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祠堂的建築特點及風格
選址:人們把祠堂風水的好壞看作是宗族興衰的關鍵,所以新建祠堂選址十分講究,一般要注意龍脈和生氣來源,背山面水,明堂寬大、方正,水口關欄等。以及左右互襯,四勢勻和。
祠堂建築的選址、朝向、形式、佈局必須考慮家族興旺與發達的直接元素和表現「天人合一」的理念、即選擇風水寶地。
祠堂建築首先必須觀察地形、地勢和面積,這裏也應該考慮祠堂建築群的體形組合以及空間的處理,以地形、地勢的特點作適當的佈置,因地制宜。把美的建築形式襯托出來,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
它不僅要滿足祠堂功能的要求還要考慮其它配套設施的相互關係、比例、尺寸等,所以說祠堂選址理想模式:地寬基平,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優美,同時考慮順應自然,利用自然,裝點自然。
祠堂的營造過程中,風水師無疑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每個修造步驟如起基、上樑、安龕、入火。十分講究規矩。如祠堂照壁是正對大門的一堵牆,大門和兩邊的側門限定了祠堂門前廣場的空間,按照風水學說。照壁可以使得祠堂建築內的「氣」能夠聚而不散,是很有講究的。有些祠堂大門前有泮池:即水池。泮池是採用過去學宮中禮儀性的設施,暗中希望自己家族有更多的子孫「進學」、「入泮」成為科舉人才。
規模:祠堂建築的組織和佈局是有規制的,只是規模大小各有不同,但總體佈局有共同之處,大體上可分為門前廣場、戲台、大門、圍牆、天井、享堂、拜堂、寢堂、輔助用房等幾個部分。是根據其家族的經濟實力而定。
款式:一般祠堂以「四點金」和「八間頭」為基本型制,所謂「四點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通常是正廳三開間雙坡硬山頂,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木結構,廂房雙坡兩層樓屋硬山。「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到座均為三開間,左右各一開廂房,中間圍合著天井。大門位於倒座的當心間,大門前面沒有院落。「八間頭」的平面與「四點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廂不是過廊,而是用格扇封閉成一間廂房,連上下正房共有八個封閉開間俗稱「八間頭」。另外也有「三縱三橫」的佈局,建築形式以硬山為主,中路為三開間三進深的建築群。由於社會環境及宅基地的局限,現在有些新建的祠堂一般只有大門和四周高牆圍合成一個封閉的空間,進門一天井,一間享堂。
瓦作:瓦作分大式,小式兩種做法。歇山與硬山各項瓦頂做法屬於大式建築做法;硬山、懸山例屬小式做法,所定規矩尺寸都是按五檁前山廊山柱式大木做法例而定。
屋頂:中國古代建築屋頂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山頂、卷棚頂、盝頂等。此外還有不同屋頂的組合形式及重檐形式。一般祠堂均是硬山、懸山砌法。故祠堂兩山山牆。有隨大小式建築硬山與懸山房分別墀頭風與五花成造兩種做法;硬山房屋頂只有前後兩面坡,一條大脊和四條垂脊,兩端的山檐與山牆牆頭齊平。山面裸露沒有什麼變化,顯得質樸堅硬,故稱之硬山屋頂。懸山房山牆,上身採用五花成造或前後通平做法,挑山山牆或隨屋坡形勢一直砌到各步檁下如硬山做法,懸山屋頂與硬山屋頂較為接近,也是一條大脊和四條垂脊,所不同的是,山牆上部的屋檐是突出在牆外,處於懸空狀態故稱懸山。
粱架: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粱架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二種,其本質差異在於,穿斗式是指直接承接檁條的是柱子;而抬梁式是指除脊檁外,直接承托檁條是梁。梁的形態有月梁、直梁之分,月梁為經過加工,略呈弓形之梁,直梁為平直之梁。
廊廡:有屋頂的通道,供通行、遮陽、防雨、休息、遊憩之用。
門窗及其它:房屋所有門窗隔扇、橫披、支窗、簾架、單扇或雙扇棋盤門,實榻大門、木頂隔、隔斷,壁板、護牆板、木欄杆之類製作安裝統屬裝修木作。
斗拱:斗拱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拱及斜放的昂組成,斗是斗拱中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塊,因狀如舊時量米的斗而得名,斗拱是中國木構件建築中特有的構件,是屋頂與屋身立面的過渡。
屋頂吻:屋頂吻是屋頂上正脊兩端的裝飾物件,古代的殿堂式建築物上常用。它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稱呼,不同的樣式。
柵門:古代的一種門,立柱間有上下枋,枋間有便於通風的柵欄狀透空木門,額枋上有斗拱,上覆短檐,有的石柱沖天出頭。
裝飾:我國古代建築裝飾以彩畫和雕刻為主,兩者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的特色,彩畫起著保護木料和美化建築的雙重作用,雕刻則賦予建築造型生動。建築色彩起始於漢初營建的未央宮,漢代的紅白配合的外觀色調,沿襲至唐未變;宋、元有較大的發展,中國古代建築的色彩到明代已經有一套完整的處理手法,並且制度化,南北方因氣候、習俗、及各地的風情,也有差別,在南方,四季常青,山明水秀,景色怡然,綠色掩映。房屋一般使用灰色、黑等色彩,白牆灰瓦,栗、黑、墨色的梁架柱,和周圍的環境或調和或稱對比,秀麗雅談,意蘊深遠,婉轉有情致。清代的彩畫主要有三類,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彩畫色調繁多,琳琅滿目,也各有其獨特的成就。
建築雕刻技術始於原始社會中晚期出現的泥塑,隋唐、宋元時期有了劃時代的深度發展,到明清兩代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傳統工藝,使磚雕、木雕、石雕各具特點,石雕、磚雕主要作為外觀裝飾,集中使用在台基、大門或廳堂、山頭、屋脊等處,木雕主要作為內檐裝飾,特殊建築裝飾也使用鎏金技術。雕刻一直是傳統建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綜合了雕刻的技術手法和故事傳說,文學題材等藝術,將不同時空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物象等巧妙地組合在木、石、磚上,令人遐思,發人深思。一個個生動的民間故事反映了中國文化精髓與精神內涵及民俗趨向。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
所以有的祠堂有花崗岩石柱,柱頂雕一石獅頂住桁條,石柱下座石墩上雕刻有蝙蝠、馬鹿和丹頂鶴三種動物圖案,寓意著福祿壽三星拱照。也有「龍鳳呈祥」的石雕以及眾多鳥魚山水人物等壁畫,都透出松鶴延年、吉慶有餘、福壽雙全等吉祥含義。祠堂的雕刻更是富麗堂皇,一般梁面、梁托上雕刻各種精美圖案,而且門窗、板壁幾乎都飾有鏤空花雕或平板花雕。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雕刻設計巧奪天工,刀工細緻靈巧,技藝爐火純青,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天井:一般的祠堂都有天井,從風水的角度,因為水從天上來,天井具有「聚財」的功效,一般尺寸根據祠堂的大小來匹配,從採光角度,因為祠堂縱深較長,如果沒有開天井,廳堂會比較黑暗,所謂:天井陰陰不見陽,鰥寡孤獨不離堂。而且祠堂是一個公共場所,經常會辦一些紅白喜事,生活污水可以通過天井排放出去,所以天井一般還需要放水,其放水口須合風水理論,否則災禍立現。
戲台:規模較大的祠堂都有戲台。戲台平面面寬一般四柱三開間,少數再增加兩個側台構成五開間。戲台的明間與深度均在五、六米,台高1.6米左右;必須設置在正中,大門設在兩側,進入祠堂從戲台兩側通過,進入祠堂內部。戲台有南北之分,南方戲台輕盈飄逸讓人回味,北方戲台厚重敦實獨具風韻。顯然戲台成了祠堂家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旗杆:這是建祠堂規制中其中有一條:宗族中有四品以上官位的,才允許在祠堂門前豎立高大的旗杆。民國後改制,為百歲老人或為在海外經商、發家致富後對家鄉祖國作出顯著貢獻者的表彰。所以有些名門望族祠堂大門前設有旗杆。
牌坊:多為表示對先人的紀念,頌揚之情而立於祠廟大門前方的建築物。牌坊是品德高尚,地位尊貴的象徵,牌坊上的雕刻越精美就越顯示出先人的高潔和後世的虔誠。牌坊有表彰政績的,有旌表節義的。從材料上看有石牌坊、木牌坊。
泮池:牌坊正前方還築有泮池,泮池即水池。是採用過去學宮中禮儀性的設施,暗中希望自己家族有更多的子孫「進學」「入泮」成為科舉人才;另一方面,民間還認為水池是「聚財」的象徵。
匾額和柱楹:匾額與柱楹是祠堂建築的點睛之處,語言簡練,寓意深長,文采激揚,趣意盎然,特別是名人題寫的匾額、柱楹尤為珍貴。
結束語:
在漫長歷史的更迭與變亂中,古建築已所剩無多,祠堂更是支離零落。今天我們相逢盛世,富裕家族可以建築祠堂,這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之舉,祠堂建築要儘可能地保留原來結構、外觀、空間、裝飾、裝修及佈局的原汁原味。真正做到繼承祠堂建築原有的建築特徵和特色。
所以三僚風水師曾慶華(牧之)認為祠堂作為古建築應該按原有的祠堂建築的規制和款式營造,從風水選址、款式、裝飾、結構、規儀都要按傳統方式去完成。
如今祠堂成了家族心靈的驛站。給人以特殊的關切和慰藉,給人以安全和安定感覺;祠堂里供奉著歷代祖先的神位、羅列代代顯赫功名。堂中天地悠悠,堂里香燈永續;堂中上下交融,堂里古今一體;庭、堂之間的台階每一級都踏出整個家族的宗教和歷史的感情,每一炷清香都隱隱熏出整個族群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