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譜牒文化 »

“六親”的來歷及輩分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4日

“六親”的來歷及輩分

“六親不認”指的是哪六親?

當今“六親”泛指親屬。父、母、兄、弟、妻、子。

其實,歷史上“六親”有特定的內容,其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

一據《左傳》說,父子、兄弟、姐妹(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

二據《老子》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三據《漢書》說,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後人比較贊同第三種說法,因為此說在血緣和婚姻關係中是最親近的。

人們常說:“秉公斷案,六親不認。”

形容不重天倫,不通人情,對親屬都不顧。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

六親不認,是說一個人過於冷酷自私,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現在也用來形容鐵面無私,照章辦事,不講私情。

說起六親不認,是說某人不通人情,於親不顧。褒義的是指辦事不講情面,鐵面無私。其中“親”字應是指“親戚”。咱中國有“親戚朋友”一詞,親戚放在朋友前面,當是說中國人自古就視親情的意思吧。

說起咱中國人的親戚,就得說到親戚的輩分,同輩的人不一定年齡相同。在我小的時候,家裏有個親戚的孩子也就四、五歲,竟然和我四十多歲的長輩“平級”。還有個街坊,是兩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七十八歲的要管七十二歲的叫姨兒,您說這事兒鬧的。這親戚輩分的一分,等逢年過節的湊到一起,這當小輩的可慘了,能把您給叫暈了、整糊塗了。

話題扯遠了,咱再回到“六親不認”這句成語上,有人問了,這“六親”是哪六親。又是從哪兒來的哪。告訴您,“六親不認”中的“六親”是說法不一。

《左傳》中所說的:“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就是這六親;《史記》也說了“六親”,是“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為六親;《老子》中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漢書》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但不管哪種說法的“六親”,都是指直系的長輩、同輩和妻子是無疑了。

要說對長輩的稱呼,歸了包堆的說那可就多了去了:您比如:曾祖父、曾祖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乾爸、乾媽、義父、義母、令尊、乃翁、先考、令堂、慈母、令慈、堂上、膝下、大爺、世伯、年伯、師伯、表叔、恩叔、盟叔、世叔、嬸母、舅父、姨母、姨父、姑姑、姑父、公公、婆婆、岳父、泰山、丈人、岳母、丈母娘等等。

除了對長輩的稱呼,對同輩的稱謂也不少:丈夫、妻子、相公、嫡、妾、娣姒、情人、哥哥、兄長、弟弟、昆仲、姐姐、妹妹、阿妹、嫂子、弟婦、妯娌、姑爺、連襟、夫婿,現在還有老公、老婆。

當上面說的每一種稱呼,要是單個的拿出來也不少,就拿“丈夫”來來說吧,就有:夫婿、官人、當家的、夫君、孩子他爹、漢子、良人、男人、女婿、他爹、外子、先生、老公、相公、爺兒們、拙夫。

而“媳婦”的稱謂也不比“丈夫”少:愛人、夫人、太太、媳婦、大姐姐、姐、大嫂、娘子、荊人、拙荊、賤荊、賤內、中饋、糟糠、內助、賢內助、內掌櫃、內當家、山妻、婆姨、堂客、老婆、老伴、屋裏的、孩兒他媽等。

這是在日常生活裏對“丈夫”和“妻子”的稱呼,要放在京劇舞臺上,還有上年紀的丈夫叫老婆“媽媽”,老婆子叫自己“老公”為“姥姥”的。

對下一輩的稱呼就更多了,如:兒子、令郎、令子、令嗣、螟蛉、嫡子、庶子、少爺、弱息、犬子、晚生、小犬、義子、宗子、女兒、幹女兒、令愛、小女、義女、兒媳婦、少奶奶、媳婦、姑老爺、女婿、東床、郎婿、嬌客、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兒、重孫子、玄孫等。

咱中國論起親戚還有以“五福”論的,不如過去論去親戚常聽老輩子人說:“這家親戚出沒出無服”的說法,那什麼是“五福”哪。其實,“五福”也指九族之內的關係。九族是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本身,長子、長子婦、從子、從子婦,嫡孫、嫡孫婦、從孫、從孫婦,曾孫、曾孫婦、玄孫、玄孫婦,稱為九族。

按資料上說,“五福”是指兄弟姐妹、父輩、祖父輩、曾祖、高祖五輩,在高祖旁支的另五個福幫稱為五福,五福之內的兄弟姐妹應該拜一個祖宗的。

其實,“五福”是從“五服”演化而來的,是指親人之間的辦喪失穿的喪服,一般是上五代,下五代(都包括自己),是表明與自己關係遠近的一種標誌。說出了五服就不在穿孝了,其實就是指出了五代,也就是只五輩人。跟你在同一輩上的人,如果不是同一個高祖,就算是出了五服了。

如果再往下說“五福”,還包括“五服治罪”等等,那就更複雜了。

中國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

服制按服喪期限及喪服粗細的不同,分為五種,即所謂五服:

一、斬衰三年,用極粗生麻布為喪服,不縫衣旁及下邊。

二、齊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縫衣旁及下邊。按服喪期限長短,齊衰又分齊衰三年、齊衰杖期(一年)、齊衰不杖期(不執杖,一年)、齊衰五月和齊衰三月五等。

三、大功九月,用粗熟布為喪服。

四、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為喪服。

五、緦麻三月,用稍細熟布為喪服。緦麻是最輕的服,表示邊緣親屬。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親屬為袒免親,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從項中向前交於額上,又後繞於髻。宋人車垓說此儀久廢,當時人的袒免親喪服是白闌縞巾;明、清時,素服,以尺布纏頭。同六世祖的親屬便是無服親了。故《禮記.大傳》雲:“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

《儀禮.喪服》章所載親屬間各種服制被後世奉為權威性的準則,歷代遵行,但也有所變通。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