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陳氏宗親 共祭休齋佳城
祭祖儀式是增進兩岸同胞感情與共識的重要紐帶。
公元2023年12月21日,歲次癸卯,十一月初九日,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親理事會文潮理事長率理事會
7人偕同吾蓬壺美山、金門斗門、臺灣新竹、廈門集美坑仔美、同安蓮花田洋、南安詩山埔尾、永春吾峰陳田格等支脈裔孫、永春坑仔口族侄裔孫聚集于知柔公暨鄧氏祖媽佳城,隆重舉行祭陵活動。
休齋公佳城
知柔公簡介
陳知柔,字體仁,號休齋,校尉公七世孫,彥通公次子。徙居永春縣蓬壺鎮陳阪,族人鼎盛。知柔父子科第蟬聯,丕振家聲,桃源競美。改建高騫橋,建鎮春橋、芳桂橋以通車馬。出仕歸家,滿門顯貴。朱熹曰:“獨休齋先生之喬梓,呼為一門八俊,皆能世振箕裘,無玷家聲也。"淳熙十一年(1148)三月知柔公病逝,崇祀永春聖廟鄉賢祠。墓碑陰刻“宋理學休齋陳公佳城"是黃彬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永春州時,為之題勒。公元1982年公佈陳知柔墓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宗景炎二年(1277)元軍進兵福建時,知柔公後裔舉族奮起抗元,兵敗後,幾至滅族。倖存者或改姓或避居他鄉。迄今有744年。1999年撰寫《南山譜志》至今,已經陸續找到知柔公後裔10支脈2900多人。
知柔公辭任福建安撫司參議官,歸居蓬壺故里,把祖宇奎龍厝,改號為“懷古堂",自號休齋居士,專心研究性理之學與著作,並集士講學,對於閩南之正風及民族意識之啟發貢獻甚大。泉州知府王十朋推重陳知柔其品德、學問、詩文及教學,題詩“胸中包古今,筆下真有神"贈之。清同治十一年(1872)知州向燾重建“懷古堂”並添設書院。
休齋鄭氏夫人佳城
懷古亭
祭 文
維公元2023年12月21日,歲次癸卯,十一月初九日之吉,永春南山陳氏宗親理事會文潮理事長率理事會
7人偕同吾蓬壺美山、金門斗門、臺灣新竹、廈門集美坑仔美、同安蓮花田洋、南安詩山埔尾、永安小陶新民、永春吾峰陳田格等支脈裔孫、永春坑仔口族侄裔孫聚集于知柔公暨鄧氏祖媽佳城前,致昭告先祖尊靈曰:
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 潁川淵源
漳州望族 校尉陳公 派衍小岵
南山寶地 宗脈興旺 蓬壺陳阪
校尉派裔 木本水源 一脈相濟
知柔陳公 自幼聰穎 進士第四
南宋理學 胸包古今 筆下有神
文章著作 足風百代 族人鼎盛
英才輩出 科甲連登 蟬聯七世
獨公一門 父子八俊 桃源競美
丕振家聲 台州為官 辯釋無辜
洗脫冤獄 民呼青天 教授建漳
起知循州 調任賀州 政績輝煌
公之為人 秉性耿直 品質清高
不附權勢 辭官歸裡 厝名懷古
自號休齋 集士講學 朱熹知柔
志同道合 跋山涉水 相處古堂
洛陽橋畔 置酒餞行 別去兩月
休齋長辭 熹托祭文 情詞悽愴
難捨難分 讀之涕淚 陳岩山前
公之佳城 永春聖廟 崇祀公名
宋末元軍 兵臨閩永 百房陳姓
舉族抗元 國仇家恨 奮勇殺敵
共赴國難 正氣浩然 時臨冬至
謁拜祖塋 清香燭炮 冥金寶鈔
蔬筵佳釀 三牲粢盛 孝心致祭
伏祈鑒納 祖蔭澤佑 根深葉茂
本壯枝生 房房發達 家家興旺
人文振起 精英輩出 咸族家門
福壽康寧 富貴綿遠 世代永昌
伏維 尚饗
立德齊今古 祖德千秋常祀典
存厚傳後裔 兒孫萬代紹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