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真正的信仰是祖先崇拜

作者:  來源:家譜國際研究院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01日

中國人真正的信仰是祖先崇拜

中國人的宗廟在建國後一段特殊時期遭到浩劫,都毀滅了,中國人的信仰危機終於爆發了,維繫中國人只有三代以內的親情。衡量中國人的信仰,以前村村有祖廟、家廟及記錄每個人資訊的家譜,每一次社會大變革,都是對華夏文化的摧殘,每一次朝代更替,每一家族文化都是整個社會的縮影,折射著中國人的信仰。

人是否必須有某種超越性信仰?無此信仰,健全的社會秩序有沒有可能維繫?這是古往今來所有哲人思考的終極問題。而中國歷史,為思考這個命題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素材。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而春節期間最為重要的宗教活動還是祭祀祖先。祖先崇拜是中國人的最重要的信仰。這種信仰起源甚早,宋明以降,已形成今日人們所看到的祖先崇拜的各種禮俗,以春節為重頭戲所在。修譜續譜哪家強,家譜國際修譜王。筆者所記憶的年俗中,就包括祖先崇拜。長輩會拿出祖先軸卷掛起,正月初一早上,要跪拜祖先。此前有祠堂,則祭祀祖先的儀式更為隆重。

這種祖先崇拜,乃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一種重要機制。肉身的生命是短暫的,生命的消逝是令人恐懼的。如果死亡是一了百了,那生命就沒有任何意義。而不能感受到生命之意義的個體,必然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進而對他人的生命不負責任,對社會不負責任,社會秩序將因此而潰散。

對於並不信仰絕對的上帝的中國人來說,祖先崇拜讓必死的肉身獲得了永恆性。祖先崇拜意味著人們相信,自己的生命是從遙遠的祖先那裏傳承下來的,又將向著未來傳承。這樣,個體就突破了當下時間的局限,置於從過去到未來的永恆的時間之流中。個體生存因此而具有了意義:個體的肉身承載著家族的價值,這個環節的缺乏意味著家族價值傳承的中斷。因此,個體必善待自己的生命,讓生命呈現出飽滿的形態,這是祖先和子孫共同要求的。

也因此,祖先崇拜具有重大的社會功能,曾子的一句話對此作了最好的概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認真地對待喪禮、誠心地祭祀祖先,意味著個體清楚,自己乃是時間之流中的一個環節,乃是時間性共同體中的一員。由此,個體會約束自己的行為,而這一點乃是德行的前提。如果社會中每個人都能自我約束,自然會形成一種優良的社會秩序。

另一方面,春節祭祀祖先的禮儀總是合族進行。平時分散的人們,借著祭祀共同的祖先的機會,聚集於一堂。在這樣的社會性儀式中,人們會建立起某種秩序。共同的祖先也會縮小人們之間也許因世俗的物質糾紛而產生的精神距離,拉近情感。也就是說,祭祀的禮儀可以在人際空間上建立起某種關係。

由上述兩點可以看出,祖先崇拜具有重要的文化社會功能。惜乎過去一個世紀,在啟蒙觀念和政治運動的衝擊下,祖先崇拜似乎趨於淡化。這首先發生在城市,進而波及鄉村。如果慎終追遠乃是厚德之道,那麼,祖先崇拜的淡化,當然就是薄德之途。當下社會秩序的緊張乃至衝突,與此大有干係。

有人會說,祖先崇拜趨於淡化的根源是經濟、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此為似是而非之說。歷史上,祖先崇拜最為濃烈的時代,也正是中國經濟大規模商業化之後。而商業化最發達的地區,如明清時的徽州,正是祖先崇拜最盛的地區。今日江浙商業經濟高度發達,祖先崇拜依然保存或者說恢復得相當完好。這一事實揭示,商業未必沖淡信仰,有時恰恰相反,祖先崇拜恰是人們對商業性社會人情淡薄、保持共同體意識而創生、維持的一種文化、社會機制。

因此,當代中國文化與社會重建的難題不在於外在的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而在於人們是否具有文化自覺意識,尤其是社會中的精英是否具有文化自覺意識和責任感。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