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譜牒文化 »

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舉行第四屆會員大會

作者:光陽  來源:晉江市譜牒研究會  更新時間:2011年12月14日

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舉行第四屆會員大會

2010-12-23

會長周儀揚致辭

2010年11月 6日上午,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舉行第四屆會員大會暨第四屆理事會就職典禮,周儀揚先生連任會長。

幾年來,市譜牒研究會利用族譜資料,利用首屆海峽論壇和閩台族譜展覽,積極開展同台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的聯絡,利用同根同源的優勢,加強同民間組織的往來,幫助臺胞和海外僑胞到晉江尋根問祖。 市領導葉榮宗出席會議。

 

在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會員大會上的工作報告

秘書長 黃龍泉

各位領導、各位會員、女士們、先生們:

受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理事會的委託,下面我就幾年來工作,向大家作一個簡要的彙報。

幾年來晉江市譜牒研究會在市政府有關部門和領導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支持下,在本會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和社會的好評,具體表現在:

一、研究譜牒、收集譜牒資料;

收集譜牒資料,這是一項長期的業務建設,本會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積極地搜集、搶救、整理、研究的宗旨。目前已收集近百個姓氏,1200多部族譜,編輯出版《晉江譜牒研究》會刊26期,編印譜牒工作簡報 159期,編輯出版的學術論文集有《從族譜看閩台關係》、《譜牒研究與閩台民俗》、《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等多部。與此同時,又編印《晉江譜牒研究會成立10周年紀念特刊》、《晉江金門族譜聯展》、《晉江譜牒.書風展》等多本特刊。這些書刊的出版,既作為本會開展諸多業務活動的概括,又反映了本會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學術成果。

從總體上說,譜牒工作需根據新時期的要求,相應地開展活動,顯示譜牒工作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特點。譜牒是一種冷門的學科,儘管它與每一個人都有關聯,但平時人們對它接觸較少,愛好者也有局限,要使人們在概念上理解譜牒的內涵,尤其對譜牒比較陌生者,只有不斷地普及提高譜牒文化知識,增進他們對譜牒的瞭解或認識,才能讓譜牒逐步成為群眾性的共同事業。當然,群眾對修譜的積極性高,這點大家是公認的。但是要進一步查尋族源或搞清楚祖先的來龍去脈,對這方面比較熟悉的人卻為數不多,甚至有些地方還是空白,要怎麼改變這種現象呢?我們的體會是必須加強青少年譜牒文化知識的教育,提高對“尋根謁祖”目的意義的認識,我們要積極呼籲,喚起社會的重視。如果後代子孫淡化祖根的觀念,或對祖先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就意味著對歷史的背叛。

修譜是修正族人的履歷,追朔完善宗族的歷史記載。族譜是家族主要的檔案,是世代唯一保存的珍貴歷史資料,也是地方史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譜、族譜、宗譜、大宗譜、志書等都是譜牒文化的範疇,我們要強化譜牒的管理,更要加以珍惜和保護族譜資料。

二、挖掘譜牒文化內涵,促進臺灣同胞的故鄉認同感;

幾年來,本會運用族譜資料,利用首屆海峽論壇和閩台族譜展覽,選擇 150種族譜及與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族譜聯展的有關活動照片參與展覽,造成廣泛的社會影響。特別是2008年 8月與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共同舉辦“晉金族譜聯展”,不但引起金門各階層和百姓的關注,金門乃至臺灣新聞媒體都跟蹤採訪報導,一時轟動了海峽東岸,吸引當地譜牒工作者和百姓絡繹不絕地前來參觀查閱。在展出期間,金門的吳、陳、黃、趙等姓氏,先後發現他們的族譜與大陸的族譜世系對接。從而引發了晉金兩地的互邀探訪,促進兩岸宗親密切往來與聯繫。尤其通過來往互訪接觸,彼此之間都有親緣之感。臺灣與金門同胞感慨萬分地說,前階段由於歷史原因,造成兩地斷絕往來,如今能順利相會,暢敘親情,說明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我們兩地的血緣關係是永遠連在一起的。

三、利用譜牒資料為臺灣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尋根謁祖。

本會本著服務海內外鄉親的宗旨,無論尋根者的地位高低,上至社會名流,下至普通百姓皆一視同仁,積極認真協助他們查找祖源。如果一時不能直接找到祖根,只要有一點線索,本會都會盡力而為並給尋根者予以答復。十多年來,本會無償為“三胞”尋根數以千計。大部分鄉親對本會的服務,都是比較滿意的。評價是好的,對本會認真負責,無私地為海外鄉親服務的精神,表示敬意和感謝。多次來人來函向本會表示感謝。

四、積極開展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塑造晉江的良好形象。

本會注重提高會員素質,總結研究成績,持續性地開展學術研究,舉辦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定期出版刊物,積極參加全國性的活動,會員的論文多次入選《論文集》如去年在傷害召開的全國家譜學術研討會,以及今年在常州召開的華夏姓氏源流研究會,本會組織人員參與,並發表相關論文。與此同時,又注重與海外的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如與美國猶他家譜學會香港家譜研究中心、新加坡國立圖書館、臺灣姓氏研究學會、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金門縣采風發展協會及臺北晉江同鄉會、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等晉江同鄉會。與國內交流的有北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廈門大學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泉州市圖書館等有關學術單位以及海內外專家、學者等不定期的文化交流。這種交流活動,不僅能廣泛的與有關學術團體保持密切的聯繫交流,而且能凝聚有志作者和愛好者為本會開展學術活動的支持和幫助。

臺灣臺北有一位學者張勝彥,本會每次研討會,他雖未曾撰寫文章參與活動,但他都能認真閱讀本會寄與的論文集,並認真地寫好讀後感,公正的評價。其他的學者大多反映譜牒工作搞出特色。

2010年初,又本會牽頭的關於“晉江修譜民俗禮儀”的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於今年6月2日被晉江市人民政府,晉江市文化體育局批准為“晉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由晉江市文化體育局為本會授牌。

幾年來,本會雖有很大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仍然感覺到有不少的不足之處,尤其是我們作為一個民辦的社會團體,在活動時明顯地感覺資金的限制與不足,我們熱切地希望各級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界社會人士能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指導。

謝謝大家。

 

在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會員大會暨第四屆理事會職員就職典禮上的致辭

晉江市政協副主席 葉榮宗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秋風送爽,潮聲澎湃。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地有志於譜牒研究工作的同仁齊聚在美麗的深滬海濱,深滬歷來文化積澱豐厚,各種人才出類拔萃,古鎮氣息十分濃鬱。

值此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會員大會暨第四屆理事會職員就職典禮之際,我謹代表晉江市人民政府、晉江市政協、晉江市人大,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祝願第四屆新當選理事努力為譜牒研究作出更多的成績!祝與會的來賓、全體會員身體健康,生活美滿!

十幾年來,晉江市譜牒研究會本著開展譜牒發掘、搶救、整理、研究,為晉江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開展同港澳臺同胞及海外僑胞的學術文化交流,為他們尋根謁祖提供服務的兩大宗旨,積極進行民間譜牒的搜集、整理;對譜牒資料悉心研究,定期出版簡報和《晉江譜牒研究》刊物;廣泛開展會員之間、海內外進行譜牒研究的學者之間的學術切磋交流,弘揚晉江歷史文化;以譜牒研究為工具,服務港澳臺同胞及海外僑胞,幫助多起臺灣同胞在晉江尋到自己的祖源,為海峽兩岸的密切往來架橋鋪路。據我瞭解,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至今已出版《晉江譜牒研究》刊物26期,簡報159期,先後舉辦5次有眾多海內外學者參加的專題研討會,在學術界得到很好的聲譽。一個民間文化團體,能持之以恆,在十幾年中做出這許多成績,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丟失社會發展進程的鏡子,人類就會失去前進和發展方向。在新的歷史時期,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歷史文化遺存的消失也日益加快,令人擔憂。而記載家族淵源、遷徙、繁衍的譜牒資料,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情況,而且記錄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進程,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較為詳細,更具史料價值。對於研究家族繁衍、歷史名人活動、社會經濟發展、民風民俗都是十分珍貴的資料。比如晉江眾多家族的譜牒中,就保留著先代東渡臺灣開發墾殖的記錄,有力地證明瞭晉江是臺灣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兩岸同胞同根共祖,血濃於水的事實。所以說,晉江市的譜牒研究,不僅是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而且對於我市的文化事業特別是文字史料遺存的搶救保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加強海峽兩岸交流的今天,通過涉台譜牒研究及其交流促進臺胞尋根兩岸交往更起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晉江市譜牒研究會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是譜牒研究會周會長和全體成員持之以恆、共同努力的結果,也同在座的海內外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和指導、本市企業界人士在經濟上一向大力的支持分不開。對此,我謹代表晉江市人民政府,向為我市文化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的朋友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今日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職員就職履新,新選出的第四屆理事會職員意氣風發,充分顯示了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的活力,預示著研究會更美好的未來。我謹祝願新一屆領導班子能團結全體會員,發揚傳統,做出新的貢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名譽會長丁和木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會員:

首先,我謹代表晉江市譜牒研究會各位名譽會長向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會員大會的召開暨第四屆理事會的產生以及新當選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表示祝賀!

過去十三年,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譜牒研究相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現在已經是全國比較活躍的譜牒研究機構之一。不管是在譜牒研究;幫助臺胞、僑胞尋根認祖;還是搜集譜牒資料方面;擴大對外聯絡和學術交流、出版會刊和論文專集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直接推動了晉江市對台、對僑的研究的發展,也為晉江市僑台工作的開展給予了有力的支援。

過去十三年,晉江市譜牒研究會會務工作順利不間斷的開展,是在全體會員樂於奉獻及積極開拓精神激勵下一路高歌猛進的。正是因為有你們,研究會得以聲名遠播,還是因為有你們,助產了“晉江修譜禮俗”成為晉江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你們開創了晉江譜牒研究這一文化現象。你們不僅是本會的功臣,更是晉江鄉土文化的功臣。而研究會並沒有給予大家什麼,我想僅僅給予大家的大概是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吧,是一種文化氛圍。或許有傻子會說我們是一群瘋子,在社會如此功利的時候,我們竟然在談論譜牒研究。但是,在我看來,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堅守一種精神,我們要營造的是一種承接傳統文化的精神陣地。

值此換屆之際,我們希望研究會在周儀揚會長暨新一屆理事會的領導下,繼續加強會務建設,密切聯繫會員,多組織開展調研、研討和交流活動,建設一個有活力的研究會,推動研究會的各項工作上新的水準。作為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的一員,我們也將與所有會員共同努力,一如既往的支持譜牒研究會的各項工作。

最後,祝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圓滿成功!

祝各位來賓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幸福!

 

晉江文化體育局蔡溫恩副局長致辭(摘錄)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對晉江譜牒研究的大力支持。在今年的六月份,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期間,晉江的修譜禮俗已經列入晉江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還要爭取列為泉州級、省級甚至上升到國家級。這裏面包含了今天在座的會員以及更多同志們的心血和共同心願。另一方面,幾年來晉江的譜牒研究在會員的努力下,我們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我們共同做好臺灣、金門同胞尋根認祖方面成績斐然。非常感謝大家,預祝晉江譜牒研究會在新一屆理事會的帶領下,為晉江族譜的事業,甚至為我們祖國的統一做出更大的貢獻。

 

福建省民俗學會陳育倫會長致辭(摘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會員代表,省民俗學會接到周儀揚會長的熱情邀請。今天上午,我們學會的副會長郭志超教授,學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鄭楚教授和我,專程從廈門來參加大會。首先,讓我代表省民俗學會向大會的召開及周儀揚會長的再次當選榮任會長以及新當選的第四屆全體理事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晉江市譜牒研究會成立十幾年來,在譜牒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譜牒文化的推廣;在幫助臺胞、僑胞尋根認祖方面,做了很突出的成績。晉江譜牒研究會雖然是地方的學會,但取得很大的成績,我希望在新一屆理事會的領導下,取得更輝煌的成果。

 

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會、金門縣采風文化促進會葉均培先生致辭(摘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好!我們今天有幸參加這個活動,非常感謝周會長的邀約,周會長長期專注於族譜方面的研究與推廣。在他的努力下,研究會跨出了很大的腳步,與金門和臺灣都做了各種族譜的對接和聯繫。族譜推廣方面,金門受到他很大的啟發,在他的精神鼓勵之下,我們金門的族譜將來會跟大陸這邊的族譜研究作進一步的交流。

剛才文體局蔡副局長所提到的晉江已將族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周會長這種精神鼓勵下,我希望我們共同研究的族譜,不單單是地方級的、省級的、國家級的,更要成為世界級的。因為,只要有姓氏就有根,根就來自於我們的這個精神。

 

泉州學研究所林少川所長致辭(摘錄)

今天很高興應邀參加了譜牒研究會的換屆大會。向繼續連任的周會長及各位理事表示衷心的祝賀。

族譜研究很重要,家譜是中華文化的特色,顧頡剛說:“在中國史學方面,還有兩個金礦沒有開掘,一個是方志;一個是族譜。”這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事,現在全國各地都設有方志辦了。改革開放後,族譜研究提高到一個歷程,在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績。國家文化部、檔案局在1984年發出了做好中國家譜研究的通知,其中提到,族譜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急需搶救的史料,要創造發掘族譜研究的條件。

這幾年來,尤其在在閩南、在僑鄉泉州,族譜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晉江譜牒研究會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是眾所周知的,是有地方性和世界意義的。晉江地名來歷就是晉代人南遷沿江而居。晉江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各種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泉州文化、閩南文化,又隨著東渡臺灣、下南洋。

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凝聚力。十幾年來,晉江的族譜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已經收到周會長寄來的《晉江譜牒研究》26期,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在換屆之際,謹向他們表示祝賀,並希望在今後取得更大的成績。

對新一屆理事會提出三條建議:一、繼續加強學術研究,把晉江族譜研究的成果推向全國、推向世界。編輯一套有關晉江的族譜研究叢書;把這幾年幫助尋根認祖的事例梳理出來,形成尋根認祖的一個系列,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作;把晉江族譜研究的目錄或提要彙編出來,對尋根認祖、海外交流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建立晉江譜牒研究會的網站,把晉江譜牒研究推向世界,前期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為晉江族譜研究鋪路。三是希望新一屆理事會在周會長的領導下,加強領導注意培養年輕人,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讓學術研究後繼有人。最後,希望新一屆的理事會在周會長的帶領下,取得更大的成績。

 

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成員名錄

創會會長:周儀揚

會長:  周儀揚

副會長: 黃龍泉、粘良圖、顏達紅

秘書長: 黃龍泉(兼)

副秘書長:黃鴻源、施青剛、王再興、吳綿普

常務理事:王再興、王文進、莊清泉、李世樂、周儀揚、吳綿普、

     吳清蘇、吳志柏、林水源、陳鈞鈞、施青剛、施仲謀、

     施能忠、張天聰、蘇純仁、曾華衡、顏長江、顏達紅、

     粘良圖、黃龍泉、黃鴻源、蔡書劍

理事:  蔡榮錠、鄭榮偉、王仁挺、洪雲峰、林良田、林瑞凰

榮譽理事:莊聰生、蔡尤資、黃國評、肖輝璣、吳謹呈、李龍田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榮聘

名譽會長、顧問、顧問單位

名譽會長:陳健倩、陳支平、陳育倫、丁和木、林瑤琪(臺灣)、

     莊國榮、莊銘通、莊垂豎、翁秋煌、陳文棟(香港)、

     蘇億鑼、林時吟、林榮登、李天得、錢正民(香港)、

     李獻蘭、孫秀賞、鄭坤元、施能向、粘為燈、蔡峰毅、

     林是紅、曾智良、丁維燦

顧問單位:東石塔頭孫氏宗祠公譜管委會

     深滬鎮歷史民俗研究會

顧問:  蔡萌芽、姚志強、葉榮宗、顏子鴻、吳松茂、洪偉辟、

     李章凱、黃詩瑜、林莉莉、李尚丹、範清靖、許謀清、

     黃延藝、許在全、許朝愷、蔡溫恩、許嘉豐、葉海山、

     林少川、丁毓玲、李天錫、郭為汀、黃 良、曾平暉、

     曾 閱、陳仲初、吳金鵬、吳清華、吳喬生、李國宏、

     郭志超、石奕龍、連心豪、鄭 楚、鄭夢星、顏立水

  臺灣:王人瑞、陳炎正

  金門:黃奕展、陳順德、葉鈞培、黃振良、陳長慶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關於修改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章程的說明

2010年11月06日第四屆會員大會

根據社團發展和國家現行有關規定,我們對上屆審議通過的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章程,進行部分修改和增補,現說明如下:

一、修改依據:

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國辦發的2007—36號檔,國務院頒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政部制定的社會團體章程規範本:在四屆會員大會通過後,報晉江市民間組織管理辦、晉江市文化體育局審核備案。

二、修改內容:

第十八條 理事會的職權的第(六)修改為:

(六)決定每屆敦聘的名譽會長、顧問、顧問單位及屆中的增補;

第二十一條 本團體的創會會長、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增加第(六)條:(六)創會會長由發起組織本會並任首屆會長者方可認定為創會會長。

第二十三條 修改為:本團體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任期,可視情況連選連任。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或理事) 2/3以上會員(或會員代表或理事)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關於調整會費的說明

2010年11月6日第四屆會員大會

本會自成立以來,每年會員的會費為每年50元,現因活動比較頻繁,開支費用較大,同時會務成本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增加。提議從本屆起,每人每年的會費調整為 100元。請大會審議。

 


15年來,晉江譜牒研究會已幫助120多名僑胞“認祖歸宗”

用族譜搭起鄉情之橋

譜牒,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圖書形態。中國人的“尋根”情結,不能不說與延續數千年的譜牒有關。

晉江就有個譜牒研究協會,他們四處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族譜,架設起臺胞、僑親與晉江的“鄉情之橋”。協會成立15年來,幫助了120多名僑胞“認祖歸宗”,實現他們的人生夙願。

 

説明尋根風雨無阻

號稱“十戶人家九戶僑”的晉江,目前約有人口 100多萬,但是旅居海外的華僑也有 100多萬,在臺灣的同胞同樣也有 100多萬。1997年的中秋節,晉江當地的一些譜牒愛好者和文史專家學者共同倡議發起成立“晉江市譜牒研究會”。從此,他們開始幫助臺胞和僑親尋根的漫漫長路。

在接到同胞的請求之後,會員們總會風雨無阻地幫助找尋。“最快的時候只用了四五個小時。”譜牒研究會會長周儀揚說。2005年12月31日,旅居日本的臺灣籍吳利波女士在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的説明下,只用了 5個小時就在石獅蚶江錦裏村尋到祖根,圓了三代人的百年尋根夢。

當然這一路也並非輕而易舉。比如同胞提供的資料不夠詳細,有的甚至只能說出家門口的一棵樹、村口的一口井。研究會的會員們還要查資料,看祠堂、墳墓,以及去實地採訪老一輩的人,工作量不小。黃龍泉是譜牒研究會年紀最大的成員,已經83歲了。一次他到晉江羅山幫助一蘇姓先生尋親,“結果蘇先生提供的地址,只有山路,我又徒步走了20多分鐘”。

 

收集譜牒資料達兩千餘部

晉江市成立譜牒研究會以來,會員們走遍晉江,已收集2000多部族譜,編輯出版《晉江譜牒研究》會刊30期。

徵集當地的姓氏族譜資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儀揚說,他們到鄉村挖掘、收集資料時,一些群眾認為譜牒是神聖的,不能輕易示人,這就需要他們多次做思想工作。而每次收集完族譜後,會員們還經常要一個人扛著幾十本族譜回晉江,複印完後,再扛回去歸還,其中最重的族譜有七八十斤。

進行譜牒研究還需要恒心和毅力。研究會的會員們不管到哪兒都不忘收集譜牒資料。1999年,黃龍泉到新加坡探親,還收集到了1000多本有關晉江人的歷史資料和族譜。

 

挖掘內涵促進故鄉認同感

譜牒是一種冷門的學科,年青一代大都只聞其名,不見其實,對譜牒的價值認識不夠。為了使人們增進對譜牒的瞭解,晉江譜牒研究會還舉辦各種研討會和展覽。

2008年 8月,研究會與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共同舉辦了“晉金族譜聯展”。金門乃至臺灣新聞媒體都進行了跟蹤採訪報導,一時轟動海峽東岸,吸引眾多人前來參觀查閱。在展出期間,金門的吳、陳、黃、趙等姓氏,先後發現他們的族譜能與大陸的族譜世系對接,從而引發了晉金兩地的互邀探訪,促進了兩岸宗親密切往來與聯繫。

目前,晉江譜牒研究已舉辦了 7場研討會。臺北學者張勝彥,每次都會認真閱讀晉江譜牒研究會寄予的論文集,並認真地寫好讀後感,給予評價。

這些研究會的老人們,本可在家中享受清福,過些更悠閒的日子,但他們卻選擇了譜牒研究,並樂在其中。

如今,譜牒究會已有會員 123名,55至70歲年齡段的成員最多,周儀揚說:“希望能找到並培訓一批中青年志願者,讓譜牒研究後繼有人。”

 

轉載自:中華譜牒文化網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