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絕大多數陳氏族人的根在固始
閩台豫陳氏源流探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研究熱潮的高漲,海內外閩籍陳氏宗親的愛國、敬祖、尋根的意識空前活躍。每一位海內外閩籍陳氏宗親都想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根在哪里?為此,我們著重圍繞福建陳氏的遷徙,發展、衍生、世系等問題進行探索,初步理清了如下幾個問題:
一、福建陳氏的祖源
從搜集到的福建各地陳氏族譜來看,絕大多數的福建陳氏宗親,都歸宗於潁川漢太丘長陳實世系,也就是說都承認其先祖為潁川漢太丘長陳實。
經過細考陳氏的來龍去脈及其遷徙分佈狀況,可以確認陳氏統源為舜裔,按血緣關係,陳氏稱舜帝為太始祖,或血緣始祖是合情合理的。而媯滿受封于陳地、爵陳候,建陳國,以國為姓,死後諡胡公。從姓氏上來說,稱媯滿為陳氏始祖或得姓始祖,也是不可否認的史實。
陳國到了文公時,內亂開始,兄弟為爭奪王位,相互殘殺。厲公為奪王位,乘長兄恒公病危之時,把桓公的長子殺了,自己登上寶座,而桓公的次子陳躍又殺了厲公,奪同了王位。引發厲公的長子陳完出奔齊國,改陳姓田,其子孫在齊國歷任權臣,後取而代之,自立為齊國君王。至齊王健時,於西元前
221年為秦國所滅。齊王健的三子軫相于楚,封為潁川候。因遷入潁川,複姓陳。是為去田複陳之潁川始祖。陳軫的十一世孫陳實,為福建陳氏宗親公認的先祖。
在利公陳躍執政的陳國,傳至閔公時,於西元前
479年為楚國所滅,閔公的長子陳衍,避居陽武縣戶牖鄉,為戶牖派始祖,其十世孫陳平為漢朝開國功臣。陳衍的第二十二世孫陳實為絕大數福建陳氏宗親公認的先祖。
可見,不管是陳國的陳姓,或是齊國的田姓,都是陳氏源流的兩大衍脈,其紛繁的布遷,固然十分複雜,然而其主流的傳衍,卻是衍脈清晰,昭穆分明,一脈相承,綿延不絕,形成一部與時間並存的陳氏宗族的生命史。但是,陳實到底是屬於陳國戶牖派的後裔,還是屬於田齊派陳完的後裔呢?希望河南陳氏宗親能多提供一些資料,以便進一步研究確定。
二福建陳氏的根在哪里
陳氏南遷入閩
通過研究,初步弄清了陳氏入閩,與中國人口逐漸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和嶺南等南方拓展傳怖的規律相一致。陳氏先祖入閩的主要幹、支世系有幾十支,他們基本上與歷史記載的中國四次大的人口南遷浪潮相符合。
1、第一次南遷入閩,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動亂時期,受盡動亂苦難的中原人民,成批地向遠離中原的福建等地遷移。如西晉“永嘉之亂”,當時中原板蕩,衣冠入閩者八族,其中在歷任西晉南海郡守陳潤,於永嘉二年由河南光州固始縣衣冠南渡入閩,寓居福州烏石山麓,為陳氏最早入閩的開基始祖。還有在西晉永嘉十年,陳野自光州固始縣入閩,寓居龍岩新羅等等。
2、第二次南遷入閩,是在唐朝時期。當時閩粵交界地帶,發生“蠻獠嘯亂”,唐高宗于總章二年派光州固始人陳政為嶺南行軍總管,率府兵3600人入閩征討。後陳政病故,其子陳元光繼任父職,代父統率兵眾,平定閩粵邊境,設置漳州郡,任漳州刺史,被稱為“開漳聖王”。其子孫遍佈閩台各地。
唐代由潁川遷居京兆的唐鄂同公陳忠,及其子太子太傅陳邕,因與宰相李林甫不協,于唐開元年間被滴入閩。以後子孫繁衍成為南院太傅派之入閩始祖。此外,還有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固始人陳雍自吳興入閩,居永安貢川,為貢川陳氏開基始祖。
3、第三次南遷入閩,是在唐末五代時期。當時唐王朝腐敗,連年戰爭,民不聊生,暴發多起農民起義。如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農民起義隊伍數萬人經江西入閩。史稱“十八姓從王入閩”。其中固始縣陳氏族人隨王審知入閩的人很多。有陳鄙隨王審知入閩後,初居泉州,後居仙遊,其七世孫陳汝器為“飛錢世系”始祖。陳檄隨王審知入閩,寓居閩侯古靈,為古靈世系始祖。陳四翁隨王審知入閩,居同安開基。陳蘇入閩,居羅源開基。在五代時期還有陳啟端兄弟自河南固始入閩,寓居建陽縣開基。陳千郎自河南固始入閩,初居福州,後居閩侯。
4、第四次入閩,是在宋、元之際。當時民族矛盾尖銳,北宋末年康王南渡,皇室南遷臨安(杭州),引起全國性動亂。隨後在元兵追逼下,南宋皇帝南逃福建,導致前後兩次北方人口大批南遷的浪潮。其中陳氏族人南遷入閩很多。如陳高士從河南固始南遷入閩,寓居福州台嶼開基。陳魁、陳璋入閩,分別居長汀、寧化等地開基。陳舜仁經江西南遷入閩,居福清江陰等地開基等等。
福建陳氏族人的根在固始
從陳氏族南遷入閩的源流來看,絕大多數的福建陳氏宗親均來自河南固始。他們既有直接從固始南遷入閩的,如陳潤、陳元光、陳鄙、陳高士等等都是從固始縣直接遷入福建,又有間接南遷入閩的,如陳邕先從潁川遷往京兆,再由京兆被遷入福建;又有迂回南遷入閩的,他們入閩後其子孫因種種原因,又遷往外地,經過一段時間後,又二度南遷入閩。如陳邕入閩後,其長子陳夷行又返遷祖籍地河南潁川居住,其子孫陳聞偕長子陳顯,次子陳動再渡南遷入閩。繼而三子陳黯也入閩尋親,居同安開基。又如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臨海縣令陳環南遷入閩,居仙遊,後其曾孫陳旺遷徙江西德安縣江州義門,成為義門派的開基始祖。至宋嘉祐八年,義門家族奉旨分成291莊,分別遷往全國16個省市所轄的125個縣市,其中遷回福建各地的有20多支。如陳延英遷回興化開基,陳延助遷回崇安(武夷山)開基,陳延盛遷回建寧開基等等。
從上可看出,福建陳氏不管是從河南固始縣直接南遷入閩,或是間接南遷入閩,或是迂回南遷入閩,他們共同的遷徙出發地都是河南固始縣,所以同始是絕大多數福建陳氏族人的祖籍地,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福建陳氏族人的根在固始。
三、福建陳氏向臺灣遷徙
福建陳氏族人外遷原因
人口驟增。自西晉第一批北方人口大批入閩以來,至清末,福建人口成幾十倍、百倍地急增。僅以漳州地區為例(下同),在陳元光入閩時,漳州人口只有1.8萬人,到了明弘治年間(1502年)人口增至26.6萬人,而耕地卻沒有多少增加,造成人均耕地日趨減少,加上歷朝歷代貪官污吏的剝削勒索,租稅沉重,土地兼併日益加劇,陳氏族人與沿海百姓一樣生計難以維持,為了活命,唯有向外遷徙。
災害頻繁。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初年至清嘉慶年問的
400多年,僅漳州地區幾乎每4~5年就有一次較大的自然災害,不是洪澇災,就是旱災,不是蝗蟲災,就是地震或瘟疫等,農作物連年欠收,甚至絕收,陳氏族人和沿海地區百姓為了生活,只得向外遷徙。
清初“遷海”政策。清初朝庭與鄭成功在閩南沿海長期對峙,清政府為了切斷沿海人民與鄭成功軍隊的聯繫與支持,採取“遷海”政策,強迫沿海居民內遷。同時縱兵放火焚燒房屋,造成沿海成為片物不留的新“無人區”。大批破產農民無業可安,無生可求,顛沛流離,導致一部分陳氏族人和沿海居民為了活命而冒險渡海到海外尋找活路。
臺灣成為福建陳氏族人外遷的首選地
在通常情況下,對有著深厚鄉土觀念和宗親觀念的泉、漳等沿海地區族人,只要老家尚有生活下去的可能,他們一般是不會棄土外遷的。但到了被迫非背井離鄉時,他們就會就近遷往創業機會多,謀取土地機會多的待開發的臺灣地區。
福建沿海距離臺灣近:福建與臺灣只一水之隔,舟輯相通,而且福建沿海港口碼頭眾多,有泉州港、安海港、崇武港、廈門港、月港、銅陵港、以及涵江港、福州港等,遷往臺灣具有海上便捷的交通條件。朝發夕至,符合就近遷徙的原則。
閩台自然條件相似:福建沿海地區,尤其是泉、漳地區的自然條件與臺灣極為相似。從地緣關係看,臺灣與泉、漳地區的自然環境相似,氣候相宜,水土相服,因而漳、泉人外遷謀生之地,首選臺灣是很自然的。
遷往臺灣的謀生條件較易:謀生條件的難易,是確定外遷地的重要因素。當時待開發的臺灣,比任何外遷地都更容易立足,特別是臺灣地多人少,容易開墾出一片土地來,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福建陳氏族人遷往臺灣的主要形式
接受招募自願遷台:福建陳氏族人與廣大泉、漳地區族人一樣,均因生活所迫,只好接受招募,渡海進島謀生。據考證福建族人成批遷徙入台,大致有:一是,明朝天啟年間,荷蘭人竅踞臺灣,曾招募泉、漳、興化沿海居民移台墾荒;二是,明代鄭芝龍設塞於臺灣北港,也曾多次招募閩南沿海居民移台墾殖;三是,明崇禎年間,鄭芝龍歸順明朝後,又繼續招募閩南沿海幾萬災民移台開墾種植;四是,清順治年閩,延平王鄭成功驅荷複台,所帶三萬多十兵和眷屬,全部留台墾荒務農。在鄭成功治台期間,閩南等地去台人口約達15萬人之多;五是,清康熙年問,施琅率兵收復臺灣後,閩南沿海又有幾十萬人遷往臺灣。接著清政府放寬海禁,閩粵沿海又有大批族人遷徙臺灣。
接受邀約自願遷台:隨著臺灣大規劃墾拓的需要,則先到臺灣謀生的人,返回故里,向同鄉、同宗大肆宣傳臺灣謀生容易,什麼“臺灣好賺吃”、“臺灣錢淹腳目”等宣傳口號,進而呼朋喚友,以相邀的方法招約同鄉、同宗相繼去臺灣謀生。而他們到臺灣後,很快就溶入先到臺灣的閩南人群中,不存在有一段“入鄉隨俗”的適應過程,便可在短時間內安置好,還可最大限度保留祖家地的傳統文化,沿用祖家地的一切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家族制度。而且由於閩台自然條件相似,還可按祖家地的農業耕作制度安排各種農事活動。
臺灣陳氏族人的根在福建
綜上可見,臺灣陳氏族人絕大多數都來自福建的泉、漳等閩南地區。由於陳氏是福建的第一大姓,故在歷次移民臺灣的總人數中,陳姓均占相當大的比重。據1997年臺灣當局統計公佈:在台漢族人口達1710萬人中,其祖籍地在福建的占80%以上,其中祖籍地在泉州的約占42%。祖籍地在漳州的約38%。而全台陳姓人口有
185萬多人。占全台人口總數的12%。為臺灣第一大姓。可見臺灣陳氏族人的根在福建。
總之,福建陳氏族人的根在固始,臺灣陳氏族人的根在福建,其祖根當然就在固始。始今,閩台陳氏族人與祖籍地河南固始親人,在血緣、文緣、史緣、地緣關係上,“織”成特殊的精神與情感紐帶,穿越歷史時空,將閩、台、豫三地的陳氏族人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形成緊密相依的“根”、“莖”、“枝葉”的關係。面對此情此景,我們閩台陳氏族人百感交集,激起無限的感慨。感情的波瀾穿過歷史的隧道。遙想當年一批批固始陳氏族人,因中原兵荒馬亂,災禍連連,而被迫南遷入閩,隨後又再次被迫遷台謀生、發展。外遷的固始先人們靠著自己的勤勞,勇敢開拓奮進,在遠離祖籍地的閩台開創基業,並獲得紮根、開花、結果、傳衍生息,光宗耀祖。
現今閩台陳氏族人與祖籍地——同始陳氏親人,雖相隔遙遠,天各一方,但是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親情紐帶,穿越千山萬水,將我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讓我們攜起手來,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為加快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義祖國,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早日實現,為發揚光大陳氏文化而努力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