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宋朝人為什麼會選擇火葬

作者:  來源:歷史趣聞網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15日

古人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宋朝人為什麼會選擇火葬

中國自有記錄以來,人們總是將“入土為安”、“落葉歸根”當做人生的大事對待,這是一種深厚的土地情結。在這樣的思想下,對待去世之人,都是選擇土葬這種方式。

但是,有宋一朝,土葬竟然逐漸被世人所拋棄,在理學禁錮下的人們居然以一種超出常人想象的勇氣去擁抱了火葬。這難道是宋朝先進思想的曙光嗎?答案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宋朝的人們到底為什麼會毅然決然地選擇火葬,下面就帶大家一起探索探索。

古人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宋朝人為什麼會選擇火葬

一,宋朝由“土葬”轉變為“火葬”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1、北宋時期,火葬的種子在黃河流域率先發芽

火葬其實並不是宋朝獨有的現象,而是在唐末五代十國之時就已經產生的一種獨特現象,只是在宋朝時期,火葬率先在黃河流域的河東一帶慢慢的蔓延開來。史家記載:

“河東路人眾而地狹,民家有喪事,雖至親,悉燔爇,取骨燼喪舍中,以至積久,棄捐乃已,習已為俗。”

更有記載“非士大夫之家,中民以下,親戚喪亡,即焚其屍,納之缸中,寄放僧寺”,可見河東一代的火葬已經蔚然成風!

那麼當地的火葬究竟有多麼的流行呢?首先是理學家程顥,在知晉城做官,他看到當地的火葬實在太多了,於是就下令“申焚屍之禁”,還有記載畢仲遊在河東做官的時候下令“尚敢焚燬必裁之以法”,幾乎每任官員來到河東都要禁止“火葬”。

土葬

但是,當地的老百姓把土地看的非常重要,火葬禁令展開後,漫山遍野的都是無主的焚燒後的殘骸。由此可見,火葬風俗有多麼的深入人心。

 2、至南宋,火葬風俗在全國推廣和流行開來

隨着時間的推移,北宋被遼、夏趕到了江南,偏安一隅的南宋政府在江南過起了夜夜笙歌的好日子,但是,隨着人口的越來越多,江南這點地方無法滿足正常的耕種需要,再加上北方人的南遷,這就導致了"火葬"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浙江省是北方南遷的必經之路,火葬也在此逐漸盛行,有史料記載:

“浙右水鄉風俗,人死,富有力者,不辦蕞爾之土以安暦,亦焚如。僧寺利有所得,鑿方尺之池,積蹄之水,以浸枯骨。”

從中可見,江南地區也開始盛行火葬,而在更早的北宋時期,江南可是特別重視“入土為安”的地區。到了後來的“明清”時期,就有人評價説“火葬的風俗,盛行與江南地區

自此之後,福建、四川等東南地區也逐漸的盛行起了火葬,最終導致了火葬在南宋全面盛行,並且影響了中國數百年。

二、宋朝時期有哪些人選擇使用火葬?

道士、平民、讀書人

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體,隨着火葬風俗的全國盛行,政府也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於是民間就湧現了一大批接受火葬的人羣。

首先是道士的火葬。比如在宋代就有一個道士,和他的妻子來到果山煉丹,二十年後練成丹藥,跟他的妻子説“我當略往。七日且復回,未死也,切勿焚我”。這個道士跟一個和尚關係很好,那個和尚聽到道士的死訊,來弔唁,勸妻子説“學之人,視形骸如獎土,既去矣,安足惜”,妻子聽後就把道士燒了,這就證明了在宋朝時期已經有道士會選擇火葬了。

其次就是商人羣體。宋朝有個商人在外行商,客死他鄉,同行就把它燒成灰帶回家落葉歸根。還有一位太學生,在寺廟中讀書的時候得了疾病不治而亡,家裏的人趕過來把他燒了帶回家安葬。

總而言之,在宋朝時期,普通階層已經普遍接受了火葬。那麼,上層階級的人呢?

上層階級也接受火葬

不要以為火葬只是平民階層沒有錢土葬而選擇的下下策,其實並不然,宋朝的上流階層也普遍接受着火葬風俗的影響。

例如宋朝皇室趙世昌,嘉佑五年生,同年早夭,隨後就被燒成了灰安置在大慈佛寺中。還有一位節度使,因為沉迷佛教,竟然自焚而死,化為灰燼。更有宰相王旦臨死前換上袈裟,在棺木中縱火把自己燒成灰燼,供奉在寺廟的寶塔之中。

另外,還有在宋朝的軍隊中,由於行軍跋涉路途遙遠,會出現許多的病逝軍人,於是同伴就會把他們燒成灰,帶回故鄉。

由此觀之,在宋朝時期火葬絕對不是平民階層出不起喪葬費和節約土地的藉口,而是在那個時代中,“火葬”是真正的深入了人心,要不然怎麼會連皇親國戚和高官都要選擇死後火葬呢?

三、火葬後骨灰該如何處理?

第一種選擇是將骨灰放入罐子中、罈子中然後下葬。富人死後,後輩一般會將他們的骨灰放入罐中、壇中然後下葬。一般為了顯示家大業大,他們的容器或是鑲金或是帶玉,相當氣派,而且隨之葬入地底的還有相當豐厚的陪葬品,例如黃金、珍珠、瑪瑙等,畢竟有錢有勢不能讓自己先人太過於沒面子。

第二種是放入佛寺、家中、漏澤園。一般選擇這種不下葬方式的火葬安放,都是家裏沒什麼錢的,要地沒地要錢沒錢,買不起棺材,放不了陪葬。但是還好,因為放在寺廟和漏澤園起碼還有給點他們“租金”,算是盡了自己最後一點孝心。正如所記載“河東地方,普通的百姓在親人死後就把屍體燒了,放入缸裏,交給寺廟保管”。寺廟還設置了撒骨灰的地方,頗為有儀式感。

或者乾脆棄之荒野。選擇將骨灰棄之荒野的人家,都是極度貧困的了,就好像古籍記載的“太原府,土地少而人多,珍惜地而不下葬,政府只能派遣官吏去漫山遍野收骨灰,然後全部埋在一起”。可見把骨灰灑遍漫山遍野並不是一個兩個人的選擇,數量還是成千上萬的。
從上述可知,宋朝時期骨灰安放的選擇有很多,有錢就葬得好一點,沒錢就只能委屈先人了。

四、為什麼宋朝時期火葬會如此盛行?

 1、戰爭使人口大量死亡,無法做到全部土葬

戰爭往往是殘酷的。北宋滅亡後南宋逃到了江南,南宋勢力的薄弱,導致金軍得寸進尺,到處殘殺手無寸鐵的百姓。南遷過程中,百姓根本沒有能力去將親人埋葬在土裏,只能將他們一把火燒了,然後找個地方隨便埋了。要是那些沒有親人收屍的屍體,就會被人拉在一起燒了,塵歸塵土歸土。

誇張的是,據統計南宋比北宋人口少了整整兩千萬。顯然這龐大的死亡缺口,不是用土地能夠填的平的(特別是南宋時期土地又少了一大塊),所以火葬的推行也勢在必行了。

 2、基於衞生的要求,預防傳染病

隨着宋朝南渡,自然環境也自然與北方不同。隨着夏天的到了,沒辦法再停屍等下葬,因為屍體已經在開始慢慢的腐爛的,如果不快速處理掉,勢必會引起大的傳染病。於是“建安時期,謝六解妻周氏,六月無疾暴亡。”周氏剛去世,親人就馬上把周氏燒成了灰燼。還有,《夷堅丁志》稱:“江吳之俗,指傷寒為疫病,病死氣才絕,即礆而寄諸四郊,不敢時刻留。”

從中可見,火葬是江南地區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手段。

 3、政府提倡節儉之風,推行火葬政策

中國古代一直都很喜歡風風光光的厚葬,這樣會顯得自己很有出息,也表達出對先人的尊重,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攀比。人們在喪葬時大操大辦,甚至出現了“破產買具”的現象,這樣子容易引起社會的矛盾。

宋朝政府深以為然,於是提倡節儉的下葬方法。火葬既綠色環保,又節約錢財,簡直就是不二之選,於是乎就推動着火葬在經濟富庶地區流行,慢慢的全國人民也就接受的火葬的習俗。

 4、佛教思想也推動着火葬的流行

佛教信仰雖然不是火葬流行的主要因素,但是火葬的流行也絕對與佛教的發展脱不了關係。上面提到過,很多家庭長輩過世後燒成灰,會選擇將其寄存在佛寺中,這是為什麼?其實是佛教的推動。

佛教傳統中有火葬的習俗,最著名的,釋迦牟尼涅槃時,就是選擇的火葬。另一方面,佛教的發揚和傳播也是需要金錢的推動的,比如説修寺廟、僧人的日常開銷等等。於是宋朝的僧人們就開放了寺廟存放骨灰的業務,以此來賺取額外的收入,並且願意在人死後去誦經超度。

也就是這樣,僧人們慢慢推動着民間對於火化後存入寺廟的認可,最後也算是火葬事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結語:

宋朝時期由土葬變為火葬,有一部分是宋朝人的主動選擇,有一部分是迫於無奈,不得不如此。但不管怎樣,最後的結果是,傳統的土葬形式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再是“正統”的選擇。宋朝自上至下都承認並接受了火葬,從而使火葬在宋朝流行開來。

參考文獻:《宋史》、《夷堅丁志》、《二程集》、《明史》等。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