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潮汕祠堂文化

入:   來源:潮汕旅行網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16日

淺談潮汕祠堂文化

在潮汕地區,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落,隨處可見一種供奉祖先家神木主的處所——祠堂。在解放前,一些宗族只要有百幾十丁(即男子)以上,便要建祠堂來追祖德,報宗功,敦睦族誼,加強宗族凝聚力。倡議建祠堂者的主要思想是:有了祠堂,子孫後代便不會去旁依他族,合族便能在該地居住,繁衍生息。

為了顯示宗族實力以及厚實的文化積澱,建祠者不惜花重金延請名人書寫詩文祖訓,或請名師雕琢花鳥蟲魚等物嵌砌於祠堂門壁肚之上,如庵埠喬林的林氏宗祠,門樓壁肚上便刻有南明宰相陳子壯、清代政要名人張廷玉、陳繼儒、傅山、尹源進、張玉等名流所書寫的詩文。彩塘金沙的從熙陳公祠的石刻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潮汕地區的祠堂有私祠、宗祠和家廟之分。私祠,是某氏一支派系所建的,往往稱某某公祠;宗祠是指那些同姓而不論派系所建的祠堂;家廟是官宦人家建的祠堂。在舊時,祠堂格局不能隨意設置,要受封建禮制約束,如開三山門和門前設置門當戶對(石鑼石鼓),族內必須有科班出身而入仕的人。祠堂門前的照壁要嵌麒麟,那就更有講究,麒麟腳的站跪姿勢應按族人官階品位來定,一般是一品跪三腳、二品跪二腳、三至五品跪一腳、六品以下麒麟不可跪。如若越制違規,當地官府有權拿之問罪,輕則責令拆除,重則要受刑罰。

據說,清末時期澄海江都五鄉林氏聯宗合建林氏家廟于玉井鄉(當地稱為華國祠),五鄉宗親籌資甚豐,為了宗族的體面,大開三山門,並配置門當戶對。在華國祠落成之後,有妒忌者將此事告之澄海縣正堂,澄海知縣聞知後,本想這是一個敲竹槓以飽私囊的好機會,即議于次日帶差役到玉井問罪,但恰好被當時在縣衙內當佐雜的五鄉林氏中一位宗親獲悉,該宗親便連夜趕回鄉來告知主事者,主事者得知後驚惶失措,連夜召集五鄉林氏族老商議對策。其中有一族老建議連夜到鮀浦雲露的林氏家廟,請宋銀青光祿大夫林紹堅的木主來入祀華國祠,眾族老即照此建議。第二天,縣令果然帶著衙役到華國祠查看,當知縣大人看到祠中祀奉有林紹堅木主,並無超越禮制時,只好說是路過此地,聞知五鄉林氏新建祠堂便前來看看。

祠堂作為宗族象徵的聖地,雖然有封建族權勢力的存在,以及一些帶有封建迷信思想,不能與時俱進的陋習,但它卻牽動每一位遊子的心,當遠居海外的赤子回到故鄉,便到祠堂向祖宗告知其平安歸來。潮汕祠堂的存在,還給後人留下了對潮汕地區的建築藝術、民間工藝和民俗文化的豐富研究價值。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