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譜牒文化 »

家譜文化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4日

家譜文化 

家譜是一個人出生的證明,是血脈中流淌的記憶,是一座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

 

讓家譜古為今用

中國家譜由來已久。據專家介紹,在中國最早的甲骨、金文中,就已出現某些家族世系的零星記載,隨著時代推移,其記載內容和編纂體例也日臻豐富完備。著名學者歐陽修、蘇洵分修的《歐陽氏譜圖》和《蘇氏族譜》為後人所推重,從而奠定了後世修譜的基本體例格局。目前國家收藏家譜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圖書館,約有一萬一千七百多種、近十萬冊,有不少珍貴的名人版本,如《孔子世家譜》《王羲之家譜》《左宗堂家譜》《胡適家譜》《劉少奇家譜》等。忻州較早、較珍貴的版本有《楊氏宗譜》《徐氏宗譜》《馬氏宗譜》等,在中國家譜文獻寶庫中佔有一席之地。編纂于民國廿三年的續刻本《徐氏家譜》共八卷。其中《民佚篇》中,記有共和國元帥徐向前(原名象謙)的名字,黃埔軍官學校,十分珍貴。家譜中的一些弘揚傳統美德的經典故事不勝枚舉,可以代代相傳。

家譜一般分為世系表、人物譜、重要文章及家訓等內容,家訓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內容。傳統家訓中封建性的糟粕是應當擯棄的,而其精華的部分在塑造家族人文心理、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是起著積極作用的。流覽忻州眾多家譜中的“家訓”部分,其內容多是教育子孫和家人為官要清廉、為人要正直、謙恭、誠實、守信,旨在約束和規範家人的言行,使每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從而實現儒家提倡的“一家仁,一國興仁”的天下太平的理想社會。《趙氏族譜》中有趙氏“家訓”十條:敦孝悌、睦宗族、力本業、慎交遊、和兄弟、訓子弟、尚勤儉、戒爭訟、尊法律、禁非為。這些與當今國家提倡的和諧社會理論相當一致,具有積極的現實教育意義。

家譜中有豐富的個人傳記資料,這些資料常常為其他史料中所少見,可填補和解答許多史學界有爭議的問題與觀點。家譜是一個人出生的證明,是血脈中流淌的記憶,是一座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它有待於我們更深入地研究、整理、開發和利用。正如定襄蔣村人、原國家新聞出版署長杜導正為定襄西社《續氏家譜》中題寫的“家譜或族譜是中華民族史學文化中的一種文化現象。科學地認識它,使用它,對中華民族史學的發展只能有好處。”家譜可以古為今用,它的薪火傳承必將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家譜編修的通常程式

盛世修志,家興續譜。古人認為,人生有三件大事,這就是修族譜、建宗祠、修墳墓。修纂族譜是宗族的頭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極為重視,就如國家、政府重視編修正史和方志一樣。

但正因為如此,要完成這家族大事,家譜編修的組織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要完成一部族譜的編修,大致要經過資料收集、發凡起例、內容編輯、印刷出版等程式,具體來講:

一,成立修譜委員會(譜局)

首先是組建以家族中負有文名或職務最高的退休官員或族長為首的修譜委員會。編委會舊時一般設主修(由族長擔任)、倡修(編修)、監修、協修、校閱等,今日一般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主編等。

二,籌集修譜經費

編委會即所謂的譜局建成後,接下來就要籌集修譜經費。經費舊時一般來自族田、祭田及其它族產的收入,除此之外,每個入譜的男丁都必須交納一定數額的譜銀。今日主要通過捐資和族譜預售籌集,部分地方仍有按男女人丁派攤形式集資。

三,開局

經費籌集就緒後,編委會就進入譜局動手編修,譜學名稱稱為“開局”。譜中的“凡例”定好後,一般要出榜通告族人,表明本次家譜編修宗旨、基本體例、資料報送要求。書稿編好後,即請名人作序以弘揚先輩祖德,同時請人刻寫和印刷,監修、校閱負責校對。

四,出譜

譜書裝訂完畢後,即通告族人,並擇吉日將譜迎回祠堂,這在譜學上叫“出譜”。

五,拜譜

譜入祠堂再擇吉日舉族對譜予以禮拜,這在譜學上稱為“拜譜”。

六,發譜

拜譜禮畢,即由族長拿出朱筆按序發譜。今日不同之處,主要是將譜稿送到印務公司膠印、鉛印,印畢多擇吉日(如臘月二十三“進灶”前、三月“清明會”)發譜即可。

因為舊時有“先得譜先得福”的傳說,家譜迎回祠堂至分發完畢,一般都要安排家譜的保衛事宜,避免“搶譜”現象發生。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