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稱謂
祖上:最早的祖先稱為始祖。後世的皇帝一般以他們可知的祖宗作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為始祖。後世的人在修家譜、作家傳時,也往往喜歡攀附古代的名人為自己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為太祖。如三國魏以曹操為太祖,唐以李淵為太祖,宋以趙匡胤為太祖,明以朱元璋為太祖,清以努爾哈赤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開國之君。所以他的太廟百世不遷。
祖宗:是對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稱。從我國漢代開始,凡是創業的國君死後,他們的廟號一律稱為祖,如漢稱劉邦為高祖,唐稱李淵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後,他們的廟號一律稱為宗,如唐稱李世民為太宗等類。
子嗣:古代宗法制度規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長房繼承系統為大宗,餘子為小宗。
宗子:太宗的嫡長子叫宗子。對大宗來講,他是家長;對於小宗來講,他是族長,宗子繼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廟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與“太”字意義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稱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兒子稱作嫡子。同時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嫡子有繼承父親地位的權力,在社會地位上遠遠高於庶子。
別子:古代把諸侯嫡長子以外的兒子都叫別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兒子稱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廟的祭禮和承襲父祖的地位。
嗣子:無子而以他人之子作為兒子,既為嗣子。嗣子一經禮法認可,地位與親子等同。古代禮法對嗣子問題有明確的規定。一,必須是同姓;二,必須是同宗的支子;三,輩分必須相當。
公子:諸侯王(公)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稱為公子。另外諸侯的女兒也可以稱作公子。
考妣:父母又稱為考妣。後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繼父:生父死後,母親再嫁之夫稱為繼父。
八母:八種身份不同的母親,即指嫡母、繼母、養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妾的子女稱父之正妻為嫡母。對於嫡母,服制是斬衰三年。
繼母:父親的後妻稱為繼母,對於繼母,服制是齊衰三年。
養母:過繼兒子稱收養他的母親為養母。對養母服制是斬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後,其父令別的妾撫育,此別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親母因父親死後再嫁,稱作嫁母。為嫁母服齊衰杖期。
出母:被父親休棄的生母稱作出母。為出母服齊衰杖期。
庶母:父親的妾稱為庶母。為庶母服緦麻。
乳母: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為乳母。為乳母服緦麻。
九族:九族所指,說法不一。
一說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來孫、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說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兒子);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