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祠堂的風水知識
祠堂作為中國很種要的種族祭拜場地,也是一個姓氏的代表,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那它在各方面建築時又有什麼講究呢?
祠堂的基本知識
宗祠建築是中國建築中的一個獨特的品種,其歷史淵源悠久。宗祠習慣上稱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進行祭祀的場所,被視為宗族的象徵。
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宗廟為天子專有。後來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
初立祠堂時,還要從現田中每龕取二十分之一作為祭田。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國城鄉各個家族,祠堂是族權與神權交織的中心。
祠堂中的主祭——宗子,相當於天子;管理全族事務的宗長,相當於丞相;宗正、宗直,相當於禮部尚書與刑部尚書。宗祠體現了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徵。
宗祠是一個家族神聖的精神家園,是充滿家族凝聚力的議事場所,家族興,宗祠旺,家族衰,宗祠破。
為了維護祠堂的神聖和莊嚴,保持祠堂的整潔和香火有期,在福建民間各家族對之都有一套管理規則。
強宗大族專設祠堂司事和祠丁來負責祠堂的日常管理和洒掃上香。福州一些祠堂還規定每年按家居住址,每家出
1人,一屆 8年選 4人,輪流管理祠堂,這些人俗稱「當家頭」。
族人不允許有損害祠堂的行為。長樂曾氏家族規定:「一宗祠內外,不准私放畜類,以及不准夏秋曬穀,至於乘涼寢睡等事。
違者罰錢一千文,充祠公有;若再抗罰,族房齊集,呈官究治。一祠堂內外,凡有安囤家私柴草,即在祠前焚化示眾。」(長樂《感恩村曾氏族譜》宗祠規條)有的家族還規定,族人損壞祠堂物件必須賠償公罰。
婦女兒童不得隨意入祠,族人蓋房不得有礙祠堂風水等,尤其是一些有損於家族道德的行為,如行竊、賭博、吸毒等皆是祠堂的嚴厲規定的禁條。
農村祠堂風水各方面的講究
一、選址
人們把祠堂風水的好壞看作是宗族興衰的關鍵,所以新建祠堂選置十分講究,一般要求注意龍脈和生氣來源,背山面水,明堂寬大,方正,水口收藏,無衝突,無爭鬥等現象,以及左右互襯,四勢勻和。
具有陰陽相濟、虛實相生、剛柔互補、方園相勝、小中見大等涵構。其環境模式最好有四周群峰屏列,前有門戶把守,左右護衛,後有背山所倚的地貌,講究山明水秀,地靈人傑,要求文運亨達,人丁兩興。
按風水定律:「左環右抱必有氣」。這是生氣、靈氣和福氣擇地通常背實向虛,十分講究方位,一般坐北朝或者坐西朝東,也有根據特殊龍脈條件選擇的其他方位的。
二、規模
祠堂建築的組織和布局是有規制的,只是規模大小各有不同,但總體布局有共同之處,大體上可分為門前廣場、戲台、大門、圍牆、天井、享堂、拜堂、寢堂、輔助用房等幾個部分,是根據其家族的經濟實力而定。
一般祠堂以「四點金」和「八間頭」為基本型制,所謂「四點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通常是正廳三開間雙坡硬山頂,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木結構,廂房雙坡兩層樓屋硬山。
「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到座均為三開間,左右各一開廂房,中間圍合著天井。大門位於倒座的當心間,大門前面沒有院落。「八間頭」的平面與「四點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廂不是過廊,而是用格扇封閉成一間廂房,連上下正房共有八個封閉開間俗稱「八間頭」。
另外也有「三縱三橫」的布局,建築形式以硬山為主,中路為三開間三進深的建築群。由於社會環境及宅基地的局限,現在有些新建的祠堂一般只有大門和四周高牆圍合成一個封閉的空間,進門一天井,一間享堂。
三、款式
1、瓦作:瓦作分大式,小式兩種做法。歇山與硬山各項瓦頂做法屬於大式建築做法;硬山、懸山例屬小式做法,所定規矩尺寸都是按五檁前山廊山柱式大木做法例而定。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山頂、卷棚頂、盝頂等。此外還有不同屋頂的組合形式及重檐形式。
一般祠堂均是硬山、懸山砌法。故祠堂兩山山牆。有隨大小式建築硬山與懸山房分別墀頭風與五花成造兩種做法;硬山房屋頂只有前後兩面坡,一條大脊和四條垂脊,兩端的山檐與山牆牆頭齊平。山面裸露沒有什麼變化,顯得質樸堅硬,故稱之硬山屋頂。
首先是懸山房山牆,上身採用五花成造或前後通平做法,挑山山牆或隨屋坡形勢一直砌到各步檁下如硬山做法,懸山屋頂與硬山屋頂較為接近,也是一條大脊和四條垂脊,所不同的是,山牆上部的屋檐是突出在牆外,處於懸空狀態故稱懸山。
其次有榫卯:木結構的靈魂,它們是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一個地老天荒,矢志不移。越有壓力就會變得越牢固。
2、粱架,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粱架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二種,其本質差異在於,穿斗式是指直接承接檁條的是柱子;而抬梁式是指除脊檁外,直接承托檁條是梁。
梁的形態有月梁、直梁之分,月梁為經過加工,略呈弓形之梁,直梁為平直之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主流的結構。
3、廊廡:有屋頂的通道,供通行、遮陽、防雨、休息、遊憩之用。
4、門窗及其它:房屋所有門窗隔扇、橫披、支窗、簾架、單扇或雙扇棋盤門,實榻大門、木頂隔、隔斷,壁板、護牆板、木欄杆之類製作安裝統屬裝修木作。
5、斗拱:斗拱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拱及斜放的昂組成,斗是斗拱中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塊,因狀如舊時量米的斗而得名,斗拱是中國木構件建築中特有的構件,是屋頂與屋身立面的過渡。
6、屋頂吻:屋頂吻是屋頂上正脊兩端的裝飾物件,古代的殿堂式建築物上常用。它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稱呼,不同的樣式。
7、柵門:古代的一種門,立柱間有上下枋,枋間有便於通風的柵欄狀透空木門,額枋上有斗拱,上覆短檐,有的石柱沖天出頭。
四、裝飾
我國古代建築裝飾以彩畫和雕刻為主,兩者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的特色,彩畫起著保護木料和美化建築的雙重作用,雕刻則賦予建築造型生動。
建築色彩起始於漢初營建的未央宮,漢代的紅白配合的外觀色調,沿襲至唐未變;宋、元有較大的發展,中國古代建築的色彩到明代已經有一套完整的處理手法,並且制度化,南北方因氣候、習俗、及各地的風情,也有差別,在南方,四季常青,山明水秀,景色怡然,綠色掩映。
房屋一般使用灰色、黑等色彩,白牆灰瓦,栗、黑、墨色的梁架柱,和周圍的環境或調和或稱對比,秀麗雅談,意蘊深遠,婉轉有情致。
清代的彩畫主要有三類,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彩畫色調繁多,琳琅滿目,也各有其獨特的成就。
建築雕刻技術始於原始社會中晚期出現的泥塑,隋唐、宋元時期有了劃時代的深度發展,到明清兩代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傳統工藝,使磚雕、木雕、石雕各具特點,石雕、磚雕主要作為外觀裝飾,集中使用在台基、大門或廳堂、山頭、屋脊等處,木雕主要作為內檐裝飾,特殊建築裝飾也使用鎏金技術。
雕刻一直是傳統建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綜合了雕刻的技術手法和故事傳說,文學題材等藝術,將不同時空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物象等巧妙地組合在木、石、磚上,令人遐思,發人深思。
一個個生動的民間故事反映了中國文化精髓與精神內涵及民俗趨向。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
祠堂建築特色
祠堂建築具有規模宏大,造型莊重,建築精美,講究風水等特色。祠堂講究門面造型,樣式不同於普通民居建築,人們一看便知是祠堂。
祠堂常見造型有牌坊式和廟宇式兩種:
1、牌坊式原是統治者賜立的,用以表彰顯宦望族、忠義之士和貞節之婦的一種榮譽建築,立於被表彰者的住宅前面,是獨立的建築物。後來,有的官僚望族就把這種建築造型運用到自己的住宅建築。
2、廟宇式建築造型,因為祠堂就是由宗廟、家廟演變過來的,其性質也是「廟」,只不過普通廟宇供奉的是佛、道之神,祠堂供奉的是祖先神而已。目前,石灰鋪鎮範圍的祠堂造型多數是廟宇式建築造型。
舊時,建築祠堂之前請地理風水先生或村中懂地理天文的長輩先察看地形,觀其山川走勢、「龍」、「局」、「水」等情況,審其陰陽凝聚、南北朝向,精心選擇一塊「風水寶地」,擇黃道吉日,動工興建祠堂。
祠堂大門前築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祠堂的上下廳之間,有一天井,這都與風水觀念有關。建祠堂講究風水,其目的是希望通過這樣來更好地獲得祖先的保佑,以使得族運長久,人財兩旺。風水觀念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它與崇祖文化有一定的聯繫。
祠堂功能作用
祠堂具有凝聚宗族、祭祀、聯宗與收宗、推廣文教以及文化職能(公益性)等功能。
1、在祠堂宗親聚會議事,飲水思源,緬懷祖先業績,頌揚祖先恩德,思祖之情融於佳釀,崇祖觀念進一步得到強化。
2、祠堂辦學。舊時,多數祠堂就是學校。如解放初期,我鎮子塘錢塘包氏祠堂就曾辦學校,其傍屋也稱「房書下」。
3、舊時,祠堂都有祠產,有祭田、義田、儒資田等,也叫作「眾公田」。義田的收入用於救濟族中的鰥、寡、孤、獨等貧疾者及賑荒和修祠建廟、造橋鋪路等公益事業的攤派或捐贈。
儒資田則專用於興學和資助族人參加科舉,族內子弟外出參加考試的,提供路費,考取的,祠堂(眾公)出資助學。祭田用來舉辦祭祖儀式的費用等。
4、舊時,宗族管理日常管理中,修族譜也是宗族管理重要任務。修族譜,記錄宗族中的所有男女人丁目錄,做到綜文獻,溯源流,知根本,辨主支,明世系,秩昭穆,述宗風,敦親情,揚先德,志現狀。正如孫中山論族譜所述:「《族譜》記述中華民族由宗族的團結,擴展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這是中國人民才有的良好的傳統觀念,應加以利用。」「中國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後才是國家。」
我們從祠堂內的堂匾、對聯以及歷代宗親的世系表和家乘族譜等,可以了解到該族姓人和後人,了解族姓的產生、發展,以及篳路藍縷的艱苦歷程。
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zG3Uum0BMH2_cNUgP0-e.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