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宗族文化的發展方向

入:  來源:廣東惠東 馬偉 / 馬貴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05日

淺論宗族文化的發展方向

2020-11-12

祖宗崇拜、宗族感情、宗族觀念、祖訓族規、尋根問祖、宗族聯誼等統稱為宗族文化。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經過千百年的提煉和整理約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它作為中國農村代際傳承的精神紐帶,之所以長期存在,其中有著其合理的積極的元素,因而成為中國社會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固有成分,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洗禮,仍然具有不竭的生命力。“篤宗族以昭雍睦”,為的是就希望能協調宗族關係,維護宗族內部的和諧,通過祭祀共同的祖先來聯絡、維護和穩定族人間的感情。然而,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經濟社會,宗族文化不可避免地有帶有明顯的經濟求利目的,個別人打著宗族文化的旗號,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在網路上,在宗族社會裏引起極壞的影響。我們以為,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無論經濟如何發達,只要把握住下述幾點,宗族文化的發展方向就不會偏差,姓氏的良好形象就不會改變。

 

一、凸顯道德

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社會之間的原則和規範的總和,它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依靠人們的內在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維繫,以善惡和是非標準來評價。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曾把道德分為公德與私德。他認為,“凡屬於內心活動的,如篤實、純潔、謙遜、嚴肅等叫做私德”,與此相對,“與外界接觸而表現于社交行為的,如廉恥、公平、正直、勇敢等叫公德”。福澤諭吉認為私德是一種被動的道德 ,公德是一種主動的道德,用私德教化人是未開化社會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社會裏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社會活動越來越複雜,僅靠私德已經難以調整和規範千變萬化的現實生活。因此,社會公德是在公共生活中調節人們之間的關係、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的行為規範。社會公德是全民性的道德,它為社會的全體所承認,並為絕大多數人所擁護和遵守。任何社會公德都是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產物,它的內容和形式以及它所服務的物件都隨著社會形態的變更而發生變化。社會公德對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改善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培養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的公共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社會公德的作用也將更加重要。

 

二、踐行感恩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到“銜環結草,以謝恩澤”,再到“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厚重的感恩文化傳統,深深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感恩是一種傳統的文明,是一種優秀的品德,更是一種責無旁貸的責任。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關心他人;才能學會包容,贏得友誼,贏得真愛;才能擁有快樂,擁有幸福。唯有如此,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才會變得更加親切,更加和諧。在宗族的活動、交往中,應大力提倡用感恩的心來融化自私與冷漠,培養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品德。要學會感激周圍的人和事,要學會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文氣質。

 

三、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尊敬長輩,長幼有序,在家族宗親中是最重要的道德規範之一。字輩是家族繁衍進程的標記,它可以清楚表明自先祖開基以來傳承的世系序數。在家族蕃衍的過程中,長房分支,繁衍快的分支,後代的輩份就低。繁衍代數越多,差別就越大,輩分高低與年齡大小倒置現象就越嚴重。這樣的不協調情況,不利於宗親之間的親情交往,甚至無形間使宗親間產成隔閡。建議在宗親聯誼活動和宗親平時交往時,五代直系親屬仍然用俗定敬稱,而五代之外的宗親應該以年齡大小作為禮儀往來的長幼順序,與社會交往慣例保持一致。這樣更符合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也有利於加深宗親情誼,增進親情往來。在族譜編修時,世系記載仍照族譜體例按字輩排,而宗賢傳記則應該按出生年月排列。聯誼會、族譜編委會按職務高低排列,同職務則按年齡大小排。

 

四、愛國敬祖

愛國敬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優秀兒女的共同品質。愛國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對血緣歸屬和道德文化的認同。在中國人之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愛國,不是所有的人都敬祖。不熱愛祖國的人,也不可能敬崇祖先。數典忘祖的人是中華民族的敗類,我們不屑與之為伍。然而,世界各國的宗親在一起參加聯誼活動,因社會背景不同,必然會導致政治觀點和宗教信仰不同,這很正常,我們是在“愛國一家”、“認祖歸宗”的共同願望下走到一起來的。在會議和交往中不要爭論政治問題,不要糾纏歷史舊帳。這些與我們活動宗旨無關、無益的爭議,會影響大家的團結,會影響我們為社會、為宗親服務的公益事業。我們的團體不是宗派組織,沒有任何法權和利益,不能搞任何有損于社會安定的宗派活動。宗親聯誼會是文化研究團體,主要從事姓氏文化研究,兼顧經濟交流和親情交往,一定要遵紀守法,不能牽涉和干預行政或司法機關管轄的事務。

 

五、團結奮進

血脈相連,心靈相通。來自五湖四海的宗親在聯誼活動中相聚,感到非常親切。通過尋根謁祖,在對共同祖先的緬懷與祭祀中,更深體會到深厚的骨肉親情。然而,作為一個社會群體,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人際關係中的各種問題。由於民間組織的鬆散性,很多開始並不重嚴重的意見分歧,長時間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出現不團結現象。這是我們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我們現在的宗親聯誼會,是自願參加的文化研究和聯誼組織,是為廣大宗親服務的組織,只有自覺自願服務的義務,沒有強制約束別人的權力。雖然我們是鬆散性的組織,也得講民主,講紀律,否則就會是一盤散沙,結果會一事無成。團結才有力量。同心同德,團結一致,才能完成姓氏文化研究重大任務。而要實現團結,就要在組織內部講民主,講紀律。民主和紀律,是團結的基礎。一些帶著個人目的參加者,一些熱衷於製造和擴大矛盾者,遲早必將會陷於孤立。

 

六、扶貧濟困

慈善是一種人類美德。慈善事業就是個人或團體基於慈悲、同情、救助等觀念,為災民、貧困者及其他生活困難者進行的幫扶、救助活動的統稱。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著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尊老愛幼、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這些美德不僅植根于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信仰之中,體現於人們自覺自願地扶貧濟困的樸素行為之中,而且還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慈善文化,並指導一代又一代的人獻身慈善事業。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廣大民眾的熱情參與下,我國的慈善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各地方湧現出大量的民間社會慈善組織,姓氏家族也不甘落後。

以馬氏為例,海南省馬氏宗親以“馬氏獎學福利基金會”作為自己的全省組織名稱;惠州絳帳文化研究會也已成立了專門的“教育獎學基金會”;廣東深圳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組織成立了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根據福布斯發的2012中國慈善榜,馬化騰在深圳排第一,僅2011年,馬化騰(微博)先後向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款1.088億元;深圳市冠懋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澤琪捐資5000萬元在家鄉建設了“成田鎮高級中學”,並在江西樂平以“一對一”的方式直接同時資助兩個困難大學生各自完成了四年的學業;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馬興田,僅2011年現金捐贈總額16,240萬元,入圍中國慈善排行榜;據不完全統計,香港達成集團、佳甯娜集團董事局主席,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會長馬介璋先生個人為公益慈善事業捐出了5000多萬元,其中有汕頭市潮南區馬介璋職業技術學校,潮陽成田鎮馬介璋中學;深圳市鼎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國際華商會副會長、香港中國商會副會長、湛江潮人海外聯誼會會長、泰國華人青年商會顧問馬偉鵬2005年捐資700多萬建設湛江市南國熱帶花園“鼎能苑”,2011年為湛江市中心醫院捐資1000萬元;力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偉武2010年11月,捐資捐資3000萬在家鄉建設“力嘉中學”;深圳市置福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深圳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馬少福,2011年4月,個人出資1000萬元成立潮商幸福基金,2011年11月,捐資為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興建衛生院及贈送環衛車約2500萬元,捐資500萬元為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家美一村道路改造工程;以及還有眾多為慈善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等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所成立的基金會均有自己的架構,宗旨均是“致力公益慈善事業,關愛青少年成長,宣導企業公民責任,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主要從事扶貧濟困、救孤助殘、賑災救援、抗擊疫情、助學興教等社會公益慈善活動及青少年(特別針對其中困難群體)的教育發展專案和其他社會教育發展項目。

慈善具有無償性、自願性、民辦性、社會性、無國界性等五個特徵,如何建立規範的、統一的、屬於馬氏自己的民間慈善機構,將是世界馬氏聯誼總會探討與實踐的重要課題。建議先從“一對一”的模式開始試行探索,等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基金會,納入統一的管理,定期向海內外馬氏社團組織公佈收支情況,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