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我的啟蒙老師
2013年01月25日
母親仙逝已經27年了,每年的清明節,我都要回鄉掃墓。
1985年,我剛到深圳一年多。她老人家84歲高齡,無疾而終(農曆二月初八大清早叫我嫂嫂去煮飯,當時嫂嫂煮好粥拿到她床邊,就再也叫不醒了)。由於當時通信不發達,我未能見她老人家最後一面。其實,當時我的經濟狀況開始好轉,剛想給她買輛輪椅車,盡點孝心,讓她老人家享享清福,活動活動,卻圖報無門,使我遺憾終生。
小時候,我經常聽母親講甘羅12歲拜相;講呂蒙正宿破窯,寒窗苦讀,後中進士做宰相的故事。在我上學前,母親就教我識字。家中有一茶壺,上書“可愛清香”四字,她教我讀,不久我就學會了,還能理解講述。母親表揚了我,在親友面前誇我,我心裏美滋滋的,比吃糖還甜。她教我注意周邊事物,“處處留心皆學問”,培養我養成好學、勤問、深思的習慣。我教過書種過田,打過石頭拉過車。我的人生時時在學習,從栽培龍眼到果樹嫁接,包括簡單的穴位推拿、民間治病小偏方,都略知一二,這都是在母親的教育下取得的收穫。
母親生性聰明,樂於助人,針線活做得很好,走到哪里,左鄰右舍的衣服、棉襖都是她幫忙做的。一鄰居家女兒的婆家要來相親,當晚通宵給她縫了一條新褲,後親事做成,該女子隨夫到印尼,10多年後回來提起此事,感激不盡,送了我母親高麗參、洋參、針頭線尾等。
冬至日,泉州民俗要做湯圓,還要用米團做些豬、狗、羊、魚等形象的工藝品,小孩子尤其喜歡。那幾個晚上,母親為了不讓小孩子失望,有求必應,做到淩晨兩三點,有時還通宵。所以,小孩子都非常尊敬她,阿婆長阿婆短叫個不停。鄰居訂婚結婚送她糖果,她都要分給小朋友。鄰居或親戚朋友生小孩,她都要親手用毛巾做成獅子帽送給他們,既經濟又好看,她用靈巧的雙手織出一個個愛心。
3年困難時期,公共食堂分的地瓜,母親捨不得吃,偷偷藏在衣袋裏,拿回家曬乾,送到學校給我充饑。那時我渾身水腫,吃穀糠。如果沒有母親嘴裏省下的地瓜幹,可能我早就見上帝去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能過橋抽板,做無情無義之人。”母親經常這樣教育我。
春節過後,元宵節前,對村裏的長輩,對我家有過幫助的恩人,母親都要煮一碗長壽麵、兩個雞蛋、幾片肉,然後帶上我,送到他們家以示謝意。
她經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頭頂三尺有神明”、“被人欺辱,好吃好睡,欺辱別人,要一步三回頭”。別看惡人橫行霸道好威風,那種人是腳踏馬屎靠官勢,只好拿草木灰給他墊腳,終究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她還說,做乞丐都要存
3天糧草,要不然明後天颳風暴雨沒得討飯都要餓死;一個乞丐都會有3
個朋友,不能看不起人家,更不能欺辱人家;乞丐都不過爛木橋,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不能作踐自己,當皇帝還會需要乞丐的茄子兜(用海草編的袋子),要居安思危,不能目空一切。我後來給孩子們立下一個家訓:未出土時先有節,淩雲之處且虛心。
她教導我克勤克儉,不要好逸惡勞。有時逢年過節買一條魚,她捨不得吃一口,還教我們要先吃魚頭魚尾,中間留著,若有客人來,就有得招待。結交朋友要結交吃苦耐勞,努力學習,誠實爽直,有責任心的。
她說,跟好人走有布更(學會織布),跟壞人走有仔生(學會鬼混)。1965年我高中二年級,她中風臥床,我想放棄學業照顧她,但她不答應,說如果我不去讀書,她就不吃藥。我只能在星期天回家時幫她擦背翻身,端屎端尿。在親人的照顧下,母親身體慢慢恢復了,能夠下床扶壁走路。
文化大革命,我回家務農,學打石頭,拉車,後當生產隊長、大隊長。由於工作忙早出晚歸,所以,不管身體怎樣不舒服,她都要扶壁走路,幫我煮飯,怕我回來沒飯吃。
那種崇高無私的母愛,永遠銘刻在我心中。
村裏演電影,每次我都背著她去看。1975年,就是看了《小花》這部電影,她才叫我兄弟倆去莆田尋找認回我那個苦命的姐姐。
母親就是這樣言傳身教,從小在我腦海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母親雖然騎鶴西歸,駕返瑤池,那音容笑貌依稀可見。
母愛是世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力量。悲傷時,她給我慰藉;沮喪時,她給我希望;軟弱時,她給我力量;逆境時,她給我忍耐;成功時,她給我敲響警鐘。
母親不但生我養我,而且造就了我的靈魂。為表達對雙親的懷念,我在家鄉捐資80萬元興建陽光小學
4層教學大樓,以雙親的名字為樓命名(父:永昇,母:嶕娘),並敬請書法家、澳門福建同鄉會創會會長梁披雲先生題書。此外,自建一幢
4層別墅也命名為“昇嶕樓”,期望後輩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像高山那樣嶕嶢,與時俱進,長江後浪推前浪,永遠向前!
尊敬慈愛的母親,安息吧!
作者系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