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夷行研究
以陳夷行
為先祖的族源追溯
陳寔之後,被各地陳氏較多地奉為先祖的各代人物還有許多,我在前面的調查中把主要的已經列了出來。其中陳夷行是個重要的人物,但似乎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研究。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稱為極盛,但相較於此前後的漢晉或宋明,陳姓在這時卻沒有出現相應的輝煌,著名的陳姓人物相對較少。陳夷行為有唐一代陳姓僅有的三個宰相之一,晚唐著名的政治家,“牛李黨爭”中的重要人物,新舊唐書均有傳。
晚唐名相陳夷行
《舊唐書》列傳
陳夷行,字周道,潁川人。祖忠,父邑。夷行,元和七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寶曆末,由侍御史改虞部員外郎,皆分務東都。太和三年,入為起居郎、史館修撰,預修《憲宗實錄》。四年獻上,轉司封員外郎。五年,遷吏部郎中。四月,召充翰林學士。八年,兼充皇太子侍讀,詔五日一度入長生院侍太子講經。上召對,面賜緋衣牙笏,遷諫議大夫、知制誥,餘職如故。九年八月,改太常少卿,知制誥、學士侍講如故。
開成二年四月,以本官同平章事。三年,楊嗣複、李玨繼入輔政。夷行介特,素惡其所為,每上前議政,語侵嗣複,遂至往復。性不能堪,上表稱足疾辭位;不許,詔中使就第宣勞。七月,以王彥威為忠武節度使,史孝章為邠甯節度使,皆嗣複擬議。因延英對,上問夷行曰:“昨除二鎮,當否?”夷行對曰:“但出自聖心即當。”楊嗣複曰:“若出自聖心當,即人情皆愜。如事或過當,臣下安得無言?”帝曰:“誠如此,朕固無私也。”夷行曰:“自三數年來,奸臣竊權,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鐏柄。”嗣複曰:“齊桓用管仲於讎虜,豈有太阿之慮乎?”上不悅。
仙韶院樂官尉遲璋授王府率,右拾遺竇洵直當衙論曰:“伶人自有本色官,不合授之清秩。”鄭覃曰:“此小事,何足當衙論列!王府率是六品雜官,謂之清秩,與洵直得否?此近名也。”嗣複曰:“嘗聞洵直幽,今當衙論一樂官,幽則有之,亦不足怪。”夷行曰:“諫官當衙,只合論宰相得失,不合論樂官。然業已陳論,須與處置。今後樂人每七八年與轉一官,不然,則加手力課三數人。”帝曰:“別與一官。”乃授光州長史,賜洵直絹百疋。夷行尋轉門下侍郎。
上紫宸議政,因曰:“天寶中政事,實不甚佳。當時姚、宋在否?”李玨曰:“姚亡而宋罷。”玨因言:“人君明哲,終始尤難。玄宗嘗雲:‘自即位已來,未嘗殺一不辜。’而任林甫陷害破人家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不可移權與人。”嗣複曰:“夷行之言容易,且太宗用房玄齡十六年、魏徵十五年,何嘗失道?臣以為用房、魏多時不為不理,用邪佞一日便足。”夷行之言,皆指嗣複專權。
文宗用郭薳為坊州刺史,右拾遺,宋邧論列,以為不可。既而薳坐贓。帝謂宰相曰:“宋邧論事可嘉,邧授官來幾時?”嗣複曰:“去年。”因曰:“諫官論事,陛下但記其姓名,稍加優獎。如不當,亦須令知。”夷行曰:“諫官論事,是其本職。若論一事即加一官,則官何由得,不免有情。”帝曰:“情固不免,理平之時,亦不可免。”上竟以夷行議論太過,恩禮漸薄。尋罷知政事,守吏部尚書。
四年九月,檢校禮部尚書,出為華州刺史。五年,武宗即位,李德裕秉政。七月自華召入,複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會昌三年十一月,檢校司空、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卒,贈司徒。
弟玄錫、夷實,皆進士擢第。玄賜又制策登科。
史臣曰:陳、鄭諸公,章疏議論,綽有端士之風。天子待以賢能,付之以鼎職。延英獻納,罕聞康濟之謨;文陛敷揚,莫副具瞻之望。加以互生傾奪,競起愛憎。惟回奉使命而喻籓臣,救危邦而除宿憾。況昭獻文章可以為世范,德行可以為人師,有啟、誦之上才,非桓、靈之失道,詎可不思己過,只務面欺。輔弼之宜,安可垂訓?若俾韓非之言進矣,子輩安可逃乎?土運之衰,斯為魍魎,悲夫!
贊曰:愛而知惡,憎不忘善。平心救非,可居鼎鉉。吠聲濟惡,結黨專朝。謀身壞國,何名燮調?
《新唐書》列傳
陳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諸陳也,世客潁川。由進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館修撰。以勞遷司封員外郎,凡再歲,以吏部郎中為翰林學士。莊恪太子在東宮,夷行兼侍讀,五日一謁,為太子講說。數遷至工部侍郎。
開成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楊嗣複、李玨相次輔政,夷行介特,雅不與合,每議論天子前,往往語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輒引疾求去,文宗遣使者尉勞起之。會以王彥威為忠武節度使,史孝章領邠寧,議皆出嗣複。及夷行對延英,帝問:“除二鎮當否?”對曰:“苟自聖擇,無不當者。”嗣複曰:“若用人盡出上意而當,固善。如小不稱,下安得嘿然?”夷行曰:“比奸臣數幹權,願陛下無倒持大阿,以鐏授人。”嗣複曰:“古者任則不疑,齊桓公器管仲於讎虜,豈有倒持慮邪?”帝以其面相觸,頗不悅。仙韶樂工尉遲璋授王府率,右拾遺竇洵直當衙論奏,鄭覃、嗣複嫌以細故,謂洵直近名。夷行曰:“諫官當衙,正須論宰相得失,彼賤工安足言者?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州長史,以百縑賜洵直。進門下侍郎。
帝常怪天寶政事不善,問:“姚元崇、宋璟于時在否?”李玨曰:“姚亡而宋罷。”玨因推言:“宗自謂未嘗殺一不辜,而任李林甫,種夷數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權屬人。”嗣複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暴亂為仁義,用房玄齡十有六年,任魏徵十有五年,未嘗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時用郭為坊州刺史,右拾遺宋邧論不可,肸果坐贓敗。帝欲賞邧,夷行曰:“諫官論事是其職,若一事善輒進官,恐後不免有私。”夷行蓋專詆嗣複。又素善覃,陰助其力,以排折朋黨。是時,雖天子亦惡其太過,恩禮遂衰,罷為吏部尚書,尋拜華州刺史。
武宗即位,召為御史大夫,俄還門下侍郎平章事,進位尚書左僕射。夷行與崔珙俱拜,乃奏:“僕射始視事,受四品官拜,無著令。比日左右丞、吏部侍郎、禦史中丞皆為僕射拜階下,謂之'隔品致敬'。准禮,皇太子見上臺群官,群官先拜而後答,以無二上也。僕射與四品官並列朝廷,不容獨優。前日鄭余慶著《僕射上儀》,謂隔品官無亢禮。時竇易直任禦史中丞,議不可。及易直自為僕射,乃忘前議,當時鄙厭之。臣等不願以失禮速誚于時。且開元元年,以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位次三公,三公上日答拜,而僕射受之,非是。望敕所司約《三公上儀》,著定令。”詔可。始,累朝紛議不決,至夷行遂定。以足疾乞身,罷為太子太保,以檢校司空為河中節度使,卒。
關於陳夷行的世系,新舊《唐書》列傳部分只有如下記述:
《舊唐書》:陳夷行,潁川人。祖忠,父邑。弟夷錫、夷實。
《新唐書》:陳夷行,其先江左諸陳也,世客潁川。
譜牒中有關陳夷行的世系則有多種版本,僅就筆者所知試述如下,請識者訂正:
一、福州古靈、南陽陳氏
1、陳曄撰《古靈先生年譜》,宋陳襄《古靈集》卷二十五附錄,作於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作者稱曾“參校家譜”:
(江左諸陳)—忠—邕—夷行—翿—嘉—聞—顯、勳、黯—檄—令鎔、令圖、令猷…
2、陳輝撰《陳氏族譜序》,《陳氏宗譜》,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江蘇宜興國山)德星堂木活字本(陳輝為陳曄之父,譜序作於南宋乾道二年(1166),該譜應即為陳曄撰《古靈先生年譜》所參校之家譜):
寔…泰—訢—頵…慶之…燃…忠—邕—夷行—翿—嘉—聞—顯、勳、黯—檄—令鎔、令圖、令猷…
3、(福州)《南陽陳氏族譜》,1933年鉛印本:
寔…頊—叔明—…希烈…忠—邕—夷行—翿、翽—嘉、熹—聞、夔—顯、勳、黯…
按:福州古靈陳氏所述世系亦多與此類同,與上條則大相徑庭。參諸正史,可證“叔明…希烈…夷行”世系為偽。
二、南院太傅派
太傅派稱乃夷行弟夷則、夷實傳下子孫,夷行父邕為太傅、入閩始祖。忠、邕以上世系則又有多種說法。
《太傅派世系舉要》詳後。例如,漳廈《潁川陳氏族譜》:
忠—邕—夷行、夷則—儔—聞—丞—喜—仲寓—元通—黯—仁籲—光舉—用祖—洪進
按:據該等譜載,邕于唐中宗神龍年間(705--706)中進士,而夷行元和七年(
812)登進士第;邕舉家遷閩南,夷行在長安位居中樞,其中不合於邏輯之處多矣。
三、開漳聖王派
福建雲霄山美《潁川陳氏開漳族譜》:
元光—珦—酆—泳—章甫—嶽—羽—夷行—陶—重—雲—希亮—恪—舜俞—禹議—湯征
四、江西泰和南寮派
陳昌積《柳溪陳氏大宗譜六修篡述志》,作于明隆慶壬申年:
寔…頊—叔寶—洽—陵、忠—邕—夷行、夷實—嘉陵—聞、顯—黯、勳—檄—蔣—固—令猷—希某—陶(徙浙之溫州)—你(移家溫之平陽)—某—桶(似應為桷)—汝楫—見—崇忠—煥齡—俊源—雲仲(南寮始遷之祖)
按:此世系中,叔寶至夷行僅
5代,似乎太過迅速;煥齡似為溫州平陽陳桷之後,但煥齡以上世系真實性待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