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秋祭祖 »

金門斗門宗親回永春蓬壺祭拜宋理學家知柔公

作者:陳允義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1年12月25日

金門斗門宗親回永春蓬壺祭拜宋理學家知柔公

鳴 謝

冬至祭祖的民風民俗,是我國千古流傳不變傳統的文化,無論身在何處,到這一天都要祭祀祖先,“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以宏揚我宗祖德,傳承優良禮俗,增強宗親的向心力。

金門斗門大育公裔孫,2002年開始回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謁祖會譜並至知柔公墓園拜祭後,嗣每年一到冬至,都會組團回永春拜祭知柔公及參加小岵南山陳氏大宗祠祭祖活動,今〈2011〉年國曆12月21日早上一團13人在團長陳金德率領下,由金門啟程,乘船抵達廈門,再坐專車直赴永春,參加祭祖等一系列活動,承蒙小岵南山陳氏宗親聯誼會,以及蓬壺美山國友宗親先前之密切聯繫與全程陪同,還有諸宗親之熱誠接待,最後感謝“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親網”創始人香港陳茂圳宗賢之鼎力散播,銘感萬分!願我族--祖德福蔭,子孫昌熾,英才輩出,駿業肇興。

金門斗門2011年辛卯年冬至永春祭祖團

  陳金德〈團長〉、陳天賜、陳天平、陳世書、陳經養、陳清進

  陳其南、陳清朝、陳水能、陳其德、陳其撰、陳雄平、陳允義

  仝謝

 

留影於墓園後山“懷古亭”及至美山仙洞風景區

金門斗門陳允義(左)永春縣陳氏源流研究會會長陳詩忠(右)留影於岵山大祖祠

 

陳知柔

知柔公,字體仁,號休齋,校尉公七世孫,彥通公次子。住居蓬壺陳阪,自幼聰穎超邁,立志攻讀典籍。登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進士第四名,為宋理學家。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病逝,崇祀永春聖廟鄉賢祠。其事蹟載入《閩書》,《永春州志》《永春縣誌》寫有專傳。

知柔公授台州判官時,郡獲海盜,有被誣者,他辨釋四十餘人,洗脫冤獄,眾口稱頌其為“陳青天”。後教授建州、漳州,起知循州,徙賀州,均有政績。建高騫橋和鎮春橋。裏人為知柔公和一新相繼登第建芳桂橋,以通車馬。知柔公著有《易本旨》十六卷、《大傳》二卷、《易圖》一卷、《春秋義例》十二卷、《詩話》五卷、《梅青傳》、《詩騷》、《古賦》、《雜著》、《古學並圖》二卷、《論語後傳》十卷、《詩聲譜》二卷等,均有版梓,惜已散逸。
知柔公與秦檜之子秦甏系同榜進士。秦檜當時任宰相,榜中前列十餘人,俱以攀援而致通顯,獨知柔公不阿附,以故齟齪,屢受排斥。迨秦檜陷殺嶽飛,稱臣納貢於金,群奸把持朝政,國事日非。知柔公遂萌退意,不趨炎附勢,品格清高,成為後人楷模。

知柔公雅好山水,在天臺、奉安遍遊名山,歸至會稽,愛其山川秀美,留居二年。賀州卸任,又留歸善三年,暇日泛豐湖,登白鶴峰和蘇東坡詩,羅浮風物,陶寫殆盡。後又任福建安撫司參議官,前後四奉祠,諸生從學者甚多。最後辭官歸居蓬壺故里,把住宅命名“懷古堂”,自號休齋居士,專心研究性理之學與著作,並集士講學,對於閩南之正風及民族意識之啟發貢獻甚大。知柔公又到泉州講學,結識泉州知府王十朋和狀元梁克家等許多文朋詩友,足跡留遍泉州名勝古跡,清源山之奇石、紫帽山之奇峰、金雞山之險阻、龜山石筍之奇特、晉江碧波之壯麗,皆寫入其詩文。王十朋推重其品德、學問、詩文及教學,題詩:“胸中包古今,筆下真有神”贈之。宋末元軍進兵福建時,蓬壺陳姓舉族奮起抗元,兵敗後幾至滅族,倖存者或改“許”姓或者避居他鄉,陳氏闔族忠烈,共赴國難,此乃知柔公教化之力。

朱熹任同安主簿時,與知柔公志同道合,締莫逆之交。朱熹不辭跋山涉水,來到永春蓬壺拜會知柔公,一同到縣北郊環翠亭講學,誘導後進,並遍遊各地。別後近三十年,朱熹複至,在“懷古堂”與知柔公盤桓多日,酌酒賦詩,談經論易,還遨遊蓮花峰、九日山、涼峰、鳳凰、去台之間,晝則聯車,夜則對榻,臨別知柔複置酒餞行於洛陽橋畔。不料分別不到兩個月,知柔公與世長辭。朱熹寫文致奠,情詞悽愴!讀之涕淚,生則難分,死則難割,歔欷歎感不能自己,誼深如此!知柔公葬於蓬壺即今美山村陳岩山前側虎空山下。其墓範圍20平房米,墓碑陰刻“宋理學休齋陳公佳城,裔孫楠奉祀”,兩過夾石,墓龜全石雕成,系為清制,碑文是黃彬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知永春州時,為之題勒。佳期成於1982年12月由永春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縣政府又在墓地矗立石碑,稱知柔公為理學家。

 

朱熹夫子祭陳休齋文

維大宋淳熙十一年(1184),歲次甲辰,三月庚寅朔越二十有七日丙辰,具位朱熹,謹以香茶酒果,奠於休齋先生沖佑參議陳公之靈。熹少日遊宦,獲從公遊於泉、漳之間,蒙公愛予,誘掖良厚。其後別去,幾三十年,而去歲之冬,複得見公,相與開懷握手,如平生歡。公雖老矣,而意氣不衰。為我置酒,談經論義。篇什間作,亹亹不休。相與追遊蓮花、九日、涼峰、鳳凰、雲台之間,晝則聯車,夜則對榻。視公起居飲食,笑呼談噱,皆有非後生所能及者,謂公壽考,宜未艾也。迨我之還,公複載酒,餞我洛陽,則摻袂分攜,潸然出涕,而有此會難再之悲矣!醉中別去,慘然不樂,久而不能平也。然亦不謂未及兩月,而公訃遽來。嗚呼,痛哉!公於諸經皆有論述,許以寄我,相與考評。而今而後,不復得遂此願矣!緘詞千里,寄此一奠。尚維精爽,聽我所言。

 

金門斗門大育公與知柔公淵源

金門金沙鎮斗門大育公,係金門金沙鎮斗門陳氏開基祖,係校尉公十二世孫,知柔公六世孫,性童公次子,諱遇龍,宋咸淳四年(一二六八)戊辰科進士。生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辛丑六月初一辰時。卒九月初九日酉時,葬浯州〈金門〉龍鳳山,坐壬向丙,號大墓。(《永春州誌》和《永春縣誌》均有載)。

妻王氏:卒六月二十五日、側室蔡氏,均與公同葬。

南安《詩山林柄陳氏族譜》載側室林氏。

子三:以德(王出)、以安(王出)、以甯(蔡出)。

現健在族人的最高輩分“奕”字,爲校尉公三十世孫,最低輩分“綏”字,爲校尉公三十五世孫。《詩山林柄陳氏族譜》載:大育公爲官禦史大夫(斗門族人稱西台禦史),後與兄大真復興永春蓬壺知柔公故業。元主知其賢欲聘之,公拒元聘,攜文人削髮爲僧,入浯州(今金門)隱居斗門。

公元二○○二年二月一日,斗門大育公支派族人代表進發、清鐳、江海、淮樅、安慈、天平、其忠前來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謁祖會譜,並捐資台幣肆萬陸仟元,又到陳莊瞻仰古宗祠風阪堂和石鼓校尉陳公祖墳,到蓬壺知柔公祖墳拜謁,爰每年冬至都回永春祭拜知柔公與參加小岵大宗祭祖活動。

選自《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譜志》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