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如何取名的
首先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冷門的問題了。估計關注的人不會很多,回答的人也不會太多,但確實以前在別的地方也有看到有人問過。
泰國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後。
要理解泰國的姓名問題。
拿泰國前美女總理英拉來舉例是最好理解的了。
【Yingluck Chinnawat
英拉.欽那瓦】,英拉是她的名,欽那瓦是他們家族的姓氏。
英拉還有一個小名叫「Bu」(螃蟹的意思)。英拉有華人血統,也有中文名,不管外界媒體怎麼樣翻譯,最正確的應該寫作「丘英樂」。
在古代,泰國人是只有名沒有姓的(跟現在的緬甸類似)。
古代泰人對別人的稱謂,按照社會地位和年齡、性別不同,在名字前冠以不同的稱謂詞。
如:Nai,Nang,kun等等。一直到了現在的曼谷王朝六世皇蒙固誥昭育發時期,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人口激增以及貿易流通的需要,泰國人才有了對姓的迫切需求。
六世皇明白這一點,於1912年3月22日頒布了一份《姓氏法》,這部法律一直到次年7月份才開始實施,現在仍在沿用。
這一期間,六世皇頒賜了6432個姓氏給泰國的民眾。
同時,由於新法即將頒布,很多讓瞭解到姓氏的規則後,也開始給自己的家族取姓。
也就是說,除了皇家賜給的外,還有許多姓氏是自己取的。
這些姓氏有按照當時家族里的領導者的名字作為姓氏的,有按照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地名作為姓氏的。
平民姓氏里,第一個姓叫做 SUKUM。
泰國姓氏來源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
一、以家裡長輩名字作為姓氏。(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二、公務員(古代公職人員)如果有皇家賜予的職務名,官名、爵位名的,大多以之為姓氏。如當年紅極一時的獨裁元帥鑾披汶頌堪。鑾披汶.頌堪本來是國王賜予的爵位名,他後來把鑾披汶·頌堪作為自己的名字。其後人以披汶頌堪作為家族姓。
三、以家庭居住的鎮、鄉名作為姓氏的,這類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四、泰國華人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在泰國經濟貢獻中作用非常大。泰國華人歸順泰籍後,一般都有自己的家族姓氏。這種姓氏的取法有也有很多講究。最常見的是直接在中文姓氏前加一個SAE,這是潮州話的「姓」的發音。如羅姓的人,泰文姓氏就有可能叫
SAELO。另外還有講家族長者中文姓名合併作為泰文姓氏的,還有一種是將中文姓的音、意插入到泰文單詞中作為泰文姓。
五、有皇室親緣關係,有較高爵位的,以皇室爵位為姓,一般有蒙昭、蒙拉差翁、蒙鑾這些,但這些皇族的後裔,不能直接以此作為姓名,必須要在姓名後加上所獲封爵位之地地名作為姓,如"na
Ayudhaya"(納阿育塔雅)
再來講一點普通老百姓的姓名問題
其實對普通人來講泰國人的姓氏並不複雜,一個泰國人給你一張名片,你只要記著前面是名,後面是姓。
你要跟他發郵件、交流,直接喊前面的名就可以了。
如果你跟TA更進一步熟悉了,你會知道,他一般還有一個小名,這個小名是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廣泛的。如:美女總理英拉的小名「Bu」。
另外順便說一下,現在明星一般有自己的藝名。
被稱為泰國的金喜善,有著泰國第一美女的女星Noon-Woranuch.其中Noon是她的小名,也是藝名,Woranuch是她的真名,他的姓氏是Wongsawan。
最後是普通人取名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現代泰語受外來語影響非常之大,可以說真正的純泰語很少。在早期的古泰語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梵文、巴利語以及高棉語。其中梵巴語因婆羅門教以及後來佛教的關係,在泰語中顯得更有層次。所以普通人姓名中大部分用的梵巴語,如泰國前總理阿披實。其中姓的部分梵巴語佔的比重最大。名字的話,有很多是高棉語。
名字怎麼取?其實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差不多,取名字都要選用有好的寓意的詞彙。在泰國含有勝利(chai)、智慧(banya)、學識(Bicha)、吉祥(Mongkhon)這樣的名字非常常見,而且也容易理解。一般來說,泰國人的名字念起來會比較長,這是因為很多梵巴語到了泰語之後,幾經演化,變成多音節詞,所以感覺比較長。當然也有只有
2個音節,甚至一個音節的。
取名字的時候怎麼辦?說實在,泰國老百姓的宗教信仰是有些複雜的,而且也有很多迷信的成分在裡面。像取名字這事兒,在泰國非常重視的。
一般來說,一個人要取名字,一般會去找附近寺廟有學問、通曉巴利文的高僧,另外一些,則會找婆羅門教,甚至其他雜七雜八信仰的師傅、阿贊來取。
以上提到的只是普通泰國人的姓名問題。
泰國宗教信仰自由,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的名字區別也非常大,比如南部的穆斯林同胞,他們的名字更複雜,我個人瞭解也不多,就不多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