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譜牒文化 »

研究家譜應尊重歷史慎辯真假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3日

研究家譜應尊重歷史慎辯真假

在太平盛世的當今,研究家譜者眾多,修譜更是方興未艾。追宗尋祖本是好事,但不能脫離歷史。否則將演變為亂認祖,盲追宗。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兼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家譜專家王鶴鳴曾指出,在中國歷史上,宋代以前的歷代統治者為了統治需要,指定專門官員編修官譜,入譜對象主要是帝王將相候等封爵對象的所謂士族世家,民間私家譜是不存在的。據考證,宋代起一些地方才出現了以文人墨客為主的私家譜,但數量很少,歐式、蘇式譜體例為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到了南宋,戰爭不斷,人們為躲避戰亂,根本無法顧及修譜。元代又是蒙古人的高壓統治,漢人社會地位低下,不可能公開修譜。私家譜體例的真正定型是在明代,現有據可查的私家譜大多是明清時期首修的。所以說,私家譜的首創在北宋,定型普及在明清,南宋及元代以前為斷代。正因為這個原因,明清時期的修譜者為了追宗認祖,不惜捨棄草根祖宗,攀附名門名人等士族大戶,造成了各地同姓譜系的混亂,出現了某一名人眾多子孫現象,甚至出現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名人,也有的拉來名人裝飾自己的家譜,競跟歷史記載相差幾百年。因此,續譜就出現蕭氏多為蕭何後裔,李氏多為李世民後裔,張氏多為張良後裔的不正常現象。有的學者對家譜的造假現象氣氛地責問:秦檜的後代哪里去了?可以這麼說一些家譜,基本找不出普通平民的後裔來。而我們可見到的家譜中,越是遠代的,越全都是官宦人家、名人之後,普通平民基本不見。這可能嗎?古代修譜,請名人作序的也不少,企圖以假亂真。但是這些所謂的名人序,其實是真假難分。例如,宋代大儒朱熹的一篇譜序,竟為周、黃、劉、戴、鄭、洪、吳等姓的多部家譜同時採用,其中只有姓氏一字之別,可見古代私家譜的可信程度太低了。綜上所述,現代人修譜,或是研究家譜,都應從歷史的角度,以正史為准審慎對待,不要胡亂認祖,盲目追宗。

 

轉自 倪家少爺 http://271157985.qzone.qq.com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