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雕飾彩繪

作者:  來源: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16

宗祠雕飾彩繪

一、山門的雕飾

三川門: 即宗祠正面之大門及其左右兩側門或對門,最大特色在於兩門柱底部製作一對石鼓或石獅,在建築結構上具穩固門柱與門檻作用,在民俗上具鎮邪壓勝之效。正門兩扇門板上有些繪武將門神,威武顯赫,拱守保護。左右側門或對門則繪天官賜福。

門楣牌面:楣枋及其上五彎枋及斗拱,多以彩繪處理,圖案為龍鳳松鶴花鳥或民間忠孝節義故事。彎枋表現在基座的斗拱,一般於斗座雕飾花草以增加美觀,俗稱斗草。

吊筒:  屬頂棚架的部份,位於屋簷的步口,與櫸垂直,上頂至楹之垂柱,故建築功能上亦稱「吊柱」。一般宗祠約有二至三對垂柱,於其上雕成一對花籃燈、二對倒掛蓮花瓜筒,風格高雅,兼寓廉淨延綿,是金門宗祠的特色。

子午窗: 又名「牴牾窗」,「螭虎窗」。金門宗祠僅在秀面開有一至二對子午窗,其他各面都不開窗,子午窗形狀有方形和圓形,材料有木質、青石和白石,均為透雕,較為考究的雕飾,以數隻對稱螭龍,團圍著香爐俗稱「螭虎爐」,四角配以蝙蝠圖,寓意五福臨門,香火延綿,也有竹節窗較普通者,則為長方形石條窗。

壁畫雕飾:位於宗祠兩側廊牆,及子午窗兩邊,有雕繪龍虎,有雕彩吉祥花鳥。

雀替:  建築上也稱托木,介於柱枋之交角處,呈三角狀之飛鳥形態,又有「插角」,「岔角」之稱。其雕成龍鳳者,俗稱「飛鳳雀替」,寓意祥瑞並兼防火之意。

吊筒

螭虎窗

壁畫雕飾

雀替

斗座

燕尾

二、正殿的雕飾

筒、斗拱、雞舌:即瓜柱,位於宗祠正殿四點金柱之上。瓜筒即瓜柱,將粗大的木柱雕刻成瓜狀,依瓜筒形狀有金瓜筒、木瓜筒之形,以瓜腳長度有趴瓜筒及趖瓜筒之分。瓜筒之下端,若鴨蹼,攫住通樑。其上重壘二至三個斗拱,斗拱之上為若雞之舌尖木雕稱「雞舌」。
束、束橢、看橢:束聯接瓜柱與瓜柱之間的構材,呈月楣形狀,上頭較粗,稱「束仔頭」,下頭較細稱「束仔尾」。束身上凸下凹,凹部繪以白色雲紋,束橢,緊鄰束下與束同形,為雕花構材。看橢,在束橢下形狀相似之雕花橢,以上兩者皆具有填補樑架空隙增加美觀。

弧形軟巾

硬折包巾

斗座、通橢:位於前兩點金柱與青柱的步口通樑上面的斗座,一般均將之雕成麒麟座、獅座、象座或桔桃座、佛掌座、蟹甲座等,狀甚美觀。通橢又稱圓光,緊接於步通之下方,雕鏤各種花鳥吉祥圖飾或忠義戲齣,彩飾高雅,令人賞心悅目。

雀替:  正殿之雀替,位於青柱與步通之交者,雕飾與山門秀面之雀替大致相同,交角托以龍魚為插角。位於四點金柱與通樑之交者,則雕飾多以牡丹、蓮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為主體,編成「雙龍戲牡丹」,位於後四點金柱與壽樑楣枋間的雀替,多為飛鳳雀替。
神龕:為安奉祖先牌位之處,其木構材質多為雕刻上好之木材、構築格局繁複精細,龕頭細木作層層高軒。龕柱、龕門、龕窗等隔扇採透雕或深雕四季吉祥花,龕座之裙板鑲以方格,雕刻垂訓銘言及孝悌故事人物。龕腳雕成地牛,孔武有力,全座神龕精雕細琢,為宗祠木雕之精華核心。

樘板窗櫺:位於祖龕牌面兩側至宗祠兩邊之木製隔扇牆,以樘板窗櫺與外面拜殿隔開。隔扇樘板,每扇可分板頭、格心、板腰、裙板等四部份。板頭有雕富貴花飾,格心表現書香門第氣氛,有直櫺子窗,俗稱「頭梳窗」,有螭虎、鼎爐、蝙蝠、琴棋書畫,有雕獅象、寶瓶、牡丹等祈科甲連登,富貴平安,裙板均繪彩吉花鳥,寓意瑞氣呈祥,為宗族增添福氣。
柱珠:亦稱石珠,是柱的基礎,具防濕、防腐作用,材料多用青石,四點金柱之柱珠多為圓形或南瓜形並有束腰。

燕尾:  是金門傳統民宅的一大特色,即於馬背屋脊的兩端,特為起翹,剪成兩燕尾型,遠遠望之若雙燕相朝,呢喃含哺,不只是美觀,也令人感到舒暢有趣。

 

三、山牆的外部

尖形硬巾:自燕尾規下,成一菱形浮雕外形,其上飾以蝙蝠祥雲,中間一垂飾,綑以書卷或葫蘆或懸魚,收端配以牽花龍、雲團等。

弧形軟巾:以規帶交會三魚點為軸作圓弧形,其形內之裝飾內容與前敘大致相同。

硬折包巾:於兩坡規帶交會三角堵下約一.五公尺左右起,向上塑以書卷方折對稱上接規帶。再於方形書卷內雕以祥雲、花卉等吉祥物裝飾。

軟折包巾:與硬折包巾大致相似,惟書卷之摺法柔和流暢。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