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傳家 中華第一姓李氏先賢的神秘傳奇

作者:李朝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新時間:2022年03月12日

道德傳家 中華第一姓李氏先賢的神秘傳奇

“追根溯源人天性,尋根祭祖乃美德。”如今,矗立在老子的誕生地河南鹿邑縣的“太清宮”,心念“道德傳家”的祖訓,由衷敬仰悠悠三千餘年的李氏先賢。

一中華盛族 李氏脈承“五帝”遠祖

李姓,出自中國一個十分古老的姓——贏姓,顓頊帝則是其遠祖。

顓頊,中國著名的“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他生於若水(今四川渡口一帶),母親是蜀山氏之女,相傳,其母因感瑤光而生顓頊,也許正是這個緣故,聰慧過人的顓頊10歲就佐少昊,20歲即君位。

之後,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了皋陶。皋陶當了堯帝的理官,官名叫“大理”,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長官。後來,李姓的先祖在夏、商、周三代,均任大理的官職,所以先祖們就以官名為氏,稱為“理氏”。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商紂王時的一次殺戮,竟改變了“理氏”姓氏的命運。也許沒有那次事件,理氏可能也不會變作李氏?

那時候,皋陶的後裔理徵,任翼立中吳伯,也就是掌管一個州的最高長官。此人為人耿直,他看不慣商紂王的種種無道之舉,就犯顏直諫,不想竟得罪了商紂王,一怒之下的商紂王就把理徵殺了。

聽到這個消息,理微的妻子契和氏驚慌失措,因害怕遭滿門抄斬,契和氏就帶著幼小的兒子理利真慌忙逃跑。他們先逃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故城,此時,一路的驚慌勞頓加之饑渴難耐,已使母子倆奄奄一息。那是,幸好在哪廢墟的果樹上,還殘留有一些果子(即木子),饑不擇食的他們母子,就摘下來吃,也正是靠吃了這些殘存的果子,他們方才得以活命。

後來,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幾經周折回到了她的娘家所在地陳國,也就是現在臨近河南淮陽的鹿邑縣一帶,並定居下來。那時候,仍處在害怕之中的他們母子,為徹底躲避商紂王的追殺,同時也為了感激“木子”救命之恩,他們就從理利貞開始,將“木”與“子”上下組合起來成為“李”,作為自己的姓氏,把“理氏”改為“李氏”,改稱李利貞。

於是,商末周初的李利貞,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姓的發源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鹿邑縣。

而李利貞的11世孫老子,姓李名耳,號為老子。他生於苦縣(今鹿邑縣)厲鄉曲仁裏,周平王時做過管理藏書的史官,因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記載,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他成了最早見於史載的李氏名人。又因為其先祖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又古音相通,於是他便也以李為氏,也正如此,歷史上還有李氏是始於老子稱姓的觀點。

再後來,就有了史書記載的李姓先祖世系人物,那就是顓頊、皋陶、利貞、老子。而這一世系作為李唐王朝認可的淵源,成為李姓起源的主流觀點。顓頊可視為李姓的遠祖,皋陶為李姓的血緣始祖,利貞或老子為李姓的得姓始祖。

李姓始祖——老子

“道德傳家”肇始于李氏先祖的老子,而他神秘縈繞的傳奇,更是令人仰慕和稱奇。

“懷胎八十一載而生”,活了160餘歲而升仙。

相傳老子的母親是“懷胎八十一載而生”的他,所以,叫他“老子”,又因其“耳漫無輪”,長了一對奇大無比的耳朵,所以又稱李耳,李重耳。他生於苦縣(今鹿邑縣)厲鄉曲仁裏,周平王時做過管理藏書的史官,這說明李氏自商末形成後長期居住在鹿邑。

文獻說老子是春秋初年周平王時人,但孔子向老子問禮已是春秋末期,於是司馬遷就說老子活了160餘歲或200餘歲,並解釋說因為老子修道有方,因而長壽。

老子的故事固然有神異之處,但他所著的《道德經》的無比玄妙和深邃的智慧,卻實實在在成為了,中國震古鑠今的文化經典。

老君台,一個令日本鬼子心驚肉跳的仙台。

老君台,至今仍矗立于鹿邑縣明道宮內,它仙氣縈繞、傲視萬物,為明道宮內獨有的一大景觀。

相傳,老君台,為老子修道成仙飛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它建于漢代,盛于唐代,多次毀於兵亂,後歷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歷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積 765平方米。山門下青石台墜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一個榴彈炮班組,他們把升仙台誤認為是八路軍的指揮所,對其狂轟濫炸。當時,這高臺上空無一人,只有一尊老子的泥塑彩繪塑像端坐其中。幾個操著榴彈炮的日本鬼子,想要把它夷為平地,就不停地發射炮彈。

然而,竟發生了奇跡!

第一發榴彈炮發射過去,擊中了高臺上本已有些老朽的磚牆,穿進牆內,卻未發生爆炸。鬼子炮手以為是啞彈,接連發射,但始終沒有爆炸聲響,更沒有使其牆倒屋塌。連續發射的十三發炮彈,竟全都鑽進磚牆成了啞彈死彈。這使得日軍炮兵個個驚得目瞪口呆,當他們得知這是老子升天的老君台(升仙台)時,嚇得扛起榴彈筒和炮彈溜走了。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突然有一天,一個年過七旬的日本老者專程來到老君台,在圓柱形的磚砌台牆下跪倒,連連懺悔謝罪。後來,他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當年用榴彈炮轟擊老君台的炮手。那場罪惡的侵略戰爭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當遊人早把榴彈炮炮彈不炸不響的故事當作了奇聞軼事時,倒是這個當年發射炮彈的士兵,背上瞭解不開放不下的心靈負擔。他作為榴彈炮手,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射了多少枚炮彈,炸死了多少生靈,炸毀了多少房屋,他也許已經忘記,然而發射到老子升天的老君臺上,一顆都未炸未響的榴彈炮炮彈,壓在了他的心上,這不僅不能使他忘記,而且愈老記憶愈清晰。

他說,當時他們一共發射了13顆榴彈炮炮彈,一顆都未響未炸。1997年 9月19日,在老君台下,他立了一個和平碑,祝願人類和平。而這13顆未炸響的榴彈炮炮彈,就展示在老君台,在供國內國外遊人觀賞的同時,也成了永遠也難以破解的真實之謎。

在悠悠千古的李氏文化中,三百年的大唐李氏帝國,更是演繹李氏盛族黃金盛世。

“李氏繁衍興盛,也應該從老子說起。”接受記者採訪時,傳統文化學者李新的話很肯定。

那時候,從李利貞到老子,李氏雖經歷十幾代,但一直沒有進入繁盛時期。到了老子,老子的裔孫李曇有四個孩子,後來,因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兩支:長子李崇,任隴西(今甘肅臨洮縣)守,封南鄭公,為隴西房;四子李璣為趙郡(今河北邯鄲市西南)房。於是,就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兩大支派: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

後來,隴西房分為39房,趙郡房分為東、南、西 3組,繁衍昌盛,人丁興旺,都成為了當地的名門望族。除賜姓李氏及部分少數民族李姓外,其他李姓的分支幾乎都是從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中分衍出來的。

而這兩支李氏中,唐朝以前,趙郡李氏的地位一直高於隴西李氏。據說,北魏孝文帝時定漢姓著姓,隴西李氏聽說後連夜乘鳴駝赴洛陽活動,希望隴西李姓也能躋身高門。

後來,隴西李氏的李暠建立北涼,隴西李氏藉此開始崛起。到了李暠的後裔李煦、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父親李昺分別任北魏、西魏以及隋朝的將軍、柱國時,隴西李氏已聲譽日隆而成為了顯赫貴族。

到了唐朝一統天下後,李姓作為“國姓”,在愈加顯貴的同時,其人口發展也達到了空前的鼎盛。 300年大唐帝國,在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最為興盛時期的同時,也演繹了李氏盛族的泱泱傳奇。

首先,李淵登上帝位後,馬上奉老子李耳為祖先,借名人提高門第。李世民登基後,又馬上編寫《氏族志》,以皇族的李姓為第一等。同時,大唐自開國皇帝李淵開始,一直到末期的昭宗李曄,實行大規模賜姓制度,一直綿延不斷。皇帝御賜國姓,被視為一種無上的榮耀,因此,往往是一人受賜,舉族姓李。賜姓先後涉及包括漢族異性和國外異性,近10個民族、16個異性,形成了如:柳城李氏、武威李氏、高麗李氏、雞田李氏、伐北李氏等眾多少數民族李氏的支房,這就大大擴展了李氏宗族。李姓所以成為中國第一大姓,正是唐朝廣泛賜姓的結果。

另外,唐朝宗室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李姓族群,在政治、經濟上都享有許多特權。特殊的地位,又為李姓發展繁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唐除武則天稱帝及末代皇帝哀帝外,唐朝19位皇帝,每位皇帝多則20餘子,少則也有兩字,19帝合計有 219子,平均每人12子,各自又分衍出許多支派,也形成了宗室李姓人口的持續加倍增長。

同時,唐朝時由於征戰、權勢鬥爭、避亂等多種原因,李姓族人開始大規模南遷,又使李姓的生存空間得到極大擴張。這其中最具影響的先後有六次:唐初為鎮壓“蠻獠嘯亂”隨陳氏父子入閩;武周時避禍南逃;唐玄宗時避“安史之亂”南遷;唐朝大將李光弼徙居金陵;唐宣宗,李派首領李德裕被貶崖州(今海南瓊山);唐末李姓人隨王氏兄弟入閩,進而入兩廣。

唐朝滅亡後,李存勖建立了後唐、李昪建立了南唐,而這兩個李姓王朝也均極盛一時。

李姓經歷了唐代的大發展後,支脈蕃盛,族大人眾,播遷也更加頻繁。金軍滅宋後,北方的李姓人多次大規模南遷,以寓居江浙最多,遍及江南諸省。

期間,唐高祖李淵之子,江王李元祥的後代李火德,也是傳說中李氏的姓始祖李利貞的第73世裔孫,備受後世子孫敬仰,成為閩、台等地李氏家族供奉的祖先。

李火德的祖輩是汀州甯華人,當時正值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他與妻子避居於福建上杭縣。李火德為人忠信,襟懷坦白、扶危濟貧,深受稱讚。他的三個孩子,分居各地不斷繁衍壯大,除在閩、粵、桂等省發展外,有一批人渡海移居臺灣,有的又進而遠徙海外。

現在,不僅福建、廣東、浙江、臺灣的李氏家族,大多是李火德的裔孫,遠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緬甸、新加坡及歐洲各國的李姓華僑,也大都歸於李火德門下,因此李火德被稱為“南方隴西李氏的一世祖”,又稱其為“隴西入閩粵始祖”。福建上杭的李火德祠已成為南方各省和海外李姓尋根的大本營。

李姓向海外發展,早于向臺灣移民,除了由於特殊歷史原因在唐至五代形成的越南李姓和朝鮮李姓外,最早的是明朝初年,由福建徙居日本的李姓人。他們熟悉水性,善於駕船。還曾受琉球國的派遣,作為出使明朝、清朝的通事。而李姓遠涉重洋到大西洋彼岸的歐美各國,至少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待續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