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派字聯是宗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中華民族從炎黃始祖至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人口達13億之多,分居在 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裏。13億人民中有56個民族和上萬個姓氏。國家之大,人口之多,雖源自一家,但經過5000年的發展,必有各自的源流支派。
如何分辨各自的源流支派,古人已經想出了行之有效的辦法,大約明朝中葉起,很多姓氏或宗族就採取了各自的班派字輩的做法。一個字管一輩,一次排定幾十個字,就夠宗族後代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派定後一般不會改變,用完了再派一次,可謂千年一遇的宗族大事。一般人都無緣經歷其事。班派字聯一般只有30—80個字左右,別看它只有幾十個字,但每字每句都經過認真推敲,並蘊含著祖宗對後代的殷切期望,可從中看得出班派字聯那個時代的道德風尚,也可以看得出那個宗族的文化特點,因此,班派字聯是宗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封建迷信,從字輩可以分清彼此之間的長幼關係和在血緣中的親與疏。有些僑居國外幾代的華人只要想起自己的姓氏與班派字輩就知道自己根在中國,並可以循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故鄉與宗親。另外一個作用是可以防止近親通婚,從字輩可以看得出彼此有無血源關係,如果有就認真查清楚是多少代以上,是否符合結婚條件,防止近親生育,遺誤後代。真可謂是文章千古事,班派萬代傳。
我國的班派字輩文化源遠流長,枝繁葉茂,有文字記載的可上溯至明代,橫數無法到邊,在此僅以陳鳳台家族後人的班派字聯為例,談一點膚淺的認識。陳鳳台是宋進士,官至諫議大夫,生七子均有功名,是書香門第,稱“七子流芳”。在南宋時期他本人及七個兒子從南雄珠璣巷同時南遷,分別到了清遠、臺山、新會、鶴山、潮陽等地居住,至今已有 800年左右。各個兒子的後裔都分別建立了班派字聯。據有關資料記載各支派的班派字聯從明朝弘治至正德年間(1488~1521)開始推行實施。這些班派字聯雖然出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支派,但因出自同一個宗族,所以都有共同的宗族文化特點。那就是尊孔孟、重讀書、講道德、守誠信、愛國家、傳孝道、睦宗族等。論字排輩,各房系的更字對聯,反映了鳳台文化的精華。例如陳鳳台四子陳愷後代的班派字聯:
貽謀燕翼,崇德象賢;健順中正,光華濟美。
實學勉修齊,允守祖宗彝憲;英才宏啟迪,蔚為家國禎祥。
由於班派時間久遠,難以用現代語言表達出字聯的含義。根據上述文字在文言文中的含義,試解讀為以下的內容:
留下計策和順輔助,尊重道德法式賢良,雄才遵循不偏不奇,明亮光輝發揚光大。
真實學問努力修養整齊,誠信遵守祖宗法度,精華才子廣博開導啟發,薈萃成為家國吉祥。
以下原文抄錄陳鳳台其他後裔支派的班派字聯,以供讀者鑒賞。
謨祖宗族各村班派:沖金班派以謨祖始遷為一世,傳十四世改“德”,十五世為“開”字,以後的班派順序為:
先德開基,永定尊崇大典;象賢纘緒,用光啟佑洪猷。
沖泮班派以謨祖始遷為一世傳至十五世改為“毓”,十六世“嘉”字,以後的班派順序為:
藉鳳毓嘉秀、和敬發賢良;文明應顯達、萬世永傳揚。
又續:
大德名兼壽,家邦耀遠光;廣南星喜聚,育俊兆其昌。
譚碧自增班派以謨祖始遷為一世,傳至十六世始改“基”字,十七世為“永”字。
以後班派順序為:
道學開基,永詒大業光世澤;英賢毓瑞,紹述成憲啟文明。
潢步頭自增班派以謨祖始遷為一世,傳至十五世始改為“橋”字,十六世為“瑞”字,以後班派順序為:
橋瑞超桂,永有經綸應彥;洪獻振翼,紹承綱紀顯朝良。
仁祖宗族各村班派新會城太丘書院論續班派從十七世開始:
卓樹惟敏,祖德揚芳;賢能嵩起,奕世其昌。
仁祖遷淩村 800年,現繁衍三十世至“家”字,後續為:
家傳禮義,華國文章;承先啟廣,名顯朝堂。
謨祖水南班派:
聖文萬世昌,應朝瑞國祥;德業光前遠,遵法永延長。
又續:
仁厚承恩繹,書香啟俊良;邦家常有耀,博學自名揚。
宣祖宗族班派順序為:
祖德賜光裕,明延擢茂良;學宜尊孔孟,華國以文章。
又續:
星朗聚群賢,堂高恒自耀;鳳鳴昌奕嗣,源遠乃邇長。
沖煥班派自謨祖十三世始:
延崇國廣,世維啟光;源流永必遠,本官能喬。
浦步班派順序為:
聲傳萬世昌,應朝瑞國祥;德術光崇遠,遵發永綿長。
清光緒十二年,二十世孫光益抄錄本族“光”字以下另選十個字為派。
源流榮必遠,本立幹能喬(名用此十字)
秀蘊在方大,元卓複恒升(字用此十字)
這些字句都體現出陳鳳台宗族文化的特點,句句言簡意賅,字字含義深刻,而且經久不變,永遠將宗族文化傳承並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