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歷史沿革
中國地下考古資料可資證明的中華文明史已有五千年之久。五千多年來,中國經歷了眾多的朝代,歷朝歷代的政區名稱和行政區劃變化很大。河北省和全國一樣,政區名稱和行政區劃也隨著改朝換代不斷變化。但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河北這個開發較早的地區,始終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河北地區歷史悠久,在河北全省各地,遍佈著早期人類的遺址,遠在二百多萬年以前,就繁衍、生息著古老的人類,河北地區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諸階段。傳說中的黃帝、炎帝就曾活動在河北地區,這裏也留下了遠古先皇堯、舜、禹的足跡。
中國有確切紀年的朝代是西元前二十一世紀開始的夏朝。夏朝之後是商朝,商朝曾在今河北邢臺西南部建都。西元前十一世紀中期,周武王滅商,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中國行政區劃的歷史,現在有文獻可查的,是從周朝開始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從西元前七七○年周平王將國都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始稱為東周。東周又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西周時期,廣置封國。到了東周春秋時代(西元前七七○至前四七六年),奴隸制行將解體,封建制孕育待生,王權衰落,邦國林立,諸侯國有一百多個。經過長期激烈的兼併戰爭,到了東周戰國時代(西元前四七五至前二二一年),主要諸侯國只剩下魏、趙、韓、齊、秦、楚、燕七國,即所謂“戰國七雄”。其中在河北建都的北有燕國,南有趙國,中部還有北方少數民族狄人建立的中山王國。
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郡,其中在河北境內陸續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廣陽、邯鄲、巨鹿、代、恒山等八郡。
漢朝,分全國為十三刺史部(又稱十三州),河北北部主要屬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屬冀州刺史部,張家口地區北部為匈奴、烏桓活動的地區。
漢代以後,幽州、冀州作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劃,在河北境內,曆魏、晉、南北朝而不改。
隋朝統一中國以後,文帝廢郡置州,以州直接轄縣。到煬帝時,又更州為郡,以郡統縣。郡治在河北的有北平、恒山等十四郡。從隋朝始,冀州、幽州作為一級政區之名消失於史籍。
唐朝初年,以山河大勢將全國分為十道。今河北轄域主要為河北道,小部分屬河東道和關內道。“河北”一詞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就出現了,但作為大行政區的名稱是從唐太宗貞觀元年(西元六二七年)並州郡分道後才出現的。
唐朝滅亡以後,形成“五代十國”。當時河北境內的中南部,先後為梁、唐、晉、漢、周之屬地,北部則主要為契丹遼政權。
宋朝初年,曾將全國劃分為十五路,今河北主要屬河北路,後來又分為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兩個行政區。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位於元朝大都(今北京)附近的今河北大部為“腹裏”地區,歸中央中書省直轄。
明朝初年,建都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今河北大部為北直隸省,明永樂十九年(西元一四二一年)遷都順天府(今北京),改北京為京師,今河北省大部分地區歸京師管轄。
清朝繼續實行行省制度,河北為直隸省。
中華民國成立後,當時國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於一九二八年改為河北省今名。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為河北省。
一九五二年撤銷平原省,將武安、涉縣、臨漳三縣劃歸河北省,同年還撤銷察哈爾省,將其原察南、察北兩個專區劃歸河北省
。
一九五六年撤銷熱河省,將其原大部分轄區劃歸河北省。
一九五八年,將河北省的順義、延慶、平谷、通縣、房山、密雲、懷柔、大興等縣劃歸北京市。
一九七三年,將河北省的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等五縣劃歸天津市。至此,形成現在河北省的轄區規模。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轄:十一個地級市,三十六個市轄區、二十二個縣級市、一百○八個縣、六個自治縣。
石家莊市:
轄六個市轄區、十二個縣,代管五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長安區。
長安區 橋東區 橋西區
新華區 裕華區 井陘礦區(礦山街道)
辛集市(辛集鎮) 槁城市(廉州鎮) 晉州市(營裏鎮)
新樂市(長壽街道) 鹿泉市(獲鹿鎮) 平山縣(平山鎮)
井陘縣(微水鎮) 欒城縣(欒城鎮) 正定縣(正定鎮)
行唐縣(龍州鎮) 靈壽縣(靈壽鎮) 高邑縣(高邑鎮)
趙 縣(趙州鎮) 贊皇縣(贊皇鎮) 深澤縣(深澤鎮)
無極縣(無極鎮) 元氏縣(槐陽鎮)
唐山市:
轄六個市轄區、六個縣,代管二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路北區。
路北區 路南區 古冶區
開平區(開平鎮) 豐潤區 豐南區(豐南鎮)
遵化市 遷安市(遷安鎮) 遷西縣(興城鎮)
灤南縣(倴城鎮) 玉田縣(玉田鎮) 唐海縣(唐海鎮)
樂亭縣(樂亭鎮) 灤 縣(灤州鎮)
秦皇島市:
轄三個市轄區、三個縣、一個自治縣。
市人民政府駐海港區。
海港區 山海關區 北戴河區
昌黎縣(昌黎鎮) 盧龍縣(盧龍鎮) 撫寧縣(撫寧鎮)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
邯鄲市:
轄四個市轄區、十四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叢台區。
叢台區 復興區 邯山區
峰峰礦區(臨水鎮) 武安市(武安鎮) 邯鄲縣(南堡鄉東小屯村)
永年縣(臨洺關鎮) 曲周縣(曲周鎮) 館陶縣(館陶鎮)
魏 縣(魏城鎮) 成安縣(成安鎮) 大名縣(大名鎮)
涉 縣(涉城鎮) 雞澤縣(雞澤鎮) 邱 縣(新馬頭鎮)
廣平縣(廣平鎮) 肥鄉縣(肥鄉鎮) 臨漳縣(臨漳鎮)
磁 縣(磁州鎮)
邢臺市:
轄二個市轄區、十五個縣,代管二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橋東區。
橋東區 橋西區 南宮市(鳳崗街道)
沙河市 柏鄉縣(柏鄉鎮) 邢臺縣(邢臺市橋東區)
任 縣(任城鎮) 清河縣(葛仙莊鎮) 甯晉縣(鳳凰鎮)
威 縣(洺州鎮) 隆堯縣(隆堯鎮) 臨城縣(臨城鎮)
廣宗縣(廣宗鎮) 臨西縣(臨西鎮) 內丘縣(內丘鎮)
平鄉縣(豐州鎮) 巨鹿縣(巨鹿鎮) 新河縣(新河鎮)
南和縣(和陽鎮)
保定市:
轄三個市轄區、十八個縣,代管四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新市區。
新市區 南市區 北市區
涿州市 定州市 安國市
高碑店市 滿城縣(滿城鎮) 清苑縣(清苑鎮)
淶水縣(淶水鎮) 阜平縣(阜平鎮) 徐水縣(安肅鎮)
定興縣(定興鎮) 唐 縣(仁厚鎮) 高陽縣(高陽鎮)
容城縣(容城鎮) 淶源縣(淶源鎮) 望都縣(望都鎮)
安新縣(安新鎮) 易 縣(易州鎮) 曲陽縣(恒州鎮)
蠡 縣(蠡吾鎮) 順平縣(蒲陽鎮) 博野縣(博陵鎮)
雄 縣(雄州鎮)
張家口市:
轄四個市轄區、十三個縣。
市人民政府駐橋西區。
橋西區 橋東區 宣化區
下花園區 康保縣(康保鎮) 宣化縣(張家口市宣化區)
張北縣(張北鎮) 陽原縣(西城鎮) 赤城縣(赤城鎮)
沽源縣(平定堡鎮) 懷安縣(柴溝堡鎮) 懷來縣(沙城鎮)
崇禮縣(西灣子鎮) 尚義縣(南壕塹鎮) 蔚 縣(蔚州鎮)
涿鹿縣(涿鹿鎮) 萬全縣(孔家莊鎮)
承德市:
轄三個市轄區、五個縣、三個自治縣。
市人民政府駐雙橋區。
雙橋區 雙灤區(雙塔山鎮) 鷹手營子礦區(鷹手營子鎮)
承德縣(下板城鎮) 興隆縣(興隆鎮) 隆化縣(隆化鎮)
平泉縣(平泉鎮) 灤平縣(灤平鎮) 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
寬城滿族自治縣(寬城鎮)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鎮)
滄州市:
轄二個市轄區、九個縣、一個自治縣,代管四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運河區。
運河區 新華區 泊頭市
任丘市 黃驊市(黃驊鎮) 河間市(瀛州鎮)
滄 縣(滄州市新華區) 青 縣(清州鎮) 獻 縣(樂壽鎮)
東光縣(東光鎮) 海興縣(蘇基鎮) 鹽山縣(鹽山鎮)
肅寧縣(肅寧鎮) 南皮縣(南皮鎮) 吳橋縣(桑園鎮)
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
廊坊市:
轄二個市轄區、五個縣、一個自治縣,代管二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安次區。
安次區 廣陽區 霸州市
三河市 固安縣(固安鎮) 永清縣(永清鎮)
香河縣(淑陽鎮) 大城縣(平舒鎮) 文安縣(文安鎮)
大廠回族自治縣(大廠鎮)
衡水市:
轄一個市轄區、八個縣,代管二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桃城區新華路。
桃城區 冀州市(冀州鎮) 深州市(深州鎮)
饒陽縣(饒陽鎮) 棗強縣(棗強鎮) 故城縣(鄭口鎮)
阜城縣(阜城鎮) 安平縣(安平鎮) 武邑縣(武邑鎮)
景 縣(景州鎮) 武強縣(武強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