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維護及修繕

作者:  來源:豊元風水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21

宗祠維護及修繕

祠堂是一個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先、編修家譜的地方;是族人舉行婚喪儀式的場所;是族人商議大事的地方。保存至今的許多祠堂,建築恢宏,裝飾精美,置身於斯,驚嘆之餘,仿佛看到了幾百年來族人喜、怒、哀、樂於斯的場面。祠堂留下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如何保留先人遺留的歷史印跡,使之永遠傳承。是我們在修繕、保護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具體操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祠堂建築文物價值的認定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認定標準中規定:實際存在,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歷史文化遺存,均應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祠堂古建築具有如下條件之一的予以認定:

 1、建築物、構築物主體存在;

 2、建築物本體重修,但原有風格或形置基本保留;

 3、建築物整體遷移,在新遷址占有獨立地域範圍。

如瞿秋白故居,原為清光緒年間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資修建的私家祠堂,是瞿氏大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面積1015平方米。其建築物、構築物主體存在,保護完好,又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199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塘鎮徐氏宗祠,五開間三進兩側箱,建築面積865平方米,2007年重修後,原有風格、形置基本保留,2008年2月被常州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唐氏宗祠原位於常州市區青果巷西段北側,現移至荊川公園東端。該祠為唐氏大宗祠,存硬山式磚木結構門屋 3間,明抬梁式楠木廳 3間,廳後有樓屋(享堂)上下各三間。1964年 4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體搬遷後,在新址有獨立的地域範圍,所以繼續保留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位。在祠堂修繕前,一定認真做好認定工作,以利於祠堂建築申報文物保護單位,最好請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專家幫助認定。

二、修繕中應注意的問題

修繕古祠堂建築,做好維修方案只能保證質量的30%,真正要做好,70%在施工。比如材料的選擇、加工;原構件的拆卸、保護、復原、安裝,都是施工過程中的問題。

任何一座古建築,經過歲月的摧殘,風吹雨淋、年久失修,各種構件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殘損,如何小心翼翼地拆卸、保護原狀、加固、歸安,任何文本都不能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每座建築情況不同,修繕的方法也不全一樣。如果不積累這方面的經驗,不總結修繕方法,古建築要修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古建築修繕過程中,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古建築修繕工程,施工是關鍵。抓方案文本的審查重要,抓施工一線的管理更重要,更是保證修繕工程成功的關鍵所在。

從目前的祠堂建築來看,本地區的大多為明、清樣式。在修繕過程中,要認清祠堂建築是明式還是清式的。明清祠堂建築從形態上看基本上是相同的。布局均採用路進式;建築結構都是傳統的木構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還有抬梁、穿斗混用的;從色彩上看,都是粉牆黛瓦,黑白兩色。

明清祠堂建築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首先,從體量上看,明式比較偏矮偏小,清式偏高偏大。其次,從屋面上看,明代建築比較舒緩,有明顯的弧度,清代建築則比較陡直。屋面有弧度的做法叫“提棧”又稱“舉折”始於宋代,明代比較普遍。第三,從柱礎上看,明代多用木鼓礅,少用青石鼓礅。青石鼓礅一般帶都有雕刻,內容多見花卉,線條簡潔流暢,手法飽滿圓潤。俗稱“青石價沿木鼓礅”就是典型的明代做法。清代多用石鼓礅,材質大多為花崗石,以素麵為主,少雕刻。第四,從梁架上看,明代一般不用山霧雲,要用也比較簡潔。清代則多用山霧雲,並且大而繁。第五,從牆體砌築方法上看,明代一般為實砌,且多用疊澀砌法。梢間山牆內側,一般貼有磚細牆裙。清代有實砌,有空斗,也有下實上空混合砌法,但未見有疊澀砌築的做法,也很少使用磚細牆裙。第六,從梁枋、門窗雕刻風格上看,明代簡潔流暢,飽滿圓潤,富有動感。清代繁瑣,程式化,缺乏生氣。灰塑水作的風格與木作基本一致。

祠堂建築的“三雕”即木雕、磚雕、石雕,有負載傳達信息的任務,有勸諭、認知、教化的作用。明清兩代的“三雕”達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如“聞雞起舞”“樵夫晚歸”是教育人們勤勞奮發;“寒窗苦讀”“狀元遊街”反映的是讀書做官:梅花寓意傲霜鬥雪、松樹寓意堅強不屈;竹枝與花瓶組合為“竹報平安”;兩隻柿子與一隻如意相配為“事事如意”等等。

三、祠堂的功能和布置

在祠堂功能和布置上,應在傳承民俗習慣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祠堂里比較重要的活動區域是最後一進的享堂,是用來擺放神位進行集體祭祀的地方。進入享堂就可以看見堂屋中央放著的神龕,神龕被分為兩部分,中間是神位,兩側是祖板。神位一般是用木頭製成的長方形立碑,立碑下面有基座,中間寫著“天地國親師”等神的稱號,上面一般裝飾以精美的木質雕龍。神龕的左右兩側擺放著本家族的祖板,祖板也有基座,上面依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從上到下寫著本族祖先的名字,每一行一個字輩。祖板外面用一個略大於祖板的木質罩子罩在祖板上,只有在祭祀活動和為先者添加名字時才打開。祠堂已經成為宗族的主要標誌之一,它的功能首先是供奉神靈和死去祖先的牌位,成為祭祀祖先的場所,它不僅表達了人們對同一祖先的認同和紀念,牆上的祖訓、家規還使人們的行為在一定儀式的基礎上形成規範,所以祠堂的興建還表明人們表達其宗族觀念的行為模式進一步系統化和規範化。伴隨著人口的繁衍和宗族組織的擴大,祠堂的功能化。祠堂不僅成為宗族祭祀和聚會的場地,還讓同一宗族的成員產生家族和血緣認同,並且起到傳授宗族知識、規範成員行為、調節人際關係和經濟互助的作用,因此祠堂的功能,不只是祭祀,還有社交、娛樂、教育、裁判、外交等事宜,也歸於祠堂行使職權。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