠定和確立的。「孝親」是儒家重要內容。孔子說:「入則孝,出則弟」。儒家倡導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造福天下蒼生。如果不是沒有追求,僅僅是活著就是為了繁衍者子孫而活著,那麼就如樹葉青青就開始衰敗凋零,那就如沒有生機一般。
人處中青年階段,如果不去建功立業、報效祖國,而是只戀著故鄉戀著家戀著爸爸和媽媽,小到個人沒有前途,大到民族國家也很難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去競爭。那麼國危矣,民族危矣!功成名就之時,也是反哺故鄉之日,沒有情懷也就沒有了根,註定走不遠也走不長。
但試看今日之域中,還有多少人有落葉歸根的情懷?有多久沒去過逝去的父祖墓前添一抔土?
情懷薄則孝道弱,孝道弱則文化衰,文化衰則國難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