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陳氏祠堂祭祖 沿襲數百年傳統
“皇矣我祖,經營創建。卜宅梅溪,以飴以燕。
培養四傳,發科膺薦。恢弘前規,五世特擅。”
2月22日,南安洪梅鎮洪梅村陳氏祠堂舉行一年一度的“春祭”祭祖儀式。來自我國港澳地區和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七千多名海內外宗親齊聚,緬懷先賢功德。
陳氏眾裔孫皆于堂前拿香跪拜,行叩首之禮
陳氏宗親在祠堂內燒香、跪拜
鳴大炮、奏大樂、三上香、進擂酒、讀祭文、眾叩首……陳氏祠堂尋根溯源,祭祖禮數講究,禮制既古老又現代,沿襲了數百年的祭祖傳統,充分顯示出民間祭祀的傳統文化習俗。
祭拜場面壯觀按傳統禮制進行
人潮湧動,南音餘音繞梁。2月22日上午8時,祭祖儀式還沒開始,陳氏祠堂便摩肩接踵,各地宗親趕來燒香、敬獻果品、行三鞠躬禮,“有很多來自港澳的陳氏宗親,今天菲律賓的有來,馬來西亞的前天就過來了,”梅溪陳氏祠堂理事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法儀說道。閩南網記者看到,祭拜現場鑼鼓喧天,鞭炮不絕於耳,豐富的祭品供滿祠堂內外的祭桌。
主祭者
上午10時30分,陳氏祠堂擠滿了人。祭祖司儀宣佈“儀式開始”,鞭炮聲、南音、鼓聲隨之響起。在莊嚴肅穆氣氛中,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員陳佳木和多位陳氏家族老者們作為主祭者,立於祠堂供桌前點主香。“陳氏家族總共分為三大片區,每年的祭祖就輪流由每個片區的最高輩分來主祭,今年輪到陳厝村。”洪梅村村長陳文筆說道。
主祭者統一穿藍色長袍,進行著下跪、上香、擂酒灌地、進獻食巽、開讀祭文、叩首等程式,嚴格按照傳統禮制進行。陳氏眾裔孫皆于堂前拿香跪拜,行叩首之禮。整個活動約持續半個小時,進行著既古老又現代的祭祖方式,場面頗為壯觀。
據悉,陳氏祠堂座落在南安洪梅村與梅新社區的交界處,大門上有嘉靖皇帝親口賜封的“科第世家”四字。祠堂系明朝進士陳瑞山建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人文薈萃,才俊輩出。陳法儀介紹說,祠堂上方共有12個進士牌匾。
因此,前來祭祖的也有不少學生。“每年在這個時候都會來祠堂燒香祭拜,祈禱學業有成,能夠孝敬父母。”家住在洪梅村的陳姓高一學生說,她每年都會和爸媽一起到陳氏祠堂祭祖,紀念傳襲下來的“科第世家”傳統文化。
現場獲捐10余萬元用於祠堂修繕、助學
“陳氏祠堂的祭祖活動,一方面是發揚老祖宗創業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企業家與精英人才的交流,回籠經驗交流,把家鄉建設得更好,讓他們更熱愛家鄉”。梅溪陳氏祠堂理事會會長陳法天說,現在陳氏宗親大概有
2萬人左右,主要分佈在晉江石獅、泉州清濛開發區、莆田、永春、浙江、江西等地方。
來自永春的陳氏宗親在祭拜
陳法天介紹,有不少的海外僑胞陳氏宗親,他們回到家鄉後,積極為家鄉做貢獻。在香港的 5
個陳姓兄弟,在澳洲辦工廠,回到家鄉後便捐贈近90萬元修繕陳氏祠堂。
而在祭拜現場中,大多陳氏宗親同樣以捐資的形式,為家鄉盡綿薄之力。據現場工作人員統計,截止當天祭拜儀式完畢,共獲捐10余萬元,最高的數半嶺村的陳國欽,捐款
3萬元。“馬來西亞的僑胞前天回來,三人捐款了三千元”,陳姓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場所得的款項將用於陳氏祠堂的修繕、獎學助學以及對貧困戶的救助。
洪梅村村長陳文筆表示,祭祖活動代表著陳氏家族的和諧,在當天,不管是在永春、晉江、石獅,還是在洪瀨等各地分居異鄉的宗親都會趕過來祭祖,是在集體記憶中尋根、溯源,非常有意義的民間習俗。
微信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