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牒學
譜牒學是專門研究家譜、族譜的一門學問。家譜是以表譜的形式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圖書體裁。
家譜不僅僅是一種文體,它包含著我國古代嚴格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家譜是為了鞏固和純化宗族而出現的。家譜裏除了對一些禮法族規作了規定外,主要就是對人名作了規定。通過這些規定,家族裏的每一個人都被確定了行輩關係,就象金字塔一樣,被確定了在宗族的金字塔中的層次,確定了尊卑關係,從而把整個宗族團結成為一個壁壘森嚴的整體。外人要想進入宗族是很困難的,因為家譜裏面沒有他。而家族裏的哪一個要是犯了大錯,那麼家族能夠給他的最大懲罰莫過於開除家譜了,那等於不再承認他是家族的一員,死後也進不了家族的墳地,成了孤魂野鬼,古人認為這是非常可恥的事情。
譜牒,或稱家譜、宗譜、族譜等對於命名的規定主要是行輩字派,這也是它所包含的主要規矩。行輩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並區分輩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輩字派在進入家譜以前就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
最後起到了鞏固宗族作用的姓名範疇內的東西是姓。姓是部落的名稱,每個人都用同一個姓,表示每個人都是這會家族裏的人。後來種族繁衍,人口擴大,家族越分越多,於是出現了氏,氏是姓下面的分支。秦漢以後,姓氏合一,同時門閥制度又興起,社會中很講門第觀念和家族出身,這個時候,人們就考慮用名字來表示行輩了。
首先人們是用來表示行輩的,尤其是表示排行。這些常用在字中表示排行的字有長、次、幼、少、元等等。這些字同先秦時期在名中表示排行的字孟、伯、仲、叔、季等的作用是一樣的,而且一般也都是字中的第一個字。長、元都表示排行第一,是在子,比如晉朝王悅字長豫、桓溫字元子,他們都是長子。此外字中用長、元的還有漢司馬相如字長卿、徐庶字元直等等。次,是次子的意思,排行第二。比如東漢時的祭肜字次孫。幼和稚都是小兒子的意思,排行最末。比如東吳主孫堅字文台,而其幼弟孫靜字幼台,東晉葛洪字稚川,三國蜀馬謖字幼常等等。少,是弟弟的意思,比如東漢之時許荊就上有兄長,他的字是少張。此外也有用某一個不是表示排行的字來給家裏的兄弟命字的,如袁紹的兒子們的字一律都以"顯"為第一個字。下層人民常以數字為名來表示排行。
魏晉以後,人們逐漸又把表示行輩的字從字轉向名,這就是現在的家譜中一般的行輩字派了。唐朝的杜甫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宗文、宗武,宋朝的三蘇中蘇試與蘇轍是兄弟。他們也代表了行輩字派的兩種主要形式。
一種行輩字派是對各輩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輩人的名中都用“明”字,另一輩都用“德”字等等。孔氏家族的行輩字派從思晦開始,他規定下一輩均用“克”字。再往下各輩依次在名中用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詳、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等等。現在在臺灣的孔德成先生是孔子的77代孫。
行輩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訂的,很多都編成幾句吉祥話,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寫成詩。比如浙江《唐氏宗譜》的行輩字派是“福祿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寧聰”。湖北《汪氏宗譜》的行輩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於後,世澤延長,齊家有猷。”
行輩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頭一個字,有的用在後一個字,以前一種居多。考慮行輩字派,既要考慮其意義,又要照顧讀音,字形適宜人名,而且還可以與大量的字組合成名,不致於因人多而重名。行輩字派快要用完的時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長再次將其延長。
這種行輩字派對人名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使雙字名增多,因為這種行輩字派只能起雙字名。但是由於其中一個字屬於行輩字派,家族內的同輩人都用這個字,而且社會上可入行庫字派的字並不很多,所以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字名,只是帶上了家族標誌的單字名。行輩字派還限制了名字的另一個字的使用,這一方面是由於字派的字不多,可與之組合的也不多,另一方面是由於很多人喜歡讓另一個字也互有聯繫,比如杜周的三個兒子分別名叫延壽、延考、延年,壽、考、年都表示壽命,但這種字畢竟不多,如果這一輩有十幾個人,可就十分難辦了。所以行輩字派又往往會造成文意不通的名字和冷字僻名,這是由於宗譜既強調行輩關係,就十分重視名諱,不允許出現重名。
另一種行輩字派是用人名用字的偏旁作出規定。像在《紅樓夢》裏,賈家第二代都用“亻”旁,第三代都用“夂”旁,第四代都用“王”旁,第五代都用“艸”旁,比如賈代善、賈敬、賈珍、賈蓉,這種行輩字派的選擇用字範圍似乎更寬泛一些,但是一代一代用下來,為數有限的偏旁也就所剩不多了,而有一些偏旁仍舊是字少或意差,如“犬”旁。
宗譜的行輩字派由於是加強宗法制度的工具,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這一目的,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亮、全、有、忠、誠、孝、禮、福、祿、吉、祥、賢、良等等。第二類是希望宗族延續和昌盛的,如永、傳、昌、盛、興、延、繼、承、世、多等等。第三類是懷念先祖和歌頌皇天恩德的,如澤、祖、顯、榮、恩、錫、啟、先等等。這也限制了行輩字派的用字。
宗譜在宋元以後在中層以上的家族中大為風行,甚至影響到皇族。清廷皇室的行輩字派是兩種方法並用,像雍正皇帝一輩的名的第一個字都是“胤”,後一個字都是“礻”旁。乾隆皇帝一輩都是“弘”字,後面用“日”旁字。乾隆、道光、咸豐皇帝還分別規定了四個行輩字派:永、綿、奕、載、溥、毓、垣、啟、燾、豈、增、祺。
現在尤其在南方,修家譜之風又再興起,但有關人士已經指出,這種現象不利於人名的發展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