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訃告
2017-11-27
南京夫子廟內的華夏教育展有許多珍貴資料,於舊社會傳統讀書人的「生命周期」有詳盡介紹,今回談的展品是清末名臣曾國藩(1811--1872)的訃告。
訃告的格式與今天香港常見的大異其趣,先談筆者自小所見。潘某人懂事之後,在報上見到大戶人家的訃文較多由管家的名義發。公告說「某公某某府君」何時壽終、何時設靈,下款是「某氏某某堂」。這樣在稱呼上就不會有混淆。此話何解?因為後來訃告常有改由死者的亡妻以「未亡人」的身份發消息,說「先夫某公某某府君」壽終,然後是「未亡人」領銜,子、女、孫等等依序排列在後。
這就出了問題,死者是「未亡人」的先夫,卻是「孝子」的先父,內孫的先祖父,外孫的先外祖父。豈不是亂成一團。潘某人的粗淺理解是大戶人家由管家發訃告,就不會有稱謂混亂的情況出現,而且孝子賢孫都哀痛欲絕,哪有心情去舞文弄墨?弄得蓬頭垢面才似孝子賢孫。
見了這曾國藩訃告,可知那時那地的喪禮習俗與此間大不相同。
這份訃告是橫度的長卷,紅黑二色的木刻印刷,凡涉及皇帝的用詞,如道光、咸豐、同治等年號;「欽命」等等都印紅色。開頭是大大的一個「訃」字,然後就是:
不孝紀澤等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顯考。
那就是由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領銜,父親逝世,孝子將罪孽包攬上身,現代人看來就有點無辜了。然後就是訃文篇幅最長的部分,由曾國藩臨死前的官品銜頭、朝廷批准的喪禮規格和賞賜治喪白銀開始,然後才是死時的爵位和兩江總督的官職差事,朝廷賞過雙眼花翎、黃馬褂等等。接下來是倒序過去每一個官名,由先前的直隸總督,及科舉考官等差,最後是「戊戌科進士(道光十八年1838)、甲午科舉人(道光十四年1834)」,緊接下來的是:「滌生府君痛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戌時,壽終於兩江督署正寢。」曾國藩字滌生,父親的名可不是兒子能稱呼的。
至於壽元,則沒有今天香港常見的「享壽積閏」若干歲,就是直書曾國藩的「虛齡」六十二歲。然後是親屬的名單,舊社會、舊禮教重男輕女,只有曾家的男人才可以列名訃告之內。
先是「孤子」紀澤、紀鴻兩兄弟,他們是「泣血稽顙」,喪父是孤、喪母是哀,說明曾大帥的正妻仍健在。然後是孫兒廣鈞、廣鎔、廣銓,他們都是次子紀鴻所出,只需「泣稽首」。紀澤諸子,惟有廣鑾長大成人,不過他在祖父逝世後才出生,這位嫡孫當然不能名列訃告了。後來廣鑾絕嗣,現時曾國藩的嫡派後人都是出自曾紀鴻的一支。
曾國藩的親弟國潢、國荃和他們的兒子(死者的親侄),則是「泣頓首」。再下來死者的堂弟、堂侄、堂侄孫則是「抆淚頓首」。然後遠房的堂叔祖(高死者兩輩)、堂叔、堂弟、堂侄則是「拭淚頓首」而已。
不同程度的哭以別親疏,由泣血、泣、抆淚到拭淚。叩頭也分稽顙(以額觸地)、稽首(叩頭至地)到頓首(叩頭而不用到地)。
用手機拍的照片品質不佳,希望華夏教育博物館及早建成,方便海內外同胞更容易參觀實物。
圖片摘自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